一种高温风机内循环自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3229发布日期:2022-09-10 06:04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温风机内循环自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风机自冷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高温风机内循环自冷系统。


背景技术:

2.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风机是中国对气体压缩和气体输送机械的习惯简称,通常所说的风机包括通风机,鼓风机,风力发电机,风机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而高温风机属于特种风机,主要用于高温作业的特种风机,使用温度一般在100-180℃之间。在锅炉行业、烘干行业广泛应用,高温风机属于特种风机,专门用于高温作业场所,其材质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耐高压性。高温风机主要有:不锈钢耐高温风机、传动高温风机、离心式高温风机等。高温风机广泛应用于化工工业、石油、冶金、锻压、电力、核电站、环保等领域,高温风机主要由叶轮、机壳、进风口、电机、连接器、散热风叶等部分组成,叶轮采用多翼式单进离心叶轮,用优质的镀锌板或冷轧钢板制成,叶片依据空气动力原理设计。叶轮由10个后倾机翼型叶片、曲线型前盘和平板后盘组成。材料用强度高、耐用性好的优质钢板制造,并经严格的动、静平衡校正。空气性能良好,效率高,运转平稳,但目前针对高温风机长时间再高温的环境下工作,再工作达到一定成都后需要对其进行降温处理,但目前针对高分风机的降温效率低下,对风机降温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内循环自冷降温的高温风机。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温风机内循环自冷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高温风机的降温效率进行调整。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温风机内循环自冷系统,包括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的输出端一侧设有风箱主体,所述风箱主体的内部在靠近电机主体的一端侧面固定设有第一降温管,所述风箱主体的内部在远离电机主体的一端侧面固定设有第二降温管,所述第一降温管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降温管在远离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一出水管均从风箱主体的内端面穿过,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二降温管的一端设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降温管在远离第二进水管的一端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均从风箱主体的内端面穿过,且延伸至其外部。
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风箱主体的一侧端面设有出风口,所述风箱主体在远离电机主体侧面中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在远离风箱主体的一侧外端面设有固定环。
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主体的输出轴从风箱主体的侧面中部穿过,
且延伸至其内部,且在风箱主体的内部固定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在远离电机主体输出轴的一侧设有引风板,所述引风板在远离转动板的一端侧面设有连接固定板。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口在主视方向为圆弧状设置,通过出风口将风箱主体的内腔与外部相连通。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引风板的数量设有多个,且在转动板主视方向中心点的外侧对应呈角度阵列设置,单个所述引风板在主视方向为弧形设置,所述连接固定板在主视方向呈环形设置,所述连接固定板的外端面与引风板的外侧端面在主视方向为共面设置。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降温管和第二降温管的规格相同,所述第一降温管和第二降温管在主视方向均为螺旋状设置。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本使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中时,通过设置的引风板增加高温风机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一降温管和第二降温管能够增加高温风机在长期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自身降温的速度,通过设置的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对应设置状态下能够在第一降温管和第二降温管内部水循环的状态下,增加高温风机内部散热的效率,增加高温风机内循环自冷的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为:1电机主体、2风箱主体、3出风口、4进风口、5固定环、 6转动板、7引风板、8连接固定板、9第一降温管、10第二降温管、11第一进水管、12第一出水管、13第二进水管、14第二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高温风机内循环自冷系统,包括电机主体1,所述电机主体1的输出端一侧设有风箱主体2,所述风箱主体2 的内部在靠近电机主体1的一端侧面固定设有第一降温管9,所述风箱主体2 的内部在远离电机主体1的一端侧面固定设有第二降温管10,所述第一降温管9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水管11,所述第一降温管9在远离第一进水管11的一端设有第一出水管12,所述第一进水管11与第一出水管12均从风箱主体2 的内端面穿过,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二降温管10的一端设有第二进水管 13,所述第二降温管10在远离第二进水管13的一端设有第二出水管14,所述第二进水管13和第二出水管14均从风箱主体2的内端面穿过,且延伸至其外部。
18.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风箱主体2的一侧端面设有出风口3,所述风箱主体2在远离电机主体1侧面中部设有进风口4,所述进风口4在远离风箱主体2的一侧外端面设有固定环5。
19.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机主体1的输出轴从风箱主体2的侧面中部穿过,
且延伸至其内部,且在风箱主体2的内部固定设有转动板6,所述转动板6在远离电机主体1输出轴的一侧设有引风板7,能够方便增加高温风机工作的效率,所述引风板7在远离转动板6的一端侧面设有连接固定板8,能够通经过转动板6和连接固定板8将引风板固定稳定,所述出风口3在主视方向为圆弧状设置,通过出风口3将风箱主体2的内腔与外部相连通。
20.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引风板7的数量设有多个,且在转动板6 主视方向中心点的外侧对应呈角度阵列设置,能够增加高温风机运行的效率,单个所述引风板7在主视方向为弧形设置,所述连接固定板8在主视方向呈环形设置,所述连接固定板8的外端面与引风板7的外侧端面在主视方向为共面设置,能够增加高温风机内部引风板7工作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所述第一降温管9和第二降温管10的规格相同,所述第一降温管9和第二降温管10 在主视方向均为螺旋状设置,能够方便高温风机进行自冷降温,增加其自身的降温速度。
21.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2.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控制电机主体1进行工作,随后电机主体1会进行转动,同时通过输出轴带动转动板6进行转动,随后通过转动板6带动引风板7和连接固定板8进行转动,通过引风板7的弧形设置状态下和其结构的设置能够将外部的风通过进风口4快速的导入到风箱主体2的内部,随后从风箱主体2的颞部导入到出风口3,通过引风板7的连接结构和其自身的弧形结构增加其自身的工作效率,随后在进行自冷降温时,通过设置的第一进水管11和第二进水管13分别对应向第一降温管9和第二降温管10的内部进行输入冷水,第一降温管9和第二降温管10内部的冷水会吸收高温风机内部的热量,随后通过设置的第一出水管12和第二出水管14将吸收完热量的水导入外部,对高温风机进行降温处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