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小型液压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08806发布日期:2022-08-30 22:3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小型液压油缸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油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小型液压油缸。


背景技术:

2.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缸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液压缸基本上由缸筒和缸盖、活塞和活塞杆、密封装置、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组成。


技术实现要素:

3.现有的便携式小型液压油缸,大多数都由于追求便携性而缺少缓冲组件,这样使便携式小型液压油缸的适用范围较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小型液压油缸,具有当缓冲垫板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缓冲垫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对联动杆造成压力,然后联动杆进行转动,当联动杆进行转动时,对联动卡块产生作用力,然后联动卡块在此作用力下对连接弹簧产生挤压,进而提高对冲击力的缓冲作用,当缓冲垫板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缓冲垫板带动第二滑动柱的同步移动,然后第二滑动柱逐渐向第二导向柱内侧的槽体进行滑动,同时在此过程中压缩弹簧受力产生收缩变形,进而实现对冲击力进一步的缓冲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小型液压油缸,包括液压油缸本体,所述液压油缸本体的输出端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不与液压油缸本体相连接的自由端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卡块,所述固定卡块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固定卡块的内侧设置有联动杆,所述支撑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滑动柱,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外圈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联动杆的上端设置有联动卡块,所述联动卡块的右端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第二滑动柱的上端设置有缓冲垫板,所述缓冲垫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滑动柱,所述第一滑动柱的外圈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第一滑动柱的上端设置有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的左端设置有分力侧杆,所述分力侧杆的上端设置有分力顶块,所述分力顶块的上端设置有防滑块。
5.其中,所述支撑底座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支撑底座的底端与支撑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通过支撑底座的设置,用于对第二导向柱、固定卡块的固定及支撑。
6.其中,所述固定卡块的上部为弧形结构设置,每两块所述固定卡块为一组,所述固定卡块共设置有八组,其中四组所述固定卡块固定安装于支撑底座上端的位置;通过固定卡块的设置,用于对联动杆进行活动连接,进而实现联动杆的转动。
7.其中,所述缓冲垫板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缓冲垫板的下端与第二滑动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垫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四组固定卡块;通过缓冲垫板的设置,用于对
第一导向柱进行支撑及固定。
8.其中,所述第二导向柱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柱共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内侧均设置有用于第二滑动柱进行滑动的槽体,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与缓冲垫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与支撑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当缓冲垫板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缓冲垫板带动第二滑动柱的同步移动,然后第二滑动柱逐渐向第二导向柱内侧的槽体进行滑动,同时在此过程中压缩弹簧受力产生收缩变形,进而实现对冲击力进一步的缓冲。
9.其中,所述联动杆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联动杆共设置有八根,每两根所述联动杆为一组,所述联动杆通过转动轴与固定卡块活动连接,所述联动卡块通过转动轴与联动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均与联动卡块固定连接;当缓冲垫板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缓冲垫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对联动杆造成压力,然后联动杆进行转动,当联动杆进行转动时,对联动卡块产生作用力,然后联动卡块在此作用力下对连接弹簧产生挤压,进而提高对冲击力的缓冲作用。
10.其中,所述分力侧杆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分力侧杆共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分力侧杆呈十字形结构设置于支撑顶板外圈的位置,所述分力侧杆的高度为支撑顶板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分力顶块与防滑块的高度之和等于支撑顶板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防滑块为梯形结构的橡胶块;通过分力侧杆的设置,用于对分力顶块与防滑块的固定及支撑,通过分力顶块与防滑块的设置,用于辅助支撑顶板的支撑工作。
11.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柱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柱共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内侧均设置有用于第一滑动柱进行滑动的槽体,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与支撑顶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与第一导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当支撑顶板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支撑顶板带动第一滑动柱的同步移动,然后第一滑动柱逐渐向第一导向柱内侧的槽体进行滑动,同时在此过程中减震弹簧受力产生收缩变形,进而实现对冲击力初步的缓冲。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支撑顶板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支撑顶板带动第一滑动柱的同步移动,然后第一滑动柱逐渐向第一导向柱内侧的槽体进行滑动,同时在此过程中减震弹簧受力产生收缩变形,进而实现对冲击力初步的缓冲,当缓冲垫板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缓冲垫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对联动杆造成压力,然后联动杆进行转动,当联动杆进行转动时,对联动卡块产生作用力,然后联动卡块在此作用力下对连接弹簧产生挤压,进而提高对冲击力的缓冲作用,当缓冲垫板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缓冲垫板带动第二滑动柱的同步移动,然后第二滑动柱逐渐向第二导向柱内侧的槽体进行滑动,同时在此过程中压缩弹簧受力产生收缩变形,进而实现对冲击力进一步的缓冲。
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导向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分力顶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液压油缸本体;2、支撑臂;3、支撑底座;4、缓冲垫板;5、支撑顶板;6、固定卡块;7、转动轴;8、第二导向柱;9、第二滑动柱;10、压缩弹簧;11、联动卡块;12、连接弹簧;13、第一滑动柱;14、第一导向柱;15、减震弹簧;16、联动杆;17、分力侧杆;18、分力顶块;19、防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小型液压油缸,包括液压油缸本体1,所述液压油缸本体1的输出端设置有支撑臂2,所述支撑臂2不与液压油缸本体1相连接的自由端设置有支撑底座3,所述支撑底座3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卡块6,所述固定卡块6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7,所述固定卡块6的内侧设置有联动杆16,所述支撑底座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柱8,所述第二导向柱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滑动柱9,所述第二导向柱8的外圈设置有压缩弹簧10,所述联动杆16的上端设置有联动卡块11,所述联动卡块11的右端设置有连接弹簧12,所述第二滑动柱9的上端设置有缓冲垫板4,所述缓冲垫板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柱14,所述第一导向柱14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滑动柱13,所述第一滑动柱13的外圈设置有减震弹簧15,所述第一滑动柱13的上端设置有支撑顶板5,所述支撑顶板5的左端设置有分力侧杆17,所述分力侧杆17的上端设置有分力顶块18,所述分力顶块18的上端设置有防滑块19。
21.本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底座3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支撑底座3的底端与支撑臂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通过支撑底座3的设置,用于对第二导向柱8、固定卡块6的固定及支撑。
22.所述固定卡块6的上部为弧形结构设置,每两块所述固定卡块6为一组,所述固定卡块6共设置有八组,其中四组所述固定卡块6固定安装于支撑底座3上端的位置;通过固定卡块6的设置,用于对联动杆16进行活动连接,进而实现联动杆16的转动。
23.所述缓冲垫板4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缓冲垫板4的下端与第二滑动柱9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垫板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四组固定卡块6;通过缓冲垫板4的设置,用于对第一导向柱14进行支撑及固定。
24.所述第二导向柱8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柱8共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第二导向柱8的内侧均设置有用于第二滑动柱9进行滑动的槽体,所述压缩弹簧10的上端与缓冲垫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10的下端与支撑底座3的上端固定连接;当缓冲垫板4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缓冲垫板4带动第二滑动柱9的同步移动,然后第二滑动柱9逐渐向第二导向柱8内侧的槽体进行滑动,同时在此过程中压缩弹簧10受力产生收缩变形,进而实现对冲击力进一步的缓冲。
25.所述联动杆16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联动杆16共设置有八根,每两根所述联动杆16为一组,所述联动杆16通过转动轴7与固定卡块6活动连接,所述联动卡块11通过转动轴7与联动杆16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弹簧12的两端均与联动卡块11固定连接;当缓冲垫板4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缓冲垫板4在移动的过程中对联动杆16造成压力,然后联动杆16进行转动,当联动杆16进行转动时,对联动卡块11产生作用力,然后联动卡块11在此作用力下对连接弹簧12产生挤压,进而提高对冲击力的缓冲作用。
26.所述分力侧杆17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分力侧杆17共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分力侧杆17呈十字形结构设置于支撑顶板5外圈的位置,所述分力侧杆17的高度为支撑顶板5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分力顶块18与防滑块19的高度之和等于支撑顶板5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防滑块19为梯形结构的橡胶块;通过分力侧杆17的设置,用于对分力顶块18与防滑块19的固定及支撑,通过分力顶块18与防滑块19的设置,用于辅助支撑顶板5的支撑工作。
27.所述第一导向柱14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柱14共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第一导向柱14的内侧均设置有用于第一滑动柱13进行滑动的槽体,所述减震弹簧15的上端与支撑顶板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15的下端与第一导向柱14的上端固定连接;当支撑顶板5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支撑顶板5带动第一滑动柱13的同步移动,然后第一滑动柱13逐渐向第一导向柱14内侧的槽体进行滑动,同时在此过程中减震弹簧15受力产生收缩变形,进而实现对冲击力初步的缓冲。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支撑顶板5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支撑顶板5带动第一滑动柱13的同步移动,然后第一滑动柱13逐渐向第一导向柱14内侧的槽体进行滑动,同时在此过程中减震弹簧15受力产生收缩变形,进而实现对冲击力初步的缓冲,当缓冲垫板4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缓冲垫板4在移动的过程中对联动杆16造成压力,然后联动杆16进行转动,当联动杆16进行转动时,对联动卡块11产生作用力,然后联动卡块11在此作用力下对连接弹簧12产生挤压,进而提高对冲击力的缓冲作用,当缓冲垫板4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产生移动时,缓冲垫板4带动第二滑动柱9的同步移动,然后第二滑动柱9逐渐向第二导向柱8内侧的槽体进行滑动,同时在此过程中压缩弹簧10受力产生收缩变形,进而实现对冲击力进一步的缓冲,通过缓冲垫板4的设置,用于对第一导向柱14进行支撑及固定,通过固定卡块6的设置,用于对联动杆16进行活动连接,进而实现联动杆16的转动,通过支撑底座3的设置,用于对第二导向柱8、固定卡块6的固定及支撑,通过分力侧杆17的设置,用于对分力顶块18与防滑块19的固定及支撑,通过分力顶块18与防滑块19的设置,用于辅助支撑顶板5的支撑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