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滤油装置及滤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1300发布日期:2022-09-28 00:5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滤油装置及滤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油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滤油装置及滤油系统。


背景技术:

2.工程机械设备在使用中主要通过液压系统来完成拉、伸、举等一系列动作。调查发现,液压系统约70%的故障是由于液压油不洁造成的,油液污染使得液压设备效率降低、寿命缩短。主要原因是污垢颗粒使滑动部分磨损加剧,使阀门卡滞,堵塞油孔,加速密封件磨损。用过滤法控制油液污染是最普遍和卓有成效的。由于工程项目时间紧迫、环境受限制等特点,施工企业需要体积小、低压高效率的在线滤油设备。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一体式滤油装置及滤油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滤油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滤油装置,其包括壳体、隔板、第一滤芯、第二滤芯、进油管路、出油管路及排水管路,壳体内通过所述隔板分隔为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隔板的边缘与壳体相密封,第一滤芯位于上腔体,第二滤芯位于下腔体,所述进油管路与所述上腔体连通,所述出油管路与所述第二滤芯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水管路与所述下腔体连通,所述隔板开设有通孔,以将第一滤芯的内腔与所述下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滤芯为除水滤芯。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滤芯为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滤芯通过滤芯支撑部设于所述隔板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滤芯支撑部包括支撑板、设于支撑板上方的固定筒及位于支撑板及隔板之间的连接筒,所述第一滤芯套设于所述固定筒上,第一滤芯的内腔通过连接筒与所述下腔体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平行于所述隔板,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槽口。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滤芯为过滤聚结复合滤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滤芯为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滤芯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与壳体固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壳体的下部侧面设置有与壳体的轴向垂直的筒体,筒体内部与下腔体连通,筒体的端部通过法兰密封,第一固定部包括固定于第二滤芯端部的固定轴及垂直于固定轴并将固定轴与筒体进行固定的支架,支架两端通过螺栓与筒体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二固定部包括将第二滤芯的端部进行密封的连接筒及通过连接筒与第二滤芯的内腔密封连通的出油管,出油管为刚性并穿出所述壳体并与壳体固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自动排水机构,所述自动排水机构包括开设于壳体底部的排水口、设于下腔体的浮球及自动排水阀,所述浮球及自动排水阀与一体式滤油装置的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排气阀和压力表。
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滤油系统。
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滤油系统,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油泵、充电混流器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滤油装置。
16.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滤油装置通过将不同功能的滤芯集成在同一壳体内,并依次对油液进行过滤,在除颗粒杂质及除水的同时,使得装置体积减小,结构更紧凑;且两滤芯分别位于不同腔室,又实现相对独立,方便零件的维修及滤芯更换。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滤油系统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体式滤油装置的剖视图。
19.图3为图2中滤芯支撑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1.请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油系统,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进油阀1、预过滤器2、油泵3、充电混流器4、一体式滤油装置100及控制装置。
22.预过滤器2用于去除油液中较大颗粒的杂质,以保护油泵3。预过滤器2优选为y型过滤器。充电混流器4用于对油液中的颗粒污染物加载正、负电荷,并将带有正、负电荷的颗粒污染物进行混合,使带有不同电荷的小颗粒污染物异性相吸,形成较大的颗粒。充电混流器4包括壳体401、设置在壳体401内的正电荷加载部402和负电荷加载部403,壳体401内具有对油液进行混合的混合腔404,正电极402和负电极403分别通过充电电源(未图示)进行加载正、负电荷。
23.一体式滤油装置100用于清除油液中的颗粒污染物及水分。请参图1及图2所示,一体式滤油装置100包括壳体10、第一滤芯20、第二滤芯30、排气阀40、压力表50。壳体10内部空间被隔板13分隔为上腔体11及下腔体12,隔板13的边缘与壳体10相密封。
24.第一滤芯20为过滤聚结复合滤芯,用于过滤颗粒污染物,以及将较小的水滴聚结为较大的水滴。第一滤芯20设于上腔体11内,上腔体11对应的壳体10上开设有进油口10a。优选的,第一滤芯20通过滤芯支撑部14设于隔板13上,第一滤芯20的内腔21通过滤芯支撑部14与下腔体12连通。具体的,滤芯支撑部14包括支撑板141、设于支撑板141上方的固定筒142及连接筒143。支撑板141位于隔板13上方并与隔板13平行设置。优选的,支撑板141与隔板13之间形成进油腔,进油口10a开设于进油腔对应的壳体10上。请一并参图3所示,支撑板141边缘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槽口1411,油液依次通过进油口10a、进油腔、槽口1411进入上腔体11。第一滤芯20的下端套设于固定筒142上,并与支撑板141抵接。连接筒143连接支撑板141及隔板13,并将第一滤芯20的内腔21与下腔体12连通。
25.第二滤芯30为除水滤芯,其设于下腔体12内。第二滤芯30一端通过第一固定部与
壳体10固定。具体的,壳体10的下部侧面设置有与壳体10的轴向垂直的筒体15,筒体15内部与下腔体12连通。筒体15端部通过法兰16密封。第一固定部具体包括固定于第二滤芯30端部的固定轴33及垂直于固定轴33并将固定轴33与筒体15进行固定的支架32,支架两端通过螺栓与筒体15连接。第二滤芯30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包括将第二滤芯30的端部进行密封的连接筒34及通过连接筒34与第二滤芯30的内腔31连通的出油管35,出油管35为刚性,因此出油管35及连接筒34配合,不仅起到出油作用,还可以对第二滤芯30起到支撑作用,第二固定部及第一固定部将第二滤芯30更加牢固的固定于壳体10内,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出油管35上设有出油阀36。
26.下腔体12对应的壳体10底部开设有排水口10b及排污口10c,排水口10b与排水管路连接,排水管路上设有自动排水阀17。优选的,下腔体12设有浮球60,浮球60及自动排水阀17分别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以自动排出下腔体12中的水分。排污口10c与排污管路连接,排污管路上设有阀18。
27.具体的工作过程为:滤油系统启动后,油泵3开始工作,待处理油液在油泵3的作用下,首先从进油阀1吸入,进入预过滤器2,经过预过滤器2过滤去除较大颗粒的杂质,以保护油泵。然后,油液进入充电混流器4,通过平衡电荷净化技术,对油液中颗粒污染物分别加载正、负电荷,进而再将含有带不同电荷的颗粒污染物的油液进行混合,促使带不同电荷的颗粒相互吸附,细小颗粒物结合成大颗粒物;进一步的,油液进入一体式滤油装置100,通过第一滤芯20,过滤颗粒物,同时将小水滴聚结成大水滴,随后油液进入下腔体12,通过第二滤芯30的除水作用,油液中的水分被排除在下腔体12中,由于密度的不同沉积到下腔体12的底部,当下腔体12中水位达到设定值时,触发浮球60,自动排水阀17启动进行排水。而除水后的油液进入第二滤芯30的内腔31,进而输回到油箱。
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滤油装置通过将不同功能的滤芯集成在同一壳体内,并依次对油液进行过滤,在有效的滤除油液中的各种颗粒污染物及水分的同时,使得设备体积大幅减小,结构更紧凑,同一安装空间,实现双重效果,提高油液的过滤效率;且不同滤芯分别位于不同腔室,实现相对独立,方便零件的维修及滤芯更换。本实用新型的滤油系统通过可直接安装在工程机械上,实现随时需要随时滤油,省去设备搬运、安装、调试的时间,以较小的机身实现大的容污量,降低滤芯更换周期;另外,滤油系统集成了平衡电荷技术,可去除微小颗粒物,进一步提高了过滤精度。
29.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30.另外,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