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986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管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防止旋转部件和管脱落的管泵,管泵包括:具有一端部开口的筒状部的基座;沿基座的筒状部的圆柱面状的内周面配置的管;旋转部件,其在基座的筒状部内与内周面同心地配置;辊,其由旋转部件能够旋转地支承,在该辊与内周面之间一边挤压弹性管一边沿内周面转动;盖,其以封闭基座的筒状部的开口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基座;和驱动单元,其对旋转部件进行旋转驱动,在该结构中,盖具有与基座的筒状部嵌合的筒状部,基座的筒状部和盖的筒状部各自至少一部分形成为非圆筒状,在基座的筒状部,在与盖的筒状部相对的面形成有第一卡合部,在盖的筒状部形成有在与基座的筒状部嵌合时与第一卡合部卡合、阻止嵌合脱离的第二卡合部。
【专利说明】
管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栗。
【背景技术】
[0002]已知有通过将沿壳体的形成为大致圆柱面状的内周面呈圆弧状配置的弹性管在内周面与辊之间一边挤压一边使辊沿内周面转动而输送弹性管内的液体的管栗(专利文献
Do
[0003]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管栗包括能够拆装于驱动单元的栗单元。栗单元是在外壳内组装有管和旋转部件的结构。在驱动单元形成收容外壳的圆筒状的一端部的圆柱状的凹部。当将外壳的一端部插进驱动单元的凹部时,从凹部的底面的中心突出的驱动轴与收容在外壳内的旋转部件连结。在该状态下,将外壳向驱动轴的正转方向转动时,外壳的从前端向外周突出的卡合爪与凹部的从开口端向内周突出的卡合爪卡合,栗单元被固定在驱动单元。而且,当将外壳向反转方向转动时固定被解除。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0-196538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7]实用新型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在专利文献I中,为了将外壳安装在驱动单元,需要进行将外壳插进驱动单元的凹部的动作和使外壳旋转的动作这两个动作。因此,在忘记旋转外壳的情况下和旋转不充分的情况下,存在外壳不完全地固定在基座的可能性。在外壳未完全地固定在基座的情况下,存在外壳与旋转部件和/或管一起从基座脱落的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旋转部件和管的脱落的管栗。
[0010]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管栗包括:具有一端部开口的筒状部的基座;沿上述基座的筒状部的圆柱面状的内周面配置的弹性管;在上述基座的筒状部内与上述内周面同心地配置的旋转部件;辊,其由上述旋转部件可旋转地支承,在该辊与上述内周面之间一边挤压上述弹性管一边沿该内周面转动;盖,其以封闭上述基座的筒状部的上述开口的方式可拆装地安装于该基座;和对上述旋转部件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单元,上述盖具有与上述基座的筒状部嵌合的筒状部,上述基座的筒状部和上述盖的筒状部各自至少一部分形成为非圆筒状,在上述基座的筒状部,在与上述盖的筒状部相对的面形成有第一卡合部,在上述盖的筒状部形成有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在与上述基座的筒状部嵌合时与上述第—^合部卡合,阻止该嵌合脱离。
[0012]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例如,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一者为卡合凸部,另一者为与该卡合凸部嵌合的卡合凹部。
[0013]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例如,上述盖和上述基座的至少一者的筒状部构成为:在上述第一卡合部与上述第二卡合部卡合或卡合解除时,基于弹性变形在上述进行卡合的附近在径向上移动。
[0014]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基座的筒状部的、形成有第一卡合部的部分为平板状,在上述平板状的部分的周方向两端形成有缺口。
[0015]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基座的筒状部,在与上述盖的筒状部相对的面形成有在轴向上引导该盖的导向部,在上述盖的筒状部,在与上述基座的筒状部相对的面形成有与上述导向部卡合的被导向部。
[0016]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例如,上述盖具有一对上述第一卡合部,上述一对第一^^合部配置成将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夹在中间。
[0017]实用新型的效果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仅在将旋转部件和/或管收容在外壳的状态下将盖按压于基座,盖就被固定在基座。因此,旋转部件和管的组装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通过盖防止旋转部件和管的脱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管栗的外观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管栗的外观图。
[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管栗的分解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管栗的侧截面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盖的外观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基座的外观图。
[0025]附图标记的说明
[0026]100 管栗
[0027]102驱动单元
[0028]103 基座
[0029]105 盖
[0030]106旋转部件
[0031]107 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管栗是通用的输液栗,在清洗装置、食品加工装置、各种分析设备、医疗设备、化学装置等各种装置用于液体的输送。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管栗不仅能够用于液体的输送而且能够用于气体的输送。
[0033]图1和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管栗100的外观图。图1是从正面侧看时的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侧看时的立体图。图3是管栗10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管栗100的侧截面图。图5是盖105的从背面侧看时的外观图。图6是基座103的从正面侧看时的外观图。
[0034]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管栗100的进深方向/前后方向(图3中,从右上向左下去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图3中,从左上向右下去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将高度方向/上下方向(图3中,从下向上去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
[0035]如图1所示,管栗100包括驱动单元102、基座103、旋转部件106、管107和盖105。基座103、盖105和旋转部件106由树脂形成。管107由合成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具有弹性。
[0036]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2包括发动机102a和将发动机102a的扭矩放大的减速器102b。电动机102a隔着间隔部件102d被螺栓固定在减速器102b。从未图示的电源装置对电动机102a供给驱动电力。发动机102a的驱动轴102c的旋转运动被减速器102b减速,其扭矩被放大。扭矩被放大后的旋转运动通过驱动轴124传递至栗单元104。
[0037]基座103具有平板状的底部131和从底部131的周缘部向X轴正方向垂直突出的侧壁132。在底部131的背面(X轴负方向侧)利用多个螺栓固定有减速器102b。此外,在底部131的中央设置有形成有在轴方向上贯通的孔134,驱动单元102的驱动轴124穿过。
[0038]基座103具有由底部131和侧壁132围成的空洞部。基座103的正面侧(X轴正方向侦D成为基座103的内部(S卩,空洞部)与外部连通的开口。在基座103的内部,通过开口安装有旋转部件106和管107。此外,该开口被能够安装和卸下的盖105封闭。
[0039]基座103的侧壁132的内侧的面的一部分为圆柱面上的内周面103a。管107沿该内周面103a配置成大致圆弧状。此外,在管107的两端安装有用于与外部配管连结的联轴器108。旋转部件106在基座103内与内周面103a同心地配置。
[0040]如图3、4所示,旋转部件106包括线轴状的框架160和旋转自如地被框架160支承的一对辊167。框架160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161、从主体部161的轴方向两端向外周方向突出的一对凸缘部158、159和连结凸缘部158与凸缘部159的一对辊支承轴165。在凸缘部159的背面(X轴负方向侧的面)形成有连结部170。
[0041 ] 一对辊支承轴165在主体部161的周围以等间隔(S卩在主体部161的同心圆柱面上)配置。辊支承轴165插入在辊167的中心轴上形成的贯通孔,旋转自如地支承棍167。
[0042]辊167的一部分与框架160(凸缘部158、凸缘部159)相比向外周侧突出。如图4所示,管107被辊167和基座103的的内周面103a夹着,被挤压至管107的内壁面紧贴的程度。在管107的被挤压处(挤压部)封闭管内的流体(液体或气体)ο当旋转部件106旋转时,管107的挤压部向旋转部件106的旋转方向移动,由此,管107内的流体向旋转部件106的旋转方向移动。
[0043]如图4所示,在盖105的底部151的中央部形成有轴套511。在轴套511插入旋转部件106的轴512。由此,旋转部件106的轴方向上的一端侧(凸缘部158侧)被轴套511支承为能够旋转。
[0044]连结部170与驱动轴124连结。如图3所示,驱动轴124是横截面为大致十字形的花键轴。此外,连结部170具有收容驱动轴124的十字形的孔。由此,连结部170与驱动轴124通过花键联轴器连结。通过连结部170与驱动轴124的连结,能够将驱动单元102的驱动轴124的旋转运动通过连结部170传递至旋转部件106。
[0045]接着,对盖的安装和取下进行说明。
[0046]如图5所示,盖105包括:具有平缓的曲率的大致球冠状的底部151;和从底部151的周缘部向X轴负方向突出的大致圆筒状的侧壁152。由该底部151和侧壁152形成向X轴正方向侧凹陷的凹部。侧壁152中,下侧的端部153为非圆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平坦的板状。在侧壁152的内侧的侧面形成有多个卡合部120。卡合部120至少形成有两个,该两个卡合部120以夹着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的方式配置。各卡合部120向内侧突出,具有沿盖105的内侧的侧面延伸的较长的形状。此外,各卡合部120的延伸的方向与X轴方向正交。卡合部120形成于侧壁152的大致圆筒状的部分和板状的部分153的双方。
[0047]如图6所示,基座103的侧壁132中,盖105侧(X轴正方向侧)的端部132a具有大致圆筒状。端部132a中,下侧的部分132b为非圆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平坦的板状。在下侧的部分132b的周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不设置有侧壁132的缺口。管107穿过该缺口。在端部132a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卡合槽130。卡合槽130至少形成有两个,该两个卡合槽130以夹着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的方式配置。各卡合槽130具有向内侧凹陷的槽形状,具有沿端部132a的外周面延伸的较长的形状。此外,各卡合槽130延伸的方向与X轴方向正交。各卡合槽130形成于端部132a的大致圆筒状的部分和板状的部分132b的双方。
[0048]侧壁152的内壁(S卩,盖105的凹部)的横截面与端部132a的外壁的横截面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此外,端部132a的外径设定得比侧壁152的不形成卡合部120处的内径稍小且比侧壁152的形成有卡合部120处的内径大。因此,当将盖105的侧壁152覆盖在基座103的端部132a时,端部132a被嵌入侧壁152内直至卡合部120与基座103的X轴负方向侧的端部相干涉为止,两者几乎没有间隙地重合。当在卡合部120与基座103相干涉的状态下进一步对基座103按入盖105时,由于卡合部120从基座103受到的阻力,基座105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内径扩大。由此,卡合部120以前进至基座103的端部132的外周面的方式移动。当在该状态将盖105按入时,卡合部120在端部132a外周面上移动至设置有卡合槽130的位置。这样一来,由于盖105要从弹性变形的状态复原的力而使卡合部120进入卡合槽130内,两者卡合。其结果是,盖105相对于基座103在X轴方向上不能进退。此外,侧壁152和端部132a的横截面为非圆筒状。因此,在端部132a嵌入侧壁152内的状态,盖105相对于基座103在X轴方向的周围不能旋转。由此,盖105与基座103的嵌合的脱离被阻止,盖105被固定在基座103。
[0049]在将盖105从基座103取下的情况下,将在底部151的下侧的端部与侧壁152的端部153之间形成的台阶差154向X轴正方向侧拉拽。由于该拉拽的力,盖105发生弹性变形以使得内径扩大,在基座103的下侧的端部153形成的卡合部120与在基座103的下侧的端部132b形成的卡合槽130的卡合被解除。由此,端部153的卡合部120前进至端部132b的外周面中、与卡合槽130相比X轴正方向侧处。通过在该状态下将整个盖105向X轴正方向侧拉拽,能够将基座103从基座103取下。
[0050]此外,如图5所示,在盖105的侧壁152的内侧的侧面形成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多个引导槽152a。此外,如图6所示,在基座103的外侧的面形成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多个引导突起103b。引导槽152a的形成位置与引导突起103b对应,当将盖105安装在基座103时,在引导槽152a内收容对应的引导突起103b。由此,能够防止盖105与基座103的周方向的错位。
[0051]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管栗,能够通过将盖105向基座103按压的简单的操作,使得盖105发生弹性变形,卡合部120与卡合槽130卡合,将盖105固定在基座103。因此,能够抑制成为盖105不被固定于基座103的状态,防止盖105、旋转部件106、管107从基座103脱落。
[005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管栗100,能够通过将盖105的端部(台阶差154)向相反一侧(X轴正方向侧)拉拽的简单的操作,使得盖105发生弹性变形而解除卡合部120与卡合槽130的卡合,将盖105从基座103取下。这样,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盖105在基座103的安装和取下,因此管栗100的维护变得容易。
[0053]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不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而且能够在其技术的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
[0054]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得盖105发生弹性变形,卡合部120与卡合槽130卡合或解除卡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通过代替盖105使得基座103发生弹性变形来使得卡合部120与卡合槽130卡合或解除卡合。在这种情况下,在卡合部120与卡合槽130卡合或解除卡合时,基座103发生弹性变形而使得外径变窄。或者,也可以通过使得盖105和基座103双方发生弹性变形而使得卡合部120与卡合槽130卡合或解除卡合。
【主权项】
1.一种管栗,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一端部开口的筒状部的基座; 沿所述基座的筒状部的圆柱面状的内周面配置的弹性管; 在所述基座的筒状部内与所述内周面同心地配置的旋转部件; 辊,其由所述旋转部件可旋转地支承,在该辊与所述内周面之间一边挤压所述弹性管一边沿该内周面转动; 盖,其以封闭所述基座的筒状部的所述开口的方式可拆装地安装于该基座;和 对所述旋转部件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单元, 所述盖具有与所述基座的筒状部嵌合的筒状部, 所述基座的筒状部和所述盖的筒状部各自至少一部分形成为非圆筒状, 在所述基座的筒状部,在与所述盖的筒状部相对的面形成有第一卡合部, 在所述盖的筒状部形成有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在与所述基座的筒状部嵌合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阻止该嵌合脱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一者为卡合凸部,另一者为与该卡合凸部嵌合的卡合凹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栗,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和所述基座的至少一者的筒状部构成为: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或卡合解除时,基于弹性变形在所述进行卡合的附近在径向上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栗,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的筒状部的、形成有第一卡合部的部分为平板状, 在所述平板状的部分的周方向两端形成有缺口。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座的筒状部,在与所述盖的筒状部相对的面形成有在轴向上引导该盖的导向部, 在所述盖的筒状部,在与所述基座的筒状部相对的面形成有与所述导向部卡合的被导向部。6.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栗,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具有一对所述第一卡合部, 所述一对第一^^合部配置成将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夹在中间。
【文档编号】F04B53/16GK205503441SQ201620120432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5日
【发明人】石原直史, 山田晃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威尔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