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管道自动排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726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管道自动排气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管道自动排气阀。主要用于供暖设备的排气。
背景技术
冬季城市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城市功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季供热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各部门对此十分重视。根据多年的供暖经验,对热水锅炉管网系统,因排气不良导致供热实际效果不佳,以及所引起的各种供热事故等问题屡见不鲜。在复杂的供热管网系统中,因各种因素所产生的气体,由于管网系统中的自动排气阀性能失效,滞留管网系统中的气体不能排出,是造成管网系统循环不良,用户暖气片局部不热,甚至突然压力增高,管线、暖气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一个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经济耐用的自动排气阀门,对锅炉管网系统安全,提高供热质量,特别是对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意义重大,其作用不可忽视。目前使用的各种自动排气阀门,在实际使用中达不到稳定的功能效果。其结构是有一个阀体,阀体内有一个浮球,浮球接杠杆和弹簧,浮球随液面高低上下运动,带动杠杆、弹簧动作,再通过其内的密封垫密封和打开排气孔。其内部结构复杂,长时间使用后,杠杆动作不灵活,易失去使用性能,寿命短,增加维修次数和维修时间,同时增加了经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作灵活可靠、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管道自动排气阀。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管道自动排气阀,它包括阀体1,阀体1内设有浮球10,阀体1的上部设有排气孔5,其特征在于在浮球10内设有阀塞套13,阀塞套13内设有阀塞2,阀塞2的上端设有胶垫3与排气孔5相配,阀塞2的下端与浮球10相配,阀体1的内腔与排气孔5之间有通道14。
所述的通道14设在阀塞套13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动作灵活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本结构打破了以往阀门内部结构靠金属弹簧复位和杠杆增力等复杂的设计常规,用阀门浮球在水中的浮力与阀塞自重的重锤效应直接相互作用,达到气水分离的目的。设计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灵敏耐用、安全可靠、维修方便、体积小、造型美观、造价成本低、经济适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1为阀体,采用黄铜材料制作,经失腊铸造工艺,精密加工制成,达到外型美观、抗腐、耐压等实际功效。阀体1上方螺纹联接有阀盖8,阀盖8与阀体1之间设密封垫9。阀盖8上螺纹联接有阀芯小盖6,阀芯小盖6上方接有外接口4,其内设有排气孔5,阀芯小盖6的下方接有阀塞套13,所述的阀芯小盖6、外接口4、阀塞套13为一体结构。阀塞套13内的阀塞2的上端镶嵌有胶垫3,胶垫3位于排气孔5的下方。阀塞套13、阀塞2的材料为黄铜。浮球10位于阀体1内下导水气口11的上方阀塞2的下方。浮球10由耐高温、抗老化的合成塑料吹塑成型或用薄铜板冲压制成。排气孔5的直径为3毫米,较现有的阀门大,以减少管道系统内压力对排气阀排气过程的冲击,延长阀门使用寿命,特别是镶嵌在阀塞2顶端胶垫的使用寿命,同时达到有气快速排出,减少排气时的噪声的目的。
如图2所示在阀塞套2的内侧壁上纵向设有四个呈十字状的通道14,通道14将阀体1的内腔与排气孔5连通。
工作过程为用管道连接口12将本装置固定在系统中,当系统内有气体时,可自动经阀体1的内腔、通道14、排气孔5排出,排尽后,液面上升使浮球10浮起,顶起阀塞2上移,此时胶垫3封住排气孔5密封。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管道自动排气阀,它包括阀体(1),阀体(1)内设有浮球(10),阀体(1)的上部设有排气孔(5),其特征在于在浮球(10)内设有阀塞套(13),阀塞套(13)内设有阀塞(2),阀塞(2)的上端设有胶垫(3)与排气孔(5)相配,阀塞(2)的下端与浮球(10)相配,阀体(1)的内腔与排气孔(5)之间有通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管道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14)设在阀塞套(13)内侧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管道自动排气阀。主要用于供暖设备的排气。它包括阀体1,阀体1内设有浮球10,阀体1的上部设有排气孔5,其特征在于在浮球10内设有阀塞套13,阀塞套13内设有阀塞2,阀塞2的上端设有胶垫3与排气孔5相配,阀塞2的下端与浮球10相配,阀体1的内腔与排气孔5之间有通道14。具有动作灵活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本结构打破了以往阀门内部结构靠金属弹簧复位和杠杆增力等复杂的设计常规,用阀门浮球在水中的浮力与阀塞自重的重锤效应直接相互作用,达到气水分离的目的。设计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灵敏耐用、安全可靠、维修方便、体积小、造型美观、造价成本低、经济适用。
文档编号F16K1/00GK2537862SQ02210370
公开日2003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8日
发明者姜洪刚 申请人:姜洪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