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639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地,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用于使包括通讯和传输电缆的埋在地下的管线在地震和温度改变时获得扩展的长度,一种结构是两个第二圆筒的每一个的一端分别插到第一圆筒的两开口端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方向相对移动,第三圆筒的每一个分别通过一个球形连接结构配装到第二圆筒每一个的另一端从而相互摆动。并且该连接结构的两端法兰连接到管线上(例如,日本临时公开号10-169865)。
然而,对于埋在地下的电缆管线,为保护通讯网络甚至在大的地震下不被切断,需要一个比传统的扩展连接结构能获得更大扩展长度的连接结构。此外,传统连接结构具有许多的部件,包括至少五个圆筒,需要用于球形连接结构的球形工作方式,因为管线连接到具有法兰的连接结构的两端的每一端而使连接结构的组装需要用螺栓和螺母紧固。
包括本发明的一些发明人在内的发明人在日本专利申请号10-317155中已经推荐了一种用于确保管线具有足够扩展长度的连接结构(日本专利号3048559)。
然而,作为日本专利申请号10-317155而推荐的连接结构已经显出了下面的问题。那就是说,第一,生产过程是复杂的,因为部件的数量多和组装时需要焊接。第二,当压力装配(压紧)用于替代焊接时不涉及连接的其它部件的外形受工作压力而变形(引起变形)。第三,该结构作为具有长的扩展长度的连接结构在可密封性上趋于产生问题。第四,因为止动环的挂接刃刚度的不足使管线趋于被不期望地拉出。第五,在一些情况下管线的插入是困难的。这些难解的问题已经暴露。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管线的轴向方向具有大的扩展长度的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其能由一个具有少量部件的简单结构保证,并且加工是容易的。
这个目的通过本发明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来实现,该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2、7或8的特征。进一步详细的实施例描述在从属权利要求3、4、5、6、9、10、11和12中。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其中图1是主要部分的半横截面视图,表示了本发明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图2是主要部分放大的横截面视图;图3是主要部分放大的视图,表示了第一止动环和第二止动环;图4是主要部分放大的横截面视图;图5是主要部分放大的横截面视图;图6是主要部分的半横截面视图,表示了本发明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图7是主要部分放大的横截面视图;和图8是小盘连续体工作方式解释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到图5表示了本发明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图3是第一止动环6(和28)和第二止动环7(和29)主要部分放大的视图。如图1至5所示,一个管连接结构C设置有一个内圆筒1,其具有一个薄壁钢管组成的内圆筒主体51(主要地),和一个外圆筒2,其具有一个薄壁钢管组成的外圆筒主体52(主要地),并且外圆筒2自由滑动地配装在内圆筒1上,从而在长度上自由扩展和收缩地将用于电缆的第一管3和用于电缆的第二管4连接起来。由于管连接结构C,当管线被埋在地下时即使在大地震情况下管线具有随动能力。虽然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光学纤维电缆,它也适用于其他种类的通讯和电力传输电缆。
内圆筒1和外圆筒2通过涂覆由氯乙烯粉制造的氯乙烯而具有适于掩埋的耐腐蚀性(防腐性),氯乙烯粉被熔融并放置在加热的钢管上而在内圆筒主体51和外圆筒主体52上形成,通过空气去除过量的氯乙烯。其他材料的塑料耐腐蚀(防腐)涂料,例如聚乙烯、聚氯乙烯、尼龙和熔合环氧树脂对于内圆筒主体51和外圆筒主体52也是优选的。并且,第一管3和第二管4被塑料防腐层f覆盖直至各自的连接端,并且适于埋在地下。
一个紧紧地配装于第一管(3)的一端部的周向面31上的第一密封件9所用的板式保持环5,一个套接于第一管3的周向面31的板式第一止动环6,和一个板式开口端成形件17,三者通过对内圆筒主体51一端上的塑性加工(金属成型)而一起连接(配装)于内圆筒1的一端11。
具体地,在图2和4中,一个周向台阶部分66和在周向台阶部分66外侧上的短圆筒配装件部分56(由双点划线表示)形成在内圆筒主体51的一端侧。一个外边缘部分5a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保持环5上,一个外边缘部分6a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第一止动环6上,一个外边缘部分77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开口端成形件17上,它们三个外边缘部分被配装于配装件部分56以便接触周向台阶部分66。
如箭头所示,配装件部分56被从双点划线位置塑性加工(弯曲)到实线位置,以便紧紧地夹住各外边缘部分且形成一个其横截面呈朝着内径方向的U形开口的周向槽部分81,以便统一配装上述件5、6、17。
开口端成形件17具有一个朝着轴线方向外侧增大直径的锥形短圆筒部分87,并且在开口端成形件17的内侧周向面上的最小直径部分与插入的第一管线3的周向面31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95。
一个保持台阶部分8通过塑性加工而形成在内圆筒1上,在内侧上向着内圆筒主体51的保持持环5。并且由橡胶组成的第一密封件9安置于由保持台阶部分8,内圆筒主体51的内周面,和内边缘部分5b组成的周向槽(保持部分)13A中,该槽开口朝着内径方向。
紧紧地安置于第二管4的端部分的周向面41上的第二密封件14的保持槽13形成于内圆筒1的另一端12上,通过塑性加工内圆筒主体51的另一端形成朝着内径方向的(U形)开口而获得保持槽13的弯曲和朝着内径方向开口。由橡胶构成的第二密封件14配装在保持槽13中。
位于第一管3和第二管4连接端之间的一个环形突起10通过在内圆筒主体51上塑性加工一个在内周面上的突起而在内圆筒1的中间部分形成。作为环形突起部分10的替换,位于第一管3和第二管4连接端之间的多个小的朝内突起部分通过在内圆筒主体51上的塑性加工可以在内圆筒1的中间部分周向方向形成,它们彼此分开(根据预先确定的节距)。
多个突起部分15形成在环形突起10附近且在另一端12的周向方向上,它们彼此分开(根据预先确定的节距)。作为多个突起部分15的替换,一个环形突起部分可以沿着内圆筒1的周向方向形成。
一个第二止动环7挂接在第二管(4)的一端部的周向面41上,并且通过对外圆筒主体52的外端侧的塑性加工而将开口端成形件18无焊接地连接(配装)于外圆筒2的外端22。
具体地,在图5中,一个周向台阶部分67和在周向台阶部分67外侧的短圆筒的配装件部分57(用双点划线表示)形成在外圆筒主体52的一端侧。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第二止动环7上的外边缘部分7a和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开口端成形件18上的外边缘部分78配装于配装件部分57而接触周向台阶部分67。
如箭头所示,配装件部分57从双点划线位置塑性加工到实线位置而紧紧地夹紧各外边缘部分且形成横截面为朝着内直径方向的U形开口的周向槽82,以便统一配装上述件7和8。
开口端成形件18具有一个朝着轴线方向外侧增大直径的锥形短圆筒部分88,并且在开口端成形件18的内侧的周向面上的最小直径部分与(插入的)第二管线4的周向面41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95。
一个在内圆筒1周边上滑动的滑动部分16通过使外圆筒主体52内端侧弯曲而减小直径的塑性加工而形成在外圆筒2的内端21上。在图中,滑动部分16具有一个在内圆筒1周边上垂直滑动的周向端部分。虽然在图中未示出,当滑动部分16的内周面沿着内圆筒1的外周向面滑动时滑动部分16可以以短圆筒形成。
多个能够与端部12接触的止动突起19通过在外圆筒主体52的外端侧的塑性加工沿周向方向设置在外圆筒2的外端侧(以预定节距),从而不让第二止动环7接触到内圆筒1的端部12。一个能够与端部12接触的环形突起可以(在周向方向)形成于外圆筒2的外端侧。
上面描述的第一密封件9和第二密封件14的每一个都具有两排密封舌部分44和45在内直径方向突出。密封舌部分44和45的每一个弹性变形地被紧紧地配装于第一管3的周向面31和第二管4的周向面41。
在第一止动环6上,如图3所示,多个朝内的挂接刃46从外边缘部分6a的内周边部分通过可弹性变形的颈部分47连续形成,颈部分47通过与(第一管3的)轴线L3方向以预定的弯曲角度θ弯曲形成。
挂接刃46以梯形形成,其刃形端部咬入第一管3的周向面31。
在第二止动环7上,也具有多个朝内的挂接刃46从外边缘部分7a的内周边部分通过可弹性变形的颈部分47连续形成,颈部分47通过与(第二管4的)轴线L4方向以预定的弯曲角度θ弯曲形成。其挂接刃46类似于第一止动环6的挂接刃(参见图3)。
第一止动环6和第二止动环7最好由具备强度和弹性的铝或不锈钢板件构成。
上面提到的第一止动环6和第二止动环7预定的弯曲角度可在35°≤θ≤55°范围。由于这样的倾斜角度,挂接刃46容易配装挂接在周向面31和41上。
此外,一个小的突起部分48形成在第一止动环6和第二止动环7的每一个挂接刃46上。这个小的突起48增加了挂接刃46的强度并且使得挂接刃46容易咬入第一和第二管件3和4的周向面31和41。
图6、7和8表示了本发明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如这些图所示,管连接结构C包括具有一个薄壁管形式的内圆筒主体63的内圆筒23,以及一对第一和第二外圆筒24和25;后两者具有薄壁管形式的第一和第二外圆筒主体64和65并且自由滑动地配装在内圆筒23上以形成对称的结构,该结构在长度上自由扩展和收缩地连接用于电缆的第一管3和用于电缆的第二管4。由于这种结构,当管埋在地下时即使在大地震时管也具有随动性。
内圆筒23、第一外圆筒24和和第二外圆筒25通过涂覆由氯乙烯粉制造的氯乙烯而具有适于掩埋的耐腐蚀性(防腐性),氯乙烯粉被熔融并放置在加热的钢管上而在内圆筒主体63、第一外圆筒主体64和第二外圆筒主体65上形成,通过空气去除过量的氯乙烯。其他材料的塑料耐腐蚀涂料,对于内圆筒主体63、第一外圆筒主体64和第二外圆筒主体65也是优选的。
当内圆筒主体63的一端通过塑性加工成为朝着内径方向的开口(U形)而被弯曲时,紧紧地配装在第一管3的周向面31上的第一密封件9的一个保持槽26被形成在内圆筒23的一端49上;并且当内圆筒主体63的另一端通过塑性加工成为朝着内径方向的开口(U形)时,紧紧地配装在第二管4的端部的周向面41上的第二密封件14的一个保持槽27被形成在内圆筒23的另一端50上,从而弯曲并且朝着内直径方向开口。
位于第一管3和第二管4连接端之间的一个环形突起30通过在内圆筒主体63上塑性加工出一个在内周面上的突起而在内圆筒23的中间部分形成。作为环形突起部分30的替换,位于第一管3和第二管4连接端之间的多个小的朝内突起部分通过在内圆筒主体63上的塑性加工可以在内圆筒23的中间部分周向方向形成,它们彼此分开(根据预先确定的节距)。
多个突起部分36形成在环形突起30附近且在环形突起30的端49一侧的周向方向上,它们彼此分开(根据预先确定的节距)。多个突起部分37形成在环形突起30附近且在环形突起30的另一端50一侧的周向方向上,它们彼此分开(根据预先确定的节距)。作为多个突起部分36和37的替换,一个环形突起部分可以沿着内圆筒23的周向方向形成。
第一密封件9和第二密封件14与图1和2中的管连接结构C的密封件具有类似的结构。
一个挂接在一管3的周向面31上的第一止动环28和一个开口端成形件34通过塑性加工第一外圆筒主体64的外端而被无焊接地一起配装(固定)于第一外圆筒24的外端42;挂接在第二管4的周向面41上的第二止动环29和一个开口端成形件35通过塑性加工第二外圆筒主体65的外端而被无焊接地一起配装(固定)于第二外圆筒25的外端43。
具体地,在图7中,一个周向台阶部分68和在周向台阶部分68外侧的短圆筒的配装件部分58(用双点划线表示)形成在第一外圆筒主体64的外端侧。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第一止动环28上的外边缘部分28a和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开口端成形件34上的外边缘部分74配装于配装件部分58而接触周向台阶部分68。
如箭头所示,配装件部分58从双点划线位置塑性加工到实线位置而紧紧地夹紧各外边缘部分且形成横截面为朝着内直径方向的U形开口的周向槽91,以便统一配装上述件。
在图8中,一个周向台阶部分69和在周向台阶部分69外侧的短圆筒的配装件部分59(用双点划线表示)形成在第二外圆筒主体65的外端侧。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第二止动环29上的外边缘部分29a和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开口端成形件35上的外边缘部分75配装于配装件部分59而接触周向台阶部分69。
如箭头所示,配装件部分59从双点划线位置塑性加工到实线位置而紧紧地夹紧各外边缘部分且形成横截面为朝着内直径方向的U形开口的周向槽92,以便一起配装上述件。
一个在内圆筒23周边上滑动的第一滑动部分38通过使第一外圆筒主体64的内端侧弯曲而减小直径的塑性加工而形成在第一外圆筒24的第一内端32上。一个在内圆筒23周边上滑动的第二滑动部分39通过使第二外圆筒主体65的内端侧弯曲而减小直径的塑性加工而形成在第二外圆筒25的第二内端33上。在图6中,第一和第二滑动部分38和39的每一个都有一个在内圆筒23周边上垂直滑动的周向端部分。虽然在图中未示出,当第一和第二滑动部分38和39的内周面沿着内圆筒23的外周向面滑动时,第一和第二滑动部分38和39的每一个可以以短圆筒形成。
开口端成形34具有一个朝着轴线方向外侧增大直径的锥形短圆筒部分84,开口端成形件35具有一个朝着轴线方向外侧增大直径的锥形短圆筒部分85,并且在开口端成形件34和35的内侧的周向面上的最小直径部分与(插入的)第一管线3的周向面31和第二管线4的周向面41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95。
多个能接触内圆筒23的端部49的止动突起40通过在第一外圆筒主体64的外端侧的塑性加工沿周向方向设置在第一外圆筒24的外端侧(以预定节距),从而不让第一止动环28接触内圆筒23的端部49。此外,多个能接触内圆筒23的端部50的止动突起80通过在第二外圆筒主体65的塑性加工沿周向方向设置在第二外圆筒25的外端侧(以预定节距),从而不让第二止动环29接触内圆筒23的端部50。替换止动突起40和80,一个能够与端部49或50接触的环形突起可以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外圆筒主体64和65上。
第一止动环28通过从外边缘部分28a的内周部分向内弯曲而相对于第一管3的轴线L3方向形成一个预定的弯曲角度θ地形成;第二止动环29通过从外边缘部分29a的内周部分向内弯曲而相对于第二管4的轴线L4方向形成一个预定的弯曲角度θ地形成。
第一止动环28和第二止动环29具有多个类以于(图3所示)第一和第二止动环6和7的、通过弹性变形的颈部分47而连接的挂接刃46,并且挂接刃46具有用于加强的小的突起部分48。
接下去,连接结构的功能被详细描述。
首先,在图1至5所示的管连接结构C中,为了安置第一管3和第二管4于内圆筒1中,第一管3插入内圆筒1的开口端成形件17并接触环形突起部分10和第二管4插入外圆筒2的开口端成形件18并接触环形突起部分10。
第一止动环6和第二止动环7向内弯曲以便容易地装到第一管3和第二管4上。第一管3通过第一止动环6挂接于内圆筒1,第二管4通过第二止动环7挂接于外圆筒2。
当第二管4在图1实线所示的连接状态,由于大地震而在一个方向上受拉动离开第一管3时,挂接在第二管4上的外圆筒2抵靠着内圆筒1滑动以便和第二管4一起在同一方向移动。当外圆筒2的滑动部分16接触到内圆筒1的突起部分15时,自由的滑动由于突起部分15的抵抗被限制,以便调节整个管线中许多连接结构的拉伸强度的平衡,并且第二止动环7的挂接刃46确定地咬入第二管4的周向面41以使挂接状态更可靠。
当第二管4朝着右侧(在图1中)进一步被拉动时,滑动部分16跨过突起部分15,第二管4和外圆筒2能够移动到如(图1)双点划线所示的、内圆筒1的端部12与滑动部分16的内周面相互接触的位置。
在上述的移动过程中,管3和4的连接部分之间的间隔被内圆筒1覆盖,由于第一密封件9和第二密封件14,雨和外来的物质(物体)对管线的侵入被阻止。连接部分被内圆筒1和外圆筒2覆盖而不暴露且保护内部,用标记E表示的轴线方向的扩展长度(行程)没有外部物质侵入地被保护。
由于间隙95,第一管3与内圆筒1两者的轴线得到一个1.5°至5°的倾斜角β;以及第二管4与外圆筒2两者的轴线也得到一个1.5°至5°的倾斜角γ。
换言之,当外力例如地震作用于连接结构时,间隙95允许具有倾斜角1.5°≤β≤5°,和1.5°≤γ≤5°,并且第一管3和第二管4的轴线L3和L4能从连接状态移动,其中两轴线允许具有对应于图1中双点划线表示的3°至10°的倾斜角。如上所述,当连接于管连接结构C的两管具有抵抗外力的柔性时,两个轴线L3和L4相对移动(弯曲)的最大角度是10°。
当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在管子上去推动用于拉电缆穿过管子的引导线时(设置有连接于引导线线一端的保险件),第一密封件9和第二密封件14也具有阻止压缩空气从两管3和4的连接部分泄漏的功能。
接下去,在图6、7和8所示的管连接结构C中,当第二管4在实线所示的组装和连接状态下由于强的外力例如地震的作用而被在一个方向上拉动离开第一管3时,第二外圆筒25的第二滑动部分39接触于形成在内圆筒23上的第二突起部分37,以阻止第二外圆筒25的自由滑动,从而由于第二突起37的抵抗以调节(控制)在整个管线中许多连接结构的拉伸强度的平衡。此外,第二止动环29的挂接刃确定地咬入第二管4的周向面41以使挂接状态更可靠。然后第二滑动部分39跨过第二突起部分37且向外移动。也就是说,第二管4和第二外圆筒25能移动1/2E的距离到达双点划线所示位置。
当第一管3在一个方向被拉离第二管4时,第一止动环28类似于第二止动环29地挂接于第一管3的周向面31上,第一管3和第一外圆筒24一起同样移动1/2的距离。也就是说,可以保证由E表示的扩展长度(行程)。
当第一管3和第二管4移动而互相离开时,连接部分被内圆筒23覆盖并且外圆筒24和25保护内部,第一密封件9和第二密封件14阻止雨和外来物质侵入管中。两个外圆筒24和25的两端部由开口端成形件34和35保护,以阻止外来物质侵入。
由于间隙95,第一管3和第一外圆筒24两者的轴线得到一个1.5°至5°的倾斜角β,以及第二管4和第二外圆筒25两者的轴线也得到一个1.5°至5°的倾斜角γ。
如上所述,当外力例如地震作用于连接结构时,第一管3和第二管4两者的轴线L3和L4能从实线所示的连接状态移动,其中第一管3和第二管4两者的轴线对应于由双点划线表示的3°至10°的倾斜角。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第一管3第二管4能形成10°的最大倾斜角以保证上下方向的随动性。
由于上述的对称结构,在一个场所(工作点)的组装被进一步改善,零件的兼容性也被改善。该组装工作是容易的和十分完全的,因为当第一管3和第二管4互相接触时安置和连接同时进行。
在本发明中,周向槽部分81、82、91、92的“横截面”被定义为一个平面,该平面横切周向方向连续的周向槽81、82、91、92;而“横截面构形”定义为被横切平面所切割后的截面构形。换言之,“横截面”作为一个包括轴线L3和L4的平面,而“横截面构形”作为由横截面切割后的横截面构形。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中,具有薄壁管形式的内圆筒主体51的内圆筒1和自由滑动地配装于内圆筒1上且具有薄壁管形式的外圆筒主体52的外圆筒2,用于在长度扩展和收缩时连接用于电缆的第一管3和用于电缆的第二管4,使第一管3和第二管4能够确保连接以阻止水和外来物质(物体)侵入管的连接端,因为该结构组成时,紧紧地配装于第一管3的端部分的周向面31上的第一密封环9的保持环5,挂接于第一管3的周向面31的板式第一止动环6,以及开口端成形件17,三者通过内圆筒主体51上的(简单的)塑性加工而被一起连接于内圆筒1的端11;通过在内圆筒主体51的另一端的(简单的)塑性加工而弯曲形成的、紧紧地配装于第二管4的端部分的周向面41上的第二密封件14的保持槽13,挂接于第二管4的周向面41的第二止动环7,以及开口端成形件18,三者通过外圆筒主体52的外端上的(简单的)塑性加工而被一起连接于外圆筒2的外端22。
因为当外力例如地震作用于连接结构时第二管4能和外圆筒一起在轴线方向滑动,因而使管3和4具有抵抗外力的随动性和柔性。
连接结构无焊接地易于组装;部件被牢固和确保地固定;因为保持环5,开口端成形件34和35、止动环6和7通过对内圆筒主体51和外圆筒主体52的(简单的)塑性加工而被一起配装(固定)。连接结构的零件数量更有益地减少以简化在工作场所的工作。
此外,由保持环5和保持台阶部分8形成的保持槽和内圆筒1的保持槽13虽然制作容易,却能够可靠地保持住密封件9和14。
在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中提供的具有薄壁管形式的内圆筒主体51的内圆筒1和自由滑动地配装于内圆筒1且具有薄壁管形式的外圆筒主体52的外圆筒2,用于可扩展地连接用于电缆的第一管3和用于电缆的第二管4,第一管3和第二管4能确保连接以阻止水和外来物质侵入管的连接端,因为该结构包括与轴线成直角的形成在紧紧地配装于第一管3的端部分的周向面31上的保环5上的外边缘部分5a,与轴线成直角的形成在挂接在第一管3的周向面31上的第一止动环6上的外边缘部分6a,与轴线成直角的形成在开口端成形件17上的边缘部分77,它们三个外边缘部分被一起配装于通过(简单的)塑性加工而形成在内圆筒主体51的端上的横截面是开口朝内的U形开口的周向槽部分81中,保持环5,第一止动环6和开口端成形件17被一起连接于内圆筒1的端11;紧紧地配装于第二管4的端部分的周向面41上的第二密封件14的保持槽13通过在内圆筒主体51的另一端上(简单的)塑性加工出弯曲和朝内的开口而形成,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挂接于第二管4的周向面41上的第二止动环7上的外边缘部分7a,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开口端成形件18上的外边缘部分78,它们被一起配装于通过(简单的)塑性加工而形成在外圆筒主体52的外端上的横截面是开口朝内的U形开口的周向槽部分82中;第二止动环7和开口端成形件18被一起连接于外圆筒2的外端22;用于保持第一密封件9的保持部分13A作为一个向内开口的凹槽被形成,其包括形成在保持环5上的内边缘部分5b,形成在内圆筒主体51上的保持台阶部分8和内圆筒主体5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
因为当外力例如地震作用于连接结构时第二管4和外圆筒一起在轴线方向滑动而使两个管3和4具有抵抗外力的随动性和柔性。
连接结构是无焊接地容易组装的;零部件被牢固和可靠地固定;因为保持环5,开口端成形件34和35、止动环6和7通过对内圆筒主体51和外圆筒主体52的(简单的)塑性加工而被一起配装(固定)。
因为上述件的外边缘被配装上,所以一起配装使其牢固和更可靠。连接结构零部件的数量更有益地减少使得在工作场所的工作简化。
此外,由保持环5和保持台阶部分8形成的保持槽和内圆筒1的保持槽13虽然易于加工,却能够可靠地保持住密封件9和14。
伴随着一个外圆筒主体52具有止动突起19的简单结构,第二止动环7能可靠地免于损坏,突起19能在外端上接触内圆筒1的另一端12而不让端部12接触第二止动环7。
内圆筒1的开口端成形件17和外圆筒2的开口端成形件18无需其它工作例如通过焊接使结构牢固就能可靠地固定于内圆筒主体51和外圆筒主体52,因为开口端成形件17具有通过(简单的)塑性加工被配装的外边缘部分77和在轴线方向朝着外侧增大直径的锥形短圆柱部分87,和开口端成形件18具有通过(简单的)塑性加工被配装的外边缘部分78和在轴线方向朝着外侧增大直径的锥形短圆柱部分88,并且阻止外来物质侵入管的连接端,第二管4也容易插入外圆筒2。
因为开口端成形件17具有在轴线方向朝着外侧增大直径的锥形短圆柱部分87,和开口端成形件18具有在轴线方向朝着外侧增大直径的锥形短圆柱部分88,使得能阻止外来物质侵入第一管3和第二管4的连接端,第二管4也容易插入外圆筒2。
因为第一密封件9和第二密封件14的每一个具有两排朝内突出的密封舌部分44和45,因而能够阻止水侵入第一管3和第二管4的连接端。此外,当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于管子去推动用于拉动电缆穿过管线的引导线缆时(其设置的一个保险结构件连接于引导线的前端),也能阻止压缩空气从两管3和4的连接部分泄漏。
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止动环6和7的内侧的每一介挂接刃46具有一个用于增加挂接刃46的强度和刚性的小的突起部分48,使得挂接刃易于咬入第一管3的周向面31和第二管4的周向面41,以使两管3和4的连接更牢固。
在涉及到本发明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具有薄壁管形式的内圆筒主体63的内圆筒23,第一外圆筒24自由滑动地配装于内圆筒23且具有第一外圆筒主体64,第二外圆筒25自由滑动地配装于内圆筒23且具有薄壁管形式的第二外圆筒主体65,该连接结构可扩展地连接用于电缆的第一管3和用于电缆的第二管4,第一管3和第二管4牢固和可靠地连接以阻止水和外来物质(物体)侵入管的连接端,因为这个结构是这样组成的紧紧地配装于第一管3的端部分的周向面31上的第一密封件9的保持槽26通过在内圆筒主体63的端上的(简单的)塑性加工而在内圆筒23的端部49上弯曲地形成;紧紧地配装于第二管4的端部分的周向面41上的第二密封件14的保持槽27通过在内圆筒主体63的另一端上的(简单的)塑性加工而在内圆筒23的端部50上弯曲地形成;挂接于第一管3的周向面31的第一止动环28和开口端成形件34通过对第一外圆筒主体64的外端上的(简单的)塑性加工,使它们一起连接于的第一外圆筒24的外端42;挂接于第二管4的周向面41的第二止动环29和开口端成形件35通过对第二外圆筒主体65的外端上的(简单的)塑性加工而一起连接于第二外圆筒25的外端43。
因为当外力例如地震作用于连接结构时第一管3能和第一外圆筒24一起在轴线方向滑动,以及第二管4能和第二外圆筒25一起在轴线方向滑动,因而使两个管3和4具有随动性。
该连接结构容易组装,无需其它工作例如焊接,且零部件被牢固和可靠地固定,因为开口端成形件34和35,止动环6和7通过对外圆筒主体64和65的(简单的)塑性加工而被一体地配装(固定),连接结构零部件的数量更有益地减少使得在工作场所的工作简化。
此外,保持槽26和27虽然结构简单和加工容易,却能够可靠地保持住密封件9和14。
在连接结构中提供了具有薄壁管形式的内圆筒主体63的内圆筒23,第一外圆筒24自由滑动地配装于内圆筒23且具有第一外圆筒主体64,第二外圆筒25自由滑动地配装于内圆筒23且具有薄壁管形式的第二外圆筒主体65,该连接结构可扩展地连接用于电缆的第一管3和用于电缆的第二管4,第一管3和第二管4牢固和可靠地连接以阻止水和外来物质侵入管的连接端,因为这个结构是这样组成的紧紧地配装于第一管3的端部分的周向面31上的第一密封件9的保持槽26朝着内径方向弯曲和开口地形成;紧紧城配装于第二管4的端部分的周向面上41的第二密封件14的保持槽27朝着内径方向弯曲和开口地形成;与轴线成直角的形成在挂接第一管3的周向面31的第一止动环28上的外边缘28a和与轴线成直角的形成在开口端成形件34上的外边缘部分74通过对周向槽部分91的(简单的)塑性加工而被一起配装,该槽的横截面是朝着内径方向的U形开口,其形成在第一外圆筒主体64的外端,第一止动环28和开口端成形件34一起连接于第一外圆筒24的外端42;与轴线成直角的形成在挂接第二管4的周向面41的第二止动环29上的外边缘29a和与轴线成直角的形成在开口端成形件35上的外边缘部分75通过对周向槽部分92的(简单的)塑性加工而被一起配装,该槽的横截面是朝着内径方向的U形开口,其形成在第二外圆筒主体65的外端,第二止动环29和开口端成形件35一起连接于第二外圆筒25的外端43。
当外力例如地震作用于连接结构时,由于第一管3能和第一外圆筒24一起在轴线方向滑动,以及第二管4能和第二外圆筒25一起在轴线方向滑动,因而使两个管3和4具有随动性。
该连接结构容易组装,无需其它工作例如焊接,且零部件被牢固和可靠地固定,因为开口端成形件34和35、止动环6和7通过对外圆筒主体64和65的(简单的)塑性加工而被一起配装(固定)。
因为上述件的外边缘部分的装配使得一体化的配装更加牢固和可靠。连接结构零部件数量更有益地减少使得在工作场所的工作简化。
此外,保持槽26和27虽然结构简单和加工容易,却能够可靠地保持住密封件9和14。
伴随着一个第一外圆筒主体64具有止动突起40的简单结构,第一止动环28和第二止动环29能可靠地免于损坏,突起40能在外端上接触内圆筒23的端部49而不让端部49接触第一止动环28;第二外圆筒主体65具有止动突起80,其能在外端上接触内圆筒23的端部50而不让端部50接触第一止动环29。
开口端成形件34和35能可靠地固定于第一和第二外圆筒主体64和65,以使无需其它工作例如焊接即可具有牢固的结构,因为开口端成形件34具有的外边缘74通过(简单的)塑性加工而被配装并且锥形短圆筒部分84朝着轴线方向的外侧增大直径;开口端成形件35具有的外边缘75通过(简单的)塑性加工而被配装并且锥形短圆筒部分85朝着轴线方向的外侧增大直径。
外来物质被阻止侵入第一管3和第二管4的连接端,第一管3和第二管4能够容易地插入内圆筒23。
因为开口端成形件34和35分别具有朝着轴线方向的外侧增大直径的锥形短圆筒部分84和85,外来物质被阻止侵入第一管3和第二管4的连接端,第一管3和第二管4能够容易地插入内圆筒23。
因为第一密封件9和第二密封件14的每一个具有向内突出的两排密封舌部分44和45,水被阻止侵入第一管3和第二管4的连接端。当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于管线以推动用于拉电缆穿过管线的引导线时(其设置有一个连接于引导线前端的保险结构件),压缩空气被阻止从管3和管4的连接部分泄漏。
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止动环28和29内侧的每一个挂接刃46具有用于增加挂接刃46强度和刚度的小的突起部分48,从而容易咬入第一管3的周向面31和第二管4的周向面41,使得两管3和4的连接更牢固。
当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说明书中已经描述后,应理解到本发明是解释而非限定,因为各种改变可能是在其精神和不可缺少的特性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其设置有一个内圆筒(1),该内圆筒具有薄壁管的内圆筒主体(51),和一个外圆筒(2),该外圆筒(2)配装在内圆筒(1)上以便自由滑动,并且具有薄壁管的外圆筒主体(52),从而将用于电缆的第一管(3)和用于电缆的第二管(4)连接起来以在长度上扩展和收缩,其包括这样的结构,其中紧紧地配装于第一管(3)的一端部的周向面(31)上的第一密封件(9)的保持环(5),一个挂接于第一管(3)的周向面(31)的板式的第一止动环(6),和一个开口端成形件(17),该保持环(5)、第一止动环(6)和开口端成形件(17)通过对内圆筒主体(51)塑性加工而一起连接于内圆筒(1)的一端(11);紧紧地配装于第二管(4)的一端部的周向面(41)上的第二密封件(14)的保持槽(13)通过对内圆筒主体(51)的另一端的塑性加工而形成为弯曲的;以及一个挂接于第二管(4)的周向面(41)的第二止二动环(7)和一个开口端成形件(18)通过对外圆筒主体(52)的外端的塑性加工而一起连接于外圆筒(2)的外端(22)。
2.一种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其设置有一个内圆筒(1),该内圆筒具有薄壁管的内圆筒主体(51),和一个外圆筒(2),该外圆筒(2)配装在内圆筒(1)上以便自由滑动,并且具有薄壁管的外圆筒主体(52),从而将用于电缆的第一管(3)和用于电缆的第二管(4)连接起来以在长度上扩展和收缩,其包括这样的结构,其中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紧紧地配装于第一管(3)的一端部的周向面(31)的保持环(5)上的外边缘部分(5a),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挂接于第一管(3)的周向面(31)的板式第一止动环(6)上的外边缘部分(6a),以及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开口端成形件(17)上的外边缘部分(77),这三个外边缘部分被一起配装于通过塑性加工而形成在内圆筒主体(51)的一端上的、其横截面为向内开口的U形的周向槽部分(81)中;保持环(5)、第一止动环(6)和开口端成形件(17)一起连接于内圆筒(1)的一端(11);紧紧地配装于第二管(4)的一端部的周向面(41)上的第二密封件(14)的保持槽(13)通过对内圆筒主体(51)的另一端的塑性加工而形成为弯曲和向内开口的;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挂接于第二管(4)的周向面(41)的板式第二止动环(7)上的外边缘部分(7a),以及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开口端成形件(18)上的外边缘部分(78),这两个外边缘部分被一起配装于通过塑性加工而形成在外圆筒主体(52)的外端上的、其横截面为向内开口的U形的周向槽部分(82)中;第二止动环(7)和开口端成形件(18)一起连接于外圆筒(2)的外端(22);以及用于保持第一密封件(9)的保持部分(13A)被形成为向内开口的凹槽,其包括形成在保持环(5)上的内边缘部分(5b),形成在内圆筒主体(51)上的保持台阶部分(8),和内圆筒主体(5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其中,外圆筒主体(52)具有止动突起(19),该止动突起能在外端侧接触内圆筒(1)的另一端(12)而不让端部(12)接触第二止动环(7)。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其中,开口端成形件(17)具有通过塑性加工而配装的一个外边缘部分(77)和一个沿轴向方向朝着外侧增大直径的锥形短圆筒部分(87),并且开口端成形件(18)具有通过塑性加工而配装的一个外边缘部分(78)和一个沿轴向方向朝着外侧增大直径的锥形短圆筒部分(88)。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其中,第一密封件(9)和第二密封件(14)的每一个具有两排向内突出的密封舌部分(44)和(45)。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其中,设置在第一止动环(6)和第二止动环(7)内侧上的每一个挂接刃(46)具有用于加强的小的突出部分(48)。
7.一种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其设置有一个内圆筒(23),该内圆筒具有薄壁管的内圆筒主体(63);一个第一外圆筒(24),该第一外圆筒配装在内圆筒(23)上以便自由滑动并且具有第一外圆筒主体(64);以及一个第二外圆筒(25),该第二外圆筒配装在内圆筒(23)上以便自由滑动,并且具有薄壁管的第二外圆筒主体(65);从而将用于电缆的第一管(3)和用于电缆的第二管(4)连接起来以在长度上扩展和收缩,其包括这样的结构,其中紧紧地配装于第一管(3)的一端部的周向面(31)上的第一密封件(9)的保持槽(26)通过对内圆筒主体(63)的一端侧的塑性加工而在内圆筒(23)的一端(49)上形成为弯曲的;紧紧地配装于第二管(4)的一端部的周向面(41)上的第二密封件(14)的保持槽(27)通过对内圆筒主体(63)的另一端侧的塑性加工而在内圆筒(23)的另一端(50)上形成为弯曲的;一个挂接于第一管(3)的周向面(31)的第一止动环(28)和一个开口端成形件(34)通过对第一外圆筒主体(64)的外端的塑性加工而一起连接于第一外圆筒(24)的外端(42);和一个挂接于第二管(4)的周向面(41)的第二止动环(29)和一个开口端成形件(35)通过对第二外圆筒主体(65)的外端的塑性加工而一起连接于第二外圆筒(25)的外端(43)。
8.一种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其设置有一个内圆筒(23),该内圆筒具有薄壁管的内圆筒主体(63);一个第一外圆筒(24),该第一外圆筒配装在内圆筒(23)上以便自由滑动并且具有第一外圆筒主体(64);以及一个第二外圆筒(25),该第二外圆筒配装在内圆筒(23)上以便自由滑动,并且具有薄壁管的第二外圆筒主体(65);从而将用于电缆的第一管(3)和用于电缆的第二管(4)连接起来以在长度上扩展和收缩,其包括这样的结构,其中紧紧地配装于第一管(3)的一端部的周向面(31)上的第一密封件(9)的保持槽(26)通过在内圆筒主体(63)的一端侧上的塑性加工而被形成为弯曲和朝着内径方向开口的;紧紧地配装于第二管(4)的一端部的周向面(41)上的第二密封件(14)的保持槽(27)通过在内圆筒主体(63)的另一端侧上的塑性加工而被形成为弯曲和朝着内径方向开口的;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挂接于第一管(3)的周向面(31)的第一止动环(28)上的外边缘部分(28a),以及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开口端成形件(34)上的外边缘部分(74),这两个外边缘部分通过塑性加工而被一起配装于形成在第一外圆筒主体(64)的外端侧上的、其横截面为向内直径方向开口的U形的周向槽部分(91)中;第一止动环(28)和开口端成形件(34)一起连接于第一外圆筒(24)的外端(42);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挂接于第二管(4)的周向面(41)的第二止动环(29)上的外边缘部分(29a),以及一个与轴线成直角地形成在开口端成形件(35)上的外边缘部分(75),这两个外边缘部分通过塑性加工而被一起配装于形成在第二外圆筒主体(65)的外端侧上的、其横截面为向内直径方向开口的U形的周向槽部分(92)中第二止动环(29)和开口端成形件(35)一起连接于第二外圆筒(25)的外端(43);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其中,第一外圆筒主体(64)具有止动突起(40),该止动突起能在外端侧接触内圆筒(23)的一端(49)而不让内圆筒(23)的端部(49)接触第一止动环(28);以及第二外圆筒主体(65)具有止动突起(80),该止动突起能在外端侧接触内圆筒(23)的另一端(50)而不让内圆筒(23)的端部(50)接触第二止动环(29)。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其中,开口端成形件(34)具有通过塑性加工而配装的一个外边缘部分(74)和一个沿轴向方向朝着外侧增大直径的锥形短圆筒部分(84);以及开口端成形件(35)具有通过塑性加工而配装的一个外边缘部分(75)和一个沿轴向方向朝着外侧增大直径的锥形短圆筒部分(85)。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其中,第一密封件(9)和第二密封件(14)的每一个具有两排向内突出的密封舌部分(44)和(45)。
12.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其中,设置在第一止动环(28)和第二止动环(29)内侧上的每一个挂接刃(46)具有用于加强的小的突出部分(48)。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电缆管线的连接结构,设置有由一个薄壁管组成的内圆筒(1)和一个自由滑动地配装在内圆筒(1)上的外圆筒(2),从而将用于电缆的第一管(3)和用于电缆的第二管(4)连接起来以在长度上扩展和收缩。紧紧地配装于第一管(3)的一端的周向面31上的第一密封件(9)的保持环(5),挂接于第一管(3)的一端的周向面(31)的板式的第一止动环(6),以及一个开口端成形件(17),三者通过塑性加工一起配装于内圆筒(1)的一端(11)。配装于第二管(4)的一端的周向面(41)上的第二密封件(14)的保持槽(13)通过对内圆筒(1)的另一端的塑性加工而形成。一个挂接于第二管(4)的一端的周向面(41)的第二止动环(7),和一个开口端成形件(18),两者通过塑性加工一起配装于外圆筒(2)的外端。
文档编号F16L27/12GK1505230SQ20031012318
公开日2004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0日
发明者井上智史, 高田保, 近藤哲巳, 仮屋园义久, 义久, 巳 申请人:东尾机械株式会社,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