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域车的倒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433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地域车的倒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使用互相啮合轮为特点的传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以齿轮的正反向转动,带动输出轴的正转与反转,从而达到全地域车的前进和后退的目的。
背景技术
全地域车(All Terrain Vehicle),简称ATV,俗称沙滩车,能适用于包括沙滩、河床、泥沼等各种场地,挑战所有困难的环境地形。
以往的全地域车没有倒车档,实际使用时很不方便,在出现路障没有及时避开的情况下,驾驶员只能下车推行绕开,而当车陷入沙坑就很难脱困了。因此,市面上相继出现了各种拥有倒档机构的全地域车,如中国实用新型公开的《沙滩车倒档用换向机构》(CN2563095Y),它包括发动机输入轴、输出轴和机箱,换向机构设于机箱内,换向机构主要由主动齿轮、内齿轮、行星齿轮组件、拨叉推杆、摇臂等部件组成,输出轴花键连接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内齿轮通过轴承及挡圈转动连接,内齿轮与链轮固定连接,行星齿轮三角板与输出轴联接套转动连接,行星齿轮组件固定在行星齿轮三角板上,定位销与拨叉推杆固定连接,拨叉推杆在推杆套内移动,拨叉推杆与行星齿轮三角板活动连接,摇臂固定在推杆控制套上。其工作原理是,发动机输出轴将动力传给主动齿轮,带动行星齿轮三角板组件转动,此时,行星齿轮和内齿轮同步转动,最后动力由内齿轮上的链轮输出,主动齿轮和内齿轮转向一致;当驾驶员拉动操纵杆,操纵杆拉动推杆控制套摇臂旋转90度,带动推杆控制套转动,使行星齿轮三角板拨叉推杆后移,行星齿轮三角板组件脱开主动齿轮与制动法兰啮合,此时行星齿轮三角板组件不旋转,主动齿轮与内齿轮的转向相反,达到倒档的目的。
上述结构的换向机构,虽然实现了沙滩车的倒车问题,但齿轮之间的配合传动以及整体的结构较为复杂,因而造成车辆性能可靠性下降,加工成本也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良好,使全地域车能适于不同场合使用的倒车换档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地域车的倒车装置,主要由壳体以及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输出轴、输入轴构成,壳体内设有换档机构,所述换档机构包括锥齿轮组、被动齿轮组和拨档机构;其中锥齿轮组由固定连接在输入轴上的第一锥齿轮、分别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组成;所述被动齿轮组包括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被动齿轮和与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被动齿轮,两者分别滑套于输出轴上;所述拨档机构由位于第一、第二被动齿轮间的结合齿轮、套设于结合齿轮上的离合环以及拨杆、拨叉组成,其中结合齿轮内腔与输出轴以花键连接,结合齿轮外周及第一、第二被动齿轮与结合齿轮的相邻部均设有与离合环配合的花键,所述离合环上设有与拨叉配合的凹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被动齿轮与第二被动齿轮的外侧,近结合齿轮端分别设有与结合齿轮相同且相通的花键槽,花键槽一端设有限位环,限位环到被动齿轮顶端的距离小于离合环的宽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拨杆的一端设有3个定位槽,对应于定位槽上方的机箱上设有卡件;所述卡件为一弹性构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拨杆通过传动机构与机箱外的手柄连接;所述输入轴、输出轴通过轴承组件与壳体构成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输入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由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第三锥齿轮转动,由于第二、第三锥齿轮是一对齿数相同、方向相对的锥齿轮,由锥齿轮工作原理可知,第二、第三锥齿轮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而第二、第三锥齿轮带动第一被动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转动,两者的方向同样相反;通过拨杆的移动带动拨叉移动,从而也带动了离合环在结合齿轮与被动齿轮组合成的花键槽中移动,以被动齿轮的旋转带动与结合齿轮固定连接的输出轴按被动齿轮的旋转方向转动,实现车辆的前进与后退。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锥齿轮的工作特点,带动一对被动齿轮以同等的转速,不同的方向旋转,从而带动输出轴的正转或反转,实现车辆的前进与倒退;以两对较为普通的齿轮组合实现车辆的运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易于实现,加工成本较低;2.本实用新型在输出轴上通过离合环的位置使结合齿轮分别与不同的被动齿轮结合,从而改变输出轴的转向,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输出轴;[3]、输入轴;[4]、第一锥齿轮;[5]、第二锥齿轮;[6]、第三锥齿轮;[7]、第一被动齿轮;[8]、第二被动齿轮;[9]、结合齿轮;[10]、离合环;[11]、拨杆;[12]、拨叉;[13]、限位环;[14]、定位槽;[15]、卡件;[16]、轴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2所示,一种全地域车的倒车装置,主要由壳体1以及与壳体1转动连接的输出轴2、输入轴3构成,其中输出轴2、输入轴3与壳体1之间以轴承组件16构成转动连接,壳体1内设有换档机构,所述换档机构包括锥齿轮组、被动齿轮组和拨档机构;其中锥齿轮组由固定连接在输入轴3上的第一锥齿轮4、分别与第一锥齿4轮啮合连接、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锥齿轮5和第三锥齿轮6组成;所述被动齿轮组包括与第二锥齿轮5啮合连接的第一被动齿轮7和与第三锥齿轮6啮合连接的第二被动齿轮8,两者分别滑套于输出轴2上;所述拨档机构由位于第一、第二被动齿轮7、8间的结合齿轮9、套设于结合齿轮9上的离合环10以及拨杆11、拨叉12组成,其中结合齿轮9内腔与输出轴2以花键连接,结合齿轮9外周及第一、第二被动齿轮7、8与结合齿轮9的相邻部均设有与离合环10配合的花键,所述离合环10上设有与拨叉12配合的凹槽。
本实施例中,第一被动齿轮7与第二被动齿轮8的外侧,近结合齿轮9端分别设有与结合齿轮9相同且相连通的花键槽,花键槽内设有限位环13,使得限位环13到被动齿轮顶端的距离是离合环10宽度的一半;所述拨杆11的右端设有3个定位槽14,分别代表前进档、空档和倒退档;对应于定位槽14上方设有带有弹簧的卡件15;拨杆11通过传动机构与机箱外的手柄连接,以控制车辆的运动方向。
当拨叉12带动离合环10处于中间位置时,第一、第二被动齿轮7、8在输出轴2上空转,不带动输出轴2旋转,此为空档;当拨叉12带动离合环10左移时,使第一被动齿轮7与结合齿轮9相连,结合齿轮9转动,结合齿轮9内花键带动输出轴2旋转,车辆前进;反之,当拨叉12带动离合环10右移时,使第二被动齿轮8与结合齿轮9相连,结合齿轮9的转动带动输出轴2以相反方向旋转,车辆倒退。
本实施例中,第二和第三锥齿轮5、6可以选择齿数相同的齿轮,此时,在同样的输出转速下,前进档和后退档的转速相同;根据情况不同,也可以选择采用不同齿数的第二和第三锥齿轮5、6,由此给后退档提供更大的扭矩。
权利要求1.一种全地域车的倒车装置,主要由壳体[1]以及与壳体[1]转动连接的输出轴[2]、输入轴[3]构成,壳体[1]内设有换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机构包括锥齿轮组、被动齿轮组和拨档机构;其中锥齿轮组由固定连接在输入轴[3]上的第一锥齿轮[4]、分别与第一锥齿轮[4]啮合连接、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锥齿轮[5]和第三锥齿轮[6]组成;所述被动齿轮组包括与第二锥齿轮[5]啮合连接的第一被动齿轮[7]和与第三锥齿轮[6]啮合连接的第二被动齿轮[8],两者分别滑套于输出轴[2]上;所述拨档机构由位于第一、第二被动齿轮[7]、[8]间的结合齿轮[9]、套设于结合齿轮[9]上的离合环[10]以及拨杆[11]、拨叉[12]组成,其中结合齿轮[9]内腔与输出轴[3]以花键连接,结合齿轮[9]外周及第一、第二被动齿轮[7]、[8]与结合齿轮[9]的相邻部均设有与离合环[10]配合的花键,所述离合环[10]上设有与拨叉[12]配合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域车的倒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动齿轮[7]与第二被动齿轮[8]的外侧,近结合齿轮[9]端分别设有与结合齿轮[9]相同且相通的花键槽,花键槽一端设有限位环[13],限位环[13]到被动齿轮顶端的距离小于离合环[10]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域车的倒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11]的一端设有3个定位槽[14],对应于定位槽[14]上方的机箱上设有卡件[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域车的倒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15]为一弹性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域车的倒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12]通过传动机构与机箱外的手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域车的倒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3]、输出轴[2]通过轴承组件[16]与壳体[1]构成转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域车的倒车装置,主要由壳体以及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输出轴、输入轴构成,壳体内设有换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机构包括锥齿轮组、被动齿轮组和拨档机构;其中锥齿轮组由固定连接在输入轴上的第一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一对转向相反的锥齿轮组成;所述被动齿轮组由分别与两个锥齿轮啮合连接的两个被动齿轮构成,被动齿轮滑套于输出轴上;所述拨档机构由结合齿轮、离合环以及拨杆、拨叉组成,通过离合环的运动使结合齿轮分别与两个被动齿轮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加工成本较低,满足了车辆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要求。
文档编号F16H3/08GK2725628SQ20042007959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7日
发明者张志尧 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永和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