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937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紧固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被连接物体(例如线束)连接到连接物体(例 如车辆车身板件)上的紧固件。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允许被连 接物体很容易地从连接物体上分离开的紧固件。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公开文献No. 9-217864中公开了一种公知的紧固件。这种 公知的紧固件101包括可保持着线束W (即被连接物体)的保持部件110、 接合腿114、和与保持部件110相一体结合的碟形稳定件112。接合腿114 包括从稳定件112竖直向上延伸的中央支柱118,以及包括分别具有肩部S 的一对接合部件116。所述接合部件116从中央支柱118的自由端或上端以 折叠的方式朝向稳定件112向外相反地延伸。接合部件116的下端一体地 连接到稳定件112上。此外,中央支柱118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上部分118a 和下部分118b,两者通过锁定部分或连接部分L可拆除地彼此连接。锁定 部分L被布置和构造成,当中央支柱118被沿轴向施加拉力(即当支柱下 部分118b被相对于支柱上部分118a向下拉动)时,锁定部分L脱离开或 解锁。
以下描述上述构造的紧固件101的操作。首先,为了将线缆W连接到 车辆的车身板件124 (即连接物体)上,如图32所示,线缆W沿紧固件101 的保持部件110纵向地进行放置,且使用带子(未示)进行捆扎,以使得 紧固件101与线束W相结合。之后,简单地将接合腿114按压到车身板件 124中的接合孔126内,以使得接合腿114被插入其中,同时接合部件116 分别向内弯折。当接合腿114充分地插入到接合孔126内时,接合部件116 的肩部S与接合孔126的内边缘弹性地相接合,以使得接合腿114被保持 在其中。同时,稳定件112弹性地接触车身板件124的外表面124b,进而 在其中产生弹性回复力。由于稳定件112的回复力的存在,接合部件116 的肩部S被推向车身板件124的内表面124a,从而使得接合腿114被稳定地保持在车身板件124的接合孔126中。结果使得,紧固件101被固定地 连接到车身板件124上。这样,线束W能够可靠地连接到车身板件124上。
相反地,为了将线束W从车身板件124上分离开,向下拉动线束W。结 果使得,向下(沿拉出接合腿114的方向)拉动接合部件110 (以及稳定件 112)。因此,相对于支柱上部分118a拉动接合腿114的支柱下部分118b, 以使得锁定部分L得到解锁。当在锁定部分L被解锁之后进一步拉动线束W 时,接合部件116收縮(即向内弯折),以使得接合部件116的肩部S从接 合孔126的内边缘处脱离开。结果使得,接合腿114从接合孔126处释放 或向外拉出,以使得紧固件101能够从车身板件124处移开。这样,线束W 能够连同紧固件101从车身板件124处分离开。
上述构造的紧固件101在拉动保持部件110时能够很容易地从车身板 件124处移开。因此,当有必要从车身板件124处分离线束W (例如为了循 环或再次利用被连接的线束W)时,通过简单地拉动线束W,就能够使得线 束W相对容易地从车身板件124处分离开。
然而,在这种公知的紧固件IOI中,中央支柱118的上部分118a和下 部分118b必须在使用紧固件101之前被连接或被锁定在锁定位置L处。因 此,仍然需要费时和非常费力的工作来将线束W连接到车身板件124上。 此外,由于需要将中央支柱118分隔成两个部分,制造紧固件101的费用 也会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紧固件的一个或多个问 题的改进紧固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一种用于将被连接物体连接到连接物体上的
紧固件包括保持部件,其被布置和构造成保持着被连接物体;接合腿,
其被布置和构造成接合着形成在连接物体中的接合孔。接合腿通过可折断 的连接装置连接到保持部件上。所述连接装置被布置和构造成当较大力施 加到其上面时容易断掉。
通过将接合腿按压到连接物体中的接合孔内这一个简单的操作,根据 本发明的紧固件就能容易地将被连接物体(例如线束)连接到连接物体(例 如车辆的车身板件)上。也就是说,不需要任何费时的操作就能非常容易
5地将被连接物体连接到连接物体上。
相反地,通过简单地拉动被连接物体,就能够容易地使被连接物体从 连接物体处分离。这是因为当施加较大力时,紧固件的连接装置很容易断 裂,以使得保持部件从接合腿处分离。因此,不需要使用专业工具就能够 将被连接物体从连接物体上分离。结果使得,能够快速和高效地将被连接 物体从连接物体上分离开。
这样,本发明的设计优于现有技术中的紧固件。因此,本发明的紧固 件使得连接和分离被连接物体所需的人工劳动最小化,且相对于公知紧固 件进行了显著的改进。
通过阅读以下详细的说明以及附图、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其他目的、 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紧固件的立体图; 图2是该紧固件的正面图3是该紧固件的平面图4是该紧固件的剖视图 前的状态;
图5是该紧固件的剖视图 后的状态;
图6是该紧固件的剖视图 状态;
图7是该紧固件的剖视图
身板件上的状态;
图8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其中显示了稳定件的变型;
图9-图14显示了连接装置的可能形式,其中为了说明的目的而省略了
接合腿;
图15-图20显示了加强装置的可能形式,其中为了说明的目的而省略 了接合腿;
图21-图25显示了薄化部分的可能形式,其中为了说明的目的而省略 了接合腿;
,其中显示了在紧固件连接到车身板件上之 ,其中显示了在紧固件连接到车身板件上之 ,其中显示了接合腿从保持部件上分离开的 ,其中显示了线束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到车图26-图28显示了连接装置的进一步可能形式,其中为了说明的目的
而省略了接合腿;
图29-图31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其中显示了保持部件的变型;以及 图32是现有技术中的紧固件的剖视图,显示了在紧固件连接到车身板 件上之前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考图1-3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 如图1-6所示,紧固件1优选通过注射模制合成树脂(例如聚乙烯) 来一体地形成为一个单元或形成为单件。紧固件1包括细长的板形保持部 件10和接合腿14,其中保持部件10可保持着线束W(即被连接物体),并 且接合腿14可插入到形成于车辆的车身板件24 (即连接物体)中的细长接 合孔26内。
如图1和4所更好地显示,接合腿14沿中心位于保持部件10上。接 合腿14包括杯形或碟形的稳定件12、从稳定件12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 中央支柱18、以及从中央支柱18的自由端或上端以折叠的方式朝向稳定件 12向外地相反延伸的一对接合部件16。从图4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接合部 件16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布置和构造,即其之间的外部距离大于接合孔26 的直径。
如图4所清楚地显示,每个接合部件16都具有自由端。因此,接合部 件16能够朝向中央支柱18向内弹性地弯折。每个接合部件16的自由端可 具有接合区段19。接合区段19具有多个台阶(在图中所示是三个),以使 得当接合腿14插入到接合孔26时(图5)时,能够有效地接合车身板件 24的接合孔26的内边缘26a。
如图4所示,稳定件12的外部尺寸大于接合孔26的直径。同时,稳 定件12以如下方式布置和构造,即当接合区段19接合着车身板件24的接 合孔26的内边缘26a时,其周边弹性地接触着车身板件24的外表面24b。
此外,如图l、 2、 4和5所示,稳定件12通过可折断的连接装置连接 到保持部件10上。在此实施例中,连接装置可被构造为沿竖直方向位于其 之间的一对连接部件30。连接部件30沿保持部件10的纵向、彼此相互平 行地相反设置。在该实施例中,连接部件30优选被形成为一对平面的薄板形连接块,以使得当较大力施加到上面时能够很容易地断掉或断裂。因此, 例如当保持部件10被故意相对于接合腿14 (稳定件12)拉动时,连接部
件30能够断掉或断裂。自然地,连接部件30可优选地被设计成在仅施加
一个较小的力(例如由于车辆的移动引起的振动力)时不会断掉或断裂。
以下描述如上面所构造的紧固件1的操作。首先,为了将线束W连接 到车辆的车身板件24上,如图4所示,沿着紧固件1的保持部件10在水 平方向上放置线束W,且使用带或其他捆束部件(未示)来捆扎线束W,以 使得紧固件1和线束W相结合。之后,紧固件l的接合腿14沿图4中箭头 所示的插入方向D被挤压到车身板件24中的接合孔26内。结果使得,接 合腿14被插入到接合孔26内,同时通过接触接合孔26的外边缘26b使得 接合部件16分别弹性地向内弯折。当接合腿14如图5所示地抵达接合孔 26中的预定位置时,接合部件16分别弹性地向外恢复或伸展,以使得接合 部件16的接合区段19弹性地接合着接合孔26的内边缘26a。结果使得, 接合腿14被夹持在其中。同时地,稳定件12的周边弹性地接触车身板件 24的外表面24b,从而在其中产生弹性恢复力。由于稳定件12的弹性恢复 力,接合部件16的接合区段19被推向车身板件24的内表面24a,以使得 接合腿14可靠地夹持在车身板件24的接合孔26中。这样,如图5所示, 紧固件1被固定地连接到车身板件24上。结果使得,可将线束W连接到车 身板件24上。
此外,如上所述,当接合腿14抵达接合孔26中的预定位置时,稳定 件12的周边弹性地接触车身板件24的外表面24b。因此,稳定件12也可 用作密封部件,从而接合孔26被有效地密封或封闭。也就是说,稳定件12 (接合腿14)可具有防水功能。
相反地,为了将线束W从车身板件24上分离(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 线束W被连接到车身板件24上),只需简单地向下拉动线束W即可。此时, 沿与插入方向D大致相反的方向(即沿拉出接合腿14的方向)来拉动保持 部件IO,以使得拉力P沿相同的方向施加到连接部件30上。结果使得,如 图6所示,连接部件30断掉或断裂,以使得保持部件10从接合腿14 (稳 定件12)处分离。连接部件30被形成为当较大力施加到上面时发生断裂。 这样,线束W连同紧固件1的保持部件10能够一起从车身板件24上分离。 可以看出,紧固件l的接合腿14留在了车身板件24上。如图4-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上部的板件示例为车辆的车身板件24。
然而,车身板件24也可以是侧部板件、下部板件或其他类似的板件。
此外,如图7所示,线束W大体使用多个紧固件1,(其与紧固件l具 有相同的结构)被连接到车身板件24上。在这种情况下,线束W能够以和 前述相同的方式被连接到车身板件24上和从其上面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紧固件i (紧固件r),线束W不需要额外的麻烦操作就
能很容易地连接到车身板件24上。此外,通过简单地拉动线束W,就能够 很容易地从车身板件24上分离开已连接到车身板件24上的线束W。也就是 说,不需要向接合腿14施加较大力,就能容易地从车身板件24上分离线 束W。因此,不需要使用专用工具就可以从车身板件24上分离线束W。结 果使得能够快速和高效地从车身板件24上分离线束W。这使得线束W的循 环利用变得容易。
如果必要的话,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进行修改。例如,接合腿14的稳 定件12不限于所述的特定设计。因此,如图8所示,如果必要的话,稳定 件12可改变为槽沟型稳定件12'。当接合腿14不需要具有防水功能时,这 种稳定件12'非常有用。
此外,连接装置不限于上述的特定设计(即连接部件30)。例如,如图 9-14和图26-28所示,如果必要的话,连接装置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在图9中,类似于连接部件30,连接装置被构造成为一对连接部件30a, 其分别形成为薄板形连接块。然而,上述构造的连接部件30a沿保持部件 10的横向彼此平行地相对布置。在图10中,连接装置被构造成为一对连接 部件30b,其分别形成为变短的薄板形连接块。上述构造的连接部件30b沿 保持部件10的横向彼此平行地相对布置,且沿着保持部件10的纵向相对 于彼此发生位移或移动。在图11中,连接装置被构造成为四个连接部件30c, 其分别形成为小径的柱状销形连接块。上述构造的连接部件30c在保持部 件10上被布置成长方形。在图12中,连接装置被构造成为三个连接部件 30d,其分别形成为小径的柱状销形连接块。上述构造的连接部件30d在保 持部件10上被布置成长方形。
在图13中,连接装置被构造成为一对连接部件30e,其分别形成为向 内弯曲的薄板形连接块。上述构造的连接部件30e沿保持部件10的纵向彼 此平行地相对布置。在图14中,连接装置被构造成为一对连接部件30f,其分别形成为向外弯曲的薄板形连接块。上述构造的连接部件30f沿保持
部件10的纵向彼此平行地相对布置。
在图26中,连接装置被构造成为一对连接部件30g,其分别形成薄板 形连接块。上述构造的连接部件30g沿保持部件10的纵向呈一定角度地相 对布置(即彼此不平行)。在图27中,连接装置被构造成为一对连接部件 30h,其分别形成为三角形杆状(销形)连接块。上述构造的连接部件30h 沿保持部件10的纵向相反地布置。在图28中,连接装置被构造成为单个 连接部件30i,其形成为具有十字形横截面的销形连接块。上述构造的连接 部件30i理想的是布置在保持部件10上
此外,如图15-20所示,如果必要的话,连接部件30可被加强装置所 加强或强化。此外,当紧固件1由注射成型制成时,加强装置可优选地一 体形成。然而,加强装置可由刚性大于紧固件1材料的树脂材料所分开地 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装置优选利用粘接剂、焊接或其他方法结合或 组合到紧固件1 (保持部件10和稳定件12)。
在图15中,加强装置被构造成为加强部件60a,其形成为薄板形加强 块。这样形成的薄板形加强块60a位于连接部件30之间,且一体地连接到 连接部件30的相邻端部分上,以使得加强部件60a和连接部件30形成为U 型结构。在图16中,加强装置被构造成为加强部件60b,其形成为薄板形 加强块。这样形成的薄板形加强块60b位于连接部件30之间,且一体地连 接到连接部件30的中央部分上,以使得加强部件60b和连接部件30形成 为H型结构。在图17中,加强装置被构造成为加强部件60c,其形成为薄 板形加强块。这样形成的薄板形加强块60c沿对角位于连接部件30之间, 且一体地连接到连接部件30的对角端部分上,以使得加强部件60c和连接 部件30形成为N型结构。
此外,在图18中,加强装置被构造成为加强部件60d,其形成为变短 的薄板型加强块。上述构造的加强部件60d位于连接部件30的相邻端部分 之间,从而适当地与连接部件30间隔开。
在图19中,加强装置被构造成为一对加强部件60e,其形成为薄板形 加强块。上述构造的加强部件60e分别位于连接部件30的外侧,且一体地 连接到连接部件30的中央部分处,以使得加强部件60e和连接部件30可 形成为一对相反的T型结构。在图20中,加强装置被构造成为一对加强部件60f,其形成为薄板形
加强块。上述构造的加强部件60f分别位于连接部件30的外侧,且一体地 连接到连接部件30的对角端部分处,以使得加强部件60f和连接部件30 可形成为一对相反的L型结构。
此外,如图21-25所示,连接部件30 (连接装置)可设置有薄化装置, 以使得在必要时如果力施加到上面会更加容易断掉或断裂。这种薄化装置 能够提供一种额外的优点,即连接部件30能够在预定位置断裂。
在图21中,薄化装置被形成为分别具有V型横截面的两个凹槽31a。 凹槽31a分别形成在连接部件30的内部相对表面中,以沿其纵向延伸。在 图22中,薄化装置被形成为分别具有W型横截面的两个凹槽31b。凹槽31b 分别形成在连接部件30的内部相对表面中,以沿其纵向延伸。
在图23中,薄化装置被形成为分别具有V形横截面的两对凹口 31c。 每对凹口 31c分别形成在每个连接部件30的纵向端部表面中,以沿纵向彼 此相对齐。在图24中,薄化装置被形成为分别具有V形横截面的两个凹槽 31d。凹槽31d分别形成在连接部件30的外部相反表面上,以沿其纵向延 伸。在图25中,薄化装置被形成为分别具有U型横截面的两对凹槽31e。 相应的各对凹口 31e分别形成在连接部件30的外部相反表面上,以沿其纵 向彼此平行地延伸。
从上面可以看出,上述薄化装置看形成为修正的连接部件30a-30i禾口/ 或加强部件60a-60i。
此外,保持部件10也不限于上述的特定设计。例如,如图29-31所述, 如果必要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保持部件10a-10c。
如图29所示的保持部件10a包括搭扣件40和一体地连接到搭扣件40 上的捆系带42。搭扣件40具有可被捆系带42所插入的通孔41。搭扣件40 的中央部分通过连接部件30被连接到接合腿14上。根据上述构造的保持 部件10a,有可能非常迅速地将紧固件1和线束W组合起来。
除搭扣件40'之外,图30所示的保持部件10b具有和保持部件10a相 同的结构。与搭扣件40不同,搭扣件40'具有细长部分40'a。搭扣件40' 的细长部分40,a通过连接部件30连接到接合腿14上。此外,具有上述构 造的保持部件10b的紧固件1通常被称为偏置式紧固件。
如图31所示,除了具有一体的侧向延伸件10c'之外,保持部件10c具有和保持部件10相同的结构。在这种保持部件10c中,保持部件10c的侧
向延伸件10c'通过连接部件30连接到接合腿14上。此外,具有上述构造 的保持部件10c的紧固件1也通常被称为偏置式紧固件。
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已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该说明仅仅是为了教 导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关于如何实施本发明的一些细节,并不用于限制 本发明的范围。仅仅是权利要求书限定了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前述详 细描述中公开的特征和步骤的组合并不是实施最宽泛意义上的本发明所必 需的,而相反地其仅仅是描述本发明的详细代表性实施例。此外,在该说 明书中的各个特征能够以各种未详细说明的方式进行组合,以获得本发明 教导的额外有用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将被连接物体连接到连接物体上的紧固件,其包括保持部件,其被布置和构造成保持着被连接物体;接合腿,其被布置和构造成接合着形成于连接物体中的接合孔;其中,所述接合腿通过可折断的连接装置连接到所述保持部件上,并且所述连接装置被布置和构造成在较大力施加到其上面时容易断掉。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紧固件,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连 接部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件, 对地放置的一对板形连接块。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件, 个或多个销形连接块。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紧固件,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部件包括相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部件包括一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进一步包括加强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件,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连 接部件,并且所述加强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加强部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固件,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部件包括一 对板形连接块,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加强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板形加强块, 同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加强块连接到板形连接块上或与其相邻放置。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其中所述连接装置进一步包括薄化装置。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紧固件,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连 接部件。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固件,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部件包括 一对板形连接块,并且所述薄化装置包括形成在板形连接块中的一个或多 个凹槽。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固件,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部件包括 一对板形连接块,并且所述薄化装置包括形成在板形连接块中的一个或多 个凹口。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其中所述接合腿包括中央支柱和从 中央支柱向外相反地延伸的一对接合部件,其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通过连 接装置连接到接合腿上的搭扣件和一体地连接到搭扣件上的捆系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被连接物体(W)连接到连接物体(24)上的紧固件(1),其优选地包括保持部件(10),其被布置和构造成保持着被连接物体;接合腿(14),其被布置和构造成接合着形成在连接物体(24)中的接合孔(26)。接合腿接合孔(26)通过可折断的连接装置(30)连接到保持部件(10)上。所述连接装置被布置和构造成当较大力施加到其上面时容易断掉。
文档编号F16B21/00GK101317014SQ20068004372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4日
发明者加藤诚, 岩原利夫, 神谷晴久 申请人: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