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金属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391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薄壁金属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输送管的技术领域,特别是薄壁金属管。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金属给水管的连接方式主要有螺纹连接、卡压连接、悍 接、凸环连接等。除焊接方式外,其他连接方式均需要管接头连接件。其
特点和不足之处分述如下螺紋连接方式是拆卸后可重复使用、施工方 便,但其缺点是密封性能不可靠;卡压连接是用专用卡压工具将接口压 实,优点是接口密封性能可靠、施工方便,缺点是接口成本高、拆卸后不 可重新使用;焊接方式,优点是接口密封性能可靠,但其缺点是接口成本 高、拆卸后不可重新使用、施工不方便;凸环连接方式,优点是施工方 便、拆卸后可重新使用、密封性能比较可靠,缺点是接口成本高。以上各 种连接方式都不能在密封性能可靠的前提下做到连接成本低廉。从而造成 给水管工程造价高,实质上主要是管接头等连接管件价格高,致使薄壁金 属管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薄壁金 属连接管,能在保证密封性能可靠的前提下,做到连接成本低,同时能做 到拆卸后可重新使用和加工,施工简单方#_。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薄壁金属连接 管,包括有薄壁的外接管和薄壁的内接管,其特征在于外接管的承插口 由螺纹端口及圓锥过渡接口构成,内接管的插口由圆锥台端口及螺紋过渡 接口构成;承插连接时,内接管的螺紋过渡接口与外接管的螺紋端口对应 螺紋旋接配合,内接管的圆锥台端口与外接管的圆锥过渡接口对应插接配 合。进一步地,圓锥过渡接口和圆锥台端口的锥度范围在0. 04 — 0.25。 而外接管和内接管的材质可以同时或者分别为铝合金体、不锈钢体、铝塑 复合体。
这样的构造,具有明显的优点
1、 可靠的密封性能。
2、 省却了传统的金属管接头,大大节省了材料成本、加工成本,而 安装成本也不高。
3、 管体拆卸后可重新安装、连接、使用。4、安装施工、加工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由于接头用料耗材少、加工生产并不困难,所以 成本低是它的最大优点,将原来金属管的管接头节省下来,价格就自然降 下来,就能使工程造价降低。薄壁金属管就能获得广泛性使用,就能使千 家万户用上健康、环保的供水管道。这样就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 也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管体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分别由不锈钢 外接管12和不锈钢内接管22组成,其中外接管12的承插口 1由螺紋端 口 11及中间的圆锥过渡"l妻口 13构成,内接管22的插口 2则由圓锥台端 口 23及中间的螺紋过渡接口 21构成。显然,每个插口或承插口均包括有 螺紋连接和圓锥台插接,实质上是将两种连接方式合成在一个管体上。螺 纟丈接口不但起到其中一个接合的作用,同时能起到锁定圆锥接口的作用, 而圓锥台接口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能。
承插连接时,内接管22与外接管12旋接配合,当螺紋过渡接口 21旋 进螺紋端口 11内并到位时,再适当加力旋入,4吏圓锥台端口 23向管体内 产生弹性变形、圓锥过渡接口 13向管体外同时产生弹生变形。材料在弹性 变形后有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应力存在,这个应力使圓锥过渡接口 13和 圓锥台端口 23能够紧密地贴在一起,产生过盈配合,形成良好密封。同 时,管体在设计时使圓锥过渡接口 13的壁厚比圓锥台端口 23的壁厚相对 厚些,当安装好的接头受到管内流体压力的作用时,较薄的圆锥台端口 23 受力向管体外的变形量比较厚的圆锥过渡接口 13变形量大,使圓锥台端口 23与圆锥过渡接口 13在工作压力的作用下不会分离,仍然紧密地贴在一 起。这样,管体内流体压力就不会传递到内、外接口之间而产生渗漏。
圆锥接口规格为圆锥过渡接口和圆锥台端口的锥度相同,锥度范围 在O. 04 —O. 25之间,实际生产使用时,外接管12和内接管22可同时或 者分别采用铝合金体、不锈钢体、铝塑复合体,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当然,这里仅列举了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其它等同、类同的构造均 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畴,这里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薄壁金属连接管,包括有薄壁的外接管和薄壁的内接管,其特征在于外接管的承插口由螺纹端口及圆锥过渡接口构成,内接管的插口由圆锥台端口及螺纹过渡接口构成;承插连接时,内接管的螺纹过渡接口与外接管的螺纹端口对应螺纹旋接配合,内接管的圆锥台端口与外接管的圆锥过渡接口对应插接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是圆锥过渡接口和圓锥台 端口的锥度范围在O. 04 — 0.25。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是外接管和内接管的 材质为铝合金体、不锈钢体或铝塑复合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壁金属连接管,包括有薄壁的外接管和薄壁的内接管,其特征在于外接管的承插口由螺纹端口及圆锥过渡接口构成,内接管的插口由圆锥台端口及螺纹过渡接口构成;承插连接时,内接管的螺纹过渡接口与外接管的螺纹端口对应螺纹旋接配合,内接管的圆锥台端口与外接管的圆锥过渡接口对应插接配合,这样的构造,克服了传统薄壁连接管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加工困难等缺点,在保证密封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少了管接头的耗材,大大降低了接件的成本,具有施工、加工简单、方便,可重复装拆使用,环保耐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F16L15/04GK201237036SQ20082018876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2日
发明者涛 林 申请人:涛 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