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任意翻转角度的遮阳板回转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535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任意翻转角度的遮阳板回转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零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阳板回转轴机构。
背景技术
遮阳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翻转本体达到前排司机和乘客正面和侧面遮阳的目的。 此功能是通过轴和本体中的卡簧,轴和轴孔间配合来实现的。并能使遮阳板在翻转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停留,以调整遮阳的角度,并且具有自动回复贴顶的功能。卡簧对遮阳板功能的实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生产厂商为了提供更佳的实用性,往往会在遮阳板上加装照明灯具或其它装置, 此即使得遮阳板的重量大增,对于此类体积大重量重的遮阳板就需要足够强度的卡簧来提供扭矩,使其回弹、贴顶并能停留在任意的遮阳位置,否则在汽车震动时遮阳板就容易意外的垂落,影响到驾驶安全,然而传统的遮阳板只配有一个卡簧,虽能满足任意翻转角度的需求,但单一卡簧无法提供足够强度的扭矩,于是无法采用现有规格的卡簧,而必须订制强度更大的卡簧,设计直径更大的回转轴以增加扭矩,如此即需要厚度值更大的板体,且提高了对卡簧的要求,使其制造成本上升,制造工程复杂。中国专利(CN201538214)公开了一种带双卡簧结构的遮阳板,包括有遮阳板本体、 回转轴、轴座,遮阳板本体由骨架,以及包裹在骨架上的泡沫本体构成,回转轴一端插入骨架中,回转轴另一端与轴座连接,回转轴插入骨架的部分设有两夹持段,在所述回转轴的两夹持段上分别套设有一个卡簧,所述卡簧为U形卡簧,其卡紧面抵靠夹持在回转轴的夹持段上,开口端卡接在骨架上。这个方案虽然提供了双倍的扭矩,但是却增加了一个卡簧,成本相应提高了。中国专利(公开号CN2739031)公开了一种汽车遮阳板,由遮阳板本体、回转轴、支座构成,遮阳板本体由骨架、包裹在骨架上的发泡板、面料组成,骨架由钢筋框架和连接片组成,钢筋框架两端与连接片固定连接,连接片上设有回转轴安装孔,回转轴一端插在所述安装孔中,回转轴另一端与支座固定连接,回转轴插入安装孔的一端有削扁,一个U形卡簧通过连接片上的缺口卡在回转轴的削扁上,一个卡簧座与U形卡簧配套,卡簧座套装在连接块上,U形卡簧开口端卡接在卡簧座上。由该专利的说明书附图2可知,该专利方案设有两个削扁并由单个卡簧卡接,实现了单个卡簧双倍扭矩的效果。但是该方案的翻转角度有限,卡簧所能实现的翻转角度只能是回转轴由一个削扁到另一个削扁的最小转角,所以理论上最的翻转角度不会超过180°。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车型、提高遮阳板在安装位置方面的适用性,以及考虑到各种不同环境的潜在需要,任意翻转角度的遮阳板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然而目前尚未出现上述即能提供提供双倍扭矩(较常规的卡簧而言)又能实现任意翻转角度(超过180°)的遮阳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遮阳板回转轴机构,可以为遮阳板提供双倍扭矩(较常规的卡簧而言),且又能实现超过180°的翻转角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任意翻转角度的遮阳板回转轴机构,包括回转轴与单个U形卡簧,其中所述遮阳板包括骨架,回转轴一端插入骨架中,回转轴插入骨架的部分设有一夹持段,所述U形卡簧其卡紧面夹持在回转轴的夹持段上,开口端固定在骨架上;
所述卡紧面包括第一卡紧面与第二卡紧面,且各卡紧面上设有轴向隆起;夹持段上设有相应的第一轴向带与第二轴向带,第一轴向带与第二轴向带上均设有轴向切削平面以及滚轴面;
上述各轴向带上至少有一个滚轴面与另一轴向带上的轴向切削平面处于回转轴的同一周向位置上;且在初始状态下即未翻转状态下,卡紧面与对应轴向带上的各轴向切削平面相平且夹持抵靠,上述各轴向带上的滚轴面均设于对应卡紧面的轴向隆起内;
第一轴向带与第二轴向带之间还设有第三轴向带,第三轴向带上设有所述的轴向切削平面以及滚轴面,且轴向位置上第三轴向带的轴向切削平面以及滚轴面的分布与第一轴向带相同。采用本发明有如下技术效果
1、“卡紧面与对应轴向带上的各轴向切削平面相平且夹持抵靠,上述各轴向带上的滚轴面均设于对应卡紧面的轴向隆起内”此处说的是初始状态,即未发生翻转状态下的结构位置,也只有当轴向带上的滚轴面均设于对应卡紧面的轴向隆起内时,滚轴面才不会与相应的原有平整的卡紧面相抵靠;如果滚轴面与相应的原有平整的卡紧面相抵靠,那卡紧面会被抬高,且卡紧面无法夹持固定住滚轴面,除非额外增设技术特征,否则各卡紧面与对应轴向带上的轴向切削平面相平且夹持抵靠是不现实的;
基于此思路,第一、二轴向带被各自对应的卡紧面相平且抵靠,形成两个扭矩作用面, 实现了双倍扭矩(较常规的卡簧而言);
2、另一方面,“上述各轴向带上至少有一个滚轴面与另一轴向带上的轴向切削平面处于回转轴的同一周向位置上”,由于实际操作中,是卡簧绕着回转轴的周向方向旋转。为便于分析,从相对运动的角度来讲,也可以理解为,回转轴按自己的周向方向在卡簧内自旋。如果第一轴向带上有一个滚轴面与第二轴向带上的轴向切削平面处于回转轴的同一周向位置上,而在初始状态下各卡紧面与对应轴向带上的轴向切削平面相平且夹持抵靠,那么回转轴自旋在而第一轴向带上的这个滚轴面一定会在第二卡紧面上发生滚动,而不会进入第二卡紧面的轴向隆起内(处于同一轴向带的轴向切削平面,即是基本与滚轴面处于同一轴向直线的轴向切削平面,也不会被第二卡紧面夹持)。第二轴向带可同理可推。因此第一轴向带不会受第二卡紧面限制而停止翻转,第二轴向带不会受第二卡紧面限制而停止翻转,于是只有回到对应的卡紧面时才能停止翻转。3、然而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任意角度的翻转而不是确定的环绕一周的旋转,所以再设置与第一轴向带分布一致的第三轴向带(则第三轴向带也不受第二卡紧面限制,且初始状态下第三轴向带并没有被任何卡紧面夹持),只要合理设置第三轴向带与第一轴向带之间关于回转轴的转角度,就可以实现任意预设角度的翻转(相当于第三轴向带代替第一轴向带提前回到初始位置)。
第三轴向带与第一轴向带的“相同”仅指分布相同,如在同一张视图中轴向上第一轴向带由左往右依次是轴向切削平面、滚轴面、轴向切削平面,第三轴向带由左往右依次是轴向切削平面、滚轴面、轴向切削平面。且相同并非指完全相同,如在轴向上滚轴面、轴向切削平面的间距可以不同,比如第三轴向带的轴向切削平面的轴向长度可以比第二轴向带的要长或短(当然是在满足第三轴向带上至少有一个滚轴面与第二轴向带上的轴向切削平面处于回转轴的同一周向位置上的前提限制下),也可以比第二轴向带的要长或短(前提是第三轴向带转到第一卡紧面时,第一卡紧面与第三轴向带上的各轴向切削平面相平且夹持抵靠,第三轴向带上的滚轴面均设于第一卡紧面的轴向隆起内)。除轴向长度外,在宽度方面第三轴向带的轴向切削平面与第一轴向带的轴向切削平面宽度不作具体限定,只要不影响本发明的技术果的实现即可。


图1是本发明任意翻转角度的遮阳板回转轴机构的一种实施例回转轴夹持段结构示意图。图2是与图1相对应的左侧视图。图3是与图1对应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任意翻转角度的遮阳板回转轴机构的一种实施例卡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与图2、图4相对应的在初始状态即未翻转状态下回转轴夹持段与卡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未绘出卡簧其固定在骨架上开口端)。图6是与图4相对应的卡簧的俯视图。图7是与图4相对应的卡簧的仰视图。图8是与图1对应的回转轴圆柱表面展开图。图9是与图4对应的卡簧表面的展开图。图10是与本发明任意翻转角度的遮阳板回转轴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回转轴圆柱表面展开图。图11是与图10相对应的卡簧表面的展开图。虚线表示图中不可视的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
如图1 9所示,一种任意翻转角度的遮阳板回转轴机构,包括回转轴1与单个U形卡簧4,其中所述遮阳板包括骨架,回转轴1 一端插入骨架中,回转轴1插入骨架的部分设有一夹持段,所述U形卡簧4其卡紧面夹持在回转轴1的夹持段上,开口端固定在骨架上;
所述卡紧面包括第一卡紧面与第二卡紧面,且各卡紧面上设有轴向隆起7;夹持段上设有相应的第一轴向带与第二轴向带,第一轴向带设有第一轴向带轴向切削平面31以及滚轴面3 ;第二轴向带设有第二轴向带轴向切削平面32以及滚轴面3。第一、二轴向带上的一个滚轴面3均与另一轴向带上的轴向切削平面处于回转轴1的同一周向位置上;且在初始状态下即未翻转状态下,卡紧面与对应轴向带上的各轴向切削平面相平且夹持抵靠,上述各轴向带上的滚轴面3均设于对应卡紧面的轴向隆起7 内;
第一轴向带与第二轴向带之间还设有第三轴向带,第三轴向带上设有第三轴向带轴向切削平面33以及滚轴面3,且轴向位置上第三轴向带轴向切削平面33以及滚轴面3的分布与第一轴向带相同。
实施例二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如图10、图11所示第二轴向带上仅有一个滚轴面3与第一轴向带轴向切削平面31处于回转轴1的同一周向位置上,第一相应的第一轴向带也仅有一个滚轴面 3均与第二轴向带轴向切削平面32处于回转轴1的同一周向位置上。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实施例一在转轴同一周向位置上,第二轴向带与第一轴向带其轴向切削平面与滚轴面3的分布完全相反,即第一、二轴向带上的一个滚轴面3均与另一轴向带上的轴向切削平面处于回转轴1的同一周向位置上;
实施例二,第二轴向带与第一轴向带其轴向切削平面与滚轴面3的分布并非完全相反,第一轴向带的两个滚轴面3仅有一个与第二轴轴向带轴向切削平面32处于同一周向位置,而第二轴向带仅有的一个滚轴面3即与第一轴轴向带轴向切削平面31处于同一周向位置,也与第一轴轴向带的一个滚轴面3处于同一周向位置,在初始状态下即未翻转状态下, 卡紧面与对应轴向带上的各轴向切削平面相平且夹持抵靠。所以只要第二轴向带上有一个滚轴面3的全部或部分表面与第一轴轴向带轴向切削平面31处于同一周向位置,第二轴向带上的滚轴面3就会在翻转到第一卡紧面时一直抵到原有平整的卡紧面,而不会全部落入轴向隆起7内,并抑制第二轴轴向带轴向切削平面32与第一卡紧面夹持抵靠,从而不受第一卡紧面限制。本发明所称滚轴面3是专指与轴向切削平面基本处于同一轴向直线上的滚轴表面,但由于所述滚轴面3与其他滚轴表面曲率基本一致,无法在图7、图9的圆柱表面展开图中体现出来。虽然在初始状态下,回转轴1上与卡簧轴向隆起7的相应位置处设置处于滚轴面3 之间的轴向切削平面,不影响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属于本发明结构的变形,但此处增设的轴向切削平面没有具体的技术意义,实际上操作并不采用。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 一种任意翻转角度的遮阳板回转轴机构,包括回转轴与单个U形卡簧,其中所述遮阳板包括骨架,回转轴一端插入骨架中,回转轴插入骨架的部分设有一夹持段,所述U形卡簧其卡紧面夹持在回转轴的夹持段上,开口端固定在骨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面包括第一卡紧面与第二卡紧面,且各卡紧面上设有轴向隆起;夹持段上设有相应的第一轴向带与第二轴向带,第一轴向带与第二轴向带上均设有轴向切削平面以及滚轴面;上述各轴向带上至少有一个滚轴面与另一轴向带上的轴向切削平面处于回转轴的同一周向位置上;且在初始状态下即未翻转状态下,卡紧面与对应轴向带上的各轴向切削平面相平且夹持抵靠,上述各轴向带上的滚轴面均设于对应卡紧面的轴向隆起内;第一轴向带与第二轴向带之间还设有第三轴向带,第三轴向带上设有所述的轴向切削平面以及滚轴面,且轴向位置上第三轴向带的轴向切削平面以及滚轴面的分布与第一轴向带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任意翻转角度的遮阳板回转轴机构,包括回转轴与单个U形卡簧,所述U形卡簧其卡紧面夹持在回转轴的夹持段上;所述卡紧面包括第一卡紧面与第二卡紧面,且各卡紧面上设有轴向隆起;夹持段上设有相应的第一轴向带与第二轴向带,第一轴向带与第二轴向带上均设有轴向切削平面以及滚轴面;各卡紧面与对应轴向带上的轴向切削平面相平且夹持抵靠,上述各轴向带上的滚轴面均设于对应卡紧面的轴向隆起内;上述各轴向带上至少有一个滚轴面与另一轴向带上的轴向切削平面处于回转轴的同一周向位置上;还设有与第一轴向带分布一致的第三轴向带。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翻转角度的限制,提出一种能实现的意翻转角度且双倍扭矩的遮阳板回转轴机构。
文档编号F16C11/10GK102434572SQ201110254160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熊昉 申请人:熊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