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带操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466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传动带操控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提供一种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操控机构,它由动力源、丝杠、丝杠副、导向元件、操控支架等组成,利用动力源驱动丝杠,通过丝杠副带动操控支架对传动带施力,实现传动带的位移,同时可保持传动带传动位置。使紧紧包在两锥外侧的传动带可以根据需要沿锥轴向移动,实现不同速比的变化。
【专利说明】传动带操控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操控机构,尤其适用于车辆的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操控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CVT无级变速器多数是利用两个活动锥间的钢带传递动力,两个活动锥是依靠液压系统来操控的。
[0003]最新的中国专利201210374066.8和201210377281.3提供一种锥带式无级变
速器,两锥平行轴相互倒置,通过张紧装置,传动带紧紧包在两固定锥外侧,利用传动带与锥之间的摩擦传递动力。通过传动带操控机构,改变传动带在锥上的位置,实现不同速比的变化。由于传动带在锥上的位置变化是连续的,所以可实现无级变速。
[0004]由于传动带紧紧包在两固定锥外侧,而锥的不同位置轴向位置其半径是变化的,所以,传动带操控就成为锥带式无级变速器非常重要的环节。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提供一种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操控机构,它由动力源、丝杠、丝杠畐O、导向元件、操控支架等组成,利用动力源驱动丝杠,通过丝杠副带动操控支架对传动带施力,至少有两处施力部位,实现传动带的位移,同时可保持传动带传动位置。对传动带施力部位保持滚动接触,传动带操控机构对自动控制如控制点,控制时间,控制顺序及传动带的胀紧提供结构上的便利。使紧紧包在两锥外侧的传动带可以根据需要沿锥轴向实时移动,实现不同速比的变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锥间传动带操控机构示意图。
[0008]图2是另一锥间传动带操控机构示意图。
[0009]图3是另一锥间传动带操控机构示意图。
[0010]图4是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示意图。
[0011]图5是另一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示意图。
[0012]图6是另一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示意图。
[0013]图7是锥间和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示意图。
[0014]图8是另一锥间和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示意图。
[0015]图9是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示意图。
[0016]图10是另一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示意图。
[0017]图11是另一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示意图。
[0018]图12是另一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示意图。[0019]图中1.输入锥;2.输出锥;3.传动带;4.丝杠;5.导向架;6.滚柱;7.导向杆孔;
8.丝杠副孔;9.导向口;10.导向面;11.导向杆;12.丝杠;13.导向杆;14.组合架;15.丝杠副孔;16.导向杆孔;17.导向杆孔;18.滚柱;19.滚柱;20.导向面;21.导向杆;22.丝杠;23.丝杠;24.支架;25.支架;26.丝杠副孔;27.导向杆孔;28.丝杠副孔;29.导向杆孔;30.支架;31.丝杠副孔;32.导向面;33.支架;34.丝杠副孔;35.导向面;36.支架;37.滚锥;38.滚锥;39.支架;40.弹簧;41.滑柱;42.滚锥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锥间传动带操控机构。丝杠4位于两锥之间,导向架5安装在两锥之间,传动带3位于导向架5的导向口 9内,导向口内侧安装多个滚柱6,其保证施力时传动带与滚柱6滚动接触,滚柱6与传动带间留有间隙,导向杆孔7内装有导向杆,导向杆与丝杠平行布置,动力源与丝杠连接,动力源驱动丝杠旋转,丝杠通过导向架5上的丝杠副孔8丝杠副带动导向架5沿丝杠和导向杆移动。当消除滚柱6与传动带间的间隙后,如丝杠继续旋转,贝U通过导向架推动传动带移动。传动带移动方向受丝杠的旋转方向控制,当动力源带动丝杠反向旋转时,传动带将向另一方向移动。传动带移动到不同位置,两锥将有不同的传动速比。
[0021]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液压马达,也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人力。
[0022]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另一锥间传动带操控机构。丝杠4和导向杆均位于两锥之间,导向架5安装在两锥之间,传动带3位于导向架5的导向口 9内,导向口内侧安装多个滚柱6,其保证施力时传动带与滚柱6滚动接触,滚柱6与传动带间留有间隙,导向杆孔7内装有导向杆,导向杆与丝杠平行布置,动力源与丝杠连接,动力源驱动丝杠旋转,丝杠通过导向架5上的丝杠副孔8丝杠副带动导向架5沿丝杠和导向杆移动。当消除滚柱6与传动带间的间隙后,如丝杠继续旋转,则通过导向架推动传动带移动。传动带移动方向受丝杠的旋转方向控制,当动力源带动丝杠反向旋转时,传动带将向另一方向移动。传动带移动到不同位置,两锥将有不同的传动速比。
[0023]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液压马达,也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人力。
[0024]图3所示的实施例,是另一锥间传动带操控机构。丝杠4均位于两锥之间,导向架5安装在两锥之间,传动带3位于导向架5的导向口 9内,导向口内侧安装多个滚柱6,其保证施力时传动带与滚柱6滚动接触,滚柱6与传动带间留有间隙,导向面位于导向架5的导向口侧,与丝杠平行设置,动力源与丝杠连接,动力源驱动丝杠旋转,丝杠通过导向架5上的丝杠副孔8丝杠副带动导向架5沿丝杠和导向杆移动。当消除滚柱6与传动带间的间隙后,如丝杠继续旋转,则通过导向架推动传动带移动。传动带移动方向受丝杠的旋转方向控制,当动力源带动丝杠反向旋转时,传动带将向另一方向移动。传动带移动到不同位置,两锥将有不同的传动速比。
[0025]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液压马达,也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人力。
[0026]图4所示的实施例,是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导向杆11、导向杆13位于两锥轴向所在平面所截出的两条平行锥外母线附近,并分别与其平行布置,丝杠12位于两锥之间传动带3外侧,与两导向杆平行布置。组合架14上制出丝杠副孔15、导向杆孔16和导向杆孔17,在传动带3与锥接触的两侧的导向杆附近,在传动带3两侧设有多个滚柱18和滚柱19,以保证在施力时传动带与滚柱18、滚柱19滚动接触,滚柱18和滚柱19与传动带3有间隙,动力源与丝杠连接,动力源驱动丝杠旋转,丝杠带动组合架沿丝杠和导向杆移动。当消除滚柱与传动带间的间隙后,如丝杠继续旋转,则通过滚柱推动传动带移动。传动带移动方向受丝杠的旋转方向控制,当动力源带动丝杠反向旋转时,传动带将向另一方向移动。传动带移动到不同位置,两锥将有不同的传动速比。
[0027]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液压马达,也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人力。
[0028]图5所示的实施例,是另一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导向杆11、导向杆13位于两锥轴向所在平面所截出的两条平行锥外母线附近,并分别与其平行布置,丝杠12位于两锥之间传动带3外侧,与两导向杆平行布置。封闭的组合架14上制出丝杠副孔15、导向杆孔16和导向杆孔17,在传动带3与锥接触的两侧的导向杆附近,在传动带3两侧设有多个滚柱18和滚柱19,以保证在施力时传动带与滚柱18、滚柱19滚动接触,滚柱18和滚柱19与传动带3有间隙,动力源与丝杠连接,动力源驱动丝杠旋转,丝杠带动组合架沿丝杠和导向杆移动。当消除滚柱与传动带间的间隙后,如丝杠继续旋转,则通过滚柱推动传动带移动。传动带移动方向受丝杠的旋转方向控制,当动力源带动丝杠反向旋转时,传动带将向另一方向移动。传动带移动到不同位置,两锥将有不同的传动速比。
[0029]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液压马达,也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人力。
[0030]图6所示的实施例,是另一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导向杆13位于两锥轴向所在平面所截出的两条平行锥外母线附近,并分别与其平行布置,丝杠12位于两锥之间传动带3外侧,与两导向杆平行布置。封闭的组合架14上制出丝杠副孔15、导向面20和导向杆孔17,在传动带3与锥接触的两侧的导向杆附近,在传动带3两侧设有多个滚柱18和滚柱19,以保证在施力时传动带与滚柱18、滚柱19滚动接触,滚柱18和滚柱19与传动带3有间隙,动力源与丝杠连接,动力源驱动丝杠旋转,丝杠带动组合架沿丝杠和导向杆移动。当消除滚柱与传动带间的间隙后,如丝杠继续旋转,则通过滚柱推动传动带移动。传动带移动方向受丝杠的旋转方向控制,当动力源带动丝杠反向旋转时,传动带将向另一方向移动。传动带移动到不同位置,两锥将有不同的传动速比。
[0031]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液压马达,也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人力。
[0032]图7所示的实施例,是锥间和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导向杆11、导向杆13位于两锥轴向所在平面所截出的两条平行锥外母线附近,并分别与其平行布置,丝杠12位于两锥之间传动带3外侧,与两导向杆平行布置。封闭的组合架14上制出丝杠副孔15、导向杆孔16和导向杆孔17,在传动带3与锥接触的两侧的导向杆附近,在传动带3两侧设有多个滚柱18和滚柱19,以保证在施力时传动带与滚柱18、滚柱19滚动接触,滚柱18和滚柱19与传动带3有间隙。导向架5安装在两锥之间,传动带3和组合架14框位于导向架5的导向口 9内,导向口内侧安装多个滚柱6,其保证施力时传动带3和组合架14框与滚柱6滚动接触,滚柱6与传动带3和组合架14框间留有间隙,两导向杆孔7内分别装有导向杆21,导向杆21与两锥轴向所在平面所截出的两条平行锥内母线平行布置。动力源与丝杠连接,动力源驱动丝杠旋转,丝杠带动组合架沿丝杠12、导向杆11、导向杆13移动。导向架5受到组合架14框的作用,沿其自身的导向杆21方向移动。当消除滚柱与传动带间的间隙后,如丝杠继续旋转,贝Ij通过滚柱推动传动带移动。传动带移动方向受丝杠的旋转方向控制,当动力源带动丝杠反向旋转时,传动带将向另一方向移动。传动带移动到不同位置,两锥将有不同的传动速比。
[0033]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液压马达,也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人力。
[0034]图8所示的实施例,是另一锥间和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导向杆11和导向面20位于两锥轴向所在平面所截出的两条平行锥外母线附近,并分别与其平行布置,丝杠12位于两锥之间传动带3外侧,与两导向杆平行布置。封闭的组合架14上制出丝杠副孔15、导向杆孔17,在传动带3与锥接触的两侧的导向杆附近,在传动带3两侧设有多个滚柱18和滚柱19,以保证在施力时传动带与滚柱18、滚柱19滚动接触,滚柱18和滚柱19与传动带3有间隙。导向架5安装在两锥之间,传动带3和组合架14框位于导向架5的导向口 9内,导向口内侧安装多个滚柱6,其保证施力时传动带3和组合架14框与滚柱6滚动接触,滚柱6与传动带3和组合架14框间留有间隙,两导向杆孔7内分别装有导向杆21,导向杆21与两锥轴向所在平面所截出的两条平行锥内母线平行布置。
[0035]动力源与丝杠连接,动力源驱动丝杠旋转,丝杠带动组合架沿丝杠12、导向杆11移动。导向架5受到组合架14框的作用,沿其自身的导向杆21方向移动。当消除滚柱与传动带间的间隙后,如丝杠继续旋转,则通过滚柱推动传动带移动。传动带移动方向受丝杠的旋转方向控制,当动力源带动丝杠反向旋转时,传动带将向另一方向移动。传动带移动到不同位置,两锥将有不同的传动速比。
[0036]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液压马达,也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人力。
[0037]图9所示的实施例,是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丝杠22、丝杠23位于两锥轴向所在平面所截出的两条平行锥外母线附近,并分别与其平行布置。导向杆孔27、导向杆孔29两导向杆位于两锥轴向所在平面所截出的两条平行锥外母线附近,并分别与其平行布置。丝杠副孔26、导向杆孔27在支架24上制出,丝杠副孔28、导向杆孔29在支架25上制出,在传动带3与锥接触的两侧的支架上,在传动带3两侧设有多个滚柱18和滚柱19,以保证在施力时传动带与滚柱18、滚柱19滚动接触。滚柱18和滚柱19与传动带3有间隙。
[0038]两动力源分别与丝杠连接,动力源驱动丝杠旋转,丝杠带动支架沿自身的丝杠和导向杆移动。当消除滚柱与传动带间的间隙后,如丝杠继续旋转,则通过滚柱推动传动带移动。两动力源分别控制丝杠旋转,传动带移动方向受丝杠的旋转方向控制,当动力源带动丝杠反向旋转时,传动带将向另一方向移动。传动带移动到不同位置,两锥将有不同的传动速t匕。由于两动力源分别控制丝杠旋转,可分别控制上下带锥接触端的移动顺序变化实现变速,又可实现控制传动带的胀紧,即传动带移动到一个位置后,一端停止,另一端在动力源作用下继续向传动带胀紧方向移动,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0039]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液压马达,也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人力。
[0040]图10所示的实施例,是另一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丝杠22、丝杠23位于两锥轴向所在平面所截出的两条平行锥外母线附近,并分别与其平行布置。导向杆孔29的导向杆位于两锥轴向所在平面所截出的平行锥外母线附近,并与其平行布置。丝杠副孔31、导向面32在支架30上制出,丝杠副孔28、导向杆孔29在支架25上制出,在传动带3与锥接触的两侧的支架上,在传动带3两侧设有多个滚柱18和滚柱19,以保证在施力时传动带与滚柱
18、滚柱19滚动接触。滚柱18和滚柱19与传动带3有间隙。
[0041]两动力源分别与丝杠连接,动力源驱动丝杠旋转,丝杠带动支架沿自身的丝杠移动。当消除滚柱与传动带间的间隙后,如丝杠继续旋转,则通过滚柱推动传动带移动。两动力源分别控制丝杠旋转,传动带移动方向受丝杠的旋转方向控制,当动力源带动丝杠反向旋转时,传动带将向另一方向移动。传动带移动到不同位置,两锥将有不同的传动速比。由于两动力源分别控制丝杠旋转,即可分别控制上下带锥接触端的移动顺序变化实现变速,又可实现控制传动带的胀紧,即传动带移动到一个位置后,一端停止,另一端在动力源作用下继续向传动带胀紧方向移动,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0042]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液压马达,也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人力。
[0043]图11所示的实施例,是另一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丝杠22、丝杠23位于两锥轴向所在平面所截出的两条平行锥外母线附近,并分别与其平行布置。丝杠副孔31、导向面32在支架30上制出,丝杠副孔34、导向面35在支架33上制出,在传动带3与锥接触的两侧的支架上,在传动带3两侧设有多个滚柱18和滚柱19,以保证在施力时传动带与滚柱18、滚柱19滚动接触。滚柱18和滚柱19与传动带3有间隙。
[0044]两动力源分别与丝杠连接,动力源驱动丝杠旋转,丝杠带动支架沿自身的丝杠移动。当消除滚柱与传动带间的间隙后,如丝杠继续旋转,则通过滚柱推动传动带移动。两动力源分别控制丝杠旋转,传动带移动方向受丝杠的旋转方向控制,当动力源带动丝杠反向旋转时,传动带将向另一方向移动。传动带移动到不同位置,两锥将有不同的传动速比。由于两动力源分别控制丝杠旋转,即可分别控制上下带锥接触端的移动顺序变化实现变速,又可实现控制传动带的胀紧,即传动带移动到一个位置后,一端停止,另一端在动力源作用下继续向传动带胀紧方向移动,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0045]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液压马达,也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人力。
[0046]图12所示的实施例,是针对V型驱动面钢带的锥部传动带操控机构一些细节。为在操控传动带3的同时,在钢带V型驱动面未与锥接触的一侧,在传动带操控机构支架36处,配置多个滚锥37,在支架39处,配置多个滚锥38,起到辅助支持作用。为使滚锥与钢带V型驱动面未与锥接触的一侧对应准确,滚锥架42在弹簧40的作用下可沿滑柱41滑动。这个结构,可以应用在图4至图11的实施例中,使滚柱18、滚柱19在弹簧的作用下沿滑柱滑动,并使滚柱18、滚柱19下部与锥保持球与锥的接触方式,以增大滚柱18、滚柱19与传动带3的接触范围。
[0047]具体实施时,根据锥的旋转方向,应注重传动带与锥接触前及接触前端部位的控制。
[0048]通过以上实施例可实现对锥带式无级变速器传动带的有效操控。
【权利要求】
1.一种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操控机构,它由动力源、丝杠、丝杠副、导向元件、操控支架等组成,利用动力源驱动丝杠,通过丝杠副带动操控支架对传动带施力,实现传动带的位移,同时可保持传动带传动位置,其特征是:操控机构对传动带施力部位至少有两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操控机构,其特征是:操控机构对传动带施力部位是滚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操控机构,其特征是:操控机构有一个动力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操控机构,其特征是:操控机构有一个操控丝杠。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操控机构,其特征是:操控机构有两个动力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操控机构,其特征是:操控机构有两个操控丝杠。
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操控机构,其特征是:操控机构对传动带至少两个施力部位分别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操控机构,其特征是:操控机构可对传动带实施胀紧。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操控机构,其特征是:操控机构的滚柱与对应锥面弹性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操控机构,其特征是:针对V型驱动面传动带操控机构有辅助支持的滚锥。
【文档编号】F16H9/08GK103807431SQ201210441789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8日
【发明者】李志强 申请人:李志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