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及其中使用的垫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0501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头及其中使用的垫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水系统或热水供应系统的管路系统中所用的接头,尤其涉及这样的接头及其中使用的垫圈,当强拔出力作用在插入接头主体之插入空间的管道上的时候,所述接头可对盖部进行保持。
背景技术
供水系统或热水供应系统的管路系统所使用的现有接头中,在沿接头主体轴向延伸的内管部与外管部之间形成有管插入空间,并且在外管部的外侧配合有盖部。外管部和盖部之间设有对插入于插入空间中的管道进行保持的限位机构。当管道上作用有拔出力时,限位机构对管道进行保持。本发明的发明人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这种类型的接头。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其具有管道插入其中的插入空间(插入腔)以及盖住插入空间的盖部。接头主体与盖部在接头部相互连接,并且保持体配合入盖部的外周部。通过锯齿状锁定部对接头主体和盖部进行锁定。外管部和盖部之间设有对插入于插入空间中的管道进行保持的限位环。根据这一接头,由于保持体对盖部和接头部进行保持以对它们进行覆盖,即使管道上作用有拔出力时,盖部和接头部仍处于初始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第2008-25659号日本专利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专利文献I所描述的现有接头中,当插入于插入空间中的管道上作用有强拔出力或基于由水锤作用造成的强冲击而形成的拔出力时,有大的拔出力通过限位环作用在盖部上。这一情况下,由于接头主体和盖部是塑制的,因此锯齿状锁定部会发出类似于磨擦的动作,并且盖部移动而发生脱落。这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即,若管道上连续作用有较大的拔出力,则会有锁定部中的接合松开、盖部从接头主体脱落、及管道变得与接头脱离的风险。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这样的接头和其中使用的垫圈,S卩,当管道上作用有拔出力时,所述接头可维持盖部附接并且对管道进行保持。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头,其包括接头主体、形成在所述接头主体中的内管部和外管部、盖部、及限位机构。所述内管部和外管部形成其中插入有管子的插入空间。所述盖部配合在所述外管部的外部并且通过所述凸部一凹部接合而连接至所述外管部。所述限位机构对所述管进行限位,并且设在所述外管部和盖部之间。所述外管部上形成有切去部。设有与所述切去部接合的接合部件。所述接合部件通过所述凸部一凹部接合在其外周部处连接至所述盖部。所述切去部与所述接合部件之间设有防止所述盖部松脱的限制部。限制部最好由设于所述切去部上且其宽度朝向所述切去部的外侧端变小的第一锥形面以及设于所述切去部上且与所述切去部的第一锥形面接合的第二锥形面构成。所述外管部的切去部最好为设于两个相隔180度的相对位置处的两个切去部中的一个,并且所述切去部配置为所述接合部件与所述两个切去部都接合。其中形成有所述内管部和外管部的所述接头主体,以及所述接合部件,最好由塑料制成。所述接头最好包括垫圈,当所述管插入于所述插入空间中时,所述垫圈位于所述管与所述外管部之间,其中所述接合部件最好设于所述垫圈上。提供了一种用于所述接头的垫圈。垫圈配置为位于外管部与插入于插入空间的管之间。垫圈的特征在于包括受导向部,其与设于外管部的内周面上的导向部接合,并且将接合部件导向至切去部。导向部最好由凸部构成,并且受导向部由槽构成。受导向槽的内端部上形成有其宽度朝向内侧端增大的锥形槽。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达成如下效果。本发明的接头中,形成用于管子之插入空间的内管部和外管部形成在接头主体中。所述接头设有配合在外管部的外部并且通过凸部一凹部接合而连接至外管部的盖部。外管部和盖部之间设有盖部的限位机构。外管部中形成有切去部。设有与切去部接合的接合部件,并且接合部件通过其外周部上的凸部一凹部接合而连接至盖部。切去部与接合部件之间设有防止盖部松脱的限制部。因此,当管上作用有拔出力时,沿该拔出方向的力通过限位机构作用在盖部,同时,与外管部中的切去部接合的接合部件的移动受到限制部的限制。因此,由于接合部件由外管部保持,通过凸部一凹部接合而连接至接合部件的盖部亦保持在其位置。从而,限位机构得以保持为原来的状态,并且可避免管从接头脱落。由此,根据本发明的接头,可获得这样的优点,S卩,当管上作用有拔出力时,可保持盖部的附接并且还可对管进行保持。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接头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图1接头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图1接头的横向剖视图;图4为其中插入有管子之接头的部分切去前视图;图5为示出拔出力作用到图4之状态的管上之状态的部分切去前视图;图6为处于图4之状态的接头的部分切去仰视图;图7为处于图5之状态的接头的部分切去仰视图;图8为放大地示出有强拔出力作用到图5之状态之管子上时接头的部分切去放大前视图9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接头的前视图,其示出接合部件附接至外管部之前的状态;图10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图11为设于接头的外管部的内周面上的一对导向凸部的侧视图;图12为接头的外管部的内周面上的导向凸部的部分横向剖视图;图13为接头的外管部的内周面上的导向凸部的部分放大纵向剖视图;图14为插入于接头之插入空间的垫圈的立体图;图15为垫圈的受导向槽的半剖视图;图16为垫圈装配到接头的外管部之前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7(a)为示出一部分垫圈插入接头的外管部这一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前视图;图17(b)为示出当插入垫圈时垫圈在沿圆周向位移的状态下插入之这一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前视图;图18为示出垫圈插入接头的外管部且接合部件与切去部接合这一状态的前视图;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修改并且为其外管部的切去部中形成第一接合凹处之接头的前视图;图20为垫圈的膨出接合部的第一接合凸处与图20接头的切去部中的第一接合凹处接合这一状态的前视图;图21(a)为示出具有膨出接合部之垫圈的前视图;图21(b)为图21(a)垫圈的右视图;图22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修改并且为其外管部的切去部中形成第二接合凹处之接头的如视图;图23为垫圈的膨出接合部的第二接合凸处与图23接头的切去部中的第二接合凹处接合这一状态的前视图;图24(a)为示出具有膨出接合部之垫圈的前视图;图24(b)为图24(a)垫圈的右视图;图25为形成于外管部的切去部中的第二接合凹处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下文将参考图1 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接头10包括接头主体13。接头主体13具有三个用以连接塑料管11的圆柱形管连接部12。三个管连接部12设为沿形成为倒T形的三个方向延伸。各管连接部12由含与橡胶混合的聚苯硫醚(PPS)之类弹性体的塑料形成。塑料管11由聚烯烃(交联聚乙烯,聚丁烯)之类的合成树脂形成。由于三个管连接部12的结构相同,因此下文仅描述其中一个管连接部12。在接头主体13中,内管部15和外管部16 —体形成,所述内管部15和外管部16形成其中插入有塑料管11的插入空间14。一对形成为环状的配合槽17在内管部15的外周面沿接头主体13的轴向并置,并且由三元乙丙橡胶(EPDM)制成的多个密封部件18分别配合入这些配合槽17中。通过密封部件18,当塑料管11插入于插入空间14时,塑料管11的内周面与内管部15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保持为防水密封。所述一对配合槽17设置为更靠近外管部16的内侧端而不是外侧端,这样,可将接头主体13的长度设计为较短。内管部15的内部空间为水之类的流体流经的通路19。在外管部16上,从其外侧端沿接头主体13轴向、相隔180度的两个相对位置处设置一对U形的切去部20。各切去部20的两个侧面上形成有其宽度朝向外侧端逐渐变小的第一锥形面21。此外,外管部16的外周面上设有两个锁定凸部22,沿垂直于接头主体13轴向的方向以弧形延伸并且沿轴向以某一间隔凸出。圆柱形垫圈23插入于插入空间14中。当塑料管11插入于插入空间14中时,垫圈23位于塑料管11与外管部16之间。垫圈23由聚酰胺树脂(尼龙12)之类的透明塑料形成,从而可看透垫圈23的内部。垫圈23亦可防止灰尘进入插入空间14中。垫圈23的外端部的外周面上相隔180度的两个相对位置处形成有作为接合部件的一对膨出接合部24。膨出接合部24的两侧设有其宽度朝向外侧端逐渐变小且与切去部20的第一锥形面21形成紧密接触的第二锥形面25。如图4和6所示,垫圈23的内端部插入于插入空间14中,并且膨出接合部24可配合入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中,以使得外管部16变宽。此外,两个锁定凸部26形成在膨出接合部24的外周面上,这样,当膨出接合部24配合入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中时,两个锁定凸部26在与外管部16的两个锁定凸部22相同的位置处凸出。对插入于插入空间14的塑料管11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retainer mechanism) 27设在更靠近外侧端的一侧,而不是靠近外管部16和垫圈23。构成这一限位机构27的限位环(retainer ring) 28由不锈钢之类的金属构成,并且限位件28a形成在其内周部上以倾斜地朝向内侧端凸出。限位件28a咬合入插入于插入空间14的塑料管11的外周部并且对塑料管11进行限位。限位环28附接在由PPS制成并且配合在外管部16上方的盖部29与由聚甲醛(POM)制成的按压环30之间。关于盖部29,通过外管部16的两个锁定凸部22和膨出接合部24的两个锁定凸部26对形成在其内周面中的两个锁定凹部31进行锁定。由此,盖部29通过凸部一凹部的接合而连接至外管部16和垫圈23。形成在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上的第一锥形面21和形成在膨出接合部24上的第二锥形面25构成防止盖部29松脱的限制部。由PPS制成的裂口环32位于限位环28和盖部29之间,并且配置为保持限位件28a的倾斜角度。限位环28、按压环30、盖部29、及裂口环32构成塑料管11的限位机构27。由聚丙烯(PP)制成的插入导向件33设在插入空间14中,插入导向件33由塑料管11的远侧端面进行按压并且对塑料管11的插入进行导向。通过将盖部罩34的端部锁定至盖部29的外周部上的安装槽29a以将由不锈钢制成的盖部罩34附接在盖部29的外周面上,从而将盖部29与外管部16 —起进行保持和限位。接头主体13的内端部中形成有穿通接头主体13的检查孔35,其用于检查塑料管11是否插入于插入空间14中。可使用带有分割式模具、滑动模芯、及镶件的注射成型模具并且注射入熔融树脂而形成具有上述外管部16和内管部15的接头主体13。亦可类似地使用带有分割式模具和滑动模芯的注射成型模具形成具有膨出接合部24的垫圈23。现描述如上配置之接头10的操作。
如图1,4,及6所示,当垫圈23的内端部插入接头主体13的插入空间14中,并且插入垫圈23的外侧端上的膨出接合部24以使得外管部16的外侧端变宽且与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接合时,膨出接合部24的第二锥形面25与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的第一锥形面21形成紧密接触。这一状态下,限位机构27位于外管部16的外侧端上,并且盖部29配合在外管部16的上方,由此,通过外管部16的外周面上的锁定凸部22和膨出接合部24的外周面上的锁定凸部26对盖部29的内周面上的锁定凹部31进行锁定和附接。此外,通过将盖部罩34配合在盖部29的外周部的外侧处,可抑制盖部29的直径扩大。之后,当塑料管11插入接头10的插入空间14中时,塑料管11由插入导向件33进行导向并位于接头主体13的内管部15与垫圈23之间。并且,通过限位机构27保持塑料管11以防止塑料管11与接头10分离。若处于该状态下的塑料管11上作用有拔出力,则该拔出力使得限位环28的限位件28a咬合入塑料管11,藉此将该拔出力传递至盖部29,如图5和7所示。从而,盖部29沿朝向外侧端的方向(塑料管11之拔出方向)稍稍移动。因此,盖部29的内周面中的锁定凹部31磨擦外管部16的外周面上的锁定凸部22,并且锁定凹部31与锁定凸部22之间的锁定力减小。这样,若塑料管11上作用有较大的拔出力,如图8所示,则盖部29的锁定凹部31从外管部16的锁定凸部22的原始位置(如图8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朝向外侧端松脱。即,外管部16的锁定凸部22被盖部29的锁定凹部31磨擦而消失,锁定凸部22与锁定凹部31之间的锁定关系不再存在。然而,本实施例的接头10配置为垫圈23的膨出接合部24插入以与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接合,并且切去部20的第一锥形面21和膨出接合部24的第二锥形面25相互接合以构成限制部。由此,若膨出接合部24作用从而朝向外侧端移动,由于第一锥形面21和第二锥形面25的宽度设为朝向外侧端变小,则第一锥形面21和第二锥形面25的接合得以进一步加强。因此,膨出接合部24不会从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松脱,膨出接合部24的外周部上的锁定凸部26与盖部29的内周部中的锁定凹部31之间的锁定状态得以保持,并且盖部29被接头主体13限位和保持。下文将描述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优点。(I)第一实施例的接头10中,切去部20形成在接头主体13的外管部16中,并且设有与切去部20接合的膨出接合部24。通过与膨出接合部24的外周部的凸部-凹部接合,膨出接合部24连接至盖部29,并且切去部20与膨出接合部24之间设有限制凸部29松脱的限制部。因此,当塑料管11上作用有拔出力时,有沿该拔出方向的力通过限位机构27作用在盖部29上,同时,与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接合的膨出接合部24的移动受到限制部的限制。因此,由于外管部16对膨出接合部24进行保持,通过凸部一凹部接合而连接至膨出接合部24的盖部29亦得以保持。从而,限位机构27得以保持为原来的状态,并且可避免塑料管11从接头10脱落。由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接头10,可获得这样的优点,S卩,当塑料管11上作用有拔出力时,可保持盖部29的附接并且还可对塑料管11进行限位。(2)限制部由设于切去部20上且其宽度朝向外侧端逐渐变小的第一锥形面21与设于膨出接合部24上且与切去部20的第一锥形面21接合的第二锥形面25形成。因此,可简化限制部的结构,并且可有效防止盖部29松脱。(3) 一对切去部20设在外管部16中相隔180度的相对位置处,并且配置为使得膨出接合部24与两个切去部20接合。因此,通过具有良好平衡并且处于稳定状态的限制部可防止盖部29松脱。(4)膨出接合部24设在当塑料管11插入于插入空间14时位于塑料管11与外管部16之间的垫圈23上。由此,无需将膨出接合部24设置为新的部件,可简化其结构并且可在制造垫圈23的同时获得膨出接合部24。(5)内管部15和外管部16—体形成于其中的接头主体13,以及膨出接合部24,俱由塑料制成。由此,外管部16可弯曲变形,以使膨出接合部24配合入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中。(第二实施例)现参考图9 18描述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这一第二实施例中,主要描述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不赘述相同部分。如图9 11所示,接头10具有三个管接头部12,其分别沿三个方向延伸用于连接塑料管11。各管接头部12的外管部16的两个相对位置处(图11中的左右侧位置)形成有一对切去部20。如图9所示,各切去部20形成为,从前视图观察其为U形且其两侧平行于外管部16的轴向延伸。切去部20两侧的相对位置各设成有一个锁定凹处45作为限制部,从前视图观察锁定凹处45形成为凹陷的山形状。由此,切去部20沿圆周向切分外管部16,并且外管部16的两个相对位置处形成有非切去部。如图11 13所示,外管部16的内周面上的两个相对位置(图11中的上下位置)形成有截面为大致半圆柱形的导向凸部46作为导向部,并且导向凸部46从外管部16的外端部直线延伸至其内端部。如图12所示,这一导向凸部46稍稍形成为锥形,外端部较窄而内端部较宽。如图13所示,导向凸部46的外端部上形成有弧形截面的倒角导向端部46a。如图14所示,垫圈23形成为圆柱形并且位于插入接头10的插入空间14中的塑料管11与外管部16之间。以尼龙12作为聚酰胺树脂通过注射成型法对这一垫圈23进行成型。作为接合部件的一对膨出接合部24设为在垫圈23的外端部的两个相对位置处凸出,并且膨出接合部24配置为与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接合。各膨出接合部24的两侧上各设有锁定凸处47作为限制部,锁定凸处47形成从前视图观察的山形状,并且锁定凸处47分别与外管部16的锁定凹处45接合,并且防止垫圈23的膨出接合部24从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松脱。作为受导向部的受导向槽48在垫圈23的外周面上不设有膨出接合部24的部分中相互相对形成为彼此相对地凹陷。各受导向槽48包括在外侧端的形成为U形截面且沿垫圈23的轴向直线延伸的直线槽49以及在内侧端的与直线槽49连续且其宽度朝向内侧端逐渐增大的锥形槽50。直线槽49形成为锥形,其内侧端与外管部16的导向凸部46相对应而稍稍变宽,以使导向凸部46配合入其中。如图15所示,锥形槽50的两端具有倾斜的边缘部50a,其沿相对于垫圈23的轴向倾斜45度的方向延伸。然后,具体地,受导向槽48中的该锥形槽50将垫圈23的插入运动导向至接头10的插入空间14,并且便于垫圈23的膨出接合部24相对于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的接合。膨出接合部24的外周面上设有两个平行于圆周向延伸的锁定凸部26。膨出接合部24的外端面中形成凹陷的浅孔51,从而可防止膨出接合部24下陷并且可节省材料。如图17(a)所示,当垫圈23插入接头10的插入空间时,外管部16的导向凸部46配合进入受导向槽48的锥形槽50,此外,导向凸部46配合进入直线槽49,且对垫圈23的插入运动进行了导向。由此,将垫圈23的膨出接合部24引导至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现描述如上配置的接头10和垫圈23的操作。当垫圈23附接至如图16所示的接头10时,进行圆周向的定位以使垫圈23的膨出接合部24与接头10的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相对,并且使得垫圈23位于外管部16的前方。在该状态下,通过将垫圈23插入接头10的插入空间14中,外管部16的导向凸部46配合进入垫圈23的锥形槽50并且随后配合进入直线槽49,并且如图17(a)所示地对垫圈23的插入运动进行导向。此时,由于外管部16的导向凸部46的外端部上设有弧形截面的导向端部46a,当将要垫圈23的内端部插入外管部16的外端部时,可流畅地插入垫圈23。这样,垫圈23的沿圆周向的位置会发生位移,即,垫圈23的直线槽49的位置可能与外管部16的导向凸部46的位置不匹配。在该情况下,如图17(b)所示,垫圈23插入于接头10的插入空间14中,同时沿圆周向旋转以使外管部16的导向凸部46沿垫圈23的锥形槽50的倾斜边缘部50a移动。此后,若进一步插入垫圈23,外管部16的导向凸部46配合入垫圈23的直线槽49,并且将垫圈23导向至插入空间14的深处。可沿垫圈23发生位移的任何圆周向的方向进行与这一导向操作类似的操作。因此,可自动对垫圈23的附接进行定位,而无需将垫圈23的直线槽49精确地定位至外管部16的导向凸部46。此外,外管部16的导向凸部46的内端部形成为锥形,以使该内端部变得稍宽,并且垫圈23的直线槽49形成为锥形,以使其内端部变得稍宽。由此,当插入垫圈23时,外管部16的导向凸部46可容易地配合进入垫圈23的直线槽49。随着垫圈23的插入,导向凸部46与直线槽49的接合力变大,从而不会再发出咔嗒声。并且,可精确地实现将垫圈23的膨出接合部24插入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的附接。之后,如图18所示,通过用力地将垫圈23插入接头10的插入空间14中,垫圈23的锁定凸处47被外管部16的锁定凹处45锁定,并且垫圈23的膨出接合部24连接至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在此状态下,通过将盖部29配合到外管部16的外部,盖部20的内周部中的锁定凹部31与垫圈23的外周部上的锁定凸部22及膨出接合部24的外周部上的锁定凸部26接合,盖部29藉此附接至外管部16。然后,在此状态下,将塑料管11插入接头10的插入空间14,并且将塑料管11连接至接头10。由此,根据这一第二实施例,可获得如下优点。(6)可利用外管部16的内周面上设有作为导向部的导向凸部46且垫圈23的外周面上设有作为受导向部的受导向槽48的简单结构容易快速地将垫圈23附接至接头10。(7)通过在受导向槽48的内端部上设置朝向内侧端变宽的锥形槽50,即使当附接垫圈23时,垫圈23的膨出接合部24的沿圆周向的位置相对于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发生位移,也可容易快速地将垫圈23附接至接头10。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如下修改。如图19所示,接头主体13的外管部16上形成有切去部20,其具有沿接头主体13的轴向延伸的两侧,并且切去部20的两侧的外侧端形成有第一接合凹处36。如图21 (a)和21 (b)所示,垫圈23的外端部的外周面上相隔180度的相对两个位置处,设有一对膨出接合部24。此外,膨出接合部24的外周部上设有一对锁定凸部26。该外端部的两侧设有沿圆周向凸出的第一接合凸处37。然后,如图20所示,将垫圈23插入接头主体13的插入空间14中,并且膨出接合部24的第一接合凸处37与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的第一接合凹处36接合。外管部16的第一接合凹处36和膨出接合部24的第一接合凸处37构成防止盖部29松脱的限制部。可通过第一接合凹处36的深度和第一接合凸处37的高度,或者可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接合凹处36和多个第一接合凸处37,来调节第一接合凹处36和第一接合凸处37的接合力。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注射成型法形成这样的接头主体13,但也可在接头主体13成型之后进行切去而形成外管部16的第一接合凹处36。若如上配置,当塑料管11上作用有拔出力时,由于膨出接合部24的第一接合凸处37与外管部16的第一接合凹处36接合,则可抑制膨出接合部24从外管部16的切去部脱落。因此,可保持盖部29的锁定凹部31与膨出接合部24的锁定凸部26之间的锁定状态,并且可防止盖部29松脱。如图22所示,接头主体13的外管部16中形成有切去部20,其具有沿接头主体13的轴向延伸的两侧,并且切去部20的两侧的中间部形成有第二接合凹处38,S卩,位于两个锁定凸部22之间。如图25所示,第二接合凹处38形成为三角形截面,并且其长侧边40的长度L2设为长于其短侧边41的长度L1 (L1 < L2)。此外,短侧边41与切去部20的侧部所形成的角α设为小于90° (α<90° ),并且设为不小于长侧边40与切去部20的侧部所形成的角β(α≥β)。如图24(a)和24(b)所示,垫圈23的外端部的外周面上相隔180度的两个相对位置处形成有一对膨出接合部24、膨出接合部24的外周部设有一对锁定凸部26、并且中间部的两侧形成有沿圆周向凸出之三角形截面的第二接合凸处39。然后,如图23所示,垫圈23插入于接头主体13的插入空间14中,并且膨出接合部24的第二接合凸处39与外管部16的切去部20的第二接合凹处38接合。外管部16的第二接合凹处38和膨出接合部24的第二接合凸处39构成防止盖部29松脱的限制部。上述结构中,可防止盖部29变得松脱。并且,由于膨出接合部24的两个接合凹处38都形成为其宽度随着长侧边40朝向内侧端而变窄,因此可容易地将膨出接合部20插入切去部20中。还可按需通过形成沿接头主体13的轴向延伸的槽或凹部而使得膨出接合部24变薄。还可省略保持盖部29附接的盖部罩34。作为接合部件的膨出接合部24的数量可为一个,三个,或三个以上。还可分别配置膨出接合部24和垫圈23。还可形成独立于接头主体13的内管部15和外管部16,然后通过热熔结合或粘合将它们与接头主体13形成为一体。还可将接头10配置为管接头部12变为两路,四路等。还可利用聚甲醛(POM)、聚邻苯二甲酰胺(PPA)、及聚苯砜(PPSU)之类的合成树脂(工程塑料)形成接头主体13等。
除塑料管之外,还可使用由铜管等软金属制成的管子来作为管子。除供水系统或热水供应系统所用的管子,还可使用接头10来连接地热管、道路加热管等。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在垫圈23的外周面的内侧端到膨出接合部24之间的部分,垫圈23的受导向槽48的锥形槽50的尺寸可增大或减小。此外,可按需增大/减小锥形槽50的倾斜边缘部50a的倾斜角。第二实施例中,外管部16的作为导向部的导向凸部46和垫圈23的作为受导向部的受导向槽48可分别设在一个位置,或三个位置,或三个以上的位置。第二实施例中,外管部16的作为导向部的导向凸部46可设在外管部16的外侧端的一部分,或者可在外管部16的外端部的内周面上设置点状的凸部,来代替导向凸部46。第二实施例中,可在外管部16中设置作为导向部的导向槽,并且在垫圈23中设置作为受导向部的受导向凸部。可在如图19 21所示的修改例的接头10的、如图22所示的另一修改例的接头
10、及如图23和24所示的另一修改例的接头10的垫圈23和外管部16中,设置第二实施例中的受导向槽48和导向凸部46。
权利要求
1.一种接头,包括: 接头主体; 形成在所述接头主体中的内管部和外管部,所述内管部和外管部形成其中插入有管子的插入空间; 盖部,其配合在所述外管部的外部并且通过凸部一凹部接合而连接至所述外管部;以及 用于对所述管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在所述外管部和所述盖部之间, 所述接头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部上形成有切去部, 设有与所述切去部接合的接合部件, 所述接合部件通过所述凸部一凹部而接合在其外周部处连接至所述盖部,并且 所述切去部与所述接合部件之间设有防止所述盖部松脱的限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由设于所述切去部上且其宽度朝向所述切去部的外侧端变小的第一锥形面、以及设于所述接合部件上且与所述切去部的第一锥形面接合的第二锥形面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部的切去部为设于两个相隔180度的相对位置处的两个切去部中的一个,并且` 所述切去部配置为使得所述接合部件与所述两个切去部都接合。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有所述内管部和外管部的所述接头主体以及所述接合部件由塑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圈,当所述管插入于所述插入空间中时,所述垫圈位于所述管与所述外管部之间,其中所述接合部件设于所述垫圈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部的内周面上设有导向部,并且 所述垫圈与所述导向部接合并且设有受导向部,所述受导向部将所述 接合部件导向至所述切去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由凸部构成,并且所述受导向部由槽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内端部上形成有其宽度朝向内侧端增大的锥形槽。
9.一种用于如前述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之接头的垫圈,所述垫圈配置为位于所述外管部与所述插入于所述插入空间的管之间,所述垫圈的特征在于包括受导向部,所述受导向部与设于所述外管部的内周面上的导向部接合,并且将所述接合部件导向至所述切去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接头的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由凸部构成,并且所述受导向部由槽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接头的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导向槽的内端部上形成有其宽度朝向内 侧端增大的锥形槽。
全文摘要
内管部(15)和外管部(16)形成塑料管(11)的插入空间(14),并且一体形成在接头主体(13)上。盖部(29)通过凸部—凹部接合而连接至外管部(16)。外管部(16)和盖部(29)之间设有塑料管(11)的限位机构(27)。外管部(16)上形成有切去部(20),并且切去部(20)上形成有膨出接合部(24)。膨出接合部(24)的外周部通过凸部—凹部接合而连接至盖部(29)。切去部(20)与膨出接合部(24)之间形成有限制部。限制部包括第一锥形面(21)和第二锥形面(25)。第一锥形面(21)设在切去部(20)上并且其宽度朝外侧端减小。第二锥形面(25)设在膨出接合部(24)上并且与第一锥形面(21)接合。
文档编号F16L47/10GK103109124SQ201280001181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
发明者林延彦, 井村元 申请人:株式会社恩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