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型双向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793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直线型双向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直线型双向电磁阀,阀腔中设有活塞并形成活塞腔,下阀体上设有由活塞控制通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直线型双向电磁阀具有导阀体,导阀体具有导阀头和导阀口,下阀体上内置有分别连通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的第一下流道和第二下流道,以使冷媒流出活塞腔;导阀体的导阀头移动启闭其导阀口,以接通或断开第一下流道、第二下流道同活塞腔。该电磁阀,活塞的行程和导阀头的行程得以分离,当电磁阀具有较大流量需求时,不会影响阀体的开阀能力,也无需加大线圈;且导阀头和主阀体配合工作,不易发生错位,主阀体和导阀头上不需设置繁琐的导向件,结构得以简化、加工难度和装配工艺成本较低。
【专利说明】直线型双向电磁阀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阀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线型双向电磁阀。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电磁阀,由于结构的限制,只能单向流通、截止;常规系统中很多时候需要与单向阀配合使用。而在热泵系统中,冷媒在制冷、制热过程的流向相反,需要串联安装两个单通电磁阀实现双方向流通,导致系统结构复杂,可靠性较低,成本也偏高,为此,需要设计出双向电磁阀。
[0003]请参考图1-2,图1为一种典型的双向电磁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双向电磁阀导阀头和动铁芯的结构不意图。
[0004]该双向电磁阀为直线型电磁阀,其包括上下设置的主阀体I和导阀体,导阀体内设有线圈70、相配合的静铁芯和动铁芯40,以及与动铁芯40固定的导阀头50 ;主阀体I的阀腔内设有活塞30,装配活塞30后在活塞30的上侧形成活塞腔;主阀体I还设有第一接口 20a和第二接口 20b,分别连接第一接口管、第二接口管。如图1所示,活塞30上移时,离开阀口 lb,使得第一接口 20a和第二接口 20b导通。导阀头50与动铁芯40连接为一体,当双向电磁阀的线圈70通电时,动铁芯40在磁力作用下带动导阀头50上移离开活塞30 ;断电时,弹簧90复位,动铁芯40推动导阀头50下移抵紧活塞30,以关闭阀口 lb。
[0005]活塞30上设有第一活塞流道30k和第二活塞流道30d,第一活塞流道30k通过活塞30上设置的进口流道30b连通第一接口 20a,第二活塞流道30d通过单向阀30g连通第二接口 20b。导阀头50上设有第一逆止阀30e和第二逆止阀30f,如图1所示,第一逆止阀芯30a和第二逆止阀芯30c插入于导阀头50的插孔内,以分别对准封堵住第一活塞流道30k和第二活塞流道30d。该双向电磁阀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6]a、当冷媒从第一接口 20a进入时
[0007]线圈70断电:
[0008]导阀头50处于图1中所示的位置,此时,导阀头50在弹簧90作用下将活塞30抵紧在阀口 Ib处,第一接口 20a与第二接口 20b无法直接连通;此时的冷媒路径为:第一接口20a-进口流道30b-第一活塞流道30k-顶开第一逆止阀30e_活塞30上侧的活塞腔。此时,在高压冷媒作用下,第二逆止阀30f关闭,冷媒无法经第二活塞流道30d流向第二接口2b。则第一接口 20a和第二接口 20b断开,双向电磁阀关闭。
[0009]线圈70通电:
[0010]线圈70内产生磁场,动铁芯40拉动导阀头50靠近静铁芯,贝U第一逆止阀30e和第二逆止阀30f脱离第一活塞流道30k、第二活塞流道30d。此时的冷媒路径为:第一接口20a-进口流道30b-第一活塞流道30k-第二活塞流道30d_顶开单向阀30g-第二接口 20b。由于进口流道30b的截面积小于第二活塞流道30d截面积,流入活塞30上侧活塞腔的冷媒体积小于流出的冷媒体积,使活塞30上侧的冷媒压力减小。于是,活塞30在上下侧形成的压差作用下向上运动脱离阀口 lb,第一接口 20a和第二接口 20b直接连通,双向电磁阀开启O
[0011]b、当冷媒从第二接口 20b进入时
[0012]线圈70断电:
[0013]此时冷媒的路径为:第二接口 20b_单向阀30g中的进口小孔-第二活塞流道30d-顶开第二逆止阀30f-活塞30上侧的活塞腔。此时,在高压冷媒作用下,第一逆止阀30e关闭,冷媒无法经第一活塞流道30k流向第一接口 2a。则第一接口 20a和第二接口 20b断开,双向电磁阀关闭。
[0014]线圈70通电:
[0015]如上所述,导阀头50上移,此时冷媒的路径为:第二接口 20b-单向阀30g的进口小孔-第二活塞流道30d-第一活塞流道30k-进口流道30b-第一接口 20a。由于进口小孔截面积小于进口流道30b截面积,流入活塞30上侧的冷媒体积少,流出的冷媒体积大,使活塞30上侧的冷媒压力减小。于是,活塞30在上下侧形成的压差作用下向上运动脱离阀口lb,第一接口 20a和第二接口 20b直接连通,双向电磁阀开启。
[0016]从上述双向电磁阀的工作原理可知,设计时,需要使进口流道30b(冷媒进、出)、两个活塞流道、单向阀30g所在的通道(冷媒出)、单向阀30g的进口小孔(冷媒进)的截面积满足一定大小关系,保证压差能够形成。实际上,图1中,供冷媒流出的第一活塞流道30k与供冷媒流入的进口流道30b处于同一流路,供冷媒流出的第二活塞流道30d与供冷媒进入的单向阀30g的进口小孔也处于同一流路。
[0017]上述双向电磁阀存在下述技术缺陷:
[0018]第一、当电磁阀具有较大流量需求时,其阀口 Ib会增大,相应地,活塞30行程需增力口,则导阀头50行程需要同步增加,相应地,动铁芯40的行程也需增加,而随着动铁芯40行程的增加,线圈70所能提供的吸合力减小,阀体I的开阀能力急剧下降,另外,电磁阀的高度也会增加;若线圈70加大,又会带来功率大、温升高等一系列问题,电磁阀的体积也会增加。
[0019]第二、在电磁阀的双方向开闭过程中,第一逆止阀芯30a和第二逆止阀芯30c必须始终对准第一活塞流道30k和第二活塞流道30d,不能产生径向位移,否则,两个逆止阀芯的密封功能失效,导致双向电磁阀无法正常关闭或开启。为避免该问题,在导阀头50上设有两根导向杆60,活塞30上设有位置对应的导向孔,可以结合图2理解,导向杆60始终能够插入于导向孔,以保证逆止阀阀芯始终对准对应的活塞流道。这导致导阀头50的结构较为复杂,加工难度大,装配工艺成本较高,即便如此,控制精度也还是不太理想。
[0020]有鉴于此,如何在不影响电磁阀开阀能力、不改变线圈大小的前提下,满足双向电磁阀的大流量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2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直线型双向电磁阀,其下阀体使活塞的行程和导阀头的行程分离,故在不影响电磁阀开阀能力、不改变线圈大小的前提下,满足了大流量需求。
[0022]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型双向电磁阀,包括导阀体,以及结合后形成阀腔的上阀体和下阀体,所述阀腔中设有活塞并形成活塞腔,所述下阀体上设有由所述活塞控制通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直线型双向电磁阀具有导阀体,导阀体具有导阀头和导阀口,
[0023]所述下阀体上内置有分别连通所述活塞腔同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以供冷媒流出的第一下流道和第二下流道;
[0024]所述导阀体的导阀头移动启闭其导阀口,以接通或断开所述第一下流道、所述第二下流道同所述活塞腔。
[0025]该电磁阀开启时,连通活塞腔同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的第一下流道、第二下流道,内置于下阀体上,相应地,导阀头只需与阀体配合,而不再与活塞配合,活塞的行程和导阀头的行程得以分离。因此,该电磁阀具有下述技术优点:
[0026]第一、当电磁阀具有较大流量需求时,阀口增大,活塞的行程增大,但动铁芯的行程无需增加,故不会影响阀体的开阀能力,电磁阀的高度也无需增加,基于此,也就无需加大线圈,从而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技术方案所存在的技术缺陷。
[0027]可以想到,由于导阀头与活塞分离,不再需要在导阀头和动铁芯之间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腔体和位于腔体中的弹簧,使得导阀头的结构较为简单。
[0028]第二、导阀头和主阀体配合工作,主阀体为固定部件,状态稳定,则在电磁阀的双方向开闭过程中,导阀头和主阀体不易发生错位,相较于【背景技术】,导阀口的关闭性能不易受到错位影响。因此,主阀体和导阀头上不需设置繁琐的导向件,相较于【背景技术】,显然结构得以简化、加工难度和装配工艺成本较低,控制精度可以满足要求。
[0029]优选地,所述第一下流道和所述第二下流道连通至同一所述导阀口 ;所述第一下流道和所述第二下流道中均设有单向阀,以分别导通所述导阀口至所述第一接口、所述导阀口至所述第二接口。
[0030]通过一个导阀口控制第一下流道、第二下流道与活塞腔的通断,易于控制,且结构得以简化。
[0031]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设于所述下阀体侧壁,所述第二接口设于所述下阀体的端部;所述第一下流道沿纵向设置;所述第二下流道包括沿纵向设置的纵向下流道,以及连通所述纵向下流道和所述第二接口的过渡下流道。
[0032]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如此设计,便于活塞控制通断。此时,第一流道沿纵向设置,冷媒沿第一流道的行程最短,可以提高响应速度,也可以直接冲压形成,便于加工。第二流道纵向设置同样可以达到该效果。
[0033]优选地,所述第一下流道和所述第二下流道位于同一轴向剖面。
[0034]如此设计,第一下流道和第二下流道设于下阀体上相对的两侧,使下阀体的结构接近对称,提闻稳定性。
[0035]优选地,所述下阀体设有向上台阶面和螺栓孔,以便与所述上阀体的向下台阶面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
[0036]台阶面配合使得上阀体和下阀体结合更为紧密,再配以螺栓使二者的装配较为可
O
[0037]优选地,所述下阀体呈筒状,所述上阀体呈端盖状,以卡盖于所述上阀体的端部。
[0038]下阀体设计为筒状,与端盖状上阀体配合,则主要由下阀体形成活塞腔,便于掌握活塞的有效装配。活塞和阀壁之间的密封性也能够得到保证。另外,端盖状的上阀体占用较小的体积,只需具备内置两个上流道的体积即可,便于安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一种典型的双向电磁阀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图1中双向电磁阀导阀头和动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3为发明所提供直线型双向电磁阀第一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0042]图4为图3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3]图5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0044]图6为图3中上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7为图5中上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8为图3中上阀体的立体结构图;
[0047]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直线型双向电磁阀第二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0048]图10为图9的B-B向剖视图。
[0049]图1-2 中:
[0050]I阀体、Ib阀口、20b第二接口、20a第一接口、30活塞、30b进口流道、30e第一逆止阀、30f第二逆止阀、30a第一逆止阀芯、30c第二逆止阀芯、30k第一活塞流道、30d第二活塞流道、30g单向阀、40动铁芯、50导阀头、60导向杆、70线圈、90弹簧
[0051]图3-9中:1导阀体、11导阀头、111钢珠、Ila导阀腔、12线圈、13静铁芯、14导阀弹簧、2主阀体、2a第一接口、2b第二接口、21上阀体、2-1第一流道、2-2第二流道、21a纵向上流道、21c第一横向上流道、21b第二横向上流道、21d导阀流道、211第一密封圈、212第二密封圈、213第三密封圈、214螺栓、216第一单向阀、215第二单向阀、217凹槽、22下阀体、22c第一下流道、22a纵向下流道、22b过渡下流道、22d第二下流道、3活塞、3a进口平衡孔、3b进口单向阀、4活塞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53]请参考图3-8,图3为发明所提供直线型双向电磁阀第一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图4为图3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图6为图3中上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上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中上阀体的立体结构图。
[0054]该直线型双向电磁阀,具有主阀体2、导阀体11,主阀体2包括上阀体21和下阀体22,如图3-7所示。上阀体21和下阀体22结合形成的阀腔内设有活塞3,并形成活塞腔4。下阀体2上设有第一接口 2a和第二接口 2b,两个接口由活塞3的轴向运动控制通断,如图3所示,活塞3上移后,第一接口 2a和第二接口 2b可直接导通。同样以图3为视角,活塞腔4为活塞3上侧的腔体,当冷媒位于活塞腔4时,活塞3受到高压作用关闭;活塞腔4中还设有弹簧,弹簧的复位力使活塞3在不受其他外力时抵紧双向电磁阀的阀口 2c。
[0055]导阀体I内设有线圈12、相配合的静铁芯13和动铁芯,此实施例中的动铁芯即为导阀头11。线圈12通电时,静铁芯13和导阀头11相吸合,断电时,在导阀弹簧14复位作用下,二者相分离。
[0056]为了实现双向通断功能,下阀体22内置有供冷媒流出活塞腔4的第一下流道22c和第二下流道22d,如图3-7所示。此时,为了与下阀体22配合,在上阀体21内置有第一上流道和第二上流道,分别与第一下流道22c和第二下流道22d连通。此时,内置于上阀体21的第一上流道和内置于下阀体22的第一下流道22c形成第一流道2-1 ;内置于上阀体21的第二上流道和内置于下阀体22的第二下流道22d形成第二流道2-2。
[0057]设计为分体式的主阀体2和下阀体22时,主阀体2的第一接口 2a可以设于下阀体22侧壁,第二接口 2b设于下阀体22的端部,相应地,导阀头11连接于另一端部。第一接口 2a和第二接口 2b如此设计,便于活塞3控制通断。
[0058]可以参考图4理解,图4将图3中的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_2显示为黑色部分,便于查看。
[0059]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在导阀口开启时分别导通活塞腔4同第一接口 2a、第二接口 2b,可以参照【背景技术】理解,在开启电磁阀时,导阀头11在线圈12磁力作用下移动,从而使活塞腔4通过第一流道2-1或第二流道2-2连通第一接口 2a、第二接口 2b,以便在活塞3上下两侧形成压差,打开阀口 2c。可以想到,在设计冷媒进入流道时,应当使供冷媒进入活塞腔4的进入流道的截面积大小同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配合后满足形成压差的需求,可以参考【背景技术】以及下述各实施例理解。
[0060]本实施例中,电磁阀上供冷媒流出活塞腔4的第一下流道22c和第二下流道22d均内置于下阀体22上,即设置于下阀体22的实体内部。本文所述的“内置”含义相同,均是设置于主阀体2的实体内部。图中,下阀体22相当于电磁阀的部分壳体,此时,第一下流道22c和第二下流道22d即设置于壳体内。
[0061]另外,上阀体21上内置有导阀流道21d,活塞腔4通过导阀流道2Id连通双向电磁阀的导阀腔11a,即导阀腔Ila和活塞腔4保持连通,该实施例中,导阀腔Ila为导阀体I和主阀体2相结合后形成的腔体。导阀头11移动能够启闭导阀腔Ila的导阀口,如图3所示,线圈12通电时,导阀头11上移打开导阀口 ;断电时,导阀头11堵住导阀口。为了保证导阀口关闭的密封性,导阀头11的端部可以采用图中所示的钢珠111,当然,将导阀头11的端部设计为锥状、锥台状也是可以的。
[0062]则导阀口开启时,可以接通导阀腔11 a和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_2,导阀口关闭时,可以断开导阀腔Ila和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由于导阀腔Ila与活塞腔4是相通的,相应地,导阀口的启闭也就实现了活塞腔4与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的通断。
[0063]与【背景技术】相比,导阀口与活塞3分离,内置于主阀体2上,为了保证导阀口的启闭能够控制活塞腔4和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的通断,设置了导阀流道21d,进一步还设置了导阀腔11a,导阀腔Ila作为活塞腔4和两个流道的中间通道。实际上,不设置导阀腔I Ia也是可以的,导阀流道2Id和两个流道均连接至导阀口处也是可以的,只是设置导阀腔Ila后,导阀流道21d、两个流道与导阀口的连接关系更易于实现,便于实际加工。
[0064]由双向电磁阀的工作原理可知,线圈12通电时,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需要导通活塞腔4同第一接口 2a、第二接口 2b,据此,可以对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_2、两接口以及导阀口等作出多种设计。
[0065]请继续参考图3-5,该实施例中,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分别单向导通导阀口至第一接口 2a、导阀口至第二接口 2b。可以看出,第一流道2-1与导阀口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216,第二流道2-2与导阀口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215,使得冷媒仅能自导阀口流向第一下流道22c和第二下流道22d。
[0066]此时,冷媒的进入流道依然可以设置在活塞3上,图3中,在活塞3上设置单向导通第二接口 2b至活塞腔4的进口单向阀3b,还在活塞3上设置连通活塞腔4和第一接口2a的进口平衡孔3a,进口平衡孔3a、进口单向阀3b分别与第一接口 2a、第二接口 2b的设置位置对应。如图3所示。另外,活塞3的前端可以设置出台阶,以使台阶壁与主阀体2内壁之间形成环形槽,即形成前阀室,前阀室的设置便于设置进口平衡孔3a,以使进口平衡孔3a在活塞3前端周向的任一位置,皆可实现活塞腔4和第一接口 3a的连通。
[0067]该直线型双向电磁阀的工作原理是:
[0068]al、冷媒自第一接口 2a进入
[0069]线圈12断电:
[0070]导阀头11处于图3中所示位置,即导阀头11的钢珠111封堵导阀口,导阀腔Ila与两个流道断开,高压冷媒无法进入第二流道2-2,即活塞腔4与第二接口 2b断开。此时的冷媒路径为:第一接口 2a_进口平衡孔3a_活塞腔4_导阀流道21d_导阀腔11a。另外一个冷媒路径是,冷媒经第一流道2-1后堵于第一单向阀216处。活塞3在活塞腔4高压冷媒作用下无法移动,第一接口 2a、第二接口 2b断开,电磁阀关闭;
[0071]线圈12通电:
[0072]导阀头11从图3中所示位置在磁力作用下上移,导阀头11的钢珠111脱离导阀口,高压冷媒能够流向第二流道2-2,从而打开第二单向阀215,连通第二接口 2b。此时的冷媒路径为:第一接口 2a_进口平衡孔3a_活塞腔4-导阀流道21d-导阀腔Ila-第二流道2-2-第二接口 2b。设计时,使进口平衡孔3a的截面积小于第二流道2-2的截面积,则流入活塞腔4内的冷媒体积小于流出的体积,活塞3上下两侧产生压差,活塞3上移,电磁阀阀口 2c打开,第一接口 2a和第二接口 2b直接连通,电磁阀开启。
[0073]b1、冷媒自第二接口 2b进入
[0074]线圈12断电:
[0075]导阀头11处于图3中所示位置,如上所述,导阀腔Ila与两个流道断开,高压冷媒无法进入第一流道2-1,即活塞腔4与第一接口 2a断开,实际上,活塞腔4与第一接口 2a还是具有一定流量,即通过进口平衡孔3a流出一定量冷媒至第一接口 2a。此时的冷媒路径为:第二接口 2b_进口单向阀3b_活塞腔4-导阀腔11a。另外一个冷媒路径是,冷媒经第二接口 2b进入第二流道2-2后堵于第二单向阀215处。活塞3在活塞腔4高压冷媒作用下无法移动,第一接口 2a、第二接口 2b断开,电磁阀关闭;
[0076]线圈12通电:
[0077]导阀头11从图3中所示位置在磁力作用下上移,导阀头11的钢珠111脱离导阀口,进入导阀腔Ila的高压冷媒能够经导阀口流向第一流道2-1,从而打开第一单向阀216,连通第一接口 2a。此时的冷媒路径为:第二接口 2b-活塞腔4-导阀流道21d-导阀腔Ila-第一流道2-1-第一接口 2a。设计时,使进口单向阀3b流道的截面积小于第一流道2-1的截面积,则流入活塞腔4内的冷媒体积小于流出的体积,活塞3上下两侧产生压差,活塞3上移,电磁阀阀口 2c打开,第一接口 2a和第二接口 2b直接连通,电磁阀开启。
[0078]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进口平衡孔3a处设置单向导通第一接口 2a和活塞腔4的单向阀,以使冷媒自第二接口 2b进入时,冷媒不会经进口平衡孔3a流向第一接口 2a。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针对目前的双向电磁阀规格,进口平衡孔3a的口径非常小即可达到使用需求,比如0.5_左右,此时,相对的流通面积较小,第二接口 2b进入冷媒时,通过进口平衡孔3a直接流至第一接口 2a的冷媒可以忽略,不影响电磁阀的启闭性能,此时,进口平衡孔3a中不设置单向阀亦可。
[0079]该实施例中,将在电磁阀开启时连通活塞腔4同第一接口 2a、第二接口 2b的第一下流道22c、第二下流道22d,内置于下阀体22上,相应地,导阀头11只需与阀体配合,而不再与活塞3配合,活塞3的行程和导阀头11的行程得以分离。因此,该结构的电磁阀具有下述技术优点:
[0080]第一、当电磁阀具有较大流量需求时,阀口 2c增大,活塞3的行程增大,但动铁芯(图3中导阀头11即动铁芯)的行程无需增加,故不会影响阀体的开阀能力,电磁阀的高度也无需增加,基于此,也就无需加大线圈12,从而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技术方案所存在的技术缺陷。
[0081]可以想到,由于导阀头11与活塞3分离,不再需要在导阀头11和动铁芯之间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腔体和位于腔体中的弹簧9,使得导阀头11的结构较为简单。而且,如图3所示,此时与线圈12、静铁芯13配合的动铁芯即可充当导阀头11,使得整个导阀体I的结构非常简单,所占体积也较小。当然,分别设置动铁芯和导阀头11也是可以的。
[0082]第二、导阀头11和主阀体2配合工作,主阀体2为固定部件,状态稳定,则在电磁阀的双方向开闭过程中,导阀头11和主阀体2不易发生错位,相较于【背景技术】,导阀口的关闭性能不易受到错位影响。因此,主阀体2和导阀头11上不需设置繁琐的导向件,相较于【背景技术】,显然结构得以简化、加工难度和装配工艺成本较低,控制精度可以满足要求。
[0083]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下流道22c和第二下流道22d具体通过内置于上阀体21上的两个上流道连通活塞腔4,可以想到,两个下流道与活塞腔4的连通并不限于此。比如,第一下流道22c和第二下流道22d分别通过两个外接的管道连接至活塞腔4,此时,导阀体I的导阀头11需要与两个管道配合,导阀口可以设置于外部,该种方案也是可行的,只是相较于将导阀口内置于上阀体21的方案,显然,后者更易于加工,其实际操作性也更强。
[0084]进一步地,第一下流道22d可以沿纵向设置,而第二下流道22c可以包括沿纵向设置的纵向下流道22a,以及连通纵向下流道22a和第二接口 2b的过渡下流道22b,如图3所示,纵向即与主阀体2轴向平行的方向。第一接口 2a设于下阀体22侧壁,则第一流道2-1沿纵向设置时,冷媒沿第一流道2-1的行程最短,提高响应速度,也可以直接冲压形成,便于加工。第二流道2-2包括纵向下流道22a的优势和第一流道2-1原理相同,由于第二接口 2b位于端部,纵向下流道22a需通过过渡下流道22b和第二接口 2b实现连通。
[0085]进一步地,第一下流道22c和第二下流道22d可以位于同一轴向剖面,如图3所示。如此设计,第一下流道22c和第二下流道22d设于下阀体22上相对的两侧,使下阀体22的结构接近对称,提高稳定性。显然,设置两个上流道时,两个上流道与两个下流道作为整体,可以位于同一轴向剖面。
[0086]另外,第一上流道和第二上流道可以均包括相连通的横向上流道和纵向上流道21a,如图3所示的第一横向上流道21c和第二横向上流道21b,如此易于加工,且便于实现由一个导阀口同时控制导阀腔Ila和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的通断。另外,冷媒通过纵向流道21a流入时,流向第一横向上流道21c或第二横向上流道2 Ib时,垂直于纵向流道21a设置的横向上流道的流阻相对较大,则在导阀体I的开阀瞬间,纵向流道21a出口处压力变化较小,即开阀前后钢珠111两端所受的压差较小,钢珠111的开启阻力小,从而有利于开阀。当然,第一上流道和第二上流道相对主阀体2轴线倾斜设置也是可以的。
[0087]在此基础上,第一上流道和第二上流道可以具有同一纵向上流道21a,如图4所示,且第一单向阀216和第二单向阀215分别设于第一横向上流道21c和第二横向上流道21b中,如此设计,便于将单向阀装配入上阀体21中。采用同一纵向上流道21a便于加工,也便于两流道和同一导阀口的通断控制。可以理解,导阀腔Ila设置两导阀口,两流道单独与一个导阀口连接,导阀头11上设置两个对应的用于封堵两导阀口的钢珠111或是其他封堵部件,也是可以的,此时,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不再具有共有部分(纵向上流道21a)。但显然,本实施例的结构更为简化,便于加工。
[0088]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单向导通导阀口和第一接口 2a、第二接口 2b,是由于通过同一导阀口控制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与导阀腔Ila的通断时,防止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直接连通,可以想到,为达该目的,将两个单向阀分别设置于第一下流道22c和第二下流道22d中也是可行的。当导阀腔Ila具有两个分别与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对应的导阀口时,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互不相通,此时,不设置上述的第一单向阀215和第二单向阀216也是可以的。
[0089]另外,以上将作为进入流道的进口平衡孔3a和进口单向阀3b设计于活塞3上,需要说明的是,将进入流道设计于主阀体2上也是可以的。进入流道可以单独设置于主阀体2上,也可以与冷媒的流出流道设计于同一流路上。比如,将第二流道2-2设计出一分支流道(比如分支于第二下流道22d),通向活塞腔4,该分支流道可以直接内置于主阀体2的上端,在分支流道中设置单向导通第二接口 2b至活塞腔4的单向阀;同理,也可以将第一流道2-1设计出一分支流道,连通活塞腔4,替代上述的进口平衡孔3a。此类设计均可以实现双向启闭电磁阀的目的,当然,进入流道设计于活塞3时,使得冷媒可以迅速流至活塞腔4,提高电磁阀启闭的响应速度。
[0090]请继续参考图9-10,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直线型双向电磁阀第二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图10为图9的B-B向剖视图。
[0091]第一上流道和第二上流道具有共同的纵向上流道21a时,二者的横向上流道还可以处于同一横截面,如图9所不,第一横向上流道21c和第二横向上流道21b处于同一直线。此时,两个上流道的横向上流道的加工更为便利,流道在上阀体21上的分布较为对称,有助于提闻主阀体2的稳定性。
[0092]另外,如图3、9所示,导阀流道21d亦可以沿纵向设置,如此设置,导阀流道21d与活塞腔4的连接行程最短,开阀时,使得进入活塞腔4的高压冷媒能够迅速进入导阀腔11a,并进一步进入第一流道2-1或是第二流道2-2,提高电磁阀响应速度。
[0093]分体式主阀体2具体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连接成整体:在上阀体21设置向下台阶面,下阀体22具有与之配合的向上台阶面;且上阀体21和下阀体22均设有螺栓孔,二者通过插入螺栓孔的螺栓214固定。台阶面配合使得上阀体21和下阀体22结合更为紧密,再配以螺栓214使二者的装配较为可靠。还可以在二者的接触面上安装密封圈,加强密封效果,避免冷媒的泄漏,如图3、5、6所示,上阀体21和下阀体22通过三级台阶面配合,三个台阶分别设置第一密封圈211、第二密封圈212、第三密封圈213。
[0094]主阀体2分体式设计时,可以在上阀体21朝向导阀体I的端部设置凹槽217,导阀口也设置于凹槽217内,导阀体I的导阀头11插入凹槽217后,形成导阀腔11a,如图3、6-7所示,如此,简便地实现了导阀腔I la、导阀口的设计。
[0095]具体地,下阀体22可以呈筒状,上阀体21呈端盖状,以卡盖于下阀体22的端部。如图3-6所示,端盖状的上阀体21占用较小的体积,只需具备内置两个上流道的体积即可,便于安装;而且,主要由下阀体22形成活塞腔4,便于掌握活塞3的有效装配。活塞3和阀壁之间的密封性也能够得到保证。
[0096]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直线型双向电磁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直线型双向电磁阀,包括导阀体(I),以及结合后形成阀腔的上阀体(21)和下阀体(22),所述阀腔中设有活塞(3)并形成活塞腔,所述下阀体(21)上设有由所述活塞(3)控制通断的第一接口(2a)和第二接口(2b);直线型双向电磁阀具有导阀体(1),导阀体(I)具有导阀头(11)和导阀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阀体(22)上内置有分别连通所述活塞腔(4)同所述第一接口(2a)、所述第二接口(2b)以供冷媒流出的第一下流道(22c)和第二下流道(22d); 所述导阀体(I)的导阀头(11)移动启闭其导阀口,以接通或断开所述第一下流道(22c)、所述第二下流道(22d)同所述活塞腔(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型双向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流道(22c)和所述第二下流道(22d)连通至同一所述导阀口 ;所述第一下流道(22c)和所述第二下流道(22d)中均设有单向阀,以分别导通所述导阀口至所述第一接口(2a)、所述导阀口至所述第二接口(2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型双向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2a)设于所述下阀体(22)侧壁,所述第二接口(2b)设于所述下阀体(22)的端部;所述第一下流道(22c)沿纵向设置;所述第二下流道(2d)包括沿纵向设置的纵向下流道(22a),以及连通所述纵向下流道(22a)和所述第二接口(2b)的过渡下流道(22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型双向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流道(22c)和所述第二下流道(22d)位于同一轴向剖面。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向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体(22)设有向上台阶面和螺栓孔,以便与所述上阀体(21)的向下台阶面配合并通过螺栓(214)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型双向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体(22)呈筒状,所述上阀体(21)呈端盖状,以卡盖于所述上阀体(21)的端部。
【文档编号】F16K11/24GK104074997SQ201310106710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