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分段旋转功能的枢轴机构及其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6053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具有分段旋转功能的枢轴机构及其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分段旋转功能的枢轴机构及其电子装置。该枢轴机构包含有一第一支架、一连接支架、一第一转轴、一第二支架以及一第二转轴。该第一转轴用来枢接该第一支架及该连接支架,以使该连接支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支架。该第二转轴用来枢接该连接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以使该连接支架另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二支架。
【专利说明】具有分段旋转功能的枢轴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枢轴机构及其电子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分段旋转功能的枢轴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触控面板产业以及作业系统的发展,将触控面板结合显示模块的笔记型电脑已逐渐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在使用时,上述的笔记型电脑除了可提供使用者如传统笔记型电脑般的操作模式外,更可将显示模块的触控面板朝向使用者而折叠于笔记型电脑的主机模块上,以提供使用者在触控面板上进行操作的平板电脑操作模式。
[0003]上述的笔记型电脑的显示模块的壳体上形成有缺口结构,当笔记型电脑处于平板电脑操作模式时,笔记型电脑处的枢轴机构的连接构件便可被容置于缺口结构内而使得显示模块的背侧可完全地承靠在主机模块上,以供使用者平稳地以平板电脑操作模式操作笔记型电脑。然而,上述的缺口结构会造成笔记型电脑的外观问题,进而降低笔记型电脑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

[000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段旋转功能的枢轴机构及其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枢轴机构,其包含有一第一支架、一连接支架、一第一转轴、一第二支架以及一第二转轴。该第一支架包含有一第一旋转部,该连接支架包含有一第一枢接部及一第二枢接部。该第一转轴包含有一第一支架杆部及相对该第一支架杆部的一第一连接杆部,该第一支架杆部枢接于该第一旋转部且该第一连接杆部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以使该连接支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支架。该第二支架包含有一第二旋转部,该第二转轴包含有一第二支架杆部及相对该第二支架杆部的一第二连接杆部。该第二支架杆部枢接于该第二旋转部且该第二连接杆部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以使该连接支架另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二支架。
[0006]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公开该第一支架另包含有一第一固定部,其用来固定于一第一壳体,该第二支架另包含有一第二固定部,其用来固定于一第二壳体,且该第二壳体于相对该第一壳体转动时带动该第二支架,以驱动该连接支架通过该第一转轴相对该第一支架旋转。
[0007]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公开该第一壳体的一止挡部于该第二壳体相对该第一壳体转动超过一角度时止挡该连接支架,以迫使该连接支架弯折,进而使该第二转轴产生位移而移动。
[0008]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公开该第二壳体于相对该第一壳体转动超过该角度且该第二转轴产生位移而移动时,带动该第二支架通过该第二转轴相对该连接支架旋转。
[0009]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公开该枢轴机构另包含有一止挡元件,其可活动地穿设于该连接支架且固设于该第一壳体,该止挡元件用来止挡该连接支架于一展开位置。
[0010]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公开该枢轴机构另包含有一第一轴套,其套设于该第一转轴,该第一轴套的两侧分别抵接于该第一支架的该第一旋转部与该连接支架的该第一枢接部。
[0011]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公开该枢轴机构另包含有一第二轴套,其套设于该第二转轴,该第二轴套的两侧分别抵接于该第二支架的该第二旋转部与该连接支架的该第二枢接部。
[0012]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公开该止挡元件为一螺丝元件,其包含有一螺纹部以及一头部。该螺纹部可活动地穿设于该连接支架,该螺纹部用来螺固于该第一壳体。该头部连接于该螺纹部,该头部用来止挡该连接支架于该展开位置。
[0013]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有一连接构件、一第一模块、一第二模块以及一枢轴机构。该连接构件包含有一第一壳体,该第一模块枢接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一侧边部,该第二模块包含有一第二壳体,该枢轴机构安装于该第一壳体相对该第一侧边部的一第二侧边部且用来枢接该连接构件与该第二模块,该枢轴机构包含有一第一支架、一连接支架、一第一转轴、一第二支架以及一第二转轴。该第一支架固设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一支架包含有一第一旋转部,该连接支架包含有一第一枢接部及一第二枢接部。该第一转轴包含有一第一支架杆部及相对该第一支架杆部的一第一连接杆部,该第一支架杆部枢接于该第一旋转部且该第一连接杆部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以使该连接支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支架。该第二支架固设于该第二壳体,该第二支架包含有一第二旋转部。该第二转轴包含有一第二支架杆部及相对该第二支架杆部的一第二连接杆部,该第二支架杆部枢接于该第二旋转部且该第二连接杆部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以使该连接支架另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二支架。
[0014]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枢轴机构可利用连接支架使第二转轴先相对第一转轴产生位移而移动至连接构件的第一壳体外,由此第二模块便可经由枢轴机构的第二转轴进一步转动至第二模块的第二壳体叠合在连接构件的第一壳体上,而在上述第二模块相对连接构件转动至叠合处的过程中,连接构件的第一壳体与第二模块的第二壳体可通过本发明的枢轴机构的两转轴分段旋转而不发生干涉,由此第二模块的第二壳体便无需设置避位用的缺口结构,进而可改善电子装置的外观问题,从而增加电子装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处于收合状态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于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4至图6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处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枢轴机构的示意图;
[0020]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枢轴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处于该展开状态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22]图10至图13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处于不同状态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23]符号说明
[0024]30电子装置
[0025]32第一模块
[0026]34第二模块
[0027]341显示面板
[0028]36连接构件
[0029]38第一壳体
[0030]381第一侧边部
[0031]383第二侧边部
[0032]385止挡部
[0033]40第二壳体
[0034]42枢轴机构
[0035]44第一支架
[0036]441第一旋转部
[0037]443第一枢孔
[0038]445第一固定部
[0039]447第一穿孔
[0040]46连接支架
[0041]461第一枢接部
[0042]463第二枢接部
[0043]465第一转孔
[0044]467第二转孔
[0045]48第一转轴
[0046]481第一支架杆部
[0047]483第一连接杆部
[0048]50第二支架
[0049]501第二旋转部
[0050]503第二枢孔
[0051]505第二固定部
[0052]507第二穿孔
[0053]52第二转轴
[0054]521第二支架杆部
[0055]523第二连接杆部
[0056]54第一轴套
[0057]56第二轴套
[0058]58止挡元件
[0059]581螺纹部
[0060]583头部
[0061]60盖板
[0062]Xl第一方向
[0063]X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电子装置30处于一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30处于一收合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30于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电子装置30包含有一第一模块32、一第二模块34以及一连接构件36,连接构件36包含有一第一壳体38,第二模块34包含有一第二壳体40。第一模块32枢接于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的一第一侧边部381。
[0065]进一步地,电子装置30另包含有两枢轴机构42,其安装于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相对第一侧边部381的一第二侧边部383,且两枢轴机构42可分别用来枢接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的第二侧边部383与第二模块34的第二壳体40。于此实施例中,该两枢轴机构42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38的第二侧边部383的两侧,而枢轴机构42的数量与设置位置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附图所绘示,例如电子装置30也可仅包含有一个枢轴机构42,其可设置于第一壳体38的第二侧边部383中间的位置。也就是说,只要是电子装置30包含有至少一枢轴机构42的结构设计,均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内。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设计,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0066]当使用者欲操作电子装置30时,可将第二模块34由如图2所示的一收合位置沿一第一方向Xl旋转,由于第二模块34的第二壳体40利用枢轴机构42枢接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的第二侧边部383,且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的第一侧边部381枢接于第一模块32,因此第二模块34可与连接构件36共同由如图2所示的该收合位置沿第一方向Xl旋转至如图1所示的一展开位置,以供使用者使用。另一方面,当使用者不再操作电子装置30时,可将第二模块34由如图1所示的该展开位置沿相反于第一方向Xl的一第二方向X2旋转,第二模块34便可与连接构件36共同由如图1所示的该展开位置沿第二方向X2旋转至如图2所示的该收合位置,以便使用者收纳或携带。
[0067]于此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0可为一笔记型电脑,第一模块32可为该笔记型电脑的一主机模块,且第二模块34可为该笔记型电脑的一显示模块。承上所述,当第二模块34(即该显示模块)相对第一模块32 (即该主机模块)旋转至该展开位置时,使用者可操作第一模块32 (即该主机模块)以执行其所欲的动作,例如输入文字或编辑程式等,而第二模块34 (即该显示模块)可用来显示一操作画面,以显示第一模块32 (即该主机模块)正在执行的动作。也就是说,当电子装置30处于如图1所示的该展开状态时,电子装置30可提供使用者笔记型电脑的操作模式。
[0068]在此实施例中,该显示模块(即第二模块34)可另配置有一触控模块,亦即该显示模块(即第二模块34)的一显示面板341可为一触控面板。因此使用者也可在该显示模块(即第二模块34)上利用该触控面板(即显示面板341)执行一触控操作指令,例如滑移游标、放大画面或缩小画面等,亦即电子装置30 (即该笔记型电脑)也可提供使用者在该显示模块(即第二模块34)的该触控面板(即显示面板341)上进行触控操作的平板电脑操作模式。
[0069]请参阅图1以及图4至图6,图4至图6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30处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4至图6所示,当使用者欲利用电子装置30 (即该笔记型电脑)执行该平板电脑操作模式时,可将第二模块34 (即该显示模块)由如图1所示的该展开位置继续沿第一方向Xl转动,而当第二模块34 (即该显示模块)位于如图1所示的该展开位置时,第一模块32 (即该主机模块)可止挡连接构件36,以使连接构件36无法继续沿第一方向Xl转动,此时第二模块34 (即该显不模块)可通过枢轴机构42进一步沿第一方向Xl相对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的第二侧边部383转动。如此一来,第二模块34 (即该显示模块)便可由如图1所示的该展开位置经由如图4所示的一位置转动至如图5所示的一位置。
[0070]接着,再将第二模块34 (即该显示模块)以及连接构件36沿第二方向X2由如图5所示的该位置转动至如图6所示的一位置,此时第二模块34 (即该显示模块)叠合在第一模块32 (即该主机模块)上,且第二模块34 (即该显示模块)的该触控面板(即显示面板341)面向使用者。由此,使用者便可在该显示模块(即第二模块34)的该触控面板(即显示面板341)上进行触控操作。综上所述,本发明电子装置30 (即该笔记型电脑)除了可提供使用者笔记型电脑的操作模式外,其另可提供使用者平板电脑的操作模式,以增加电子装置30(即该笔记型电脑)的使用弹性。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枢轴机构42的应用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附图所绘示,举例来说,本发明的枢轴机构42也可应用于一名片盒,亦即枢轴机构42可用来枢接该名片盒的上盖与下盖。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设计,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0071]请参阅图3、图7以及图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枢轴机构42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枢轴机构42的分解示意图。如图3、图7以及图8所示,枢轴机构42包含有一第一支架44、一连接支架46、一第一转轴48。第一支架44固设于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且第一支架44包含有一第一旋转部441。连接支架46包含有一第一枢接部461,且第一转轴48包含有一第一支架杆部481及相对第一支架杆部481的一第一连接杆部483。于组装第一支架44与连接支架46时,可将第一转轴48的第一支架杆部481枢接于第一支架44的第一旋转部441,且另将第一转轴48的第一连接杆部483枢接于连接支架46的第一枢接部461。如此一来,连接支架46便可通过第一转轴48而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支架44。
[0072]此外,枢轴机构42另包含有一第二支架50以及一第二转轴52。第二支架50固设于第二模块34的第二壳体40,且第二支架50包含有一第二旋转部501。连接支架46另包含有一第二枢接部463,且第二转轴52包含有一第二支架杆部521及相对第二支架杆部521的一第二连接杆部523。于组装第二支架50与连接支架46时,可将第二转轴52的第二支架杆部521枢接于第二支架50的第二旋转部501,且另将第二转轴52的第二连接杆部523枢接于连接支架46的第二枢接部463。如此一来,连接支架46便可通过第二转轴52而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第二支架50。
[0073]如图8所示,第一支架44的第一旋转部441上形成有一第一枢孔443,且第一枢孔443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一转轴48的第一支架杆部481,以使第一支架44的第一旋转部441枢接于第一转轴48的第一支架杆部481。连接支架46的第一枢接部461上形成有一第一转孔465,且第一转孔465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一转轴48的第一连接杆部483,以使连接支架46的第一枢接部461枢接于第一转轴48的第一连接杆部483。由于第一支架44的第一旋转部441枢接于第一转轴48的第一支架杆部481,故第一支架44可相对第一转轴48转动;由于连接支架46的第一枢接部461枢接于第一转轴48的第一连接杆部483,故连接支架46可相对第一转轴48转动,因此承上所述,第一支架44可通过第一转轴48相对连接支架46转动。
[0074]如图8所示,第二支架50的第二旋转部501上形成有一第二枢孔503,且第二枢孔503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二转轴52的第二支架杆部521,以使第二支架50的第二旋转部501枢接于第二转轴52的第二支架杆部521。连接支架46的第二枢接部463上形成有一第二转孔467,且第二转孔467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二转轴52的第二连接杆部523,以使连接支架46的第二枢接部463枢接于第二转轴52的第二连接杆部523。由于第二支架50的第二旋转部501枢接于第二转轴52的第二支架杆部521,故第二支架50可相对第二转轴52转动;由于连接支架46的第二枢接部463枢接于第二转轴52的第二连接杆部523,故连接支架46可相对第二转轴52转动。承上所述,第二支架50可通过第二转轴52相对连接支架46转动。
[0075]进一步地,枢轴机构42可另包含有一第一轴套54,其套设于第一转轴48,且第一轴套54的两侧分别抵接于第一支架44的第一旋转部441与连接支架46的第一枢接部461,第一轴套54可用来隔开第一支架44的第一旋转部441与连接支架46的第一枢接部461。因此,当第一支架44相对连接支架46转动时,第一轴套54可防止第一支架44的第一旋转部441与连接支架46的第一枢接部461产生摩擦,以避免第一旋转部441与第一枢接部461摩损。综上所述,第一轴套54用来增加枢轴机构42的使用寿命。
[0076]此外,枢轴机构42可另包含有一第二轴套56,其套设于第二转轴52,且第二轴套56的两侧分别抵接于第二支架50的第二旋转部501与连接支架46的第二枢接部463,第二轴套56可用来隔开第二支架50的第二旋转部501与连接支架46的第二枢接部463。因此,当第二支架50相对连接支架46转动时,第二轴套56可防止第二支架50的第二旋转部501与连接支架46的第二枢接部463产生摩擦,以避免第二旋转部501与第二枢接部463摩损。综上所述,第一轴套54可用来增加枢轴机构42的使用寿命。
[0077]如图3、图7以及图8所示,枢轴机构42的第一支架44另包含有一第一固定部445,其用来固定于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由此第一支架44便可固设于第一壳体38上。此外,枢轴机构42的第二支架50另包含有一第二固定部505,其用来固定于第二模块34的第二壳体40,由此第二支架50便可固设于第二壳体40上。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45上可形成有四个第一穿孔447,且第二固定部505上可形成有四个第二穿孔507 (如图8所示)。第一穿孔447与第二穿孔507可供螺丝穿过。如此一来,螺丝便可于穿过第一穿孔447与穿过第二穿孔507后分别锁附于第一壳体38与第二壳体40,以使第一固定部445与第二固定部505分别固定于第一壳体38与第二壳体40上。
[0078]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穿孔447与第二穿孔507的数量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附图所绘示,例如第一固定部445上也可仅形成有一个第一穿孔447,且第二固定部505上也可仅形成有一个第二穿孔507,也就是说只要是第一固定部445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穿孔447以及第二固定部505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穿孔507的结构设计,均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内。承上所述,第一固定部445与第二固定部505以螺固的方式分别固定于第一壳体38与第二壳体40上,而第一固定部445与第二固定部505的结构设计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附图所绘示,例如第一固定部445与第二固定部505也可分别为一卡合结构,其以卡固的方式分别固定于第一壳体38与第二壳体40上。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设计,其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0079]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模块34的第二壳体40可包含有一盖板60,其用来遮盖枢轴机构42的第二支架50,由此当第二模块34位于如图2所示的该展开位置时,盖板60可遮盖枢轴机构42以使枢轴机构42不会外露,进而保持第二模块34外观的完整。于此实施例中,盖板60可以卡合的方式安装于第二壳体40上,而盖板60与第二壳体40的结构设计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附图所绘示,例如盖板60与第二壳体40也可为一体成型。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设计,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0080]请参阅图8以及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30处于该展开状态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8以及图9所示,电子装置30的枢轴机构42可另包含有一止挡元件58,其可活动地穿设于连接支架46且固设于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当电子装置30处于该展开状态时,止挡元件58可用来止挡连接支架46于该展开位置(如图9所示)。于此实施例中,止挡元件58可为一螺丝元件,其包含有一螺纹部581以及一头部583,螺纹部581活动地穿设于连接支架46,且螺纹部581用来螺固于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由此该螺丝元件(即止挡元件58)便可被固设于第一壳体38上;头部583连接于螺纹部581,且头部583用来止挡连接支架46,由此该螺丝元件(即止挡元件58)便可被止挡于如图9所示的该展开位置。而止挡元件58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附图所绘示,其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0081]以下针对本发明枢轴机构42的作用原理作详细说明,请参阅图9至图13,图10至图13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30处于不同状态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9至图13所示,当使用者欲以平板电脑的操作模式操作电子装置30时,可将第二模块34沿第一方向Xl由如图9所示的该展开位置转动。承上所述,在上述的旋转过程中,连接构件36会被第一模块32止挡而无法继续沿第一方向Xl转动,而此时第二模块34及其第二壳体40另可通过枢轴机构42相对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沿第一方向Xl转动。
[0082]进一步地,在第二模块34的第二壳体40相对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沿第一方向Xl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壳体40可带动第二支架50,以驱动连接支架46通过第一转轴48相对第一支架44沿第一方向Xl旋转。接着,在第二模块34由如图9所示的该展开位置转动至如图10所示的一位置时,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的一止挡部385可用来止挡连接支架46。举例来说,当第二模块34的第二壳体40相对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转动达一角度时,第一壳体38的止挡部385可止挡连接支架46,于实务上,可设计该角度为15度。进一步地,当第二模块34的第二壳体40相对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继续沿第一方向Xl转动而超过该角度时,由于连接支架46被第一壳体38的止挡部385止挡而无法继续沿第一方向Xl转动,由此第二模块34的第二壳体40便可与第一壳体38的止挡部385配合,以迫使连接支架46弯折,由此枢轴机构42的第二转轴52便可产生位移而移动至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外(如图10所不)。
[0083]当第二模块34的第二壳体40相对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转动而超过该角度且枢轴机构42的第二转轴52产生位移而移动至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外时,枢轴机构42的第二支架50便可通过第二转轴52相对连接支架46转动,以使第二模块34及其第二壳体40沿第一方向Xl由如第10所示的该位置旋转至如图11所示的一位置,如此一来,第二模块34便可由如图11所示的该位置经由如图12所示的一位置旋转至如图13所示的一位置。当第二模块34位于如图13所示的该位置时,第二模块34的第二壳体40叠合在连接构件36的第一壳体38上。最后如图6以及图13所示,将第二模块34与连接构件36相对第一模块32沿第二方向X2由如图13所示的该位置旋转至如图6所示的该位置,由此第二模块34便可叠合在第一模块32上,以使使用者在第二模块34的显示面板341上进行触控操作。
[0084]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枢轴机构可利用连接支架使第二转轴先相对第一转轴产生位移而移动至连接构件的第一壳体外,由此第二模块便可经由枢轴机构的第二转轴进一步转动至第二模块的第二壳体叠合在连接构件的第一壳体上,而在上述第二模块相对连接构件转动至叠合处的过程中,连接构件的第一壳体与第二模块的第二壳体可通过本发明的枢轴机构的两转轴分段旋转而不发生干涉,由此第二模块的第二壳体便无需设置避位用的缺口结构,进而可改善电子装置的外观问题,从而增加电子装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008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分段旋转功能的枢轴机构,其包含有: 第一支架,其包含有第一旋转部; 连接支架,其包含有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 第一转轴,其包含有第一支架杆部及相对该第一支架杆部的第一连接杆部,该第一支架杆部枢接于该第一旋转部且该第一连接杆部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以使该连接支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其包含有第二旋转部;以及 第二转轴,其包含有第二支架杆部及相对该第二支架杆部的第二连接杆部,该第二支架杆部枢接于该第二旋转部且该第二连接杆部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以使该连接支架另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二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第一支架另包含有第一固定部,其用来固定于一第一壳体,该第二支架另包含有第二固定部,其用来固定于一第二壳体,且该第二壳体于相对该第一壳体转动时带动该第二支架,以驱动该连接支架通过该第一转轴相对该第一支架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第一壳体的一止挡部于该第二壳体相对该第一壳体转动超过一角度时止挡该连接支架,以迫使该连接支架弯折,进而使该第二转轴产生位移而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第二壳体于相对该第一壳体转动超过该角度且该第二转轴产生位移而移动时,带动该第二支架通过该第二转轴相对该连接支架旋转。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另包含有: 止挡元件,其可活动地穿设于该连接支架且固设于该第一壳体,该止挡元件用来止挡该连接支架于一展开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轴机构,其另包含有: 第一轴套,其套设于该第一转轴,该第一轴套的两侧分别抵接于该第一支架的该第一旋转部与该连接支架的该第一枢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机构,其另包含有: 第二轴套,其套设于该第二转轴,该第二轴套的两侧分别抵接于该第二支架的该第二旋转部与该连接支架的该第二枢接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机构,其另包含有: 止挡元件,其可活动地穿设于该连接支架且固设于第一壳体,该止挡元件用来止挡该连接支架于一展开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枢轴机构,其另包含有: 第一轴套,其套设于该第一转轴,该第一轴套的两侧分别抵接于该第一支架的该第一旋转部与该连接支架的该第一枢接部;以及 第二轴套,其套设于该第二转轴,该第二轴套的两侧分别抵接于该第二支架的该第二旋转部与该连接支架的该第二枢接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止挡元件为一螺丝元件,其包含有: 螺纹部,其可活动地穿设于该连接支架,该螺纹部用来螺固于该第一壳体;以及 头部,其连接于该螺纹部,该头部用来止挡该连接支架于该展开位置。
11.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有: 连接构件,其包含有第一壳体; 第一模块,其枢接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侧边部; 第二模块,其包含有第二壳体;以及 枢轴机构,其安装于该第一壳体相对该第一侧边部的第二侧边部且用来枢接该连接构件与该第二模块,该枢轴机构包含有: 第一支架,其固设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一支架包含有第一旋转部; 连接支架,其包含有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 第一转轴,其包含有第一支架杆部及相对该第一支架杆部的第一连接杆部,该第一支架杆部枢接于该第一旋转部且该第一连接杆部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以使该连接支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其固设于该第二壳体,该第二支架包含有第二旋转部;以及 第二转轴,其包含有第二支架杆部及相对该第二支架杆部的一第二连接杆部,该第二支架杆部枢接于该第二旋转部且该第二连接杆部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以使该连接支架另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二支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支架另包含有第一固定部,其用来固定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二支架另包含有第二固定部,其用来固定于该第二壳体,且该第二壳体于相对该第一壳体转动时带动该第二支架,以驱动该连接支架通过该第一转轴相对该第一支架旋转。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壳体包含有止挡部,其于该第二壳体相对该第一壳体转动超过一角度时止挡该连接支架,以迫使该连接支架弯折,进而使该第二转轴产生位移而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壳体于相对该第一壳体转动超过该角度且该第二转轴产生位移而移动时,带动该第二支架通过该第二转轴相对该连接支架旋转。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枢轴机构另包含有: 止挡元件,其可活动地穿设于该连接支架且固设于该第一壳体,该止挡元件用来止挡该连接支架于一展开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枢轴机构另包含有: 第一轴套,其套设于该第一转轴,该第一轴套的两侧分别抵接于该第一支架的该第一旋转部与该连接支架的该第一枢接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枢轴机构另包含有: 第二轴套,其套设于该第二转轴,该第二轴套的两侧分别抵接于该第二支架的该第二旋转部与该连接支架的该第二枢接部。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枢轴机构另包含有: 止挡元件,其可活动地穿设于该连接支架且固设于该第一壳体,该止挡元件用来止挡该连接支架于一展开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枢轴机构另包含有: 第一轴套,其套设于该第一转轴,该第一轴套的两侧分别抵接于该第一支架的该第一旋转部与该连接支架的该第一枢接部;以及 第二轴套,其套设于该第二转轴,该第二轴套的两侧分别抵接于该第二支架的该第二旋转部与该连接支架的该第二枢接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止挡元件为一螺丝元件,其包含有: 螺纹部,其可活动地穿设于该连接支架,该螺纹部用来螺固于该第一壳体;以及 头部,其连接于该螺纹部,该头部用来止挡该连接支架于该展开位置。
【文档编号】F16C11/04GK104373457SQ201310392535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5日
【发明者】赖季宏, 林仁丰, 罗三洋, 吴欣翰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