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端部接触式少片端部加强型主副簧端点力的确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10713阅读:来源:国知局
非端部接触式少片端部加强型主副簧端点力的确定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非端部接触式少片端部加强型主副簧端点力的确定方法,其中,非端部接触式少片端部加强型主副簧的一半对称结构由根部平直段、抛物线段、斜线段和端部平直段4段构成,端部平直段和抛物线段之间设有一斜线段,对变截面主副簧端部起加强作用;各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非等构,即第1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长度,大于其他各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长度,以满足第1片主簧复杂受力的要求;副簧长度小于主簧长度,副簧触点与主簧抛物线段之间设有一定的主副簧间隙,以满足副簧起作用载荷的设计要求;当载荷大于副簧起作用载荷时,各片主簧和副簧的端点力不相同;在各片主簧和副簧的结构参数、弹性模量、主副簧间隙给定情况下,对非端部接触式少片端部加强型各片主副簧的端点力进行确定,具体确定步骤如下:(1)端点受力情况下的各片端部加强型变截面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Ei计算:根据非端部接触式少片端部加强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宽度b,斜线段的长度Δl,弹性模量E;主簧的一半长度LM,安主簧抛物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主簧片数m,其中,第i片主簧抛物线段的厚度比βi,第i片主簧斜线段的厚度比γMi,第i片主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1Mpi,第i片主簧斜线段的端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1Mi,i=1,2,…,m;对端点受力情况下的各片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Ei进行计算,即(2)端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端部加强型变截面主簧在抛物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Gx-BC计算:根据非端部接触式少片端部加强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宽度b,弹性模量E;主簧的一半长度LM,主簧抛物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l0,主簧片数m,对端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在抛物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Gx-BC进行计算,即(3)主副簧接触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端部加强型变截面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Epm计算:根据非端部接触式少片端部加强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宽度b,弹性模量E;主簧的一半长度LM,主簧抛物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l0,主簧片数m,对主副簧接触点处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Epm进行计算,即(4)主副簧接触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端部加强型变截面主簧在抛物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Gx-BCp计算:根据非端部接触式少片端部加强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宽度b,弹性模量E;主簧的一半长度LM,主簧抛物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l0,主簧片数m,对主副簧接触点处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在抛物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Gx-BCp进行计算,即(5)端点受力情况下的各片端部加强型变截面副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EAj及n片叠加副簧的总端点变形系数Gx-EAT计算:根据非端部接触式少片端部加强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宽度b,斜线段的长度Δl,弹性模量E;副簧抛物线段的根部到副簧端点的距离l2A,副簧片数n,其中,第j片副簧抛物线段的厚度比βAj,第j片副簧斜线段的厚度比γAj,第j片副簧的斜线段的根部到副簧端点的距离l1Apj,第j片副簧的斜线段的端部到副簧端点的距离l1Aj,j=1,2,…,n;对端点受力情况下的各片副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