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式变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336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推动式变速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滚子推抵以接触传动的变速机构。



背景技术:

变速机构,是一种位于动力源以及装置(或设备)输出端之间的减速传动机制,常见的应用为,将原动机,如:引擎、马达的输出转速调降并连接至从动输出端,如:车轮、车床夹头,将原本的高转速降低,以符合实际运用时的转速需求。

现有技术常用的变速机构,一般采用齿轮式变速,通过齿轮间不同尺寸及不同齿数间的啮合、匹配,从而达成主动源与从动件间的动力传递与减速,然而,在齿轮式变速机构中,齿轮元件生产制造的精确度要求极高,使得相关零组件的制造过程过于复杂,而不易大量生产,同时,齿轮的齿部极易因为应力集中的形成以致崩坏,从而造成传动系统的损毁。

此外,通过齿轮式变速机构的应用,虽可轻易调降原动机的输出转速,但是,于转速调整之余,却无法顾及从动件对于输出扭力的要求,因而造成从动输出端的运转不便,以及传动流程上的不顺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因采用齿轮式变速机构以致生产制造复杂、传动机构易于故障及无法获得高扭力传动等缺陷,通过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的实施,使得生产制造过程简化,避免传动机构故障现象,并且能获得高扭力的动力传递。

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推动式变速机构,其具有一动力传动组、一覆罩及一输出件;该动力传动组具有一基座、一第一固定盘、多个传动滚动件、一驱动件及一第二固定盘;该第一固定盘为一中空环形体,并且具有多个第一限位部,该多个第一限位部呈环状间隔设置地凸伸形成于该第一固定盘的一端面周缘处,该第一固定盘另一端面固定的安装于该基座,部分该多个传动滚动件以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固定盘径向位移的方式安装于该多个第一限位部的间隔处;该驱动件能转动地安装于该基座,并且具有一第一凸轮部及一第二凸轮部,该第一凸轮部形成于该驱动件的外缘壁面,并且抵靠安装于该第一固定盘上的多个传动滚动件,该第二凸轮部形成于该驱动件的外缘壁面,并且邻接该第一凸轮部的一端面;该第二固定盘具有多个第二限位部,该多个第二限位部呈环状间隔设置的凸伸形成于该第二固定盘的一端面周缘处,该第二固定盘形成该多个第二限位部的端面固定的连接该基座并且朝向该第一固定盘设置,该多个第二限位部与该多个第一限位部彼此交错对位,另一部分该多个传动滚动件以能够相对于该第二固定盘径向位移的方式安装于该多个第二限位部的间隔处,并且各该多个传动滚动件与该驱动件的第二凸轮部抵靠;该覆罩中央形成一开口,并且安装于该基座而环绕该第一固定盘设置;该输出件具有一传输块,该传输块一端面凸伸形成一输出件,该传输块另一端的内缘壁面形成环状的连续凹凸结构,该传输块能转动的安装于该第二固定盘及该覆罩之间,该输出件安装于该覆罩的开口,安装于该第一固定盘及该第二固定盘的多个传动滚动件能够抵靠于该传输块的连续凹凸结构。

所述的推动式变速机构,其中该驱动件的第一凸轮部具有两个第一顶点,该两个第一顶点间隔设置以构成该第一凸轮部外形轮廓的两个凸出部,由此,该两个第一顶点推抵该第一固定盘上的多个传动滚动件,以达成该多个传动滚动件相对于该第一固定盘的径向位移且凸出于该多个第一限位部的外缘壁面;该驱动件的第二凸轮部具有两个第二顶点,该两个第二顶点间隔设置以构成该第二凸轮部外形轮廓的两个凸出部,由此,该两个第二顶点推抵该第二固定盘上的多个传动滚动件,以达成该多个传动滚动件相对于该第二固定盘的径向位移且凸出于该多个第二限位部的外缘壁面,该两个第二顶点及该两个第一顶点之间彼此间隔设置。

所述的推动式变速机构,其中该输出件进一步具有多个被动滚动件,该多个被动滚动件呈环状排列设置的安装于该传输块的另一端面,由此,该多个被动滚动件的内部侧缘构成该传输块内缘壁面的连续凹凸结构,该第一凸轮部的两个第一顶点及该第二凸轮部的两个第二顶点推抵的多个传动滚动件抵靠于该多个被动滚动件。

所述的推动式变速机构,其中该被动滚动件具有一组合件、至少一滚针轴承、一滚套及一垫片;该组合件安装于该传输块的端面;该滚针轴承安装于该组合件,并且内缘壁面抵靠于该组合件;该滚套为一中空管件且安装设于该滚针轴承的外缘壁面,该多个传动滚动件能够抵靠于该滚套的外缘壁面;该垫片套设于该组合件,并且两端分别抵靠于该滚套端面及该传输块之间。

所述的推动式变速机构,其中该输出件的传输块具有一驱动环壁,该驱动环壁环状且轴向的凸伸形成于该传输块的另一端,该驱动环壁内缘壁面径向的凸伸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内环齿,由此,该多个间隔设置的内环齿构成该传输块内缘壁面的连续凹凸结构,该第一凸轮部的两个第一顶点及该第二凸轮部的两个第二顶点推抵的多个传动滚动件抵靠于该多个内环齿。

所述的推动式变速机构,其中该动力传动组进一步具有一马达、一主动齿轮组、一基座轴承及一输出轴承;该基座的一端面凹陷形成一容置槽,该基座轴承安装于该容置槽内;该马达安装于该基座的另一端面,该主动齿轮组设置于该基座的容置槽中央处并且连接于该马达;该第一固定盘环绕该主动齿轮组设置;该驱动件连接于该主动齿轮组,并且进一步具有一安装部;该安装部凸伸形成于该第一凸轮部的另一端面,并且安装于该基座轴承内缘壁面;该第二固定盘具有一装设部,该装设部凸伸形成于另一端面的中央处,该输出轴承安装于该装设部外缘壁面;该传输块进一步具有一输出轴承座,该输出轴承座凹陷形成于该传输块另一端面中央处,该输出轴承安装于该输出轴承座内。

所述的推动式变速机构,其中该基座进一步具有一设置台及至少一组装柱,该设置台凸伸形成于该容置槽中央处,该组装柱安装于该设置台端面;该主动齿轮组具有一主动齿柱、多个从动齿轮及一齿柱轴承;该主动齿柱一端连接于该马达,另一端穿设出该设置台端面;该多个从动齿轮间隔设置地枢设于该设置台并且啮合于该主动齿柱;该驱动件为一中空块体且进一步具有一啮合部,该啮合部形成于该驱动件的内缘壁面,并且啮合于该多个从动齿轮;该第二固定盘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组装孔及一齿柱轴承座;该组装孔贯穿形成于该第二固定盘并且由该组装柱安装;该齿柱轴承座凹陷形成于该第二固定盘形成该多个第二限位部的端面中央处,该齿柱轴承安装于该齿柱轴承座内,该主动齿柱的端部安装于该齿柱轴承。

所述的推动式变速机构,其中该覆罩具有一组装盖、一环壁件及一组装轴承;该组装盖为一中空环形体以形成该覆罩中央的开口,并且具有一组装轴承座,该组装轴承座凹陷形成于该覆罩一端面处,该组装轴承安装于该组装轴承座内;该环壁件为一中空环形体,并且于一端内缘壁面径向的凸伸形成一凸缘,该环壁件的另一端安装于该组装盖,该环壁件的凸缘抵靠于该传输块形成环状连续凹凸结构的端部;该传输块的输出件外缘壁面安装于该组装轴承,并且该输出件安装于该组装盖的中央处。

所述的推动式变速机构,其中该基座进一步具有多个结合件及多个定位件,该多个结合件及多个定位件彼此交错间隔设置且呈环状的安装于该基座形成设置台的端面;该覆罩的环壁件进一步具有多个结合孔及多个定位孔,该多个结合孔及该多个定位孔彼此交错间隔设置且呈环状的凹陷形成于该环壁件形成凸缘的端面,该多个结合孔相对应的安装该多个结合件,该多定位孔相对应的安装该多定位件。

所述的推动式变速机构,其中该驱动件的第一凸轮部的外形轮廓为水滴状、椭圆状、四方状、三角状或六角状;该第二凸轮部的外形轮廓为水滴状、椭圆状、四方状、三角状或六角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固定盘及第二固定盘上所设置能够径向位移的多个传动滚动件,以及由安装于传输块的被动滚动件或传输块所形成的驱动环壁所形成的连续凹凸结构间的接触,从而达成由动力传动组至输出件之间的变速传动,以及令输出件得以因此带动外部从动件转动,通过上述的动力传递以取代现有齿轮式的动力传动,以避免过往因制造准确度高及应力集中现象所造成的缺陷,并且,由于驱动件形成有第一凸轮部及第二凸轮部,以同时各自推抵第一固定盘与第二固定盘上多个传动滚动件的径向位移,因而在动力传递的过程中,能够一并达成高扭力传动的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于图2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于图2动力传动组的进一步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于图4的第二固定盘的正视平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于图4的进一步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于图6的驱动件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输出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作平面示意图,本图并未呈现第一固定盘及第二固定盘。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动作平面示意图,本图并未呈现第一固定盘及第二固定盘。

图13至图17为本实用新型驱动件的第一凸轮部的不同外形轮廓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推动式变速机构的第一实施例,其具有一动力传动组10、一覆罩20及一输出件30。

请参照图2、4及6所示,该动力传动组10具有一基座11、一马达12、一主动齿轮组13、一基座轴承14、一第一固定盘15、多个传动滚动件16、16A、一驱动件17及一第二固定盘18及一输出轴承19。

该基座10具有一容置槽110、一设置台111、至少一组装柱112、多个结合件113及多个定位件114。

该容置槽110凹陷形成于该基座11的一端面,该设置台111凸伸形成于该容置槽110中央处,该组装柱112安装于该设置台111端面,该多个结合件113及多个定位件114彼此交错间隔设置且呈环状的安装于该基座10形成设置台的端面。

该马达12安装于该基座11的另一端面,该主动齿轮组13设置于该基座11的容置槽110中央处并且连接于该马达12。

具体而言,该主动齿轮组13具有一主动齿柱131、多个从动齿轮132及一齿柱轴承133。

该主动齿柱131一端连接于该马达12,另一端穿设出该设置台111端面,该多个从动齿轮132间隔设置的枢设于该设置台111并且啮合于该主动齿柱131。

该基座轴承14安装于该基座11的容置槽110内。

请参照图4、6及9所示,该第一固定盘15为一中空环形体,并且具有多个第一限位部151;该第一固定盘15一端面固定的安装于该基座11,并且环绕该主动齿轮组13设置。

该多个第一限位部151呈环状间隔设置的凸伸形成于该第一固定盘15的另一端面周缘处。

请参照图4、6及9所示,该驱动件17为一中空块体且具有一啮合部170、一第一凸轮部171、一安装部172及一第二凸轮部173;该驱动件17连接于该主动齿轮组13,并且能转动的安装于该基座11。

该啮合部170形成于该驱动件17的内缘壁面,并且啮合于该多个从动齿轮132。

该第一凸轮部171形成于该驱动件17的外缘壁面。

该安装部172凸伸形成于该第一凸轮部171的一端面,并且安装于该基座轴承14内缘壁面。

该第二凸轮部173形成于该驱动件17的外缘壁面,并且邻接该第一凸轮部171的另一端面。

于本实用新型图6及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该驱动件17的第一凸轮部171具有两个第一顶点174,该两个第一顶点174间隔设置以构成该第一凸轮部171外形轮廓的两个凸出部,该第二凸轮部173具有两个第二顶点175,该两个第二顶点175间隔设置以构成该第二凸轮部173外形轮廓的两个凸出部,该两个第二顶点175及该两个第一顶点174之间彼此间隔设置,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时,该两个第二顶点175及该两个第一顶点174能够彼此间隔位在九十度角度的位置。

请参照图4、5及9所示,该第二固定盘18具有一装设部181、多个第二限位部182、至少一组装孔183及一齿柱轴承座184。

该装设部181凸伸形成于该第二固定盘18一端面的中央处。

该多个第二限位部182呈环状间隔设置的凸伸形成于该第二固定盘18的另一端面周缘处;该第二固定盘18形成该多个第二限位部182的端面固定的连接该基座11并且朝向该第一固定盘15设置,该多个第二限位部182与该多个第一限位部151彼此交错对位。

该传动滚动件16、16A为圆柱体,部分该多个传动滚动件16以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固定盘15径向位移的方式安装于该多个第一限位部151的间隔处,并且各该多个传动滚动件16与该驱动件17的第一凸轮部171抵靠;另一部分该多个传动滚动件16A以能够相对于该第二固定盘18径向位移的方式安装于该多个第二限位部182的间隔处,并且各该多个传动滚动件16A与该驱动件17的第二凸轮部173抵靠。

请同时配合图2、4及10所示,由此,当该两个第一顶点174推抵该第一固定盘15上的多个传动滚动件16时,以达成该多个传动滚动件16相对于该第一固定盘15的径向位移且凸出于该多个第一限位部151的外缘壁面,而在该两个第二顶点175推抵该第二固定盘18上的多个传动滚动件16A时,以达成该多个传动滚动件16A相对于该第二固定盘18的径向位移且凸出于该多个第二限位部182的外缘壁面。

该组装孔183贯穿形成于该第二固定盘18并且由该组装柱112安装,以达成该第二固定盘18与该基座11间的连接。

该齿柱轴承座184凹陷形成于该第二固定盘18形成该多个第二限位部182的端面中央处;该齿柱轴承133安装于该齿柱轴承座184内,该主动齿柱131的端部安装于该齿柱轴承133。

该输出轴承19安装于该装设部181外缘壁面。

请参照图2、3及9所示,该覆罩20中央形成一开口,并且具有一组装盖21、一环壁件22及一组装轴承23;该覆罩20安装于该基座11而环绕该第一固定盘15设置。

该组装盖21为一中空环形体以形成该覆罩20中央的开口,并且具有一组装轴承座211,该组装轴承座211凹陷形成于该覆罩20一端面处。

该环壁件22为一中空环形体,并且具有一凸缘220、多个结合孔221及多个定位孔222;该环壁件22的一端安装于该组装盖21。

该凸缘220于该环壁件22另一端内缘壁面径向的凸伸形成。

该多个结合孔221及该多个定位孔222彼此交错间隔设置且呈环状的凹陷形成于该环壁件22形成凸缘220的端面;该多个结合孔221相对应的安装该多个结合件113,该多个定位孔222相对应的安装该多个定位件114,由此达成该覆罩20与基座11间的安装。

该组装轴承23安装于该组装轴承座211内。

请参照图2、3及9所示,该输出件30具有一传输块31及多个被动滚动件32。

该传输块31具有一输出件311、一输出轴承座312及一环状的连续凹凸结构;该传输块31能转动的安装于该第二固定盘18及该覆罩20之间。

该输出件311凸伸形成于该传输块31一端面,所述环状的连续凹凸结构则形成于该传输块31另一端的内缘壁面;该输出件311安装于该覆罩20的开口,并且安装于该第一固定盘15及该第二固定盘18的多个传动滚动件16、16A能够抵靠于该传输块31的连续凹凸结构,该环壁件22的凸缘220抵靠于该传输块31形成环状连续凹凸结构的端部,具体而言,该传输块31的输出件311外缘壁面安装于该组装轴承23,并且该输出件311安装于该组装盖21的中央开口处,该输出件311用以连接一外部从动件。

该输出轴承座312凹陷形成于该传输块31另一端面中央处;该输出轴承19安装于该输出轴承座312内。

请同时参照图2及10所示,该多个被动滚动件32呈环状排列设置的安装于该传输块31的另一端面,具体而言,该多个被动滚动件32的内部侧缘构成该传输块31内缘壁面的连续凹凸结构,该第一凸轮部171的两个第一顶点174及该第二凸轮部173的两个第二顶点175推抵的多个传动滚动件16、16A抵靠于该多个被动滚动件32。

请进一步参照图8及9所示,该被动滚动件32具有一组合件321、至少一滚针轴承322、一滚套323及一垫片324。

该组合件321安装于该传输块31的端面,该滚针轴承322安装于该组合件321,并且内缘壁面抵靠于该组合件321,该滚套323为一中空管件且安装设于该滚针轴承322的外缘壁面,该多个传动滚动件16、16A能够抵靠于该滚套323的外缘壁面,该垫片324套设于该组合件321,并且两端分别抵靠于该滚套323端面及该传输块31之间。

请参照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推动式变速机构的第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主要的构造及连接关系大致相同,主要的差别在于,该输出件30A的传输块31A具有一驱动环壁33以取代该多个被动滚动件32,该驱动环壁33环状且轴向的凸伸形成于该传输块31A,该驱动环壁33内缘壁面径向的凸伸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内环齿331,由此,该多个间隔设置的内环齿331构成该传输块31A内缘壁面的连续凹凸结构,该第一凸轮部171的两个第一顶点174及该第二凸轮部173的两个第二顶点175推抵的多个传动滚动件16、16A抵靠于该多个内环齿331。该传输块31A的输出件311A及输出轴承座312A的构造以及与该覆罩20与该输出轴承座19间的关系,如同该传输块31的输出件311与输出轴承座312的技术特征,故于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已于说明书并配合图式明确且充分揭露较佳实施例,使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据以实现,但是本实用新型中该驱动件17的第一凸轮部171与第二凸轮部173的外形轮廓并不受限于图式所揭露的态样,请参照图13至17所示,于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该驱动件17的第一凸轮部171的外形轮廓亦可为水滴状171A、椭圆状171B、四方状171C、三角状171D或六角状171E,而该第二凸轮部173的外形轮廓同样可为水滴状(图中未示)、椭圆状(图中未示)、四方状(图中未示)、三角状(图中未示)或六角状(图中未示),并且,于该第一凸轮部171与该第二凸轮部173的外形轮廓选择上,并不设限于该第一凸轮部171与该第二凸轮部173必须为相同的外形轮廓,在具体实施时,该第一凸轮部171与该第二凸轮部173外形轮廓的选择搭配,能够为该第一凸轮部171为水滴状171A,则该第二凸轮部173为椭圆状,或者,该第一凸轮部171为四方状171C,则该第二凸轮部173为六角状,或者,该第一凸轮部171为水滴状171A,则该第二凸轮部173为四方状等选用搭配。

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该第一固定盘15及该第二固定盘18上所设置能够径向位移的多个传动滚动件16、16A与安装于该传输块31的被动滚动件32间的接触,或者是多个传动滚动件16、16A与该传输块31A的驱动环壁33间的接触,由此达成该动力传动组10的主动齿轮组13至该输出件30、30A的传输块31之间的变速与动力传递,传动过程中将原本该主动齿轮组1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该多个传动滚动件16、16A的径向运动,接着通过该多个传动滚动件16、16A与该传输块31、31A内缘壁面的连续凹凸结构间的抵靠,再将该多个传动滚动件16、16A的径向运动转换成该传输块31、31A的旋转运动,令该主动齿轮组13的输入转速能够获得改变,并使该输出件30、30A得以带动外部从动件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动力传递的实施改善以往齿轮式变速机构的缺陷,使生产制造过程简化,从而避免制造准确度需求高以及应力集中造成传动机构故障的现象。

并且,由于该第一凸轮部171的两个第一顶点174及该第二凸轮部173的两个第二顶点175的轮廓外形,能够相对应的抵靠该第一固定盘15与该第二固定盘18上的多个传动滚动件16、16A,因而在该驱动件17每次转动的过程中,请同时参照图2、10及12所示,使该多个传动滚动件16、16A形成四次径向凸出该第一固定盘15及该第二固定盘18外缘壁面的位移,令该多个传动滚动件16、16A得以抵靠该被动滚动件32或该内环齿331,以带动该传输块31、31A旋转,由此动力传递的过程中,能够一并达成高扭力传动的技术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