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车用防滑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5524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货车用防滑差速器。



背景技术:

差速器主要应用于汽车传动系统上,普通差速器由行星齿轮、行星轮架、半轴齿轮等零件组成,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直接驱动行星轮架,再由行星轮架带动左右半轴,分别驱动左右车轮,汽车直行时,左右车轮和行星轮架三者转速相等,保持平衡状态,汽车转弯时,平衡被打破,外侧轮转速增加,内侧轮转速减少,实现转速差异,做到自动调整。然而遇到崎岖、泥泞的路况,驱动车轮出现打滑甚至完全空转,差速器会将全部驱动力浪费到打滑的车轮上,使驱动动力无法作用于有效车轮上。但现有的防滑差速器内部零件较多,要求配合紧密,机构容易磨损,如果磨损情况不同,零件有可能产生相互干涉,影响使用效果,使用寿命较短,如果使用特殊材料,价格会变高,工艺要求也升高,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货车用防滑差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货车用防滑差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中部安装有花键毂,所述花键毂的两端安装有卡环,所述卡环的中部安装有中心环,所述中心环的外侧套接有主动环,所述主动环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安装有左从动环和右从动环,所述外壳体的内部通过垫圈安装有第一辅助弹簧和第二辅助弹簧,所述第一辅助弹簧连接到左从动环的侧壁,所述第二辅助弹簧连接到右从动环的侧壁,所述外壳体的左内侧壁上安装有第一摩擦片,所述外壳体的右内侧壁上安装有第二摩擦片,所述主动环的外侧壁上均匀设有凸卡齿,所述左从动环和右从动环的内侧壁上均均匀设有凹卡齿,且凸卡齿与凹卡齿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摩擦片与左从动环间的距离与凸卡齿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二摩擦片与右从动环间的距离与凸卡齿的厚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松紧调节圈。

优选的,所述左从动环和右从动环与主动环啮合处的外侧壁上设有消音垫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货车用防滑差速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避免转弯时内侧、外侧轮的转速差产生的振动现象,在悬空、打滑路面行驶时,很好的解决了车轮打滑空转,并且通过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对打滑侧的轮进行减速,明显提高了汽车的通过能力,此外,还具有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花键毂,3、卡环,4、中心环,5、主动环,6、左从动环,7、右从动环,8、垫圈,9、第一辅助弹簧,10、第二辅助弹簧,11、凸卡齿,12、凹卡齿,13、松紧调节圈,14、消音垫圈,15、第一摩擦片,16、第二摩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货车用防滑差速器,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中部安装有花键毂2,所述花键毂2的两端安装有卡环3,所述卡环3的中部安装有中心环4,所述中心环4的外侧套接有主动环5,所述主动环5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安装有左从动环6和右从动环7,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通过垫圈8安装有第一辅助弹簧9和第二辅助弹簧10,所述第一辅助弹簧9连接到左从动环6的侧壁,所述第二辅助弹簧10连接到右从动环7的侧壁,所述外壳体1的左内侧壁上安装有第一摩擦片15,所述外壳体1的右内侧壁上安装有第二摩擦片16,所述主动环5的外侧壁上均匀设有凸卡齿11,所述左从动环6和右从动环7的内侧壁上均均匀设有凹卡齿12,且凸卡齿11与凹卡齿12配合使用。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摩擦片15与左从动环6间的距离与凸卡齿11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二摩擦片16与右从动环7间的距离与凸卡齿11的厚度相同。

具体而言,所述外壳体1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松紧调节圈13。

具体而言,所述左从动环6和右从动环7与主动环5啮合处的外侧壁上设有消音垫圈14。

工作原理:当汽车正常转弯时,两个从动环和主动环5的传力齿之间压得更紧,于是主动环5更好的带动两个从动环转动,进而带动车轮转动,当汽车发生打滑时,打滑侧的车轮有快转趋势,即该侧的从动环有相对于主动环5快转的趋势,于是该侧的从动环由于与主动环5的转速偏差过大,由于凹卡齿12和凸卡齿11的存在会致使该侧的从动环向外侧运动,当与该侧的摩擦片接触时,由于摩擦力会令该侧的从动环进行减速,之后在辅助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这种分离与接含不断重复出现,会引起动力传递的脉动、噪声和增加零件的磨损,通过安装的消音垫圈14来避免这种情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