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成用于平带驱动带端部段的抗张力连接的驱动带连接装置、驱动带以及配备有驱动带连接装置和驱动带的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8944发布日期:2018-12-22 08:0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设计成用于平带驱动带端部段的抗张力连接的驱动带连接装置、驱动带以及配备有驱动带连接装置和驱动带的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带连接装置,设计成用于分别具有两个平带侧面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的抗张力连接,所述平带侧面的至少一个第一平带侧面具有带表面廓形,所述驱动带连接装置包括在带张力方向上具有纵向维度的多部件连接体,该连接体具有重叠布置的多个连接件以及容纳平带驱动带端部段以进行连接的连接腔,其中多个所述连接件可以被彼此紧固以用于所述平带驱动带端部段的抗张力连接,并且构造成用于以多个廓形连接面来进行连接设置,以强制联锁(positive-locking)啮合到所述带表面廓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平带驱动带,该平带驱动带通过至少一个驱动带连接装置连接于连续循环的平带驱动带。本发明还包括一种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包括两个循环平带驱动带,该两个循环平带驱动带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带连接装置连续连接。

背景技术

用于连接带元件尤其是齿形带元件的连接装置在许多不同设计中是公知的。连接装置设计为将一个带和同一个带的单侧齿形带端部接合以形成循环带,或将两个待接合的带的带端部接合。尤其是如果被接合的带用作为传送装置中的驱动带或类似物中,尤其用于用作为运输物品的传送运输元件的受驱动带中,则这种连接的高张力强度和耐久性是特别重要的。在用连接装置连接的平带驱动带以形成连续循环带或导向环形带的情况下,带必须具有必要的柔韧性以允许改变方向所需要的曲度或弯曲。驱动带或齿形带一般是内凹弯曲的,以在以齿形形成廓形的一个平坦侧面转向。在这里,也很重要的是,循环驱动带可以通过驱动带连接装置运行而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诸如齿形带的驱动带,尤其用于食品加工工业的机器和传送装置的驱动带须遵守特殊的卫生要求。被连接的驱动带也必须受到保护,尤其在带连接装置处受到保护,并且必须能够对其充分清洁以去除残留物、沉淀物、操作物料等。

一般,已知的带连接装置设计成接收待在卡扣之间和/或卡板之间连接的带端部。带有紧固元件的紧固机构设置成用于产生带端部段的卡扣连接或强制联锁连接,其中,所述紧固机构垂直于连接至平带侧面的带端部段而对齐并在外部卡板的平坦侧包括有凹槽或孔。这限制了对例如附接引导元件或轴承元件的卡板的设计选择。尤其是卡扣式联轴器(例如ep0628141b1)产生了凸起或底切(undercuts)。与通过卡紧而提供强制联锁啮合一样,已知的带连接装置的紧固机构产生了压缩力,该压缩力通过对带进行挤压而对带的表面廓形加压甚至使其变形。

一方面,存在一种带连接装置(例如ep0543523;ep0628141b1;us7810219b2),该带连接装置容纳待在一个平面上连接而没有任何重叠的带端部段。另一方面,已知一种带连接装置(例如ep2600033),被连接的带端部段在该带连接装置中重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生产一种紧凑驱动带连接装置,该驱动带连接装置提供了对平带驱动带端部段温和、无卡紧力且耐久的连接。所述驱动带连接装置在卫生和避免污染上必须满足特殊的要求。尤其是,驱动带连接装置的连接体应当是以简单的表面设计而紧凑,从而该连接体提供了功能体来引导主体和支承元件。

与前面提到的从ep0543523中已知的带连接装置类型的特征相结合,所述目的的实现在于,容纳重叠设置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的连接腔沿在所述连接体的纵向维度上延伸的连接线而设置,其中第一外部连接件和第二外部连接件限定了连接腔并包括相关的第一外部连接面和第二外部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以连接布置的方式,一方面可放置在一个平带驱动带端部段上,而另一方面可放置在另一平带驱动带端部段上,并且,其中具有第一内部连接面和相对的第二内部连接面的内部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连接腔的内侧,所述内部连接件以连接布置的方式,一方面可放置在一个平带驱动带端部段上,而另一方面可放置在另一平带驱动带端部段上,其中,一方面,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面和所述第一内部连接面彼此相对,另一方面,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面和所述第二内部连接面彼此相对,进一步在于,紧固机构设置为以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面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面之间有限固定的距离将所述第一外部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件彼此紧固,以及在于,连接机构设置为将内部连接件连接至两个外部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以用于确保在带的张力方向上牢固的连接。

本发明实现了许多优势。内部连接件内嵌于待连接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之间。连接腔以如下方式构造、设置并设计尺寸,即使得平带驱动带端部段以强制联锁啮合方式一方面搁置在外部连接件之一上,另一方面搁置在内部连接件上。所述设置通过第一外部连接面和第二外部连接面之间的有限固定距离来确定。可以通过紧固机构对距离进行调整和设定,使得抗张力连接基本通过强制联锁连接来实现。连接部件在平带驱动带端部段上不施加任何夹紧力,或仅施加有限限定的夹紧力。由于这样的连接结构,内部连接件优选以如下方式与至少一个外部连接件直接啮合,即使得所述内部连接件被不可移动地保持在带张力方向或驱动带连接装置的纵向维度上,也就是说在连接线方向上。

例如由于负载循环,或者总体上由于停顿和驱动带运行的最大速度之间的负载条件,发明所涉及的驱动带,如齿状带等,在操作中会承受特殊负载。尽管是这种负载,本发明的驱动带连接装置的紧固机构仍可以被简单设计,尤其是设计为简单的螺栓连接,这避免了连接平带驱动带端部段的夹紧力的产生,由此增加了抗拉强度。外部连接件也可以设计和设置成,所述外部连接件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紧固机构束缚,尤其有利地在平行于外部连接面延伸的外侧上不受紧固机构束缚。因此,驱动带连接装置的轮廓和形状可以构造成在很大程度上不依赖于紧固机构的设置和功能。这对驱动带连接装置的附接元件的形状构造和附接方面,诸如驱动带连接装置的轴承元件或其侧面或壁部上的附接元件的形状构造和附接方面尤其有利。例如,可以在连接体与至少一个引导装置配合的区域中设置成形加工部。本发明的驱动带连接装置还允许附接特殊的附接或轴承元件以用于支承运输元件。

本发明驱动带连接装置的特殊优点在于,其允许设置特别稳定的平带驱动带,通过至少一个驱动带连接装置将该平带驱动带连接到连续循环的平带驱动带。以这种方式连接的两个连续的驱动带,可以形成一种包括两个平带驱动带以及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驱动带连接装置的特别的传输装置,所述两个平带驱动带以平行设置的方式平行间隔设置并被引导和驱动从而一起沿传送路径和返回路径循环,所述驱动带连接装置的其中一个连续连接一个平带驱动带而另一个连续连接另一平带驱动带,其中传送带由一系列平行的运输元件和运输块形成,所述运输块紧固于运送用运输平带上并且均在其每一对中形成运输轴承,所述运输轴承支承两个平带驱动带之间的运输元件以传送物品,并且其中,所述驱动带连接装置的所述连接体构造成为所谓的运输块。

至于紧固机构的构造,驱动连接装置的一种有利设计包括装配有紧固元件的紧固机构,该紧固元件横向于所述连接线方向并横向于所述连接部的分层方向而设置在连接腔外侧,所述分层方向由所述连接部的重叠设置确定。在驱动带连接装置的与外部连接面相对的外侧上延伸的功能侧面或表面,完全保持不受紧固元件约束。

有利地,可以将内部连接件与两个外部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的连接机构设置为强制联锁连接,该强制联锁连接将内部连接件固定在驱动带连接装置中,以防止其在带张力方向上错动或位移。舌/槽连接尤其适合作为强制联锁连接。例如,尤其横向对齐于内部连接面并形成舌元件的凸起,设置在内部连接件的由驱动带连接装置的纵向维度所确定的至少一个纵向端部上,所述舌元件以强制联锁啮合方式啮合在外部连接件的至少一个的相对应凹口中。在所有连接面和平带驱动带端部段在带的两个平坦侧面上都形成廓形的设计中,这种连接也当然形成了将内部连接件固定在连接体内侧的连接机构。

本发明的驱动带连接装置允许了对优选在至少一侧上以齿形形成廓形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的连接。与带廓形互补或与带廓形相对应的廓形在外部连接件和内部连接件上形成。

例如,第一内部连接面形成廓形以强制联锁啮合到相对应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的平带侧面的带表面廓形中。可替代地或者额外地,第二外部连接面可形成廓形以强制联锁啮合到相对应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的平带侧面的带表面廓形中。

尤其在内部连接件的第一内部连接面形成有廓形的设计中,将其第二内部连接面形成为以平面连接布置方式抵靠在相关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的相应平面的平带侧面而搁置。而在第一内部连接面形成有廓形并且第二内部连接面为平面的设计中,有利的是也将第一外部连接面构造为以平面连接布置方式抵接相关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的相应平面的带的平带侧面而搁置。因此,第二外部连接面上形成有廓形。

例如,为了连接一侧上成齿形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并因此连接相应的驱动带来形成循环驱动带,一方面,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面和第二内部连接面具有相同的设计,以及另一方面,第一内部连接面和第二外部连接面具有相同的设计。

尽管在本发明驱动带连接装置内侧将平带驱动带端部段重叠,仍可以对因重叠而产生的任何不对准进行减少或补偿。为此,内部连接件倾斜设置在连接腔内侧,以产生沿连接线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的倾斜重叠的所需量。

在优选设计中,所述第一外部连接件由具有壳体内部腔的连接壳体形成,所述内部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件可以以紧密契合的方式插入所述壳体内部腔。所述外部连接件形成具有u形前部截面和腹板壁和腿壁的帽状部分,该帽状部分在三个侧面上封装内部连接件。这种封装用于提供驱动带连接装置,即供所述平带驱动带端部段进入的连接体,该连接体在其纵向圆周上很大程度上被封闭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在其端面上的配合而阻挡灰尘和液体,以便满足具体的卫生需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引导元件设置在驱动带连接装置上以用于沿引导线对驱动带连接装置进行纵向引导。有利地,将在连接体的纵向维度上延伸并形成引导元件的纵向引导槽设置在至少一个外部连接件上,并且可以将作为滑动引导部的所述槽位于确定引导线的引导轨上。根据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体包括至少一个联动部,形成该联动部以用于强制联锁啮合到偏转装置的联动凹口中。

所述运输元件有利地设置为,在它们之间不产生缝隙或者在沿着两个驱动带的整个路程上尽可能地靠在一起。运输元件的无缝设置提供了准封闭的循环传送面,所述循环传送面以这样的形式产生了运输机构,即传送带。

在本发明传送装置的特定实施方式中,将运输轴承构造成作为枢转轴承点,均偏转所述运输元件以使其绕着运输元件枢转轴来回枢转,枢转轴承点形成在各个运输块上。

有利地,运输块,包括由驱动带连接装置的连接体形成的运输块,都具有相同的设计。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运输块形成了具有相同成形加工部的可驱动的带元件,并且,所述传送装置在每个循环引导部构造有一对偏转轮,其中所述偏转轮具有圆周上的联动凹口,该联动凹口携带可驱动的所述带元件的相同成型加工部以偏转所述带,并且在这对偏转轮的至少一个偏转轮上,所述联动凹口形成带驱动机构,以用于驱动所述平带驱动带。

一种设计还包括构造有引导装置的传送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具有在平带驱动带的传送路径和返回路径上设置的引导轨,并且包括在各个运输块上设置的至少一个引导元件,通过至少一个相关的引导轨来引导所述引导元件。有利地,将形成了纵向开口背离平带侧面的引导元件的两个纵向引导槽设置在各个运输块上,其中所述一个纵向引导槽位于设置在传送路径上的第一引导轨上,而第二纵向引导槽位于设置在返回路径上的第二引导轨上。

根据本发明的配备有枢转偏转运输元件的传动带可以形成有槽的带或类似物,并且尤其是与所述运输元件进行无缝设置,其中可以以特别紧凑的顺序横向传送诸如用于加工的鱼等的物品,以将所述物品交付至如屠宰机的加工机。在这种情况下,传送装置构造成,使得在至少一个运输平面上沿传送路径形成所述运输元件,从而接收和传送产品。所述装置进一步有利的设置在于,所述运输元件在传送路径末端的卸载点偏转,和/或在传送路径的至少一个点上转离,以便将所传送物品从传送路径排出。

在具有可枢转运输元件的设计中,其枢转动作可以被控制用于排出产品,然后在一个点上或沿传送路径的多个点上枢转回到传送位置中。枢转动作可以例如受到机械联动动作的影响,所述机械联动动作移动运输元件,以将其排放到传送平面下方的较低层中,然后将其再次移动到传送平面中。运输元件在卸载点的倾卸可以例如以如下方式被控制器启动,即通过多个可控点将与运输元件的倾卸部相配合的引导元件设置在卸载点处,以控制枢转动作。

用于引导和支承运输元件的驱动带连接装置构造为匹配运输块,并因此使其自身形成这样的运输块。一个或多个连接点按照具有相同功能并且还尤其具有相同形状的运输块的顺序排列。与其他运输块一样,所述连接体与联动凹口相配合。为了以特殊方式引导所述运输块,并为了稳定传送动作,在一种设计中,传送装置配备有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具有沿每个平带驱动带的路径运行的至少一个引导轨。

从属权利要求是针对所述的多个实施方式,也针对本发明的其他有益和有利的实施方式。基于在示意图中阐明的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将只对特别有益和有利的实施方式或实施方式选项予以更详细地描述。对于落入本发明内的未描述或未充分描述的其他实施方式或设计,一个实施方式内描述的每个单独或细节的设计应当被理解为结构上独立的细节例。尤其是,具有高度独立相关性的设计和特征通过术语“总体”来突出。

附图说明

所述附图示出:

图1是在平带驱动带端部段的抗张力连接状态下的本发明的驱动带连接装置的在图2的纵向截面i-i中的视图,

图2是根据图2的ii-ii的图1的驱动带连接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图1和2的驱动带连接装置的未经编辑的纵向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驱动带连接装置在连接区域中细节化的纵向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传送装置的纵向视图,

图6和7是如图5的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的平面视角下的节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沿着确定分层方向的竖直中心平面45观察,本发明的驱动带连接装置4包括重叠布置的第一外部连接件1、第二外部连接件2、和内部连接件3,其中第一外部连接件1具有基部或腹板部11以及两腿壁12并以u形帽状壳体形式形成壳体内腔,第二外部连接件2为与帽状部分配合的插入部形式,第三内部连接件3以片状部分的形式设置在第一外部连接件1和第二外部连接件2之间、第一外部连接件1内侧的连接腔42中。连接腔42容纳内部连接件3,并且在连接状态下,容纳沿连接线40重叠布置的两个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3、94。在图1至3中以连接状态的形式,即以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3、94处于抗张力连接的形式,来说明驱动带连接装置4。外部连接件1、2和内部连接件3一起形成了具有纵向维度、在连接线40上延伸的连接体41。

第一外部连接件1和第二外部连接件2彼此通过紧固机构5紧固。紧固元件51例如是用于销钉连接诸如螺钉连接的销,紧固元件穿过腿壁12并锚定在第二外部连接件2中的相应的孔中。

在腹板部11的内侧,第一外部连接件1具有第一外部连接面101,而与之平行的第二外部连接面201则形成于第二外部连接件2的内侧。在紧固状态下,第一外部连接件1和第二外部连接件2彼此以固定的距离d固定,该距离d在第一外部连接面101和第二外部连接面201之间通过紧固而限定。

内部连接件3具有第一内部连接面301和第二内部连接面302。内部连接面301设置成与第一外部连接面101配合,并且第二内部连接面302设置成与第二外部连接面201配合。总体上重要的是,连接腔42构造有距离d,将内部连接件3和所有连接面构如此造,使得一方面在第一外部连接面101和第一内部连接面301之间形成空间从而以强制联锁啮合的方式接收一个平带驱动带端部段。另一方面,在第二外部连接面201和第二内部连接面302之间形成空间从而以强制联锁啮合的方式接收另一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4。此外,总体上重要的是,将内部连接件3牢固地插入连接体41,也就是说,将内部连接件3在连接线40的方向上或连接体41的纵向维度上不可移动地插入所述连接体,以在驱动带连接装置4处于连接状态时形成空间。图1至3示出了作为连接机构30的舌槽连接形式的强制联锁连接。第一横向边缘形成了舌元件31,舌元件31以恰好配合的方式啮合到相应凹部32中,该凹部32即为第二外部连接件2中的槽。

内部连接件3的横向维度的尺寸被设计为以紧密契合的方式位于第一外部连接件1的腿壁12之间。这种作为本发明驱动带连接装置4的总体特征的强制联锁连接具有如下优点:内部连接件3可以简单地插入连接腔42而不需要额外的连接手段。

在其另一横向侧上,内部连接件3具有自由横向边缘33,将其尺寸以如下方式设计为与距离d相对应,使得横向边缘33与插入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4的横贯区域一起完全封闭连接腔的前侧。

图1至3的驱动带连接装置4构造成连接通用驱动带9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3、94。被连接的或待连接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3、94具有第一平带侧面92,该第一平带侧面92是光滑均匀的,同时第二平带侧面91具有与横向于带的延伸部放置的齿96相齿接的齿状廓形911。尤其是,被连接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3、94可以是通过连接而连续的平带驱动带90的组件。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带的齿状廓形位于面向第二外部连接件2的第二平带侧面91上。与这种设置相对应,第一内部连接面301相应地廓形有齿状廓形36,以用于强制联锁啮合到一个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3的带表面廓形中,其中,另外,第二外部连接面201构造有齿状廓形26,以用于强制联锁啮合到另一个平带驱动带端部段34的带表面廓形911中。另外,第一外部连接面101设计为以强制联锁啮合的方式搁置来抵靠在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3的平面(未廓形)平带侧面92,并且内部连接件3的第二内部连接面302是光滑均匀的,用于以强制联锁啮合的方式抵靠在另一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4的平面(未廓形)平带侧面92。

通过调整距离d对分别在内部连接件3和外部连接件1或外部连接件2之间的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3、94的强制联锁连接进行构造,使得该强制联锁连接基本设置成不受挤压但可能有少量的卡紧,也就是说,强制联锁连接刚好受距离d限制而卡紧,不受由紧固机构5带来的横向于平带侧面91、92的挤压。

从图1至3可以看出,特别附加的设计由驱动带连接装置4或连接体41构成,所述连接体41构造有在纵向维度上延伸以沿着引导线引导驱动带连接装置4的引导元件46。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通过例子而在下文描述的那样,引导元件46由纵向引导槽15、25而形成,该引导元件46位于限定引导线的至少一个引导轨72上。

纵向引导槽15、25被连接体41的竖直中心平面45居中分割,其中纵向引导槽15在第一外部连接件1的腹板壁11的外侧形成,而另一纵向引导槽25在第二外部连接件2的外侧形成。纵向引导槽15、25例如呈现为半圆形截面。

驱动带连接装置4或从图1至3中体现为连接体41的另一进一步设计中,第一外部连接件1的腿壁12与第二外部连接件2的突出于第一外部连接件1的外部一起均设置有成形加工部,所述成形加工部具有例如形成梯形头部的梯形模塑,尤其从图1和3中可以看出。该模塑通常形成构造为与偏转装置配合的成形加工部,在所述偏转装置中携带的成形加工部例如作为联动部随联动凹口来引导驱动带连接装置4。通过图5至7的辅助,以下说明一个例子。

轴承元件60设置在第一外部连接件1的一个腿壁12上的纵向中心,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轴承元件60与紧固元件51齐平并紧挨紧固元件51。轴承元件60设置成运输轴承6的组件,所述运输轴承6配备用于安装和支承运输元件73来传送物品。通过图4和5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辅助来描述设计和功能。

图4示出了另一驱动带连接装置4,其基本设计与图1至3的驱动带连接装置相对应。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一个区别在于,内部连接件3倾斜设置在连接腔42内侧,以沿连接线40产生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3、94的倾斜重叠。因此,第一外部(平面)连接面101和第二外部(廓形)连接面201倾斜设置并彼此平行,以便形成用于倾斜设置内部连接件3的连接腔42。倾斜设置通常以倾斜角如构成,使得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3、94在共同直带张力线900中处于齐平位置以匹配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3、94的重叠尺寸或距离d处的重叠尺寸。

内部连接件3具有在倾斜位置上的较高横向边缘,并且如上所述,该横向边缘形成了内部连接机构30的连接舌部31。内部连接件3的相对的横向边缘33形成为外部边缘,该外部边缘作为内部连接机构30的另一组件,以强制联锁啮合的方式位于第一外部连接件1的相对应横向边缘上。总体上说,横向边缘31、33如此对齐从而与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3、94一起,密封了连接体41的前表面。

如图1至3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外部连接件1形成为梯形头部,同时对第二外部连接件2的连接体41的纵向维度中的尺寸进行匹配设计。成形加工部740由此构造为联动部,其进入联动凹口711以用于强制联锁啮合,例如图5所示。通过图1至3的辅助以相同的方式来描述,紧固机构5的紧固元件51设置在第一外部连接件1的腿壁12上,用于以在两个外部连接面101、201之间具有固定距离d形式将第一外部连接件1紧固到第二外部连接件2。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传送装置7,其中,本发明的驱动带连接装置4,例如构造成图4的驱动带连接装置4,作为基础组件被集成到传送装置7内。

传送装置7包括两个连续的平带驱动带90,901,902,平带驱动带90,901,902以平行设置的方式平行间隔设置并由偏转轮71引导以沿传送路径78和返回路径79循环。一对偏转轮71是用驱动装置(未示出)同时操作的驱动偏转轮710。有利地,驱动装置可以直接同时驱动所有偏转轮71。

每个平带驱动带901,902被至少一个本发明的驱动带连接装置4连接成连续的带。图5示出了传送装置7的具有连续驱动平带901的长边。对具有组件和引导部的驱动带901进行更详细地描述。这种描述对另一驱动带902在组件和设置上同样有效。

在图5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在位置a和位置b具有驱动带连接装置4。在图5中可以看出,连续的平带驱动带901被引导而围绕在错列的高度上安装的偏转轮71。在偏转轮71之间存在上部传送路径78,在从受驱动偏转轮710区域中的装载点81开始的传送方向上,上部传送路径78最初在段781上水平运行,然后在段782上斜向上运行,然后在段783上再次水平朝向另一个较高的偏转轮71运行。以相同的方式,但以相反的顺序,沿着具有相应段791至793的返回路径79将平带驱动带901从较高偏转轮71引导至驱动偏转轮710。如所提到过的,随偏转轮71的另一平带驱动带902的设置和引导以相同的方式进行。

从图6和7可以看出,平行设置、运行并由驱动偏转轮710来同步地移动的两个驱动带901、902以无缝平行设置的方式运送运输元件73。这些与紧固于驱动带901、902的成对的支承运输块74一起,形成了在传送方向f上连续循环的传送带75。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运输元件73是具有凹槽731的元件,每个运输元件73分别接收至少一个物品以沿传送路径78进行传送。

每个运输元件73被相关的一对运输块74支承。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枢转轴承形式的运输轴承6均被构造为支承运输元件73。枢转轴承具有在的运输块74的运输对上形成轴承元件60的枢转轴承点。偏转发生在运输元件73的在运行前导方向上突出的运输边缘732。运输元件73的在运行拖尾方向上的另一运输边缘733被运输元件引导装置(未示出)以如下方式来引导,如图5-7所说明的,段781至783以及791至793中的运输元件73保持在基本与平带驱动带901、902平行放置的层中。

传送装置7可以构造为,从装载点81沿传送路径78向位于传送路径78末端的偏转轮71区域中的卸载点83移动运输元件73。传送装置7可以构造为使得在传送路径78的至少一个位置处设置卸载点82。运输元件73的拖尾运输边缘733则沿曲线730引导,从而使该可枢转的运输元件73在卸载点82区域中向下枢转。运输凹槽73的偏转可以通过可控制的点开关来控制,当需要时,该点开关引导拖尾运输边缘733进入曲线730的路线中。可以通过控制器将物品选择性地分配到若干个卸载点。

所有的运输块74被设计具有相同且一致的外部轮廓。从图5至7可以看出,运输块74被连续的平带驱动带90横穿,其中将它们牢固地即不可移动地紧固到各个平带驱动带90上。

每个运输块74是多功能块。运输块74具有引导元件761、762,该引导元件761、762以滑动配合方式在引导装置70的引导轨72上引导,即在第一引导轨721和第二引导轨722上引导,以在781到783,791到793的水平段和斜坡段中引导传送带75。引导轨721沿传送路径78设置,引导轨722沿返回路径79设置。除了引导功能,附加功能是对运输元件73的优选的可旋转的支承。第三功能归结于这样的事实:运输块74是可驱动的带元件。每个运输块74构造成具有成形加工部740,该成形加工部740形成联动元件,并且与偏转轮71圆周上的联动凹口711一起,属于联动引导部。联动凹口711以驱动带901、902上的运输块74的间隔而绕各个偏转轮71的圆周均匀分布。联动引导部确保了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驱动带901、902被偏转轮71偏转180°。

每个运输块74具有近似于参考图4所描述的驱动带连接装置4的连接体41的轮廓和形状。由连接体41形成的传输块741也具有连接平带驱动带端部段93、94的功能。可以看出,传动带连接装置4可以按照其他运输块74,742的顺序作为运输块74,741排列在任何期望的位置。。在运输块74之间没有带连接点。由驱动带连接装置4形成的运输块74、741可以被容易地插在带的路程中的若干地方上,例如以用于移除或替换循环带中的损坏段或磨损段。例如,在图6和7中,连接体41以在点a和b处成对设置的方式紧固于驱动带901、902。设置方式不限于连接体41的成对设置,偏转可以设置在具有一个运输块74,742的一侧上。

参考图4还有图1至3的描述,形成联动部的成形加工部740形成为具有梯形纵向截面的头部,其中相应地,联动凹口711也为梯形。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枢转轴承件60设置在所有运输块74上的梯形头部的纵向中心。

最后,参考图4,还有图1至3已经描述的,每个运输块74还具有引导元件76,即这里引导元件76是以761另外标记的纵向引导槽15的形式,以及引导元件76是通常以762标记的纵向引导槽25的形式。

从图5和7变得清楚的是,在梯形头部中形成的纵向引导槽762,25位于相关的引导轨721上,引导轨721作为沿传送路径78的因此而限定的段781至783的滑动引导。在下部路程上,也就是说在返回路径79上,具有纵向引导槽761,15的、翻转了180°的运输块74位于相对应的导轨722上,具有段791至793的该导轨722限定了返回路径79的走向。引导装置70的设置在段781和782之间过渡区域中的第三引导轨72,723仅在图5中用虚线示出。纵向引导槽15、761搁置在引导轨723上以引导传送带75从段781进入斜坡段782而不发生升起脱离。对应引导部例如可以设置在斜坡段792和水平段793之间,引导元件25、762则搁置在该对应引导部上。

紧固于各个驱动带901、902并且设置数量多于由驱动带连接装置4形成的运输块74,741的运输块74,742可适宜地以类似于连接体41的方式来构造。一种实施方式是由这种具有——图1至3原则上示出的——第一外部连接件的运输块742即第一外部块部742.1构成,而另一实施例是只由一个第二外部连接件即第二外部块部742.2构成,该第二外部块部742.2再次以插入部形式配合第一外部块部742.1。不像第二外部连接件2,根据图1至3,对第二外部块部742.2的尺寸设计得足够大,使得当将其紧固于第一外部块部742.1时,创造了一个空间以匹配单层不可分的驱动带901或902的扁平形状从而提供强制联锁连接。在所述连接中,驱动带901、902的齿状廓形啮合于第二外部块部742.2的连接面上的互补齿状廓形中,同时驱动带901、902的光滑均匀面抵接于第一外部块部742.1的相应光滑均匀的连接面而装配。这种运输块74,742包括紧固机构,该紧固机构以与图1至4的辅助下所描述的紧固机构5相同的方式将第一外部块部742.1和第二外部块部742.2彼此紧固。将在第一外部块部742.1和第二外部块部742.2的接触面之间预先确定的有限距离减少到与单一的驱动带厚度相对应的尺寸,以便将驱动带以强制联锁啮合方式固定在两个外部块部之间的内部块空间中。

不由连接体41形成的运输块74,742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紧固到驱动带901,902上。至于对运输元件73的支承和引导,这取决于所有运输块74,741,742一致形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