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偏转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156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偏转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主要由转子系统和定子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系统主要包括:外安装套(1)、外上导磁环(2A)、外中导磁环(2B)、外下导磁环(2C)、外上磁钢(3A)、外中上磁钢(3B)、外中下磁钢(3C)、外下磁钢(3D)、外上隔磁环(4A)、外中上隔磁环(4B)、外中下隔磁环(4C)、外下隔磁环(4D)、外上导磁锁母(5A)、外下导磁锁母(5B)、导磁盘(6)、转盘(7)、外组件锁母(8)、内安装套(9)、内上导磁环(10A)、内中导磁环(10B)、内下导磁环(10C)、内上磁钢(11A)、内中上磁钢(11B)、内中下磁钢(11C)、内下磁钢(11D)、内上隔磁环(12A)、内中上隔磁环(12B)、内中下隔磁环(12C)、内下隔磁环(12D)、内上导磁锁母(13A)、内下导磁锁母(13B)和内组件锁母(14);

所述定子系统主要包括:定子骨架(15)、铝基板(16)、左下绕组(17A)、右下绕组(17B)、前下绕组(17C)、后下绕组(17D)、左上绕组(18A)、右上绕组(18B)、前上绕组(18C)、后上绕组(18D)和环氧树脂胶(19);

所述外安装套(1)位于外上导磁环(2A)、外中导磁环(2B)、外下导磁环(2C)、外上磁钢(3A)、外中上磁钢(3B)、外中下磁钢(3C)、外下磁钢(3D)、外上隔磁环(4A)、外中上隔磁环(4B)、外中下隔磁环(4C)、外下隔磁环(4D)、外上导磁锁母(5A)、外下导磁锁母(5B)的径向外侧,外上导磁环(2A)、外中导磁环(2B)和外下导磁环(2C)分别位于外安装套(1)径向内侧上端、径向内侧中心和径向内侧下端,外上磁钢(3A)位于外上导磁环(2A)的轴向上端,外中上磁钢(3B)位于外上导磁环(2A)和外中导磁环(2B)之间,外中下磁钢(3C)位于外中导磁环(2B)和外下导磁环(2C)之间,外下磁钢(3D)位于外下导磁环(2C)的轴向下端,外上隔磁环(4A)、外中上隔磁环(4B)、外中下隔磁环(4C)和外下隔磁环(4D)分别位于外上磁钢(3A)、外中上磁钢(3B)、外中下磁钢(3C)和外下磁钢(3D)的径向内侧,外上导磁锁母(5A)位于外上磁钢(3A)和外上隔磁环(4A)的轴向上端,外下导磁锁母(5B)位于外下磁钢(3D)和外下隔磁环(4D)的轴向下端,外上导磁环(2A)、外中导磁环(2B)、外下导磁环(2C)、外上磁钢(3A)、外中上磁钢(3B)、外中下磁钢(3C)、外下磁钢(3D)、外上隔磁环(4A)、外中上隔磁环(4B)、外中下隔磁环(4C)和外下隔磁环(4D)通过外上导磁锁母(5A)和外下导磁锁母(5B)与外安装套(1)之间的螺纹配合固定安装在外安装套(1)上,导磁盘(6)位于外安装套(1)和外上导磁锁母(5A)的轴向上端,导磁盘(6)位于转盘(7)环形槽顶端,外安装套(1)、外上导磁环(2A)、外中导磁环(2B)、外下导磁环(2C)、外上磁钢(3A)、外中上磁钢(3B)、外中下磁钢(3C)、外下磁钢(3D)、外上隔磁环(4A)、外中上隔磁环(4B)、外中下隔磁环(4C)、外下隔磁环(4D)、外上导磁锁母(5A)和外下导磁锁母(5B)位于转盘(7)环形槽外壁径向内侧,并通过外组件锁母(8)与转盘(7)之间的螺纹配合固定安装在转盘(7)上,内安装套(9)位于内上导磁环(10A)、内中导磁环(10B)、内下导磁环(10C)、内上磁钢(11A)、内中上磁钢(11B)、内中下磁钢(11C)、内下磁钢(11D)、内上隔磁环(12A)、内中上隔磁环(12B)、内中下隔磁环(12C)、内下隔磁环(12D)、内上导磁锁母(13A)和内下导磁锁母(13B)的径向内侧,内上导磁环(10A)、内中导磁环(10B)、内下导磁环(10C)分别位于内安装套(9)径向外侧上端、径向外侧中心和径向外侧下端,内上磁钢(11A)位于内上导磁环(10A)的轴向上端,内中上磁钢(11B)位于内上导磁环(10A)和内中导磁环(10B)之间,内中下磁钢(11C)位于内中导磁环(10B)和内下导磁环(10C)之间内下磁钢(11D)位于内下导磁环(10C)的轴向下端,内上隔磁环(12A)、内中上隔磁环(12B)、内中下隔磁环(12C)和内下隔磁环(12D)分别位于内上磁钢(11A)、内中上磁钢(11B)、内中下磁钢(11C)和内下磁钢(11D)的径向外侧,内上导磁锁母(13A)位于内上磁钢(11A)和内上隔磁环(12A)的轴向上端,内下导磁锁母(13B)位于内下磁钢(11D)和内下隔磁环(12D)的轴向下端,内上导磁环(10A)、内中导磁环(10B)、内下导磁环(10C)、内上磁钢(11A)、内中上磁钢(11B)、内中下磁钢(11C)、内下磁钢(11D)、内上隔磁环(12A)、内中上隔磁环(12B)、内中下隔磁环(12C)和内下隔磁环(12D)通过内上导磁锁母(13A)和内下导磁锁母(13B)之间的螺纹配合固定安装在内安装套(9)上,内安装套(9)、内上导磁环(10A)、内中导磁环(10B)、内下导磁环(10C)、内上磁钢(11A)、内中上磁钢(11B)、内中下磁钢(11C)、内下磁钢(11D)、内上隔磁环(12A)、内中上隔磁环(12B)、内中下隔磁环(12C)、内下隔磁环(12D)、内上导磁锁母(13A)和内下导磁锁母(13B)位于转盘(7)环形槽内壁径向外侧,并通过内组件锁母(14)与转盘(7)之间的螺纹配合固定安装在转盘(7)上,定子骨架(15)位于外上导磁环(2A)、外中导磁环(2B)、外下导磁环(2C)、外上隔磁环(4A)、外中上隔磁环(4B)、外中下隔磁环(4C)和外下隔磁环(4D)的径向内侧,铝基板(16)位于定子骨架(15)径向外侧下方,左下绕组(17A)、右下绕组(17B)、前下绕组(17C)、后下绕组(17D)、左上绕组(18A)、右上绕组(18B)、前上绕组(18C)和后上绕组(18D)分别位于定子骨架(15)的左下端径向外侧、右下端径向外侧、前下端径向外侧、后下端径向外侧、左上端径向外侧、右上端径向外侧、前上端径向外侧和后上端径向外侧,并通过环氧树脂胶(19)固定安装在定子骨架(15)上,外上导磁环(2A)、外中导磁环(2B)、外下导磁环(2C)、外上隔磁环(4A)、外中上隔磁环(4B)、外中下隔磁环(4C)和外下隔磁环(4D)的径向内侧与内上导磁环(10A)、内中导磁环(10B)、内下导磁环(10C)、内上隔磁环(12A)、内中上隔磁环(12B)、内中下隔磁环(12C)和内下隔磁环(12D)的径向外侧之间形成空气气隙(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偏转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上导磁环(2A)、外中导磁环(2B)、外下导磁环(2C)、外上导磁锁母(5A)、外下导磁锁母(5B)、内上导磁环(10A)、内中导磁环(10B)、内下导磁环(10C)、内上导磁锁母(13A)和内下导磁锁母(13B)均为强导磁率的1J50或1J22棒材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偏转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安装套(1)、外上隔磁环(4A)、外中上隔磁环(4B)、外中下隔磁环(4C)、外下隔磁环(4D)、外组件锁母(8)、内安装套(9)、内上隔磁环(12A)、内中上隔磁环(12B)、内中下隔磁环(12C)、内下隔磁环(12D)、内组件锁母(14)和铝基板(16)均为导热性能较好的硬铝合金2A12或超硬铝合金7A09棒材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偏转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上磁钢(3A)、外中上磁钢(3B)、外中下磁钢(3C)、外下磁钢(3D)、内上磁钢(11A)、内中上磁钢(11B)、内中下磁钢(11C)和内下磁钢(11D)均为钕铁硼合金或衫钴合金硬磁材料,且均为轴向充磁,其充磁方向依次为:上S下N、上N下S、上S下N、上N下S、上N下S、上S下N、上N下S、上S下N、或为上N下S、上S下N、上N下S、上S下N、上S下N、上N下S、上S下N、上N下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偏转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骨架(15)为耐高温高强度的聚酰亚胺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偏转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树脂胶(19)固化环境为常温真空环境,固化时间不低于72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偏转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骨架(15)左下、右下、前下、后下、左上、右上、前上和后上8方向有8个凸台,分别用于缠绕左下绕组(17A)、右下绕组(17B)、前下绕组(17C)、后下绕组(17D)、左上绕组(18A)、右上绕组(18B)、前上绕组(18C)和后上绕组(18D),且左下绕组(17A)和左上绕组(18A)、右下绕组(17B)和右上绕组(18B)、前下绕组(17C)和前上绕组(18C)、后下绕组(17D)和后上绕组(18D)的缠绕方向和匝数相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