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顶管,具体涉及平整密封式顶管。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现有的顶管,在两节管子对接时,对接的不够紧密,在对接处的密封做的不够好,密封不够平整并且容易渗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平整密封式顶管,解决现有的两节顶管对接时对接不够紧密、平整,以及容易渗水的问题。
平整密封式顶管,包括两个以上的相互连接的顶管,由后一个顶管的前端与前一个顶管的后端连接;所述的顶管由内层、外层构成,所述的顶管的前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一凸齿,顶管的后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二凸齿;所述的相邻顶管连接处,第一凸齿与第二凸齿相互啮合,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所述的密封环由左半环、右半环组成,左半环的一端与右半环的一端活动连接,左半环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伸出于开口,第一凸块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右半环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伸出于开口,第二凸块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通过螺栓穿过两个通孔连接。两节顶管连接时,第一凸齿与第二凸齿相互交错啮合,使得顶管结合更加紧密,在后续的顶入过程中不易错位。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可有效防止水渗入,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将连接处紧紧包裹,使得连接更加紧密,密封环可打开,当第一凸齿与第二凸齿相互交错啮合后,套上防水层,再将密封环的左半环、右半环上的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连接,操作更加方便,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上的通孔两两对应连接,强度更高,同时在连接处的外表面光滑平整,在顶入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更小,更易前进。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凸齿的顶端及第二凸齿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块。橡胶块在顶入过程中承担缓冲的作用,避免了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的磨损,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管外层两端的端面设置有橡胶环,所述的密封环的侧边设置有橡胶层。顶管外层两端的端面的橡胶环与密封环侧边的橡胶层相互挤压贴合,起到缓冲及密封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的形状为梯形体。梯形体相互啮合,力学强度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凸齿为长方体,相互间隔设置,第二凸齿为梯形体,相互相邻设置;第二凸齿比第一凸齿厚,第二凸齿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直角三角形沟槽,沟槽宽度与第一凸齿厚度相适配,第一凸齿插于两个相邻的第二凸齿的沟槽内。两个相邻的第二凸齿对第一凸齿进行多方位的限位,使得顶管在顶入过程中更加不易错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管外表面别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装吊杆,便于吊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发明使得两节顶管连接处结合的更加紧密、平整,顶入过程中受到的摩擦更小,还可防止渗水,并且更易对接操作;本发明两节顶管连接处力学强度更高;本发明顶管在顶入过程中更加不易错位;本发明第一凸齿的顶端及第二凸齿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块,在顶入过程中避免了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的磨损;本发明更加便于吊装;本发明顶管外层两端的端面的橡胶环与密封环侧边的橡胶层相互挤压贴合,到缓冲及密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两个顶管完成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密封环及防水层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密封环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顶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凸齿为梯形体、第一凸齿为长方体时,相互啮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图2、图3、图4、图5示出了此种平整密封式顶管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平整密封式顶管,包括两个以上的相互连接的顶管,由后一个顶管的前端与前一个顶管的后端连接;所述的顶管由内层、外层构成,所述的顶管的前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一凸齿1,顶管的后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二凸齿2;所述的相邻顶管连接处,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啮合,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3,所述的密封环3由左半环4、右半环5组成,左半环4的一端与右半环5的一端活动连接,左半环4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一凸块6,第一凸块6伸出于开口,第一凸块6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右半环5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二凸块7,第二凸块7伸出于开口,第二凸块7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7通过螺栓穿过两个通孔连接。两节顶管连接时,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交错啮合,使得顶管结合更加紧密,在后续的顶入过程中不易错位。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可有效防止水渗入,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3将连接处紧紧包裹,使得连接更加紧密,密封环3可打开,当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交错啮合后,套上防水层,再将密封环3的左半环4、右半环5上的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7连接,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在连接处的外表面光滑平整,在顶入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更小,更易前进。
实施例2:
平整密封式顶管,包括两个以上的相互连接的顶管,由后一个顶管的前端与前一个顶管的后端连接;所述的顶管由内层、外层构成,所述的顶管的前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一凸齿1,顶管的后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二凸齿2;所述的第一凸齿1的顶端及第二凸齿2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块8。橡胶块8在顶入过程中承担缓冲的作用,避免了第一凸齿1和第二凸齿2的磨损,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的相邻顶管连接处,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啮合,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3,所述的密封环3由左半环4、右半环5组成,左半环4的一端与右半环5的一端活动连接,左半环4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一凸块6,第一凸块6伸出于开口,第一凸块6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右半环5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二凸块7,第二凸块7伸出于开口,第二凸块7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7通过螺栓穿过两个通孔连接。两节顶管连接时,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交错啮合,使得顶管结合更加紧密,在后续的顶入过程中不易错位。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可有效防止水渗入,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3将连接处紧紧包裹,使得连接更加紧密,密封环3可打开,当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交错啮合后,套上防水层,再将密封环3的左半环4、右半环5上的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7连接,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在连接处的外表面光滑平整,在顶入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更小,更易前进。
实施例3:
平整密封式顶管,包括两个以上的相互连接的顶管,由后一个顶管的前端与前一个顶管的后端连接;所述的顶管由内层、外层构成,所述的顶管的前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一凸齿1,顶管的后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二凸齿2;所述的第一凸齿1的顶端及第二凸齿2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块8。橡胶块8在顶入过程中承担缓冲的作用,避免了第一凸齿1和第二凸齿2的磨损,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的相邻顶管连接处,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啮合,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3,所述的密封环3由左半环4、右半环5组成,左半环4的一端与右半环5的一端活动连接,左半环4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一凸块6,第一凸块6伸出于开口,第一凸块6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右半环5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二凸块7,第二凸块7伸出于开口,第二凸块7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7通过螺栓穿过两个通孔连接。所述的顶管外层两端的端面设置有橡胶环,所述的密封环3的侧边设置有橡胶层。顶管外层两端的端面的橡胶环与密封环3侧边的橡胶层相互挤压贴合,起到缓冲及密封的作用。两节顶管连接时,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交错啮合,使得顶管结合更加紧密,在后续的顶入过程中不易错位。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可有效防止水渗入,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3将连接处紧紧包裹,使得连接更加紧密,密封环3可打开,当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交错啮合后,套上防水层,再将密封环3的左半环4、右半环5上的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7连接,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在连接处的外表面光滑平整,在顶入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更小,更易前进。
实施例4:
平整密封式顶管,包括两个以上的相互连接的顶管,由后一个顶管的前端与前一个顶管的后端连接;所述的顶管由内层、外层构成,所述的顶管的前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一凸齿1,顶管的后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二凸齿2;所述的第一凸齿1和第二凸齿2的形状为梯形体。梯形体相互啮合,力学强度更高。所述的第一凸齿1的顶端及第二凸齿2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块8。橡胶块8在顶入过程中承担缓冲的作用,避免了第一凸齿1和第二凸齿2的磨损,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的相邻顶管连接处,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啮合,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3,所述的密封环3由左半环4、右半环5组成,左半环4的一端与右半环5的一端活动连接,左半环4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一凸块6,第一凸块6伸出于开口,第一凸块6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右半环5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二凸块7,第二凸块7伸出于开口,第二凸块7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7通过螺栓穿过两个通孔连接。所述的顶管外层两端的端面设置有橡胶环,所述的密封环3的侧边设置有橡胶层。顶管外层两端的端面的橡胶环与密封环3侧边的橡胶层相互挤压贴合,起到缓冲及密封的作用。两节顶管连接时,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交错啮合,使得顶管结合更加紧密,在后续的顶入过程中不易错位。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可有效防止水渗入,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3将连接处紧紧包裹,使得连接更加紧密,密封环3可打开,当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交错啮合后,套上防水层,再将密封环3的左半环4、右半环5上的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7连接,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在连接处的外表面光滑平整,在顶入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更小,更易前进。
实施例5:
平整密封式顶管,包括两个以上的相互连接的顶管,由后一个顶管的前端与前一个顶管的后端连接;所述的顶管由内层、外层构成,所述的顶管的前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一凸齿1,顶管的后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二凸齿2;所述的第一凸齿1为长方体,相互间隔设置,第二凸齿2为梯形体,相互相邻设置;第二凸齿2比第一凸齿1厚,第二凸齿2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直角三角形沟槽,沟槽宽度与第一凸齿1厚度相适配,第一凸齿1插于两个相邻的第二凸齿2的沟槽内。两个相邻的第二凸齿2对第一凸齿1进行多方位的限位,使得顶管在顶入过程中更加不易错位。所述的第一凸齿1的顶端及第二凸齿2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块8。橡胶块8在顶入过程中承担缓冲的作用,避免了第一凸齿1和第二凸齿2的磨损,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的相邻顶管连接处,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啮合,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3,所述的密封环3由左半环4、右半环5组成,左半环4的一端与右半环5的一端活动连接,左半环4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一凸块6,第一凸块6伸出于开口,第一凸块6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右半环5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二凸块7,第二凸块7伸出于开口,第二凸块7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7通过螺栓穿过两个通孔连接。所述的顶管外层两端的端面设置有橡胶环,所述的密封环3的侧边设置有橡胶层。顶管外层两端的端面的橡胶环与密封环3侧边的橡胶层相互挤压贴合,起到缓冲及密封的作用。两节顶管连接时,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交错啮合,使得顶管结合更加紧密,在后续的顶入过程中不易错位。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可有效防止水渗入,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3将连接处紧紧包裹,使得连接更加紧密,密封环3可打开,当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交错啮合后,套上防水层,再将密封环3的左半环4、右半环5上的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7连接,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在连接处的外表面光滑平整,在顶入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更小,更易前进。
最优实施例:
平整密封式顶管,包括两个以上的相互连接的顶管,由后一个顶管的前端与前一个顶管的后端连接;所述的顶管由内层、外层构成,所述的顶管外表面别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装吊杆,便于吊装。所述的顶管的前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一凸齿1,顶管的后端内层端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第二凸齿2;所述的第一凸齿1为长方体,相互间隔设置,第二凸齿2为梯形体,相互相邻设置;第二凸齿2比第一凸齿1厚,第二凸齿2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直角三角形沟槽,沟槽宽度与第一凸齿1厚度相适配,第一凸齿1插于两个相邻的第二凸齿2的沟槽内。两个相邻的第二凸齿2对第一凸齿1进行多方位的限位,使得顶管在顶入过程中更加不易错位。所述的第一凸齿1的顶端及第二凸齿2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块8。橡胶块8在顶入过程中承担缓冲的作用,避免了第一凸齿1和第二凸齿2的磨损,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的相邻顶管连接处,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啮合,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3,所述的密封环3由左半环4、右半环5组成,左半环4的一端与右半环5的一端活动连接,左半环4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一凸块6,第一凸块6伸出于开口,第一凸块6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右半环5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第二凸块7,第二凸块7伸出于开口,第二凸块7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7通过螺栓穿过两个通孔连接。所述的顶管外层两端的端面设置有橡胶环,所述的密封环3的侧边设置有橡胶层。顶管外层两端的端面的橡胶环与密封环3侧边的橡胶层相互挤压贴合,起到缓冲及密封的作用。两节顶管连接时,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交错啮合,使得顶管结合更加紧密,在后续的顶入过程中不易错位。在连接处套有一圈防水层,可有效防止水渗入,防水层外设置有密封环3将连接处紧紧包裹,使得连接更加紧密,密封环3可打开,当第一凸齿1与第二凸齿2相互交错啮合后,套上防水层,再将密封环3的左半环4、右半环5上的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7连接,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在连接处的外表面光滑平整,在顶入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更小,更易前进。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