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进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3181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凑型进水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具体为一种紧凑型进水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底部进水并且第一导管纵向设置、第二导管横置的进水阀,水流由第一导管的底部纵向向上经转向流至第二导管形成横向水流,通常其第一导管的轴心线与出水管的轴心线相重叠,第一导管的出水口位于出水管径向的中心位置处,并且第二导管进水口的位置通常与第一导管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因此第二导管由第一导管出水口对应位置(也即所述的中心位置)处向外延伸,由于第二导管需要保证一定的导向长度以对转向的横向水流进行导向,才能使水流更集中的流向止水组件的背压腔,而上述现有结构的进水阀为了保证第二导管有足够的长度,第二导管需由上述的中心位置向外延伸足够的长度,导致进水阀占用较大的横向空间,并且结构不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盖板支架的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紧凑型进水阀,包括具有进水通道的进水管、具有出水通道的本体及一连通或切断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的止水组件,所述进水管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导管和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管上方的第二导管,所述止水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导管的出水口,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之间通过一过流腔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导管的出水口横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导管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位置之间,所述第一导管的出水口的水流流至所述过流腔,并通过所述过流腔使所述第一导管内的纵向水流转向流入所述第二导管内形成横向水流,所述第一导管的内腔、过流腔及第二导管的内腔形成所述进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管上方的本体内形成所述过流腔,设于所述第一导管顶端的第一导管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流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导管的进水口与所述过流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本体相对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管的顶端之外,所述第二导管从所述本体的侧壁设有的敞口插入并固定在所述本体内,所述本体内对应所述敞口处横向设置一供所述第二导管伸入的凹腔,所述凹腔与所述第一导管的出水口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导管由所述第二导管的进水口一端穿过所述敞口后经所述凹腔的开口伸入所述凹腔内,并且所述第二导管的外壁与所述凹腔靠近凹腔开口一端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凹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过流腔。

优选的,所述凹腔与所述第一导管相垂直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导管的出水口形成于所述凹腔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凹腔由所述本体相对所述敞口一侧的侧壁往所述敞口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凹腔的开口与所述敞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管靠近所述第二导管的出水口一端通过一压盖夹紧在所述凹腔的开口与所述敞口之间,所述第二导管的进水口靠近所述凹腔的底壁并与所述底壁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压盖固设于所述敞口处,所述止水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压盖之间。

优选的,所述本体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通道形成于所述出水管内,所述出水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管之外,所述第一导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出水管的轴心线相重叠,所述第一导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出水管径向上的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过流腔,使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之间通过一过流腔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导管的出水口横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导管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位置之间,所述第一导管的出水口的水流流至所述过流腔,并通过所述过流腔使所述第一导管内的纵向水流转向流入所述第二导管内形成横向水流,所述第一导管的内腔、过流腔及第二导管的内腔形成所述进水通道,上述结构,充分利用了进水阀内部的横向空间,使进水阀结构更紧凑,节省了进水阀的横向空间,进水阀的体积更小巧。

2.所述凹腔由所述本体相对所述敞口一侧的侧壁往所述敞口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凹腔的开口与所述敞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管靠近所述第二导管的出水口一端通过一压盖夹紧在所述凹腔的开口与所述敞口之间,所述第二导管的进水口靠近所述凹腔的底壁并与所述底壁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二导管尽可能的伸入进水阀内部,进一步节省了进水阀的横向空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进水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进水阀的第二导管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进水阀的第一导管及本体组合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进水阀的第一导管及本体组合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紧凑型进水阀1,包括具有进水通道的进水管、具有出水通道31的本体30及一连通或切断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31的止水组件50,所述进水管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导管10和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管10上方的第二导管20,所述止水组件50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导管20的出水口22以连通或切断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31,所述第一导管10和第二导管20之间通过一过流腔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导管10的出水口12横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导管20的进水口23与出水口22位置之间,所述第一导管10的出水口12的水流流至所述过流腔,并通过过流腔使第一导管10内的纵向水流转向流入第二导管20内形成横向水流,所述第一导管10的内腔、过流腔及第二导管20的内腔形成所述进水通道,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管10内具有纵向的第一进水通道11,所述第二导管20内具有横向的第二进水通道21,所述过流腔具有横向的并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21流向相反的过流通道41,所述第一进水通道11、所述第二进水通道21及所述过流通道41共同形成所述进水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管10上方的本体30内形成所述过流腔,设于所述第一导管10顶端的第一导管10的出水口12与所述过流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导管20的进水口23与所述过流腔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30相对固定在第一导管10的顶端之外,第二导管20从所述本体30的侧壁设有的敞口32插入并固定在本体30内,本体30对应所述敞口处横向设置一供所述第二导管20伸入的凹腔40,所述凹腔40与所述第一导管10的出水口12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导管20由第二导管20的进水口23一端穿过所述敞口32后经凹腔40的开口42伸入所述凹腔40内,并且所述第二导管20的外壁与所述凹腔40靠近凹腔40开口42一端的内壁密封配合,凹腔40的内壁与第二导管20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过流腔。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腔40与所述第一导管10相垂直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导管10的出水口12形成于所述凹腔40的侧壁43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凹腔40由所述本体30相对所述敞口32一侧的侧壁往所述敞口32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凹腔40的开口42与所述敞口3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管20靠近所述第二导管20的出水口22一端通过一压盖60夹紧在所述凹腔40的开口42与所述敞口32之间,所述第二导管20的进水口23靠近所述凹腔40的底壁44并与所述底壁44间隔设置,具体为,所述压盖60固设于所述敞口32处,所述止水组件50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管20的出水口22与所述压盖60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30包括出水管33,所述出水通道31形成于所述出水管33内,所述出水管33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管10之外,所述第一导管10的轴心线与所述出水管33的轴心线相重叠,所述第一导管10的出水口12位于所述出水管33径向上的中心位置。

进水阀1进水时,水流由第一导管10的底部进入第一进水通道11,第一进水通道11的水流由第一导管10的出水口12流出至过流腔内,过流腔内的水流朝远离所述第二导管20出水口22的方向流至凹腔40的底部后转向由第二导管20的进水口23逆向流入横向的第二进水通道21并进入止水组件50的背压腔52(背压腔52形成于止水垫51与压盖60之间)中,止水组件50的止水垫51在第二进水通道21内水流压力的作用下打开第二导管20的出水口22,进而使水流流至出水通道31。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进水阀1内部的横向空间,使进水阀1结构更紧凑,节省了进水阀1的横向空间,体积更小巧。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