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和换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1339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和换挡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该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的换挡器。



背景技术:

汽车换挡器总成主要包括换挡壳体、安装于换挡壳体中的换挡杆、插设于换挡杆配合孔中的滑动芯杆以及抵置于换挡杆和滑动芯杆之间的弹簧,还包括套设于滑动芯杆外周面的衬套以及位于换挡壳体下部、并具有与滑动芯杆接触型面的挡块。由于结构限制,现有的滑动芯杆和换挡杆配合孔一般为间隙配合,但因间隙存在,换挡时会产生换挡虚位也即较大晃动,长时间的使用,甚至会加大两者之间的间隙,从而导致换挡不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以能够消除换挡杆与滑动芯杆之间的径向间隙,而避免换挡虚位的产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以用于消除插装在换挡杆一端的滑动芯杆与所述换挡杆之间的径向间隙,该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包括:

间隙补偿部,设置于所述换挡杆和所述滑动芯杆之间,并在所述滑动芯杆和所述间隙补偿部之间设有沿所述滑动芯杆的轴向呈涡旋状布置的抵接面;

弹性驱动部,设置于所述间隙补偿部和所述换挡杆之间,以使所述间隙补偿部具有沿所述抵接面的转动,且随该转动,所述间隙补偿部承接于所述滑动芯杆的支撑而具有径向上的伸缩。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补偿部为套设于所述滑动芯杆上的衬套,于所述衬套的一侧设有豁口。

进一步的,于所述衬套的内壁上设有沿所述衬套的轴向布置的涡旋面,所述滑动芯杆与所述涡旋面贴合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驱动部为抵置于所述间隙补偿部和所述换挡杆之间的压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驱动部为连接于所述间隙补偿部与所述换挡杆之间的扭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驱动部套设于所述滑动芯杆上。

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滑动芯杆的插入端,在所述换挡杆内形成有通孔,且在所述滑动芯杆的插入端设有嵌装于所述通孔内、并可于径向弹性伸缩的弹性定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定位部包括固连于所述滑动芯杆端部的呈环状布置的多个定位块。

进一步的,在所述定位块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相抵接、并呈锥状的凸起。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在弹性驱动部的驱使下,间隙补偿部沿涡旋状布置的抵接面转动,可使其在滑动芯杆的支撑下具有径向上的伸缩,以消除换挡杆和滑动芯杆之间的径向间隙,从而可避免换挡过程中出现虚位,而提高换挡效果。

(2)间隙补偿部采用具有豁口的衬套,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3)滑动芯杆与涡旋面贴合相接,能够提高滑动芯杆的运动稳定性。

(4)弹性驱动部采用压簧,可便于装配。

(5)弹性驱动部采用扭簧,可对滑动芯杆具有较好的驱动性。

(6)弹性驱动部套设于滑动芯杆上,能够提高结构稳定性。

(7)弹性定位部可减小滑动芯杆的晃动,从而能够提高滑动芯杆的稳定性。

(8)弹性定位部采用环状布置的多个定位块,可便于加工制造,并提高结构稳定性。

(9)锥状的凸起可利于定位块的弹性伸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挡器,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挡位块,以及插装于所述壳体上的换挡杆,在所述换挡杆插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挡位块相抵接的滑动芯杆,在所述换挡杆和所述滑动芯杆之间设有如上所述的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

本换挡器与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滑动芯杆于换挡杆内的插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滑动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滑动芯杆、衬套及压簧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换挡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换挡杆,11-插装孔,12-通孔,2-滑动芯杆,21-第一涡旋斜面,22-涡旋外面,23-定位块,24-凸起,3-挡位块,4-衬套,41-豁口,42-涡旋内面,43-第二涡旋斜面,5-压簧,6-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以用于消除插装在换挡杆一端的滑动芯杆与换挡杆之间的径向间隙,该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主要包括间隙补偿部和弹性驱动部。其中,间隙补偿部设于换挡杆和滑动芯杆之间,并在滑动芯杆和间隙补偿部之间设有沿滑动芯杆的轴向呈涡旋状布置的抵接面。弹性驱动部则设于间隙补偿部和换挡杆之间,以使间隙补偿部具有沿抵接面的转动,且随该转动,间隙补偿部承接于滑动芯杆的支撑而具有径向上的伸缩。

本实用新型的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在弹性驱动部的驱使下,间隙补偿部沿涡旋状布置的抵接面转动,可使其在滑动芯杆的支撑下具有径向上的伸缩,以消除换挡杆和滑动芯杆之间的径向间隙,从而可避免换挡过程中出现虚位。

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结合图2所示,在换挡杆1的一端形成有插装孔11,滑动芯杆2的一端插设于插装孔11中,而其另一端伸出换挡杆1外部,且于滑动芯杆2伸出端的下方还设有与滑动芯杆2相抵接的挡位块3,以通过滑动芯杆2对挡位块3的驱使实现换挡动作。

具体来讲,如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滑动芯杆2整体呈柱状,其与挡位块3相接的一端形成有圆锥形的触头,于滑动芯杆2上还形成有沿其轴向布置的第一涡旋斜面21以及周向的涡旋外面22,且涡旋外面22沿靠近触头的方向渐大。

前述的间隙补偿部为套设于滑动芯杆2上的衬套4,其结构如图4中所示,于衬套4的一侧设有贯穿其轴向的豁口41,且于衬套4一端形成有与滑动芯杆2上的第一涡旋斜面21抵接配合的第二涡旋斜面43,并于衬套4的内壁上设有沿其轴向布置,并可与滑动芯杆2的涡旋外面22贴合相接的涡旋内面42。具体设计时,衬套4内的涡旋内面42的径向尺寸相对于滑动芯杆2上的涡旋外面22应较小。

本实施例中的弹性驱动部具体为图5中所示的抵置于衬套4和换挡杆1之间的压簧5,利用压簧5对衬套4施加的轴向顶推力,便可驱动衬套4具有图5所示状态下的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在衬套4旋转时,因涡旋内面42与涡旋外面22的涡旋配合,同时涡旋内面42的径向尺寸较小,从而可使得衬套4发生膨胀、直径变大,以消除滑动芯杆2与换挡杆1之间的径向间隙。

为提高压簧5对衬套4的驱动的稳定性,压簧5也为套设于滑动芯杆2上。当然,压簧5也可不套设于滑动芯杆2上,但此时抵置于换挡杆1和衬套4之间的压簧5宜设置为沿滑动芯杆2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同时,弹性驱动部除了采用压簧5,其也可采用连接于衬套4和换挡杆1之间的扭簧,此时,可不在滑动芯杆2及衬套4上设置第一涡旋斜面21和第二涡旋斜面43,在扭簧的作用下,衬套4转动,结合于涡旋外面22与涡旋内面42的配合,也可消除滑动芯杆2和换挡杆1之间的径向间隙。

为提高滑动芯杆2于换挡杆1中设置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滑动芯杆2的插入端,于换挡杆1上形成有与插装孔11相通的通孔12,通孔12具有小于插装孔11的内径,而在滑动芯杆2上也设有插入该通孔12内的可径向弹性伸缩的弹性定位部。该弹性定位部具体包括固连于滑动芯杆2插入端的呈环状布置的多个定位块23,于各定位块23的外壁上还设有与通孔12的内壁相抵接、并呈锥状的凸起24,凸起24的设置可利于定位块23的径向伸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换挡器,如图6中所示,其包括壳体6,位于壳体6内的挡位块3,以及插装于壳体6上的换挡杆1,在换挡杆1插设于壳体6内的一端设有与挡位块3相抵接的滑动芯杆2,且在换挡杆1和滑动芯杆2之间设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其中,壳体6具体为图6中所示的由左壳体6和右壳体6拼合组成,当然,也可使壳体6为单独设置的一个整体结构。而挡位块3及换挡杆1的相关结构参照现有技术即可。

本换挡器通过设置实施例一所述的换挡杆间隙补偿机构,可消除换挡杆1和滑动芯杆2之间的径向间隙,而能够实现换挡器在换挡过程中无虚位,从而可具有较好的换挡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