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7815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水管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体连接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水管接头。



背景技术:

水管接头与软管相连时,通常直接将软管套设在水管接头上,软管的内径不大于水管接头的外径,当软管套设在水管接头上时,软管通过形变产生向内的收缩力,将水管接头的外侧壁牢牢压紧。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软管与水管接头之间容易发生粘结,致使软管很难从水管接头上拆卸下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软管拆卸的水管接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管接头,包括两个软管连接部以及将两个软管连接部相连的管体连接部,所述软管连接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以及套设在安装槽上的套筒,所述安装槽的底面沿软管连接部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安装盲孔,所述安装盲孔内设置有弹簧以及被弹簧推向套筒的滚珠,所述套筒上还设置有供滚珠弹出的第一通孔,所述软管连接部与套筒能够通过相互转动控制滚珠是否从第一通孔中弹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软管后,软管端头有部分内侧壁与套筒相接触,当需要将软管从水管接头上拆卸下来时,软管的内侧壁可能同时与套筒以及软管连接部的外侧壁发生粘结,而套筒和软管连接部之间能过发生相对转动,则能够通过将套筒进行小幅度旋转,能够缓解软管与套筒之间的粘结状态,此时,安装盲孔内的滚珠在弹簧的推动下从第一通孔中弹出,给予软管一个向上的推力,再次缓解软管与套筒之间的粘结状态,随后继续转动套筒,使软管与套筒发生相对转动,使软管与套筒之间的粘结状态消失,使软管能够顺利从套筒上拆卸下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在靠近管体连接部的外侧壁设置有旋转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凸台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工具来旋转套筒,方便旋转套筒,从而方便软管的拆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为锥形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越靠近安装槽的孔径越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第一通孔结构的设置能够方便在旋转套筒时,当滚珠从第一通孔中弹出并且与软管的内侧壁进行接触后,能够通过继续旋转套筒,使滚珠能够顺着第一通孔的侧壁向下运动,回到安装盲孔中,这种设置能够通过不断旋转套筒来使软管与套筒之间不在粘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槽的底面沿软管连接部的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限位槽,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中设置有能够卡入环形限位槽中的环形限位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限位槽与环形限位凸台的设置限制了套筒与软管连接部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移,保证了套筒和软管连接部只能够发生周向相对转动,而且对两者之间的周向相对转动进行了导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槽的两端沿软管连接部的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密封槽以及设置于环形密封槽中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套筒的内侧壁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密封槽和密封圈的设置,加强了软管连接部与套筒之间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体连接部与软管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安装台,所述安装台沿管体连接部的圆周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台作为手给予水管接头的一个着力点,能够方便了将软管安装到水管接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的外侧壁设置有网状摩擦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状摩擦纹能够加强套筒与软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软管从套筒上脱落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软管连接部上的安装盲孔、弹簧以及滚珠的设置,套筒上的第一通孔以及旋转凸台的设置,安装台的设置,上述结构均方便了将软管从水管接头上拆卸下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水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管接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软管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软管连接部;11、安装槽;12、环形限位槽;13、环形密封槽;14、安装盲孔;2、管体连接部;21、安装台;3、密封圈;4、弹簧;5、滚珠;6、套筒;61、环形限位凸台;62、旋转凸台;63、网状摩擦纹;64、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水管接头,主要包括两个软管连接部1和管体连接部2,在本实施例中,水管接头为水管直角接头,管体连接部2为L型管材。管体连接部2与软管连接部1的连接处设置有安装台21,安装台21沿管体连接部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管体连接部2与软管连接部1的每个连接处均设置有两个安装台21,安装台21远离软管连接部1的侧面为向软管连接部1倾斜的斜面。

如图2和图3所示,软管连接部1在靠近管体连接部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的长度至少占软管连接部1总长度的三分之二。安装槽11底部的中部沿软管连接部1的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限位槽12,安装槽11底面的两端沿软管连接部1的圆周方向还设置有环形密封槽13,两个环形密封槽13至环形限位槽12之间的距离相同,其中,环形密封槽13中设置有密封圈3。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安装槽11的底部在环形密封13以及环形限位槽12之间均设置有一组安装盲孔14,每组安装盲孔14包括三个安装盲孔14,且三个安装盲孔14沿软管连接部1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安装盲孔14的底部连接有一弹簧4以及连接于弹簧4端部的滚珠5。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软管连接部1在安装槽11上套设有一个套筒6,套筒6的内壁与设置于环形密封槽13中的密封圈3过盈配合。在套筒6的内侧壁还设置有能够卡入环形限位槽12中的环形限位凸台61。

套筒6在靠近管体连接部2的外侧壁设置有旋转凸台62,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凸台62为正六棱柱,能够方便使用工具拧动套筒,从而使套筒6和软管连接部1发生相互转动。套筒6的外侧面还设置有网状摩擦纹63。

套筒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能够供滚珠5弹出的第一通孔64,通过使套筒6和软管连接部1发生相互转动,当套筒6和软管连接部1位于特定的位置时,软管连接部1中的滚珠5能够同时通过第一通孔64。第一通孔64为锥形孔,第一通孔64的孔径越靠近安装槽11的孔径越大。

当需要将软管从水管接头上拆卸下来时,软管一端的内侧壁与水管接头接触的部分大部分为与套筒6外侧壁相贴,软管一端的内侧壁的少部分与软管连接部1的外侧壁相贴,因此软管一端的内侧壁与水管接头发生粘结时,即大多数为软管一端的内侧壁与套筒6之的外侧壁之间发生粘结。首先,采用工具拧动旋转凸台62,从而带动套筒6和软管连接部1之间发生相互转动,此时软管随着套筒6小幅度转动,从而使软管一端的内侧壁与软管连接部1其他部分的外侧壁发生相互转动,从而解决这一部分的粘结作用;然后,继续拧动旋转凸台62,使安装盲孔14与第一通孔64相对,滚珠5在弹簧4的作用下弹出,抵在软管的内侧面,给予软管一个向上的推力,缓解软管与套筒6之间的粘结状态;随后,继续转动套筒6,因为软管在系统中位置限定,无法进行大幅度的周向转动,只能够进行小幅度转动,因此软管与套筒6之间发生相互转动,通过不断转动套筒6,使软管与套筒6之间的粘结状态消失;最后,通过拉动管体连接部2上的安装台21,将软管从水管接头上拔下。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