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套式风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6867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布套式风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用于控制和调节通风管路气流的风道阀门,特别涉及一种布套式风阀。



背景技术:

风道阀门是各种通风管路中一种常用的装置,其基本功能是根据通风系统的实际需求,完全阻断或完全开启通风管路,也可以根据需求局部适量开启,以达到调节管路通过的气流流量。目前,这种风阀最常见的形式是百叶风阀,通风管路关闭、开启或局部开启的基本功能通过多组叶片不同角度的同步转动实现。这类风阀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不足:1.缝隙漏风。由于百叶风阀由多组叶片构成,风阀关闭时,叶片之间客观上必然存在不完全闭合的缝隙,且叶片越多,缝隙也越多,风阀关闭时其相应的漏风量也越多。当承受的管内风压越高时,则缝隙漏风量也随之增大;2.面积有效率较低。当风阀开启时,叶片自身的体量外型将减少风阀有效通过面积;3.金属耗量与制作成本高。在关闭风阀两侧,由于压差的存在,风阀叶片需要承受这个压差所形成的压力。为了抵抗风压导致的形变,风阀叶片多用刚性材料制作,且以金属材料实用最广。叶片在风阀的实际应用中,每组单一叶片,独立负担该风阀的某一部分矩形断面,其断面矩形长边的实际长度,成为控制整个阀体的要素。随着这个长度增加,对叶片材料的抗弯强度要求亦将相应增高,叶片矩形长边的长度越长,对金属材质的刚度要求亦高、金属型材的实耗量亦越大。换言之,随着风阀断面的增大,风阀的金属耗材将呈非线性增涨。相应地,风阀的自重、制作成本也将呈非线性增涨,当今的市场上,大型风阀的制作成本和实际销售价格,至今居高不下;4.美观性较差。由于百叶风阀的功能需求确定了其装置的外观定型,即使在有环境美观需求的外置场合,百叶风阀自身也不能因此改变其外型,因美观而另行附加的功能性损失和经济代价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百叶风阀近年来通过新材料的使用和制造工艺水平的提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其原理和机构决定了百叶风阀的主要缺点(密封差、泄漏率高、噪声大、机械传动机构复杂和可靠性低)始终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布套式风阀,以有效提高风阀的密封效果和简化风阀结构,大幅度降低风阀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布套式风阀,包括具有风道的风阀框架,其特征是:所述风阀框架上于风道进风侧、风道出风侧分别固定设置前支撑梁、后支撑梁,前支撑梁、后支撑梁上设置直线往复运动机构;所述风道内设置布套,其布套固定端与风道进风侧侧壁固定连接,布套活动端则通过张紧装置悬挂于风道出风侧侧壁上;所述风道进风侧设置有摆动装置,该摆动装置由直线往复运动机构驱动,且作于张紧装置上,使布套活动端完全收缩或者部分收缩,从而完全关闭风道或者部分关闭风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收紧和松开布套活动端即可实现风阀的开闭功能,密封效果好,噪音低,免维护性较强;由于没有传统风阀的钢制百叶和复杂的传动装置,而且在风道进风侧、风道出风侧不需单独设置加强网,节约金属材料用量,因此可大幅度地减轻风阀整体重量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七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布套式风阀的前视图(开启状态);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布套式风阀的后视图(开启状态);

图4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布套式风阀的前视图(关闭状态);

图6是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布套式风阀的后视图(关闭状态);

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风道进风侧J,风道出风侧Z,风阀框架10,前支撑梁11a,后支撑梁11b,前丝杆座12a,后丝杆座12b,滑轮13,电动机20,丝杆21,螺母22,第一拉环22a,拉绳23,第二拉环24a,带扭簧摆动杆25,布套30,布套固定端31,布套活动端32,张紧绳33,拉伸弹簧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布套式风阀,包括具有风道的风阀框架10,风阀框架10上于风道进风侧J、风道出风侧Z分别固定设置前支撑梁11a、后支撑梁11b,前支撑梁11a、后支撑梁11b上设置直线往复运动机构。所述风道内设置布套30,其布套固定端31与风道进风侧J侧壁固定连接,布套活动端32则通过张紧装置悬挂于风道出风侧Z侧壁上。参照图2和图6,所述风道进风侧J设置有摆动装置,该摆动装置由直线往复运动机构驱动,且作于张紧装置上,使布套活动端32完全收缩或者部分收缩,从而完全关闭风道或者部分关闭风道,当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带动摆动装置复位时,布套活动端32完全松开或者部分松开,完全开启风道或者部分开启风道,从而实现风道的开启、关闭控制,或者实现风道风量的调节。

参照图1和图3,通常,所述风道的截面呈矩形,所述前支撑梁11a、后支撑梁11b由两根相交错的支撑杆构成,支撑杆的端部于风道的转角部与风阀框架10固定连接。

参照图2和图6,所述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包括由电动机20驱动正向或者反向旋转的丝杆21,以及套装在丝杆21上的螺母22。所述前支撑梁11a、后支撑梁11b上于其中心部位分别设置前丝杆座12a、后丝杆座12b,丝杆21的两端安装在前丝杆座12a、后丝杆座12b上。

参照图2、图3和图4,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四根张紧绳33,在风道出风侧Z的四面侧壁各布设一根,布套活动端32通过吊环悬挂在张紧绳33上。各张紧绳33的两端设置拉伸弹簧34,拉伸弹簧34的后端于风道进风侧J固定安装在风阀框架10内,张紧绳33经滑轮13换向后被张紧于风道出风侧Z。也可以在布套活动端32上直接开小孔,孔径比张紧绳33的直径略大即可,将张紧绳33从开孔中直接穿过,将布套活动端32悬挂在张紧绳33上。

参照图2、图3和图6,所述摆动装置包括四只带扭簧摆动杆25,在风道的转角部各设置一只,各带扭簧摆动杆25的后端于风道进风侧J与风阀框架10铰接。所述摆动装置还包括四根拉绳23,一只带扭簧摆动杆25配置一根拉绳23。拉绳23的后端与带扭簧摆动杆25的前端固定连接,穿过设置在螺母22上的第一拉环22a后其后端与后丝杆座12b固定连接。所述各带扭簧摆动杆25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拉环24a,相邻两根张紧绳33穿过一只带扭簧摆动杆25上的第二拉环24a。

参照图2和图6,电动机20转动带动丝杆21旋转,使螺母22由风道出风侧Z向风道进风侧J移动,螺母22通过其上的第一拉环22a拉动四根拉绳23,四根拉绳23带动四只带扭簧摆动杆25向内摆动,每一只带扭簧摆动杆25的前端通过第二拉环24a向内且向风道进风侧J拉动相邻的两根张紧绳33,拉伸弹簧34被拉伸,布套活动端32逐渐被拉紧,风道通风面积随之逐渐减少。当螺母22移动至风道进风侧J时,布套活动端32被完全拉紧,风道完全关闭。

参照图2和图6,电动机20转动带动丝杆21反向旋转,使螺母22由风道进风侧J向风道出风侧Z移动,各带扭簧摆动杆25在扭簧作用下逐渐回位,拉伸弹簧34也逐渐回位,各张紧绳33随之回位,布套活动端32逐渐被松开,风道通风面积随之逐渐增加。当螺母22移动至风道出风侧Z,布套活动端32被完全松开,风道完全开启。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布套式风阀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