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拆组辅助承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2412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快速拆组辅助承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架结构,尤指一种使承架具有可用以辅助支撑一物品或作为辅助吊挂一物品的机能的快速拆组辅助承架结构。



背景技术:

观诸于目前一般可作为展览会场所搭建隔间用的支架、可作为物品展示的展示支架、可作为物体承载的壁挂支架、可作为办公桌隔间用支架、甚至铝门或铝窗的支架,其所运用的支架部分,不外乎都是由多个铝挤型支架所组合而成。

而铝挤型支架的特性,主要是借由水平、垂直、T形或十字形以及不规则等,以多方向形式进行组合或对接,进而建构出所需的整体支架架构;然而,以支架组合方式,主要是利用铝挤型支架多设有多个导轨,而导轨具有两个相对应的侧壁,并在侧壁顶部朝内对应设有侧板,以此基本结构设计,当铝挤型支架在组合时,可通过一对接板分别设置于这些铝挤型支架的导轨内,并且,对接板两端分别设有多个锁孔,以利用多个螺丝分别锁入这些对接板的锁孔中,并借由螺丝锁合于锁孔时,可相对的使对接板在导轨中向上移动,直到对接板与导轨的侧板可相互紧配抵触,使这些铝挤型支架无法脱离,即完成铝挤型支架的对接组合。

但是,现有铝挤型支架应用,往往只能以螺丝锁固方式与一外部对象(如所述的对接板)进行结合,导致组装过程相当的繁琐与不便;除此之外,现有铝挤型支架也都只是作为隔间墙板间的连结使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利用铝挤型支架,以其所具有的导轨,配设一种可进行快速组装与拆卸的承架,并通过该承架可作为一物品的支撑、或者作为一物品的吊挂,进而增加铝挤型支架的附加功能,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主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拆组辅助承架结构,尤指结合于一物体(如:铝挤型支架)所预设的定位槽中,其包括:至少两个承架,所述承架的一端设有一第一结合端及其另一端设有一第二结合端,在第一结合端上结合有一固定机构,并且,在第二结合端上设有一倾斜面,倾斜面上设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而第一结合部可以是鸠尾槽或鸠尾形状的凸块,使得两个承架可分别通过第一结合部而相互对接,使该两个承架呈交错设置状态,并在该两个承架之间形成有一夹角。

其中,该倾斜面上设有一凹槽,每一承架的凹槽相互对应而形成一穿孔形式,该承架的凹槽位置插入一固定栓。

其中,该固定机构包括一压板、一柱体、一块体、一轴杆、一垫片及一弹簧,该压板及该柱体相对位于该承架的一侧面,由该轴杆分别穿入该压板及该柱体而相互轴接结合,该块体相对位于该承架的另一侧面并与该柱体相结合,该垫片套设于该柱体并相对位于该压板与该承架之间,该弹簧套设于该柱体并相对位于该块体与该承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快速拆组辅助承架结构,尤指结合于一物体所默认的定位槽中,该辅助承架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承架,该承架的一端设有一第一结合端及其另一端设有一第二结合端,该第一结合端上结合有一固定机构,该第二结合端上设有一倾斜面,该倾斜面上设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

一旋转连接件,其一端设有一第一连接端及其另一端设有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及该第二连接端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承架的第一结合部相互卡接;

该承架由该固定机构嵌设结合于该物体的定位槽中,且其中一个承架的第一结合部与该旋转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的第二结合部相互卡接,其中,另一承架的第一结合部与该旋转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端的第二结合部相互卡接,使该两个承架由该旋转连接件而呈对折或展开的转动。

其中,该第一结合部呈鸠尾槽形式,该第二结合部则呈鸠尾形状的凸块形式。

其中,该第一结合部呈鸠尾形状的凸块形式,该第二结合部则呈鸠尾槽形式。

其中,该固定机构包括一压板、一柱体、一块体、一轴杆、一垫片及一弹簧,该压板及该柱体相对位于该承架的一侧面,由该轴杆分别穿入该压板及该柱体而相互轴接结合,该块体相对位于该承架的另一侧面并与该柱体相结合,该垫片套设于该柱体并相对位于该压板与该承架之间,该弹簧套设于该柱体并相对位于该块体与该承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承架可利用所设的固定机构通过嵌设方式结合于物体(如:铝挤型支架)的定位槽中,使承架可快速固定于物体上,达到承架能以快速组装及拆卸方式机动结合于物体的定位槽中的效果;再利用每一承架的倾斜面所设的第一结合部可相互卡接,借由其中一承架的第一结合部(可呈鸠尾槽状)与另一承架的第一结合部(可呈鸠尾形状的凸块)相互卡接,即可使两个承架呈交错设置状态而形成有一夹角,达到物体(如:铝挤型支架)通过该承架可用以支撑一物品或作为吊挂一物品的机能,借以增加物体(如:铝挤型支架)的附加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快速拆组辅助承架结构第一实施例组合图;

图2:本实用新型快速拆组辅助承架结构第一实施例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快速拆组辅助承架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一应用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快速拆组辅助承架结构第二实施例组合图;

图5:本实用新型快速拆组辅助承架结构第二实施例的一应用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快速拆组辅助承架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承架

11 第一结合端

12 第二结合端

13 倾斜面

14 第一结合部

15 凹槽

2 固定机构

21 压板

22 柱体

23 块体

24 轴杆

25 垫片

26 弹簧

3 固定栓

4 旋转连接件

41 第一连接端

42 第二连接端

43 第二结合部

5 物体

51 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以及所达成的功效,现将配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优点,以下的实施例,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并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请先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快速拆组辅助承架结构,尤指用以结合于一物体5(如:铝挤型支架)所预设的定位槽51中,所述的快速拆组辅助承架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承架1。

承架1的一端设有一第一结合端11及其另一端设有一第二结合端12,在第一结合端11上结合有一固定机构2,并且,第二结合端12上设有一倾斜面13,而倾斜面13上设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14,而第一结合部14可以是呈鸠尾槽形式或是呈鸠尾形状的凸块形式;并且,倾斜面13上设有一凹槽15。当两个承架1相组合时,其中一承架1的第一结合部14可呈鸠尾槽状,另一承架1的第一结合部14可为呈鸠尾形状的凸块,使得两个承架1可分别通过所设的第一结合部14而相互卡接;此外,每一承架1所设的凹槽15可相互对应而形成一穿孔形式,借以在承架1的凹槽15位置插入一固定栓3,使得两个承架1进行稳固的结合。

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一压板21、一柱体22、一块体23、一轴杆24、一垫片25及一弹簧26。该压板21及柱体22相对位于承架1的一侧面(如:顶面位置),并由轴杆24分别穿入压板21及柱体22而相互轴接结合;块体23相对位于承架1的另一侧面(如:底面位置)并与柱体22相结合,而垫片25套设于柱体22并相对位于压板21与承架1之间,而弹簧26则套设于柱体22并相对位于块体23与承架1之间,使得固定机构2通过压板21施上、下扳动时,可带动块体23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试举一实施例,当承架1结合于物体5(如:铝挤型支架)时,承架1可利用固定机构2的块体23先置入于物体5的定位槽51之中,此固定机构2的压板21往下扳动时,即可带动块体23向上移动,此时固定机构2的块体23则会迫紧于定位槽51内,使承架1可快速固定于物体5上;如此,该承架1通过固定机构2即可发挥快速组装及拆卸方式,机动结合于物体5的定位槽51中;同时,再利用每一承架1的倾斜面13所设的第一结合部14可相互卡接,借由其中一承架1的第一结合部14(可呈鸠尾槽状)与另一承架1的第一结合部14(可呈鸠尾形状的凸块)相互卡接,使两个承架2呈交错设置状态进而形成有一夹角,使物体5通过承架1具有可用以支撑一物品或作为吊挂一物品的机能,借以增加物体5的附加功能与价值。

请再配合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试举另一实施例,其中,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一旋转连接件4,旋转连接件4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连接端41及其另一端设有一第二连接端42,并在第一连接端41、第二连接端42上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二结合部43,第二结合部43可与承架1的第一结合部14相互卡接,且第二结合部43可以是呈鸠尾槽形式或是呈鸠尾形状的凸块形式。例如:当第一结合部14呈鸠尾槽形式时,第二结合部43则呈鸠尾形状的凸块形式;反之,当第一结合部14呈鸠尾形状的凸块形式时,第二结合部43则呈鸠尾槽形式。

由旋转连接件4的第一连接端41的第二结合部43与一承架1的第一结合部14相互卡接,并由旋转连接件4的第二连接端42的第二结合部43与另一承架1的第一结合部14相互卡接,即使两个承架1可通过旋转连接件4可进行折合或展开转动机能,进而建构出不同角位的变化,利用此一不同角位变化机能,将可使承架1全方位地配合并运用于各种不同角位变化的物体5上。

所述承架1通过固定机构2快速固定结合于物体5上,当两个承架1通过旋转连接件4相对地折合或展开,即可借由两个承架1间所形成的空间,可用以配置一物品(如:水瓶),达到物体5(如:铝挤型支架)通过承架1除了可具有用以支撑一物品或作为吊挂一物品的机能外,还可兼具放置物品之用的效果,借以进一步增加物体5的附加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