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管压力平衡型膨胀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9950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管压力平衡型膨胀节。



背景技术:

膨胀节用于弥补相邻管件连接时存在的角度、距离等偏差,实现对相邻管件的连接,传统的直管压力膨胀节,平衡效果不理想,随着管件液体压力增大,膨胀节整体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管压力平衡型膨胀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管压力平衡型膨胀节,包括呈左右分布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右端和第二接管左端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一波纹软管,所述第一接管左端密封连接有第二波纹软管,所述第二波纹软管左端连接第三接管;所述第二接管右端连接第三波纹软管,所述第三波纹软管右端连接第四接管;

所述第四接管内孔壁连接有第一导流筒,所述第一导流筒右端与第四接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流筒右端伸入第二接管内形成自由端;所述第三接管内孔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筒,所述第二导流筒左端与第三接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筒右端伸入第二接管内形成自由端;所述第一导流筒内孔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流筒,所述第三导流筒右端与第一导流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流筒左端伸入第二导流筒内形成自由端,所述第一导流筒和第二导流筒的筒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管上设置有第一环板,所述第二接管上设置有第二环板,所述第一环板连接第一环筒,所述第二环板上设置有第二环筒,所述第一波纹软管两端分别与第一环筒和第二环筒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筒和第二环筒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紧固螺栓组件;所述第一接管和第三接管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紧固螺栓组件,所述第二接管和第四接管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紧固螺栓组件;

紧固螺栓组件包括左安装环板、右安装环板以及螺栓杆,所述左安装环板、右安装环板固定设置,所述螺栓杆两端分别形成螺纹段,所述螺栓杆两端的螺纹段分别从左安装环板、右安装环板穿过后连接紧固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导流筒与第一导流筒筒径相同的,使第四接管在向第二接管运动的时候,使第二导流筒右端抵住第一导流筒,从而限制第四接管向左移动时因移动量过大而损坏第三波纹软管。

第三导流筒伸入第二导流筒内,可以有效限制各接管之间横向移动量过大而损坏个波纹软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膨胀节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接管,2、第二接管,3、第三接管,4、第四接管,5、第一波纹软管,6、第二波纹软管,7、第三波纹软管,8、第一导流筒,9、第二导流筒,10、第三导流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直管压力平衡型膨胀节,包括呈左右分布的第一接管1和第二接管2,第一接管1右端和第二接管2左端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一波纹软管5,第一接管1左端密封连接有第二波纹软管6,第二波纹软管6左端连接第三接管3;第二接管2右端连接第三波纹软管7,第三波纹软管7右端连接第四接管4。

第四接管4内孔壁连接有第一导流筒8,第一导流筒8右端与第四接管4固定连接,第一导流筒8右端伸入第二接管2内形成自由端;第三接管3内孔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筒9,第二导流筒9左端与第三接管3固定连接,第二导流筒9右端伸入第二接管2内形成自由端;第一导流筒8内孔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流筒10,第三导流筒10右端与第一导流筒8固定连接,第三导流筒10左端伸入第二导流筒9内形成自由端,第一导流筒8和第二导流筒9的筒径相同。

第一接管1上设置有第一环板,第二接管2上设置有第二环板,第一环板连接第一环筒,第二环板上设置有第二环筒,第一波纹软管5两端分别与第一环筒和第二环筒密封连接。

第一环筒和第二环筒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紧固螺栓组件;第一接管1和第三接管3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紧固螺栓组件,第二接管2和第四接管4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紧固螺栓组件;紧固螺栓组件包括左安装环板、右安装环板以及螺栓杆,左安装环板、右安装环板固定设置,螺栓杆两端分别形成螺纹段,螺栓杆两端的螺纹段分别从左安装环板、右安装环板穿过后连接紧固螺母。紧固螺栓组件用于膨胀节在输送搬运时使用,用于防止接管因震动就损坏柔性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膨胀节,第二导流筒9与第一导流筒8筒径相同的,使第四接管4在向第二接管2运动的时候,使第二导流筒9右端抵住第一导流筒8,从而限制第四接管4向左移动时因移动量过大而损坏第三波纹软管7。第三导流筒10伸入第二导流筒9内,可以有效限制各接管之间横向移动量过大而损坏个波纹软管。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