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手动蝶阀的防倒灌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6824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带有手动蝶阀的防倒灌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手动蝶阀的防倒灌油烟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油烟机均由油烟机外壳、滤网,控制开关,排风机、止回阀构成,但这类油烟机在停用时常会发生倒灌现象,特别是接入共用烟道时会发生油烟倒灌。究其原因是现有油烟机内部的止回阀依靠油烟机风力把两个半圆形的阀板向上吹成垂直状以开启,无风时靠阀板自重回复到水平状而关闭,但该阀积累了油垢后对阀板有粘连力,过大的粘连力会使得风力吹不开阀板或者闭合时无法达到密封状态,从而造成了油烟倒灌现象。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有一部分油烟机采用电驱动蝶阀,但此类蝶阀需要配置驱动电机和控制板,使其价格昂贵,而且电机室容易进入油烟,而造成电机长期与油烟接触,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控制稳定、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带有手动蝶阀的防倒灌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有手动蝶阀的防倒灌油烟机,它包括设在油烟机外壳上端的手动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蝶阀包括内侧设有圆形排风流道的阀体、用于与排风流道配合密封且可在排风流道内转动的阀板组件、用于控制阀板组件转动的蝶阀开关组件、用于限制蝶阀开关组件转动角度且用于防止蝶阀开关组件脱离手动蝶阀的限位组件,所述阀板组件与所述阀体可拆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阀板组件与阀体的配合实现了阀板组件对排风流道进行开启和关闭的控制,通过蝶阀开关组件与阀板组件的配合实现了将控制系统外置,可以在外部调节完成对排风流道的开与关,通过限位组件和蝶阀开关组件的配合实现了对阀板组件转动角度的限制,使得控制更加准确,同时可以使手动蝶阀牢固,避免出现零件脱落的现象,通过阀板组件与所述阀体可拆式连接可以在手动蝶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易于清洗零件,延长手动蝶阀的使用寿命,整体结构简洁,相较于止回阀有更稳定的控制性能,相较于电动蝶阀降低了成本,更利于推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蝶阀开关组件包括旋钮和第一压缩弹簧,所述旋钮的轴线上设有用于与阀板组件限位连接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压缩弹簧设置在盲孔内,所述第一盲孔的一侧设有导向柱,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在导向柱上的限位块和固定在阀体法兰上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设有用于供导向柱移动的弧形长腰孔,所述弧形长腰孔的两端设有用于与限位块配合以限制旋钮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槽。通过所述改进,更加精确的控制了蝶阀开关组件的运动轨迹和转动角度,而且避免蝶阀开关组件从限位组件上脱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蝶阀开关组件包括主把手、控制把手和第二压缩弹簧,所述主把手设有用于与阀板组件限位连接的第二盲孔,所述控制把手与主把手连接并且可绕连接处转动,所述控制把手上设有限位柱,所述第二压缩弹簧设置在主把手与控制把手之间,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通过与限位柱的配合限制蝶阀开关组件的转动角度。通过所述改进,更加精确的控制了蝶阀开关组件的运动轨迹和转动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阀板组件包括阀板,所述排风流道上设有用于与阀板上端面相抵的环状密封圈,所述阀板下端面边缘设有用于防止阀板在转动过程中磨损密封圈的圆角,所述阀板上端面边缘设有用于与环状密封圈相抵的倒角。通过所述改进,可以实现阀板组件在关闭状态时,可以完全密封排风流道,防止倒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阀板组件包括阀板,所述排风流道设有两个平行的半圆环挡块,所述两个半圆环挡块在排风流道轴向上无重叠,所述阀板在关闭排风流道时阀板的上端面与其中一个半圆环挡块相抵、阀板的下端面与另一个半圆环挡块相抵。通过所述改进,可以实现阀板组件在关闭状态时,可对排风流道形成迷宫式密封,防止倒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阀板组件还包括螺纹销和蝶阀开关销,所述阀板下端面设有用于供阀板双偏心转动的螺纹销孔柱和蝶阀开关销孔柱,所述可拆式连接指的是所述螺纹销螺纹连接于阀体并且转动连接于螺纹销孔柱,同时所述蝶阀开关销穿过阀体、一端周向限位并且轴向单向限位插接于蝶阀开关销孔柱、另一端周向限位连接于所述蝶阀开关组件,所述蝶阀开关销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防漏密封圈。通过所述改进,实现了阀板组件的双偏心转动,利用双偏心转动可以减少阀板组件与阀体之间的间隙,同时还避免了油烟对阀板组件和阀体配合的影响,通过可拆式连接方式,只需要拆除螺纹销和限位块,就可以将阀板组件从阀体上分离,通过蝶阀开关销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防漏密封圈,可以避免油烟从连接孔溢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阀板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轴,所述阀板下端面设有用于供阀板双偏心转动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上设有供所述转动连接轴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转动连接轴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在阀板上,所述可拆式连接指的是所述转动连接轴穿过阀体一侧并且与阀体另一侧转动连接,所述阀体的另一侧设有与转动连接轴的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三盲孔,所述转动连接轴的另一端周向限位插接于所述蝶阀开关组件,所述转动连接轴与阀体之间设有防漏密封圈。通过所述改进,实现了阀板组件的双偏心转动,利用双偏心转动可以减少阀板组件与阀体之间的间隙,同时还避免了油烟对阀板组件和阀体配合的影响,通过可拆式连接方式,只需要拆除第二固定件,从阀体上抽出就可以将阀板组件从阀体上分离,通过蝶阀开关销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防漏密封圈,可以避免油烟从连接孔溢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阀板组件还包括螺纹销和蝶阀开关销,所述阀板的中心线上设有螺纹销孔和蝶阀开关销孔,所述螺纹销孔位于阀板的一端,所述蝶阀开关销孔位于阀板的另一端,所述可拆式连接指的是所述螺纹销螺纹连接于阀体并且转动连接于螺纹销孔,同时所述蝶阀开关销穿过阀体、一端周向限位并且轴向单向限位插接于蝶阀开关销孔、另一端周向限位连接于所述蝶阀开关组件,所述蝶阀开关销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防漏密封圈。通过所述改进,实现了阀板组件的中心线转动,利用中心线转动在对蝶阀开关组件的控制时比较省力,更加快速的完成蝶阀开与关的动作,通过可拆式连接方式,只需要拆除螺纹销和限位块,就可以将阀板组件从阀体上分离,通过蝶阀开关销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防漏密封圈,可以避免油烟从连接孔溢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阀板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轴,所述阀板的中心线上设有供所述转动连接轴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转动连接轴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在阀板上,所述可拆式连接指的是所述转动连接轴穿过阀体一侧并且与阀体另一侧转动连接,所述阀体的另一侧设有与转动连接轴的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三盲孔,所述转动连接轴的另一端周向限位插接于所述蝶阀开关组件,所述转动连接轴与阀体之间设有防漏密封圈。通过所述改进,实现了阀板组件的中心线转动,利用中心线转动在对蝶阀开关组件的控制时比较省力,更加快速的完成手动蝶阀开与关的动作,通过可拆式连接方式,只需要拆除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就可以将阀板组件从阀体上分离,通过蝶阀开关销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防漏密封圈,可以避免油烟从连接孔溢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蝶阀开关组件(旋钮)与限位组件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蝶阀开关组件(把手)与限位组件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动蝶阀(旋钮开关、螺纹销与蝶阀开关销式、双偏心转动)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图4中I标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手动蝶阀(旋钮开关、螺纹销与蝶阀开关销式、双偏心转动)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手动蝶阀(旋钮开关、转动连接轴式、双偏心转动)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手动蝶阀(旋钮开关、转动连接轴式、中心线转动)关闭状态结构转动连接轴横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手动蝶阀(旋钮开关、转动连接轴式、中心线转动)开启状态结构转动连接轴横截面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油烟机外壳,2、滤网,3、控制开关,4、排风机,5、手动蝶阀,5.1、阀体,5.1.1、环状密封圈,5.1.2、半圆环挡块,5.2、阀板组件,5.2.1、阀板,5.2.1.1、螺纹销孔柱,5.2.1.2、蝶阀开关销孔柱,5.2.1.3、转动柱,5.2.2、螺纹销,5.2.3、蝶阀开关销,5.2.4、转动连接轴,5.3、蝶阀开关组件,5.3.1、旋钮,5.3.1.1、导向柱,5.3.2、第一压缩弹簧,5.3.3主把手,5.3.4、控制把手,5.3.4.1、限位柱,5.3.5、第二压缩弹簧,5.4、限位组件,5.4.1、第一限位板,5.4.1.1、弧形长腰孔,5.4.1.2、第一限位槽,5.4.2、限位块, 5.4.3,第二限位板,5.4.3.1、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油烟机主要由油烟机外壳1、滤网2、控制开关 3、排风机4、手动蝶阀5组成。所述油烟机外壳1下方安装有防止大物件进入排风管道的滤网2,所述的油烟机外壳1正面安装有控制油烟机开启与关闭的控制开关3,所述的油烟机外壳1内侧安装提供风力的排风机4,所述的油烟机外壳1的排风管道上方安装有手动蝶阀5。

手动蝶阀5由带有旋钮5.3.1和第一压缩弹簧5.3.2的蝶阀开关组件5.3,带有第一限位板5.4.1和限位块5.4.2的限位组件5.4、排风流道设有环状密封圈5.1.1的阀体5.1、带有螺纹销5.2.2和蝶阀开关销5.2.3的可以双偏心转动的阀板组件5.2构成。

在这种结构组合下,阀体5.1的两侧分别设计有一个螺纹孔,一个通孔,螺纹孔与通孔同轴线,阀板组件5.2通过螺纹销5.2.2和蝶阀开关销5.2.3与阀体5.1连接,并且可在排风流道内进行双偏心转动,双偏心转动在现在技术中通常运用于蝶阀,其结构特征为阀杆轴心既偏离蝶板中心、也偏离阀体5.1中心,双偏心的效果使蝶阀被开启后阀板5.2.1能迅速脱离阀体5.1,大幅度地消除了阀板5.2.1与阀体5.1不必要的过度挤压、刮擦现象、减轻开启组拒、降低了磨损,提高了蝶阀的寿命,螺纹销5.2.2中段为螺纹用于与阀体5.1螺纹连接,螺纹销5.2.2末段为圆柱用于与螺纹销孔柱5.2.1.1转动连接,作为双偏心转动轴的一部分,蝶阀开关销5.2.3穿过阀体5.1,一端在阀体5.1内侧与蝶阀开关销孔柱5.2.1.2周向限位连接并且轴向单向限位插接,与螺纹销5.2.2的同共作用达到了转动轴的效果,另一端在阀体5.1外侧与旋钮5.3.1上的第一盲孔周向限位插接,当旋钮5.3.1转动时,即可带动阀板 5.2.1一起转动,第一压缩弹簧5.3.2设在蝶阀开关销5.2.3与旋钮5.3.1之间,旋钮5.3.1上的导向柱5.3.1.1穿过第一限位板5.4.1上的弧形长腰孔5.4.1.1,导向柱5.3.1.1穿过第一限位板5.4.1的一端用螺钉将限位块5.4.2固定在上面,受第一压缩弹簧5.3.2的作用,限位块 5.4.2一直与第一限位板5.4.1相抵,蝶阀开关销5.2.3一直与阀板5.2.1相抵,使整体结构牢固,不会出现脱离现象,第一限位板5.4.1上的弧形长腰孔5.4.1.1限制了旋钮5.3.1的转动角度,在弧形长腰孔5.4.1.1的两端设有供限位块5.4.2配合的第一限位槽5.4.1.2,受第一压缩弹簧5.3.2作用,当限位块5.4.2转动到与第一限位槽5.4.1.2配合角度时,会嵌入限位槽内,这样限位块5.4.2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就固定在第一限位槽5.4.1.2内,无法进行自由转动,通过第一限位槽5.4.1.2的设计,可以稳定阀板5.2.1在手动蝶阀5开启和关闭的动作,不会随意摆动,影响排烟和防倒灌的能力,在阀板5.2.1的下端下设置螺纹销孔柱5.2.1.1和蝶阀开关销孔柱5.2.1.2,可是避免在手动蝶阀5关闭情况下倒灌的油烟粘在螺纹销孔柱5.2.1.1 和蝶阀开关销孔柱5.2.1.2上,影响阀板5.2.1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阀体5.1的排风流道上设置环状密封圈5.1.1,阀板5.2.1的上端面边缘设置与环状密封圈5.1.1相抵的倒角,这样一来可以使在手动蝶阀5关闭时,对整个排风流道形成完整的密封,同时在蝶阀开关销5.2.3 与阀体5.1之间设置环状密封圈5.1.1,不会出倒灌泄漏,阀板5.2.1的下端面设置圆角,可以避免在转动阀板5.2.1时对环状密封圈5.1.1出现磨损现象,延长了环状密封圈5.1.1的使用寿命。

在对手动蝶阀5进行开启或者关闭时,将旋钮5.3.1朝阀体5.1方向按下,使限位块5.4.2 脱离第一限位槽5.4.1.2,而后转动旋钮5.3.1并将限位块5.4.2移动至另一个第一限位槽 5.4.1.2位置,这样即可完成从开启到关闭或者从关闭到开启的工作,操作简单、方便。

而要拆卸手动蝶阀5上的阀板5.2.1时,只要将导向柱5.3.1.1上的螺钉拧离,使限位块 5.4.2脱离导向柱5.3.1.1,则蝶阀开关组件5.3就没有了脱离限位组件5.4的约束,从而旋钮 5.3.1可以脱离阀体5.1,相应的蝶阀开关销5.2.3脱离蝶阀开关销孔柱5.2.1.2,再将螺纹销 5.2.2拧离阀体5.1,从而螺纹销5.2.2脱离螺纹销孔柱5.2.1.1,进而完成了阀板5.2.1与阀体 5.1的完全脱离,完成了拆卸工作,使得分离后的阀体5.1与阀板5.2.1更易清洗,阀板5.2.1 与环状密封圈5.1.1更易更换。

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带有螺纹销5.2.2和蝶阀开关销5.2.3的可以双偏心转动的阀板组件5.2”替换成“带有转动连接轴5.2.4的可以双偏心转动的阀板组件5.2”,即手动蝶阀5 由带有旋钮5.3.1和第一压缩弹簧5.3.2的蝶阀开关组件5.3,带有第一限位板5.4.1和限位块5.4.2的限位组件5.4、排风流道设有环状密封圈5.1.1的阀体5.1、带有转动连接轴5.2.4 的可以双偏心转动的阀板组件5.2构成。

在这种结构组合下,阀体5.1的两侧分别设计有通孔,两个通孔同轴线,阀板组件5.2 通过转动连接轴5.2.4与阀体5.1连接,转动连接轴5.2.4与阀板5.2.1上的第二通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且以转动连接轴5.2.4为双偏心转动轴在排风流道内进行双偏心转动,所述转动连接轴5.2.4的一端穿过阀体5.1一侧并且与阀体5.1另一侧上的盲孔转动连接,转动连接轴5.2.4的另一端与旋钮5.3.1上的盲孔周向限位插接。

在对手动蝶阀5进行开启或者关闭时,将旋钮5.3.1朝阀体5.1方向按下,使限位块5.4.2 脱离第一限位槽5.4.1.2,而后转动旋钮5.3.1并将限位块5.4.2移动至另一个第一限位槽 5.4.1.2位置,这样即可完成从开启到关闭或者从关闭到开启的工作,操作简单、方便。

而要拆卸手动蝶阀5上的阀板5.2.1时,只要将导向柱5.3.1.1上的螺钉拧离,使限位块 5.4.2脱离导向柱5.3.1.1,则蝶阀开关组件5.3就没有了脱离限位组件5.4的约束,从而旋钮 5.3.1可以脱离阀体5.1,再将阀板组件5.2上用于固定转动连接轴5.2.4的螺钉拧离,抽出转动连接轴5.2.4,进而完成了阀板5.2.1与阀体5.1的完全脱离,完成了拆卸工作,使得分离后的阀体5.1与阀板5.2.1更易清洗,阀板5.2.1与环状密封圈5.1.1更易更换。

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带有旋钮5.3.1和第一压缩弹簧5.3.2的蝶阀开关组件5.3,带有第一限位板5.4.1和限位块5.4.2的限位组件5.4”替换成“带有还有主把手5.3.3、控制把手5.3.4、第二压缩弹簧5.3.5的蝶阀开关组件5.3,带有第二限位板5.4.3的限位组件5.4”,即手动蝶阀5由带有还有主把手5.3.3、控制把手5.3.4、第二压缩弹簧5.3.5的蝶阀开关组件 5.3,带有第二限位板5.4.3的限位组件5.4,排风流道设有环状密封圈5.1.1的阀体5.1、带有螺纹销5.2.2和蝶阀开关销5.2.3的可以双偏心转动的阀板组件5.2构成。

这种蝶阀开关组件5.3与限位组件5.4的组合,需要通过螺钉将主把手5.3.3与蝶阀开关销5.2.3固定连接,同时通过螺钉将蝶阀开关销5.2.3与阀板5.2.1固定,控制把手5.3.4 与主把手5.3.3连接并且可绕连接处转动,控制把手5.3.4上设有限位柱5.3.4.1,压缩弹簧设置在主把手5.3.3与控制把手5.3.4之间,限位板设有第二限位槽5.4.3.1,通过第二压缩弹簧5.3.5将限位柱5.3.4.1与第二限位槽5.4.3.1配合,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无法脱离,控制了蝶阀开关组件5.3的转动角度并且防止蝶阀开关组件5.3随意转动的现象。

在对手动蝶阀5进行开启或者关闭时,将控制把手5.3.4朝主把手5.3.3方向按下,使限位块5.4.2柱脱离第二限位槽5.4.3.1,而后转动主把手5.3.3并将限位柱5.3.4.1移动至另一个第二限位槽5.4.3.1位置,这样即可完成从开启到关闭或者从关闭到开启的工作,操作简单、方便、省力。

而要拆卸手动蝶阀5上的阀板5.2.1时,只要将固定蝶阀开关销5.2.3在阀板5.2.1上的螺钉拧离,抽出蝶阀开关销5.2.3,并且拧离螺纹销5.2.2,就能完成了阀板5.2.1与阀体5.1 的完全脱离,完成了拆卸工作,使得分离后的阀体5.1与阀板5.2.1更易清洗,阀板5.2.1 与环状密封圈5.1.1更易更换。

将上述实施例中的“排风流道设有环状密封圈5.1.1的阀体5.1、带有螺纹销5.2.2和蝶阀开关销5.2.3的可以双偏心转动的阀板组件5.2”替换成“排风流道设有两个平行的半圆环挡块5.1.2的阀体5.1,带有螺纹销5.2.2和蝶阀开关销5.2.3的可以绕中心线转动的阀板组件5.2”,即带有旋钮5.3.1和第一压缩弹簧5.3.2的蝶阀开关组件5.3,带有第一限位板5.4.1 和限位块5.4.2的限位组件5.4,排风流道设有两个平行的半圆环挡块5.1.2的阀体5.1,带有螺纹销5.2.2和蝶阀开关销5.2.3的可以绕中心线转动的阀板组件5.2构成。

在这种结构组合下可以使阀板组件5.2对排风流道进行关闭时,达到迷宫式密封,防止油烟倒灌。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变化,蝶阀开关组件5.3与限位组件5.4有旋钮5.3.1式和把手式两种选择,阀板组件5.2的转动轴有两端式和一体式两种选择,阀板组件5.2的转动及密封有双偏心转动密封圈密封式和中心线转动迷宫密封式两种选择,共可组合八种不同样式的手动蝶阀5。

所述的排风流道和阀板5.2.1可采用圆形设计,也可采用椭圆形设计,两者均可满足上述实用新型的使用条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