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化万向连接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3411发布日期:2018-08-28 22:4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捷化万向连接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且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节奏都在不断的加快,尤其是企业的生产,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仅要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还要提高其生产效率。

现有的传动机构大多是通过链条实现的,现有的链条由内链板和外链板通过止锁肖连接构成,在工作时,通过两个齿轮带动其旋转,且在旋转过程中只能够沿着一个某一个方向进行,无法根据需要进行方向的调整,其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捷化万向连接杆,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安装,大大的提高了其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化万向连接杆,包括:用于连接内链板和外链板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杆端球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便捷化万向连接杆,通过在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杆端球头,便于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对连接杆的位置进行调整,让其更好的满足生产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杆端球头的两侧分别设有杆端球头轴承和杆端球头轴承轴,提高其与连接杆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通过螺母与杆端球头轴承连接,便于杆端球头带动连接杆做旋转。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杆端球头轴承的端部设有用于安装连接轴的穿孔,所述穿孔与连接轴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杆端球头上设有万向轴,所述万向轴的外侧设有壳体,所述万向轴与壳体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杆端球头轴承轴之间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且所述开口直径大于杆端球头轴承轴的轴径,让其在实现转动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其连接的稳定性,有效的防止灰尘等进入壳体内,从而有效的保证其能够正常的运转。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采用可拆卸式壳体,其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装而成,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便于安装保护盖的倾斜状缺口,其与第二壳体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设有多个平面,其呈多边形,有效的防止连接杆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打滑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杆和连接轴之间设有连接加强机构,有效的提高连接杆和连接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化万向连接杆,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杆端球头,通过在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杆端球头,便于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对连接杆的位置进行调整,让其更好的满足生产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杆端球头轴承轴之间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且所述开口直径大于杆端球头轴承轴的轴径,让其在实现转动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其连接的稳定性,有效的防止灰尘等进入壳体内,从而有效的保证其能够正常的运转。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设有多个平面,其呈多边形,有效的防止连接杆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打滑等现象,所述连接杆和连接轴之间设有连接加强机构,有效的提高连接杆和连接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应用于中的链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接杆-1、杆端球头-21、杆端球头轴承-22、杆端球头轴承轴-23、连接轴-3、壳体-211、连接加强机构-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2至3所示的一种便捷化万向连接杆,包括:用于连接内链板和外链板的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的两端均设有杆端球头21。

本实施例中所述杆端球头21的两侧分别设有杆端球头轴承22和杆端球头轴承轴23。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1的两端设有连接轴3,所述连接轴3通过螺母与杆端球头轴承22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杆端球头轴承22的端部设有用于安装连接轴3的穿孔,所述穿孔与连接轴3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杆端球头21上设有万向轴,所述万向轴的外侧设有壳体,所述万向轴与壳体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11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杆端球头轴承轴23之间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且所述开口直径大于杆端球头轴承轴23的轴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11采用可拆卸式壳体,其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装而成,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便于安装保护盖的倾斜状缺口,其与第二壳体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1的外侧设有多个平面,其呈多边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1和连接轴3之间设有连接加强机构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