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1169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平板电脑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具体讲是一种平板电脑支架。



背景技术:

平板电脑支架是一种放置平板电脑的架,其结构一般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支臂以及设置在支臂顶端的夹子,平板电脑用夹子夹住。

然而,现有技术的平板电脑支架的底座在安装时是采用螺丝将阻尼圈与底座连接起来,在使用中容易磨损,底座与支臂力度调节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电脑支架,在不需要螺丝的情况下就能将榫卯结构与底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平板电脑支架,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顶端的支臂以及设置在支臂顶端的夹子,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阻尼圈,所述第一阻尼圈通过榫卯结构与底座固定;所述榫卯结构包括榫件和卯件,底座与卯件连接,榫件与卯件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相互转动配合的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且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端部分别具有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第二安装环压在第一安装环上方,第一阻尼圈放置在第二安装环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环的内壁上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凹槽和凸块,所述卯件的底端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卡扣和卡块,卡块外壁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与凸块相配且供凸块卡入,凹槽与卡扣相配且供卡扣卡入,所述榫件上均布有多个卡槽,卡槽供卡块卡入。

进一步地,所述卯件的顶端压在第二安装环顶部,所述榫件容置在第一安装环内。

进一步地,所述卯件内具有凸环,凸环压住放置在第二安装环内的第一阻尼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环底部设有调节脚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之间设有弹簧和钢球,弹簧压在钢球上。

进一步地,所述卯件的顶端安装有一连接头,连接头与卯件之间设有一第二阻尼圈,连接头顶端通过一转动轴可转动地与支臂铰接,支臂的顶端设有一万向球头,万向球头的顶端与夹子背部固定。

应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平板电脑支架,其有益效果是:第一阻尼圈通过榫卯结构与底座固定,榫卯结构包括榫件和卯件,底座与卯件连接,榫件与卯件配合,在不需要螺丝的情况下就能将榫卯结构与底座连接,能够减少使用磨损,底座与支臂力度调节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榫卯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底座,11—第一支脚,111—第一安装环,12—第二支脚,121—第二安装环,2—支臂,3—夹子,4—第一阻尼圈,5—榫卯结构,51—榫件,52—卯件,6—凹槽,7—凸块,8—卡扣,9—卡块,10—定位槽,20—卡槽,21—凸环,22—调节脚垫,23—弹簧,24—钢球,25—连接头,26—第二阻尼圈,27—转动轴,28—万向球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

如图1—图3所示,平板电脑支架,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顶端的支臂2以及设置在支臂2顶端的夹子3,底座1上设有第一阻尼圈4,第一阻尼圈4通过榫卯结构5与底座1固定;榫卯结构5包括榫件51和卯件52,底座1与卯件52连接,榫件51与卯件52配合。

底座1包括相互转动配合的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且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端部分别具有第一安装环111和第二安装环121,第二安装环121压在第一安装环111上方,第一阻尼圈4放置在第二安装环121内。第一安装环111的内壁上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凹槽6和凸块7,卯件52的底端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卡扣8和卡块9,卡块9外壁上设有定位槽10,定位槽10与凸块7相配且供凸块7卡入,凹槽6与卡扣8相配且供卡扣8卡入,榫件51上均布有多个卡槽20,卡槽20供卡块9卡入。卯件52的顶端压在第二安装环121顶部,榫件51容置在第一安装环111内。卯件52内具有凸环21,凸环21压住放置在第二安装环121内的第一阻尼圈4。

第一安装环111底部设有调节脚垫22,方便调整底座1的平衡度。

第一安装环111和第二安装环121之间设有弹簧23和钢球24,弹簧23压在钢球24上。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张开或闭合到极限角度时,会出现“哒”一声的声响,增加使用手感。

卯件52的顶端安装有一连接头25,连接头25与卯件52之间设有一第二阻尼圈26,连接头25顶端通过一转动轴27可转动地与支臂2铰接,支臂2的顶端设有一万向球头28,万向球头28的顶端与夹子3背部固定。平板电脑固定到夹子3上后,位置调节灵活。

如图4和图5所示,底座1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其它形式、形状结构,例如榫卯结构与铁板底座固定,例如榫卯结构与吸盘底座固定。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