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8769发布日期:2018-09-21 20:1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配件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对笔记本电脑来说,在性能与便携性对抗中,散热成为最关键的因素,笔记本散热一直是笔记本核心技术中的瓶颈。有时笔记本电脑会莫名奇妙的死机,一般就是系统温度过高导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设计了笔记本电脑散热器,好的散热器可以延长笔记本电脑使用寿命。使笔记本产生的热量尽快的扩散到电脑外部,不影响笔记本的使用功能,不会使电脑的线路出现腐蚀现象,保证笔记本电脑的正常工作。

现有的笔记本散热架均是直接对着笔记本电脑底部吹散热量,将笔记本热量强制吹出,并引入冷空气,增加笔记本底部的空气流动,从而使笔记本电脑内部各发热元件均得到散热,有效保持内部的低温工作环境,是能够有效降低笔记本电脑温度的小装置。但笔记本散热 器通常只是辅助笔记本散热,而且大部分的散热器主要是通过加强底部塑料外壳的空气流动速度,来达到降低笔记本外部温度,而笔记本的内部热量主要依靠CPU风扇来强制对流带出,笔记本散热器接力把热量带走才能完成降温。

但是现有的笔记本散热器为了能够涵盖整个笔记本底部,使得笔记本散热器会制作的很大,大于大多数笔记本的底部,这就导致了笔记本散热器在不使用的时候占用了大量的面积,不易存放,并且现有的笔记本散热器不能升高降低,不能够让所有使用该笔记本散热器的使用者达到舒服的感觉。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撑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对称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外围固定套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外部连接有螺母,所述支撑柱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球形轴,所述球形轴上套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柱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底座上开有滑槽,所述定位柱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定位柱的两侧均设有数量为两个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之间设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上设有滚轮,所述螺母外部设有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之间设有齿条带,所述齿条带通过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支撑,所述第一转轮中部固定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电机设在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轮中部活动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内壁上,所述支撑柱上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缓冲钮,所述缓冲钮内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缓冲钮的一端固定设在所述支撑柱开的缓冲槽内,所述底座一侧设有开关,所述底座远离开关的一侧设有电源接头,所述电机和开关分别与电源接头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钮由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套接构成,其中,所述第二套筒固定在所述缓冲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套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有螺纹,所述螺母通过螺纹套上的螺纹与支撑柱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由截面为半圆形的防滑凸起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接头包括USB接口和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底座上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柱,并且支撑柱上有设有支撑板,通过电机带动齿轮带旋转,从而让环形齿条带动螺母旋转,继而使得支撑柱向上升起,大大的增加了电脑与桌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笔记本底部的空气流通更加的流畅,让笔记本的散热效果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通过上开关与下开关,能够控制支撑柱上升或者下降,调整到适合使用者的高度,从而能够满足每一个使用者的需求,所有的部件均包裹在底座内,大大的减小了散热器的体积,在不使用笔记本的时候,让支撑装置非常方便存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支撑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支撑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

1、底座;2、支撑柱;3、螺纹套;4、螺母;5、第一固定杆;6、第二固定杆;7、球形轴;8、连接座;9、支撑板;10、定位柱;11、滑槽;12、固定柱;13、活动轴;14、滚轮;15、环形齿条;16、齿条带;17、第一转轮;18、第二转轮;19、第一连杆;20、电机;21、防滑凸起;22、第二连杆;23、缓冲钮;24、弹簧;25、缓冲槽;26、开关;27、电源接头;2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撑装置。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内对称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外围固定套设有螺纹套3,所述螺纹套3外部连接有螺母4,所述支撑柱2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杆5,所述第一固定杆5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杆6,所述第二固定杆6上设有球形轴7,所述球形轴7上套设有连接座8,所述连接座8固定在支撑板9上,所述支撑柱2上设有定位柱10,所述底座1上开有滑槽11,所述定位柱10设在所述滑槽11内,所述定位柱10的两侧均设有数量为两个的固定柱12,所述固定柱12之间设有活动轴13,所述活动轴13上设有滚轮14,所述螺母4外部设有环形齿条15,所述环形齿条15之间啮合设有齿条带16,所述齿条带16通过第一转轮17和第二转轮18支撑,所述第一转轮17中部固定设有第一连杆19,所述第一连杆19固定在电机20的输出端,所述电机20设在所述底座1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轮18中部活动设有第二连杆22,所述第二连杆22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1内壁上,所述支撑柱2上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缓冲钮23,所述缓冲钮23内部套设有弹簧24,所述弹簧24远离所述缓冲钮23的一端固定设在所述支撑柱2开的缓冲槽25内,所述底座1一侧设有开关26,所述底座1远离开关26的一侧设有电源接头27,所述电机20和开关26分别与电源接头27电性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能够通过设置底座1上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柱2,并且支撑柱2上有设有支撑板9,通过电机20带动齿轮带16旋转,从而让环形齿条15带动螺母4旋转,继而使得支撑柱2向上升起,大大的增加了电脑与桌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笔记本底部的空气流通更加的流畅,让笔记本的散热效果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通过上开关与下开关,能够控制支撑柱2上升或者下降,调整到适合使用者的高度,从而能够满足每一个使用者的需求,所有的部件均包裹在底座1内,大大的减小了散热器的体积,在不使用笔记本的时候,让支撑装置非常方便存放。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底座1来说,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有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的放置平面。采用该方案,使得底座1能够支撑笔记本电脑的倾斜角度能够达到合适的角度。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固定杆6来说,所述第二固定杆6垂直于所述支撑柱2的表面。采用该角度,使得第二固定杆6上的垂直放置的支撑板9能够与支撑柱2平行。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支撑板9来说,所述支撑板9上设有若干防滑凸起21。采用该方案,使得笔记本电脑放在所述该支撑装置上的时候不易脱落,使得笔记本电脑更加的稳定。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底座1来说,所述底座1上开有凹槽28,所述凹槽28的深度与所述支撑板9的厚度相等。采用该方案,使得支撑板9在不升高的时候,能够陷入凹槽28的内部,从而减少了底座1的体积,使得支撑装置能够方便放置。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缓冲钮23来说,所述缓冲钮23与所述第二固定杆6为中点相互对称,使得电脑在放置在该支撑装置上的时候能够让电脑底端能够紧紧的贴合在电脑的底部,并且在电脑突然放置在支撑装置上时能够得到缓冲。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开关26来说,所述开关26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采用该方案,使得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能够分别控制电机20正转与反转,从未使得支撑柱2上升或者下降。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电源接头27来说,所述电源接头27包括USB接口和导线,所述导线为铝包铜线。采用该方案,使得电机20能够通过电源接头27与笔记本电脑连接,为电机20提供电量。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底座1上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柱2,并且支撑柱2上有设有支撑板9,通过电机20带动齿轮带16旋转,从而让环形齿条15带动螺母4旋转,继而使得支撑柱2向上升起,大大的增加了电脑与桌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笔记本底部的空气流通更加的流畅,让笔记本的散热效果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通过上开关与下开关,能够控制支撑柱2上升或者下降,调整到适合使用者的高度,从而能够满足每一个使用者的需求,所有的部件均包裹在底座1内,大大的减小了散热器的体积,在不使用笔记本的时候,让支撑装置非常方便存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