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油蜗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9032发布日期:2018-09-07 22:3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蜗杆技术领域,具体地,为一种储油蜗杆。



背景技术:

蜗杆是只具有一个或几个螺旋齿,并且与蜗轮啮合而组成交错轴齿轮副的齿轮。蜗杆传动的优点在于传动比大,结构紧凑,传动平稳,无噪音。蜗杆包括连接部和传动部,连接部用于与其他零件配合安装固定,传动部用于与蜗轮啮合,传递运动。传动过程中蜗杆与涡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对蜗杆产生轴向作用力,当承受载荷较大时,啮合面摩擦力较大。

目前,蜗杆的蜗齿啮合面的润滑主要是靠油泵往摩擦处喷油润滑,这种由外向内的润滑不够全面,可能造成蜗齿底部无润滑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储油蜗杆,润滑油由蜗齿底部往顶部扩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油蜗杆,包括:连接轴、传动轴和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上的多个蜗齿,所述连接轴的横截面为矩形,与所述传动轴固接,第一孔洞设置于所述连接轴和传动轴的中心位置并贯穿所述连接轴和传动轴,每两个所述蜗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孔洞为腰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腰形孔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连接轴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孔洞为圆柱形,其轴线位于所述传动轴的径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孔洞的横截面的半径为0.3~0.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孔洞的横截面的半径为0.4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油蜗杆,润滑油通过连接轴上的第一孔洞进入,由第二孔洞流出至两蜗齿之间的底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至蜗齿啮合面,实现了润滑油由蜗齿底部往顶部扩散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储油蜗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储油蜗杆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图5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中,1.连接轴,2.传动轴,3.蜗齿,4.第一孔洞,5.第二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储油蜗杆,如图1~5所示,包括:连接轴1、传动轴2和设置于所述传动轴2上的多个蜗齿3,所述连接轴1的横截面为矩形,连接轴1用于卡设于固定装置中,固定装置可以为轴承,矩形横截面的连接轴1,限制蜗杆在周向的位移,连接轴1与所述传动轴2固接,传动轴2为圆柱形,本实施例中为圆柱形,一般情况下,主体1的形状均为回转体结构。第一孔洞4设置于所述连接轴1和传动轴2的中心位置并贯穿所述连接轴1和传动轴2,这样在两端均可以注进润滑油,每两个所述蜗齿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孔洞5,所述第二孔洞5与所述第一孔洞4连通。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轴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孔洞4为腰形孔。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腰形孔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连接轴1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平行。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孔洞5为圆柱形,其轴线位于所述传动轴2的径向。长度最短,便于润滑油甩出。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孔洞5的横截面的半径为0.3~0.5mm。优选地,所述第二孔洞5的横截面的半径为0.4mm。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