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5316发布日期:2019-08-24 09:2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阻尼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减振器的阻尼阀组件,其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特征。



背景技术:

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减振器的阻尼阀组件是众所周知的。

例如,de102014210705a1示出了一种阻尼阀组件,其包括布置在至少部分地填充有阻尼流体的缸内的阻尼阀体,其具有由至少一个阀盘覆盖的用于阻尼流体的流通通道,其中阀盘抑制性地限制阻尼流体通过流通通道的流量,还包括可轴向移动地与阻尼阀体同轴布置的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大致实施为圆盘形的第一弹簧元件,该第一弹簧元件将其弹簧力传递到阀盘上。

在根据de102014210705a1所述的阻尼阀组件中,弹簧元件为在加载时可逆变形的弹性构件。由此,在每次加载时在弹簧元件和阀盘之间的贴靠面或接触面的形状会变化。由此,非常难以进行该位置阻尼力特征曲线的精确设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替代性的阻尼阀组件,其可使得精确设置阻尼力特征曲线。

根据本发明,为了实现所提出的目的而使用布置在第一弹簧元件和阀盘之间的力传递盘,其具有:朝向第一弹簧元件的第一表面,其包括在轴向上超出第一表面的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贴靠环;以及与第一表面对置的朝向阀盘的第二表面,其包括在轴向上超出第二表面的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贴靠环。

力传递盘将从第一弹簧元件传入到力传递盘中的弹簧力吸收到第一贴靠环上并且将其通过第二贴靠环传递给阀盘。通过选择第一贴靠环的第一直径和第二贴靠环的第二直径的大小,可更精确地限定前述力传递以及阻尼力特征曲线。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了其他有利的实施变型方案。

无论是第一贴靠环还是第二贴靠环可有利地与力传递盘实施为一体。在此,贴靠环可简单地成型在力传递盘处或由力传递盘形成。

如果力传递盘会受到特别大的力,则其可由金属借助于切削或无切削的制造工艺或通过成型工艺制造或者制造为烧结构件。

力传递盘可特别低成本地由金属板制造为钣金弯曲件。

力传递盘可同样由具有或没有纤维增强的塑料、热固性塑料或热塑性塑料实施,以便与由金属实施的力传递盘相比有利地显著减小力传递盘的重量。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变型方案可规定,第一贴靠环和/或第二贴靠环分段地实施并且包括至少两个区段,其具有至少两个实施在区段之间的径向凹口。由此附加地有利于阻尼流体的径向定向流动。

此外可有利地规定,第一贴靠环的轴向延伸部在轴向上限定了布置在第一弹簧元件和力传递盘中间部分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空腔。该空腔使得可简单地限定第一弹簧元件的最大挠度从而附加地影响阻尼力特征曲线。

此外,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变型方案,力传递盘可具有至少一个流通通道,以有利于使阻尼流体从空腔流出或使阻尼流体流入空腔中。

此外可有利地规定,阻尼阀组件包括与阻尼阀体同轴安装的执行器组件,其具有壳体和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壳体中的可轴向移动的执行器,其中执行器在作用在其上的阻尼流体压力增大时沿轴向朝弹簧组件的方向移动并且使弹簧组件预紧。在此,预紧的弹簧组件的弹簧力通过力传递盘被传递到阀盘上,其中力传递盘根据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来实施。

附图说明

现在借助于附图详细阐释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在减振器缸中根据本发明的与频率相关的阻尼阀组件的示例性实施变型方案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力传递盘的示例性实施变型方案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力传递盘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2的力传递盘的局部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力传递盘的另一示例性实施变型方案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图5的力传递盘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图5的力传递盘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剖视图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与频率相关的阻尼阀组件1的机动车减振器的一部分。

阻尼阀组件1可轴向移动地布置在至少部分填充有阻尼流体的缸2内并且固定在支座25处。阻尼阀组件1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止回阀26的阻尼阀体3,其中,阻尼阀体具有至少一个实施在阻尼阀体3中的用于阻尼流体的第一流通通道5,该流通通道由至少一个阀盘4覆盖。

阻尼阀体3在缸2内部将第一工作腔27与第二工作腔28分离,从而在两个工作腔27、28中的阻尼流体压力的比值根据阻尼阀体3在缸2中轴向移动的方向进行变化。

此外,阻尼阀组件1具有与阻尼阀体3同轴布置的执行器组件21,执行器组件包括壳体22以及布置在壳体22中可轴向移动的执行器23,该执行器在轴向上限定了封闭在壳体22中的填充有阻尼流体的控制腔,其中执行器23轴向移动的方向取决于控制腔29中的阻尼流体压力。

在阻尼阀体3和执行器组件21之间安装有弹簧组件6,弹簧组件在轴向上朝流通通道5的方向向阀盘4施加弹簧力并且朝相反方向向执行器23施加弹簧力。

布置在执行器组件21内部的执行器23实施为可轴向移动,从而执行器在执行器组件21的控制腔29中阻尼流体压力持续较久的情况下朝止回阀26的阀盘4的方向移动并且通过力传递盘8使弹簧组件6张紧。由此提高了由弹簧组件6通过力传递盘8向阀盘4施加的弹簧力,从而增大了止回阀26的阻尼力。

如果控制腔29清空,则弹簧组件6的预紧力减小,从而通过力传递盘8传入阀盘4中的弹簧力的程度也减小。由此限定地减小了止回阀26的阻尼力。

阻尼阀组件1的所有构件关于阻尼阀体3的纵轴线a彼此同轴地布置在支座25处。在此,支座25穿过实施在力传递盘8的中央部分9中的安装孔30。由此使力传递盘8对中并且沿轴向自由滑动地布置在支座25上。图1所示的实施变型方案示出了阻尼阀体3,其呈安装在缸2内的可移动的活塞的形式。然而本发明绝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实施变型方案。同样可实施包括具有不可移动的阻尼阀体3的力传递盘8的阻尼阀组件1,例如其在所谓的双管减振器中用作底阀。

如在所有附图中所示,力传递盘8具有第一贴靠环12以及实施在力传递盘8的对置侧的第二贴靠环13。在此,第一贴靠环12布置在力传递盘8的在根据图1的安装状态下朝向第一弹簧元件7的第一表面10处,其中第二贴靠环13安装在力传递盘8的朝向阀盘4的第二表面11处。

第一贴靠环12具有第一直径14并且实施为在轴向上超出力传递盘8的第一表面10,其中具有第二直径15的第二贴靠环13实施为在轴向上超出力传递盘8的第二表面11。

如果弹簧组件6被施加力,则力传递盘8在第一贴靠环12的精确定义的第一直径14上吸收由第一弹簧元件7传入力传递盘8中的弹簧力并且将该弹簧力在第二贴靠环13的精确定义的第二直径15上传递给阀盘4。

在此,第一弹簧元件7的在第一弹簧元件7的径向内部边缘区域31和第一弹簧元件7与力传递盘8的第一贴靠环12的接触圈32之间的第一杠杆长度l1影响传入力传递盘8中的弹簧力。传递给阀盘4的力受到阀盘4的在阀盘4的径向内部边缘区域33和阀盘4与力传递盘8的第二贴靠环13的接触圈34之间的第二杠杆长度l2的影响。

通过选择第一贴靠环12的第一直径14的大小来确定第一弹簧元件7的第一杠杆长度l1,并且通过选择第二贴靠环12的第二直径15的大小来确定阀盘4的第二杠杆长度l2。由此,通过选择第一直径14和/或第二直径15可明显更精确地限定传入阀盘4中的弹簧力的大小以及阻尼力特征曲线。

如在所有附图1至7中所示,第一贴靠环12和第二贴靠环13与力传递盘8实施为一体或者由其形成。在此,力传递盘8可由具有或没有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或者由金属制成。其可借助于切削或无切削的制造工艺制造或者制造为烧结构件。

图1至图7所示的力传递盘8的贴靠环12、13包括多个区段16a、16b,其中在这些区段16a、16b之间设置有径向凹口17a、17b。

如从图1、3、4、6和7可见,第一贴靠环12的轴向延伸部限定了空腔19的轴向高度,其布置在第一弹簧元件7和力传递盘8的第一表面10之间。空腔19限定了第一弹簧元件7在弹簧组件6受到最大载荷时的最大挠度。空腔19的尺寸可被设计为使得第一弹簧元件7即使在其发生最大变形时也不会接触力传递盘8的中央部分9的区域。

图5、6和7所示的力传递盘8的实施变型方案可由金属板或有机板实施为成型件。其被设计为圆盘形并且具有多个在其径向外部的边缘区域36分布的开口37,其同样可实施为可沿径向朝圆盘中心延伸的切口,其中在开口37或切口之间的材料在轴向上塑性变形以形成分段的贴靠环12、13。如图6所示,贴靠环12、13成型为使得区段16a从第二表面11沿轴向延伸出来并且在区段16a之间构造有区段16b,其从第一表面10出来并且相对于区段16a朝相反方向沿轴向延伸。由此,每个区段16a、16b从力传递盘8的表面10、11沿轴向突出并且同时在力传递盘8的对置表面11、10处形成凹口17a、17b。此外,力传递盘8可包括将分段的贴靠环12、13的各个区段16a、16b彼此连接的环绕的连接边缘部分35,如在图5、6和7中所示。

图2、3和4示出了力传递盘的一个实施变型方案,其具有多个实施在其上的流通通道20。这些流通通道有利于在第一弹簧元件7的形状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空腔19的体积变化期间从空腔19流出的或流入空腔19的阻尼流体的流通。

附图标记

1阻尼阀组件

2缸

3阻尼阀体

4阀盘

5流通通道

6弹簧组件

7第一弹簧元件

8力传递盘

9中央部分

10第一表面

11第二表面

12第一贴靠环

13第二贴靠环

14第一直径

15第二直径

16a区段

16b区段

17a凹口

17b凹口

18轴向延伸

19空腔

20流通通道

21执行器组件

22壳体

23执行器

24活塞

25支座

26止回阀

27第一工作腔

28第二工作腔

29控制腔

30安装孔

31第一弹簧元件的径向内部区域

32第一弹簧元件的接触圈

33阀盘的径向内部区域

34阀盘的接触圈

35连接边缘部分

36径向外部的边缘区域

37开口

a纵轴线

l1第一杠杆长度

l2第二杠杆长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