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双离合器机构和包括这种双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0944发布日期:2018-08-14 16:3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领域的紧凑型双离合器机构。本发明还涉及集成有这种双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离合器机构包括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离合器、以及力发生器,该力发生器被布置成通过被称为活塞的可动件将离合器构造到所谓的分离或接合构造中,可动件允许将在力发生器处产生的力传递向所述离合器。

以已知的方式,致动系统可由液压力发生器形成,液压力发生器包括:(i)压力室,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ii)活塞,在压力室中轴向可动并且在压力室的外侧径向延伸,以使离合器接合或分离,(iii)平衡室,相对于活塞与压力室相对地定位,平衡室包括弹性回复元件,该弹性回复原件允许产生对抗活塞的、称为回复力的力。

压力室被供给加压液压流体,以允许活塞在对应于离合器的接合构造的第一位置与对应于离合器的分离构造的第二位置之间移位。为此,加压液压流体通过所谓的高压导管被输送到压力室,高压导管允许所述加压液压流体的流体流通。

相反地,平衡室被供给所谓的冷却流体的液压流体,其允许润滑所述平衡室以及离合器机构的其他部件。为此,液压冷却流体尤其通过所谓的低压导管被输送向平衡室,低压导管允许所述液压冷却流体的流体流通。

以已知的方式,导管穿过双离合器机构,以将液压冷却流体输送向平衡室并且输送向所述双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具体地,支撑离合器的中心毂包括敞开到双离合器机构的致动系统的平衡室中的导管。以已知的方式,现有技术的双离合器机构难以组装,特别是在将弹性回复元件插入到对应的平衡室中的步骤期间,因为需要在该步骤期间不阻塞低压导管。

在文献ep2909052b1中,设置在离合器机构的毂中的导管在弹性回复元件的下方敞开,使得如果弹性回复元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的导管的正对面,则加压液压流体的流动可被扰乱。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用于解决这些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新型双离合器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大部分并进一步提供其他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便于双离合器机构的安装,特别是便于将弹性回复元件插入到平衡室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改善冷却流体在双离合器机构内的流通。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一种双离合器机构来实现,该双离合器机构包括:

-围绕中心毂旋转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第一致动系统,其被布置成使第一离合器接合或分离;

-第二致动系统,其被布置成使第二离合器接合或分离,每个致动系统包括:

o压力室,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

o活塞,在压力室中轴向可动并且在压力室的外侧径向延伸,以便使对应的离合器接合或分离;

o平衡室,定位为相对于活塞与压力室相对,

o容纳在平衡室中的弹性回复元件,所述弹性回复元件在对应的活塞和中心毂之间延伸,所述弹性回复元件布置成抵靠所述活塞而施加轴向力。

根据本发明,弹性回复元件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直接开口敞开到在中心毂上实现的多个互补开口中,以便允许中心毂的流体导管与平衡室之间的流体连通。

这种有利的构造由此允许液压冷却流体在流体导管内的更好的流体流通,流体导管容置于中心毂中并敞开到平衡室中。随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双离合器机构被更好地润滑,并且促进了致动室和平衡室之间的压力平衡。

在接下来的说明和在权利要求书中,为了便于理解,将以非限制性的方式使用以下术语:

-“纵向”用于表征平行于纵向轴线o的零件的方向和/或伸长,

-“径向”用于表征与纵向轴线o正交且因此平行于与纵向轴线o正交的横向轴线t的零件的方向和/或伸长。

将理解的是,纵向轴线o和横向轴线t是本发明的描述的几何参考r的一部分。

同样,在接下来的说明和在权利要求书中,为了便于理解,将以非限制性的方式使用以下术语:

-沿着相对于由传动系统的主旋转轴线(即纵向轴线o)确定的轴向取向的方向的“前部”或“后部”,“后部”表示定位于图的右侧的部分、在变速器侧,“前部”表示图的左侧部分、在发动机侧;和

-相对于横向轴线t和沿着横向轴线t的“内部/内侧”和/或“外部/外侧”,“内部”指示接近纵向轴线o的部分,“外部”指远离纵向轴线o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双离合器机构可以有利地包括以下改进中的至少一个,形成这些改进的技术特征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采用:

-弹性回复元件直接支承在中心毂上;

-弹性回复元件与活塞分离;

-弹性回复元件与中心毂分离;

-致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弹性回复元件包括与位于中心毂上的互补角度分度器件协作的角度分度器件。该构造有利地允许通过预定数量的特定组装构造使弹性回复元件与平衡室和/或中央毂对应。换句话说,当弹性回复元件插入到平衡室中时,角度分度器件允许限定所述弹性回复元件与中心毂的预定数量的组装构造;

-至少一个致动系统的弹性回复元件包括:

o第一环形件,意于承靠中心毂的壁,第一环形件包括角度分度器件;

o第二环形件,意于承靠对应的活塞;

o在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之间延伸的多个弹性元件;

-所述多个弹性元件是多个螺旋弹簧的类型;

-弹性回复元件放置在活塞和中心毂上;

-形成在第一环形件中的多个开口在螺旋弹簧之间成角度地分布;

-致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角度分度器件是阳型的,而中心毂的互补角度分度器件是阴型的;

-角度分度器件是在对应的弹性回复元件的外侧径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凸片的类型,每个凸片与中心毂上的对应凹槽协作,一个或多个凹槽共同地形成互补角度分度器件。替代地,角度分度器件是在对应的弹性回复元件内侧径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凸片的类型,每个凸片与中心毂上的对应的孔口协作,一个或多个孔口共同形成互补角度分度器件。根据另一替代方案,角度分度器件是至少一个挤压铆钉的类型,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铆钉沿中心毂的方向轴向地延伸超出弹性回复元件,并且互补角度分度器件是至少一个轴向孔的类型;

-角度分度器件和互补角度分度器件分别围绕双离合器机构的纵向轴线成角度地规则分布。可选地,角度分度器件包括围绕纵向轴线以非对称方式成角度分布的多个器件;

–致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角度分度器件是阴型的,而中心毂的互补角度分度器件是阳型的;

–在这种情况下,互补角度分度器件是在中心毂的内侧径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凸片的类型,每个凸片与对应的弹性回复元件上的对应凹槽协作,一个或多个凹槽共同地形成角度分度器件;

–互补分度器件是至少一个挤压铆钉的类型的,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铆钉向着弹性回复元件的方向轴向延伸超出中心毂,并且角度分度器件是至少一个轴向孔的类型;

–中心毂包括用于使致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弹性回复元件对中并相对于纵向轴线的对中器件;

–所述至少一个凸片的内部面在中心毂的凹槽的底部上形成对中器件;

–弹性回复元件的多个开口形成在第一环形件上;

-致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活塞的内侧端部和第二环形件被一体地固定在一起或形成同一个单件;

–中心毂的互补角度分度器件与第一和第二弹性回复元件的角度分度器件是共用的;

–弹性回复元件的第一环形件的一部分被受力装合到中心毂中;

–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处于径向构造中,第二离合器位于第一离合器的径向内侧。替代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处于轴向构造中。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统,其包括这种双离合器机构,其中:

–第一离合器通过第一输出盘承载件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的第一输出轴;

–第二离合器通过第二输出盘承载件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的第二输出轴;

-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交替地旋转地联接至输入辐板,所述输入辐板旋转地联接至由至少一个曲轴旋转地驱动的输入轴。

预先考虑到了本发明的变化的实施方式,其根据上述可选的不同特征的所有可行组合而集成有上述可选的不同特征。

附图说明

一方面通过接下来的说明,另一方面通过参照示意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给出的多个实施例,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进一步显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双离合器机构的轴向截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双离合器机构的透视和局部剖视图;

图3a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双离合器机构的致动系统的轴向截面的细节图;

图3b示出了轴向截面的另一详细视图,示出了弹性恢复原件和中心毂的开口;

图4示出了形成图1或图2所示的双离合器机构的致动系统中的一个的弹性回复元件的第一环形件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第一环形件的细节图;

图6示出了设置有图4和5所示的第一环形件的中心毂的局部透视图;

图7示出了图5和6中所示的中心毂和第一环形件的前视图;

图8示出了双离合器机构的中心毂上的弹性回复元件的角度分度的另一实施方式。

当然,本发明的特征、变型和不同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各种各样的组合彼此关联,只要它们不是不兼容的或彼此相排斥的。尤其可以构想本发明的这样的变型:这些变型仅包括以下所描述特征中的选集(unesélection),该选集孤立于其它所描述特征,如果该特征选集足以相对于现有技术提供技术优点或区别本发明。

特别地,所描述的所有变型和所有实施方式都可以相互组合,如果技术方面不存在对该组合的阻碍。

在附图中,多个附图共有的元件保留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双离合器机构10的实施例优选地为双湿式离合器类型,并且包括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还优选地,在所谓的径向位置中,第一离合器100位于第二离合器200的外侧。替代地,双离合器机构10可以处于所谓的轴向构造中,第一离合器100位于第二离合器200的前面。双离合器机构10集成在传动链1上,传动链1包括与双离合器机构10旋转联接的变速器。

通常,双离合器机构10被布置为能够分别通过第一离合器100或第二离合器200使输入轴(未示出)旋转地联接到第一传动轴a1或替代地旋转地联接到第二传动轴a2。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输入轴由发动机(例如热力发动机)的至少一个曲轴旋转地驱动;并且第一传动轴a1和第二传动轴a2意于旋转联接到变速器(例如装配机动车辆的类型的变速箱)。

优选地,第一传动轴a1和第二传动轴a2是共轴的。更特别地,第二传动轴a2可选地采用空心柱体的形式,第一传动轴a1可插入在该空心柱体的内部。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有利地是多盘类型的。每个多盘离合器一方面包括旋转联结地连接到输入轴的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102(像例如圆盘),另一方面包括旋转联结地连接传动轴a1、a2中的至少一个的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202(像例如摩擦盘)。

第一传动轴a1旋转地联接到输入轴。当第一离合器100被构造为处于所谓的接合位置中时,第一传动轴a1被输入轴旋转地驱动,对于该接合位置,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旋转联接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替代地,当第一离合器100被构造为处于所谓的分离位置中时,第一传动轴a1解除与输入轴的旋转联接,对于该分离位置,所述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解除与所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的旋转联接。

类似地,第二传动轴a2旋转地联接到输入轴。当第二离合器200被配置为处于接合位置中时,第二传动轴a2由输入轴旋转地驱动,对于该接合位置,多个第一摩擦元件201旋转联接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202。替代地,当第二离合器200被配置为处于所谓的分离位置中时,第二传动轴a2解除与输入轴的旋转联接,对于该分离位置,所述多个第一摩擦元件201解除与所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202的旋转联接。

在图1至3所示的双离合器机构10中,第一离合器100被布置为啮合变速器的奇数档,第二离合器200被布置为啮合变速器的偶数档比和倒档。替代地,由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负责的档可以分别对调。

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被布置为根据每个离合器100和200的相应的构造并通过输辐板109将输入轴的所谓的输入功率——扭矩和转速——交替地传递到两个传动轴a1、a2中的一个。

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被布置为不同时处于相同的接合构造中。另一方面,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可以同时配置在其分离位置中。

双离合器机构10包括输入元件,该输入元件一方面转动地联接到输入轴,另一方面旋转地联接到输入辐板109,以传递在双离合器机构10的离合器100、200中的一个的发动机处产生的功率——扭矩和转速。优选地,双离合器机构10的输入元件包括输入毂130,其优选地围绕纵向轴线o旋转。输入毂130包括第一下部伸长部1301,该第一下部伸长部1301可选地通过阻尼装置(例如双飞轮阻尼器)旋转地和/或轴向地连接到输入轴。

输入毂130包括外侧伸长部1302,该外侧伸长部1302联接到输入辐板109,并且更具体地联接到输入辐板109的下部端部1091。下部端部1091自所述输入辐板109朝向前部av定位。优选地,输入辐板109和输入毂130是一体的,例如通过焊接和/或铆接固定。

输入辐板109包括上部端部1092,输入辐板109通过该上部端部旋转地连接到第一离合器100。该连接通过输入盘承载件106的外侧轴向伸长支承部1061实现,输入盘承载件106旋转地连接到输入辐板109,优选地通过形状配合,例如通过在所述外侧轴向伸长支承部1061的前部av端部处的沟槽的形状配合。

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每个由稍后描述的致动系统300a、300b控制。每个致动系统300a、300b被布置成能够将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构造成在接合构造和分离构造之间的任何构造中。

第一致动系统300a通过第一活塞105连接到第一离合器100,第一活塞105包括此处描述的第一部分105p和稍后将描述的第二部分105q。通常,第一活塞105被布置成将平行于纵向轴线o施加的第一轴向力e1通过其与第一离合器100的摩擦元件101、102协作的第一部分105p以及其与力发生器协作的第二部分105q传递到所述第一离合器100,以将第一离合器100构造为处于上述详细描述的构造中的一个中。第一活塞105在其第一部分105p处包括第一外部轴向延伸支承部1051,该第一外部周向延伸支承部105周向朝向前部av延伸,以能够一方面将第一摩擦元件101压靠第二摩擦元件102,且另一方面将第一摩擦元件101压靠与输入辐板109机械连接的外部反作用器件103。当第一摩擦元件101与第二摩擦元件102分开时,则第一离合器100被构造为处于其分离构造中。另一方面,当第一摩擦构件101被压靠第二摩擦构件102时,则第一离合器100被构造成处于其接合构造中。

第一活塞105采取波纹板的形式并且在其径向外部端部处沿轴向向前部av弯曲。第一外部轴向延伸支承部1051平行于纵向轴线o朝向前部av并且穿过布置成穿过输入盘承载件106的开口1064延伸。

第一活塞105包括位于外部轴向延伸支承部1051后面的第一上部径向延伸支承部1052。第一上部径向延伸支承部1052从第一离合器100平行于横向轴线t径向延伸到第二离合器200的下部极限。

平行于纵向轴线o的第一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1053部分地在第二离合器200下方将第一上部径向延伸支承部1052朝向双离合器机构10的前部av延长。第一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1053定位为与外部周向延伸支承部1051径向地对齐。第一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1053设置为平行于纵向轴线o并平行于外部轴向延伸支承部1051。

最后,第一活塞105包括通过第一弯曲区域1054连接到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1053的多个第一内径向延伸支承部1055。第一内部径向延伸支承部1055通过之后将被描述的第一连接器件400a与第一活塞105的第二部分105q连接。替代地,第一活塞105的第一部分105p和第二部分105q可以是一体的。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活塞105可以通过冲压获得。

外部反作用器件103与输入辐板109成一体。优选地,外部反作用器件103通过输入盘承载件106联接到输入辐板109。

外部反作用器件103尤其具有与输入盘承载件106的内部沟槽协作的外部沟槽。

外部反作用器件203具有与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101、102的形状互补的形状,以允许在第一致动系统330施加朝向前部av的第一轴向力e1时使得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101、102通过摩擦联接,以将第一离合器100构造为处于其接合位置中。相反,当第一活塞105被稍后将描述的弹性回复元件朝向后部ar推动时,则第一摩擦元件101与第二摩擦元件102分离,从而允许使所述摩擦元件脱离联接,并由此允许将第一离合器100构造成处于其分离构造中。

第一摩擦元件101意于通过第一输出盘承载件110旋转联接到第一传动轴,该输出盘承载件110形成所述第一离合器100的输出元件。更具体地,第一输出盘承载件110通过输出盘承载件110所包括的上部端部1101旋转地联接到第二摩擦元件102。还更具体地,第一输出盘承载件110通过第一输出盘承载件110所包括的内部端部旋转联接到第一输出毂120。

第一输出盘承载件110在其径向外部周边上包括第一轴向伸长部107,该第一轴向伸长部107设有意于与每个第一摩擦元件102上(更特别地,位于第一离合器100的每个第二摩擦元件102的径向内部周边处)的互补的齿协作的齿。第一输出盘承载件110由此通过啮合与第一离合器100的第二摩擦元件102旋转联接。

第一输出盘承载件110的内部端部1102连接到第一输出毂120;它们优选地通过焊接、铆接或类似方式固定在一起。

第一输出毂120径向地在内部包括轴向沟槽,所述轴向沟槽被布置为与定位于第一传动轴a1上的互补沟槽协作,以实现旋转联接。

径向轴承117插置于第一输出毂120和输入毂130之间,以承受输入毂130和/或输入辐板109的径向力,而不论输出轴和第一传动轴a1可以分别以不同的转速转动。

类似地,双离合器机构10的第二离合器200在设计上类似于第一离合器100的设计。

第二致动系统300b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活塞205连接到第二离合器200,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活塞105包括此处描述的第一部分205p和稍后将描述的第二部分205q。第二活塞205轴向地位于输入辐板109和第一活塞105之间。

通常,第二活塞205被布置成将平行于纵向轴线o施加的第二轴向力e2经由其与第二离合器200的摩擦元件201、202协作的第一部分205p以及其与力发生器协作的第二部分205q传递到所述第二离合器200,以将第二离合器200构造为处于上述详细描述的构造中的一个中。第二活塞205在其第一部分205p处包括第二外部轴向伸长支承部2051,该第二外部轴向伸长支承部2051朝向后部ar和朝向外部以倾斜的方式延伸,以能够一方面将第一摩擦元件201压靠第二摩擦元件202,且另一方面将第一摩擦元件201压靠内部反作用器件203。当第一摩擦元件201与第二摩擦元件202分开时,第二离合器200构造成处于其分离构造中。另一方面,当第一摩擦元件201被压靠第二摩擦元件202时,则第二离合器200被构造成处于其接合构造中。

第二活塞205采取波纹板的形式并包括沿轴向朝向后部ar弯曲的第二外径向端部205。

第二活塞205包括位于其第二外部轴向延伸支承部2051前方的第二上部径向延伸支承部2052。第二上部径向延伸支承部2052从第二离合器200径向地延伸到第二离合器200的内部,并与第一活塞105的第一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1053径向地相对。

第二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2053在第二离合器200下方将第二上径向延伸支承部2052朝向双离合器机构10的后部ar延长。第二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2053位于第二离合器200的径向外侧且与第一活塞105的第一上部径向延伸支承部1052相对。更具体地,其定位为与输入盘承载件106相对。

最后,第二活塞205包括通过径向延伸支承部2054连接到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2053的第二内部径向延伸部分2055。第二内部径向延伸部分2055通过之后将被描述的第二连接器件400b与第二活塞205的第二部分205q连接。替代地,第二活塞205的第一部分105p和第二部分105q可以是一体的。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活塞205可以通过冲压获得。

内部反作用器件203与输入盘承载件106的内部轴向伸长部分1062成一体。

这里的内部反作用器件203采取锁定环的形式,该锁定环由输入盘承载件106的内部轴向伸长部分1062承载并位于第二离合器200的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201、202的后部ar。以便在第二致动系统300b施加朝向后部ar的轴向力时允许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201、202通过摩擦联接,以将所述第二离合器200构造为处于其接合位置中。相反,当第二活塞205被稍后将描述的弹性回复元件朝向后部ar推动时,则第一摩擦元件201与第二摩擦元件202分离,从而允许使所述摩擦元件201、202脱离联接,并由此允许将第二离合器200构造成处于其分离构造中。

替代地,内部反作用器件203可以采取输入盘承载件106的外部面的凸部的形式,并位于第二离合器200的摩擦元件201、202的后方ar。还替代地,内部反作用器件203和输入盘承载件106被制成为单个部件。

第二摩擦元件101意于通过第二输出盘承载件210旋转联接到第二传动轴a2,该第二输出盘承载件210形成所述第二离合器200的输出元件。更具体地,第二输出盘承载件210通过第二输出盘承载件210所包括的上部端部2101旋转地联接到第二摩擦元件202。第二输出盘承载件210通过第二输出盘承载件210所包括的内部端部2102旋转联接到第二输出毂220。

第二输出盘承载件210在其径向外部周边上包括第二轴向伸长部207,该第二轴向伸长部207设有意于与每个第二摩擦元件202上(更特别地,在第二离合器200的每个第二摩擦元件202的径向内部周边处)的互补齿协作的齿。第二输出盘承载件210由此通过啮合与第二离合器200的第二摩擦元件202旋转联接。

第二输出盘承载件210通过其内部端部2102连接到第二输出毂220;它们优选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在一起。

此外,在第一输出盘承载件110和第二输出盘承载件210之间插入轴向轴承116,以便能够两个输出盘承载件110、210之间传递轴向负载,所述两个输出盘承载件110、210在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200被构造在不同的构造中时以不同的速度转动。

第二输出毂220径向地在内部包括轴向沟槽,所述轴向沟槽被布置为与定位于第二传动轴a2上的互补沟槽协作,以实现旋转联接。

输入盘承载件106构造成与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的第一摩擦元件101、201旋转地联接,回想到输入盘承载件106也旋转地联接到输入辐板109。为此,输入盘承载件106包括位于第一离合器100外侧并且例如通过互补形状的接合而与第一离合器100的第一摩擦元件101联接的外部轴向伸长部分1061。输入盘承载件106还包括径向伸长支承部1063,其将外部轴向伸长支承部1061朝向后部ar、并且更具体地朝向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的后部ar延长。输入盘承载件106的径向伸长支承部1063在其内部端部处包括内部轴向伸长支承部1062,该内部轴向伸长支承部1062位于第二离合器200的径向内侧,并例如通过互补形状的接合而与第二离合器200的第一摩擦元件201旋转地联接。

输入盘承载件106通过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第一平衡盖450a以及通过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第二平衡盖450b被承载并旋转地联接在其内部轴向伸长承载部1062和其径向伸长承载部1063的内部部分处。

第一平衡盖450a包括具有圆柱形轴向延伸支承部4502a,且该圆柱形轴向延伸支承部4502a同时承载外部径向臂4501a和内部径向腿4503a。圆柱形支承部4502a优选地平行于纵向轴线o取向;而外部径向臂4501a和内部径向腿4503a正交于纵向轴线o取向。

外部径向臂4501a与输入盘承载件106成一体,更具体地,输入盘承载件106的径向伸长支承部1063介于所述输入盘承载件106的开口1064与其内部轴向伸长部分1062之间。输入盘承载件106的径向伸长支承部1063和外部径向臂4501a例如被焊接或铆接或通过任何其它类似的方式相关联。

第一平衡盖450a的内部径向腿4503a包括与中心毂500成一体的内部端部。中心毂500在图1或图3所示的剖视图的横向平面中以“t”布置,并且包括具有径向伸长部并与纵向轴线o大致正交的中央主体510,该中央主体510连接平行于纵向轴线o的圆柱形轴向伸长支承部520。内部径向腿4503a的内部径向端部与中心毂500的中央主体510的上部径向端部515成一体。

第二平衡盖450b在图1或3所示的截面图的横向平面中布置成三脚架,并且其包括圆柱形轴向延伸支承部4502b和内部径向腿4503b。圆柱形支承部4502b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o延伸,而内部径向腿4503b正交于纵向轴线o延伸。

第二平衡盖450b的内部径向腿4503b包括与中心毂500一体的内部端部,并且更具体地在中心毂500的中央主体510的上部径向端部515处。第二平衡盖450b的内部径向腿4503a和第一平衡盖450a的内部径向腿4503a优选地彼此平行。

由此,中心毂500一方面通过输入盘承载件106以及第一平衡盖450a和第二平衡盖450b支撑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心毂500旋转地联接到双离合器机构10的输入毂130。如上所述,当输入毂130联接到由发动机的曲轴旋转地驱动的发送机轴上时,则中心毂500以类似于发动机轴的旋转运动的旋转运动被促动。

中心毂500由离合器支撑件600径向地支撑,离合器支撑件600通过多个径向分离轴承650至少部分地平行于纵向轴线o延伸,所述多个径向分离轴承650允许解除中心毂500相对于在双离合器机构10的该构造中固定的离合器支撑件600的旋转。

参照图2至图3,下面将描述第一致动系统300a和第二致动系统300b。

每个致动系统300a、300b包括:

-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的压力室750a、750b;

-活塞105、205,其在压力室750a、750b内轴向可动,所述活塞105、205由以下形成:

o如前所述,第一部分105p、205p,其在压力室750a、750b的径向外侧延伸,以便使对应的离合器接合或分离;

o第二部分105q、205q,其位于第一部分105、205的径向内侧并与压力室750a、750b协作的,所述第二部分105q、205q一体地固定到所述第一部分105p、205p;

o插置在对应的活塞105、205的第一部分105p、205p与第二部分105q、205q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器件400a、400b;

-平衡室700a、700b,其定位为相对于活塞105、205的第二部分105q、205q与压力室750a、750b相对。

第一致动系统300a包括邻接第一反作用板920a的第一衬板910a,第一反作用板920a允许在第一衬板910a上实现轴向加强。第一反作用板920a特别设置成意于驱动传动链1的泵的齿环,该传动链能够在双离合器机构10被旋转地驱动时使润滑流体在双离合器机构10中流通。

第一衬板910a由径向部分912a和位于径向部分912a的外部端部处的纵向部分911a形成。第一衬板910a的径向部分912a轴向承靠第一反作用板920a并且平行于横向轴线t取向。第一衬板910a的径向部分912a在其径向内部端部处包括第四密封件404a,该第四密封件404a允许确保第一衬板910a的所述径向部分912a抵靠着中心毂500的圆柱形支承部520的密封的径向支承。纵向部分911a具有轴向取向并且在第一活塞105的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1053的内部延伸。

第一致动系统300a也由第一活塞105的第二部分105q形成。第一活塞105的第二部分105q设置成“u”形:其包括第一基部1057、第一分支1056和第二分支1058。第一基部1057具有径向延伸部并且连接平行于纵向轴线o设置的第一分支1056和第二分支1058。第一分支1056相对于第二分支1058定位于径向外侧。第一分支1056位于第一基部1057的外侧径向端部处;并且第二分支1058位于所述第一基部1057的内侧径向端部处。

有利地,第一基部1057包括例如用于使第一弹性回复元件800a的第二环形部分820a对中的凸部。

第一活塞105的第二部分105q的第一分支1056包括轴向末端415,该轴向末端415与第一活塞105的第一部分105p成一体,更具体地在内部径向延伸支承部1055处与第一活塞105的第一部分105p成一体。第一活塞105的第二部分105q的第二分支1058包括轴向末端1059,该轴向末端1059通过第三密封件403a承靠中心毂500的圆柱形轴向延伸支承部520。

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第一压力腔室750a布置成接收一定体积的受压液压流体,以便在第一活塞105的第二部分105q上产生轴向力,并由此将第一离合器100构造在其上述构造中的一个中。加压液压流体有利地通过高压流体流通导管输送,高压流体流通导管穿过中心毂500的圆柱形轴向延伸支承部52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所述圆柱形轴向延伸支承部520的外部面处敞开到压力室750a中。

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第一压力室750a由此有利地被如下地界定:

-通过中心毂500的圆柱形支承部520的一部分径向向内,

-通过第一衬板910a的径向部分912a轴向朝向后部ar,

-通过第一活塞105的第一部分105p的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1053和第一弯曲区域1054以及第一衬板910a的纵向部分911a径向向外,以及

-通过第一活塞105的第一部分105p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部1055和第一活塞105的第二部分105q轴向朝向前部av。

还将注意到,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压力室750a的密封通过以下的存在被保证:

-第一密封件401a,其位于第一衬板910a的纵向部分911a与第一活塞105的第一部分105b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部1055和/或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1053之间;

-第三密封件403a,其位于第一活塞105的第二部分105q的径向内部端部与中心毂500的圆柱形支承部520之间;

-位于第一衬板910a的径向部分912a的内径向端部与中心毂500的圆柱形支承部520之间的第四密封件404a。

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第一平衡室700a布置成接收一定体积的液压流体,该液压流体允许润滑容置在所述平衡室700a中的第一弹性回复元件800a。润滑流体有利地通过低压流体流通导管输送,低压流体流通导管穿过中心毂500的圆柱形轴向延伸支承部52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所述圆柱形轴向延伸支承部520的外部面处的敞开到压力室700a中。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压力室700a由此有利地被如下地界定:

-通过中心毂500的圆柱形支承部520的一部分径向向内,

-通过第一活塞105的第一部分105p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部1055和第一活塞105的第二部分105q轴向朝向后部ar,

-通过第一平衡盖450a的圆柱形支承部4502a径向向外,

-通过中心毂4501a的中央本体510和第一平衡盖450a的径向内部腿4503a和圆柱形支承部4502a轴向向前av。

还将注意到,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第一压力室700a的密封通过以下的存在被保证:

-第二密封件402a,其在一方面的第一活塞的第一部分105p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部1055和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1053与另一方面的第一平衡盖450a的圆柱形支承部4502a之间延伸;和

-第三密封件403a,其位于第一活塞105的第二部分105q的径向内侧端部与中心毂500的圆柱形支承部520之间。

第二致动系统300b与第二反作用板920b相关联,第二反作用板920b包括插置在第一径向延伸支承部921b和第二径向延伸支承部922b之间的弯曲部分923b。弯曲部分923b是形成相对于第一径向延伸支承部921b和第二径向延伸支承部922b朝向前部av的突起部分,以加强反作用板920b对由第二致动系统300b产生的轴向力的耐受性。有利地,第二反作用板920b通过容置在中心毂500的周向凹槽中的锁定环被轴向向前地止动。

第二致动系统300b还包括邻接第二反作用板920b的第二衬板910b。第二衬板910b包括径向部分912b和纵向部分911b。第二衬板910a的径向部分912a与第二反作用板920b的第二凸片922b接触并平行于横向轴线t取向。第二衬板910b的纵向部分911b自身则平行于纵向轴线o取向并且与第二活塞205的第二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2053接触。

第一致动系统300a也由第二活塞105的第二部分105q形成。第二活塞105的第二部分205q设置成“u”形,且其包括第一基部2057、第一分支306b和第二分支2058。第二活塞105的第二部分205q的第一基部2057具有径向延伸部并且连接平行于纵向轴线o设置的第一分支2056和第二分支2058。第二活塞105的第二部分205q的第一分支2056相对于第二分支2058径向外侧地定位。第二活塞105的第二部分205q的第一分支2056位于第一基部2057的径向外侧端部处;并且第二分支2058位于所述第一基部1057的径向内侧端部处。

有利地,第一基部1057包括例如用于使第一弹性回复元件800a的第二环形部分800a对中的凸部。

第二活塞205的第二部分205q的第一分支2056包括轴向末端425,该轴向末端425与第二活塞105的第一部分105p成一体,更具体地在内部径向延伸支承部2055处与第二活塞105的第一部分105p成一体。第二活塞205的第二部分105q的第二分支2058包括轴向末端2059,该轴向末端2059通过第三密封件403a承靠中心毂500的圆柱形轴向延伸支承部520。

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第二压力腔室750b布置成接收一定体积的受压液压流体,以便在第二活塞205的第二部分205q上产生轴向力,并由此将第二离合器200构造在其上述构造中的一个中。加压液压流体有利地通过高压流体流通导管输送,高压流体流通导管穿过中心毂500的圆柱形轴向延伸支承部52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所述圆柱形轴向延伸支承部520的外部面处敞开到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压力室750a中。

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第二压力室750a由此有利地被如下地界定:

-通过中心毂500的圆柱形支承部520的一部分径向向内,

-通过第二衬板910a的径向部分912b轴向朝向后部ar,

-通过第二活塞205的第二部分205q的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2053和第一弯曲区域2054以及第二衬板920b的纵向部分911b径向向外,以及

-通过第二活塞205的第一部分205p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部2055和第二活塞105的第二部分105q轴向朝向前部av。

还将注意到,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压力室750a的密封通过以下的存在被保证:

-第一密封件401b,其位于第二衬板910a的纵向部分911a与第二活塞205的第一部分205p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部2055和/或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2053之间;

-第三密封件40b,其位于第二活塞205的第二部分205q的径向内部端部与中心毂500的圆柱形支承部520之间;

-第四密封件404b,其位于第二衬板910b的径向部分912b的径向内侧端部与中心毂500的圆柱形支承部520之间。

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第二平衡室700b布置成接收一定体积的液压流体,该液压流体允许润滑容置在所述平衡室700b中的第二弹性回复元件800b。润滑流体有利地通过低压流体流通导管输送,低压流体流通导管穿过中心毂500的圆柱形轴向延伸支承部52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所述圆柱形轴向延伸支承部520的外部面处敞开到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平衡室700b中。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平衡室700a由此有利地被如下地界定:

-通过中心毂500的圆柱形支承部520的一部分径向向内;

-通过中心毂500的中央本体510和第二平衡盖450b的径向内部腿4503a和圆柱形支承部4502a轴向朝向后部ar。

-通过第二平衡盖450a的圆柱形支承部4502b径向向外,

-通过第二活塞205的第一部分205p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部2055和第二活塞105的第二部分105q轴向朝向前部av。

还将注意到,第二致动系统300a的第二平衡室700a的密封通过以下的存在被保证:

-第二密封件402b,其在一方面的第二活塞的第一部分205p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部2055和中间轴向延伸支承部2053与另一方面的第二平衡盖450a的圆柱形支承部4502b之间延伸;和

-第三密封件40b,其位于第二活塞205的第二部分205q的径向内部端部与中心毂500的圆柱形支承部520之间。

在说明的这个阶段将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下事实:

-第一活塞105的第一部分105p和第二部分105q一方面通过填充第一压力室750a的加压流体的控制、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容置在第一平衡室700a中的第一弹性回复元件800a的作用而是可动的;

第二活塞205的第一部分205p和第二部分205q一方面通过填充压力室750b的加压流体的控制、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容置在第二平衡室700b中的第二弹性回复元件800b的作用而是可动的。

每个致动系统300a、300b还包括弹性回复元件800a、800b,弹性回复元件800a、800b布置成产生对抗用于使对应的离合器100、200接合的对应的活塞105、205的移位的轴向力。特别地,中心毂500的中央本体510还包括圆柱形径向延伸支承部512,第一弹性回复元件800a的第一环形部分810a和第二弹性回复元件800b的第一环形部分810b轴向承靠该圆柱形径向延伸支承部512。第一弹性回复元件800a在其第一环形部分810a与所述第一弹性回复元件800a的第二环形部分820a之间延伸;并且第二弹性回复元件800b在其第一环形部分810b与所述第二弹性回复元件800b的第二环形部分820b之间延伸。对于每个弹性回复元件800a、800b,多个弹性元件830a、830b在对应的第环形一部分810和第二环形部分820之间延伸。有利地,多个弹性元件830是螺旋弹簧类型的。每个弹性回复元件800a、800b的第二环形部分820a、820b轴向承靠与对应的活塞105、205面对的面,并且更具体地在所述活塞105、205的第二部分105q、205q的高度处轴向承靠与对应的活塞105、205面对的面。

有利地,第一弹性回复元件800a和第二弹性恢复元件800b是相同的。

图4和5示出了弹性回复元件800中的一个的第一环形件810的特定实施例。

第一环形件810采取圆环形式,纵向轴线o形成第一环形件810的圆形对称轴线s。第一环形件810优选地具有小的轴向厚度。其在优选地彼此平行的第一面8101和第二面8102之间被轴向地界定。对称轴线s有利地正交于第一面8101和第二面8102。弹性回复元件800的第二面8102意于被设置成轴向承靠中央毂500的圆柱形径向延伸支承部512。弹性回复元件800的第一面8101意于面对所述弹性回复元件800的第二环形件820。

第一环形件810在第一面8101和第二面8102的边缘处包括外部翻边8105和内部翻边8106,内部翻边8106比外部翻边8105在径向上更靠近对称轴线s地定位。外部翻边8105和内部翻边8106在平面p1的内部径向界定第一环形件810。

第一面8101设置有弹性回复元件800的弹性元件830的至少一个接收柱8103,弹性元件830更具体地由如上所述的螺旋弹簧形成。每个接收柱8103特别地布置成与平面p1正交地出现的圆柱形筒,第一环形件810沿着该平面p1延伸。可选地,每个接收柱8103是中空的圆柱形筒,不在弹性回复元件800的第二面8102上敞开。替代地,每个接收柱8103是在弹性回复元件800的第二面8102上敞开的中空圆柱形筒。替代地,每个接收柱8103是实心的圆柱形筒。每个接收柱8103有利地围绕与对称轴线s平行的筒轴线f布置。优选地,弹性回复元件800的第一面8101包括围绕对称轴线s成角度地规则分布的多个接收柱8103。在图4和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面8101包括24个接收柱8103。

互补地,弹性回复元件800的第一环形件810包括多个开口8104,其穿过环形件810设置在所述弹性回复元件800的第一面8101和第二面8102之间。换言之,开口8104形成用于通过双离合器机构10的低压流体流通导管从中心毂500朝向对应的平衡室700流通的润滑流体的通道。如图3b所示,开口8104直接敞开到设置在中心毂500中的互补开口5004中,使得冷却流体的流通得到改善。在第一面8101的平面中,开口8104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优选地为圆形或矩圆形的,如图4和5所示。优选地,第一环形件810包括围绕对称轴线s成角度地规则分布的多个开口8104。

借助于角度分度器件8107、5004而使得开口8104可以直接连通到在互补开口5004中。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一环形件810包括至少一个角度分度器件8107,其意于与位于中心毂500上的互补角度分度器件5004协作。更特别地,第一环形件810的外部翻边8105设置有相对于第一环形件的第一面8101和第二面8102突出延伸的至少一个凸片8107。所述至少一个凸片8107由此形成弹性回复元件800的角度分度器件。更特别地,每个凸片8107设置在垂直于第一平面p1的第二平面p2的内部。其有利地在与第一环形件810的第一面8101相反的轴向方向上并且相对于其第二面8102延伸。在平面p2中,凸片8107可以采取任何形状,特别是如图5所示的矩形。

在图4和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环形件810包括相对于对称轴线s直径相对地定位的两个凸片8107。替代地,第一环形件810可以包括围绕纵向轴线o以120°分布的三个凸片8107。

还参考图6和图7,其示出了弹性回复元件800的第一环形件810与中心毂500的协作,可以理解的是,凸片8107形成与互补分度器件5007协作的角度分度器件,以将第一环形件810成角度地定位在中心毂500上。由此,当安装对应的弹性回复元件800时,可以容易地将第一环形部分810的开口8104与装配中心毂500的互补开口5004轴向面对地定位。特别地,互补开口5004穿过中心毂500的中央主体510设置,中心毂500在其内部包括低压流体流通导管的一部分。由此,中心毂500的互补开口5004和弹性回复元件800的开口8104共同地允许使中心毂500的中央主体510的流体流通导管敞开到对应的平衡室700a、700b中。

根据其第一方面的本发明有利地允许利用弹性回复元件800的第一环形件810的角度分度器件8107与中心毂500的互补角度分度器件5007协作,来限定所述弹性回复元件800和所述中心毂500之间的相对预定角度位置。

有利的是,中心毂500的中央本体510形成在平行于平面p1的平面中设置的径向延伸支承部。中央本体510通过其径向上部端部515被径向向外地界定,该径向上部端部515形成周向支承部。

第一环形件810的每个凸片8107有利地与中心毂500的对应凹槽5007a协作。一个或多个凹槽5007a因此形成中心毂500的互补角度分度器件5007。

通常,互补角度分度器件5007通过形状协作与角度分度器件8107协作。在图6和图7所示的示例中,凸片8107当然形成阳型的角度分度器件8107;而由凹槽5007形成的互补角度分度器件5007是阴型的。凸片8107的内部面形成用于使弹性回复元件在中心毂500的凹槽5007的底部上对中的器件。

互补的角度分度器件5007有利地围绕对称轴线s规则地分布,并且还优选地以与弹性回复800元件的第一环形件810的角度分度器件7107的角度分布相匹配的方式。

因此这些有利的构造一方面允许改善平衡室700中的润滑流体的流通,并且还有便于弹性回复元件800在所述平衡室700中的组装操作。

图8示出了安装在致动系统30的平衡腔室700a、700b中的弹性回复元件800a、800b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在该实施例中,弹性回复元件800a、800b包括承靠中心毂500的第一环形件810、承靠对应的活塞105、205的第二环形件820、以及在第一环形件810和第二环形件820之间延伸的多个弹性元件830a、830b。第二环形件820与对应的活塞105、205分离。第一环形件810包括角度分度器件8107。

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角度分度器件是在对应的弹性回复元件800a、800b的内部径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凸片8107的类型。更特别地,第一环形构件810的内部翻边8106设置有与中心毂500上的对应孔口5007b协作的至少一个凸片8107,一个或多个孔口5007b共同形成互补的角度分度器件5007。

所述至少一个凸片8107相对于第一环形件810向着中心毂的方向突出。更特别地,所述至少一个凸片8107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与其协作的对应孔口5007的延伸方向,以便于其插入。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凸片8107和对应的孔口5007以大致平行于纵向轴线o的方式沿轴向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凸片有利地通过折叠或冲压获得。

总之,本发明涉及双离合器机构10,其中每个致动系统300a、300b包括:压力室750a、750b,其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活塞105,205,其可在压力室750a、750b中轴向移动,以便使对应的离合器100、200接合或分离;平衡室700a、700b,其相对于活塞105、205与压力室750a、750b相对地定位;以及弹性回复元件800a、800b,其容纳在平衡室中,并布置成抵靠所述活塞105、205施加轴向力。根据本发明,弹性回复元件800a、800b包括多个开口8104,所述多个开口8104与位于离合器机构10的中心毂500上的多个互补开口5004协作,以便允许中心毂500的流体流通导管与对应的平衡室700a、700b之间的流体连通。为了确保其对齐并且便于将弹性回复元件800a、800b安装到平衡室700a、700b中,致动系统300a、300b中的至少一个的弹性回复元件800a、800b包括与位于中心毂500上的互补角度分度器件5007协作的角度分度器件8107。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的例子,可以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地对这些例子进行大量的改造。特别地,本发明的不同特征、形式、变型和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各种各样的组合彼此关联,只要它们不是不兼容的或彼此相排斥的。特别地,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和变型是可相互组合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