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立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4655发布日期:2018-10-16 19:5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升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立柱。



背景技术:

升降立柱作为一种升降装置,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升降平台上,如升降桌、升降椅、可升降的榻榻米等。目前常见的升降立柱一般包括相互嵌套的内管、中管和外管,通过设置在升降立柱上的驱动机构带动内管和外管相对中管往复滑动,从而实现升降功能。

现有技术中,通过将两根丝杆套设在一起,两根丝杆的螺纹旋向相同,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丝杆转动,并通过第一丝杆带动第二丝杆转动,随着传动级数增加传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效率高的升降立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立柱,包括内管、中管、外管、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及驱动机构,内管套设在中管内并可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外管套设在中管外且可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中管的底端设有中板,驱动机构设于中板上,第一丝杆与内管固定连接,第二丝杆与外管固定连接,第一丝杆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一输出螺母,第二丝杆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二输出螺母,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输出螺母、第二输出螺母转动以使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分别带动内管和外管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立柱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机构包括传动管,第一输出螺母连接于传动管的上端,驱动电机转动并带动传动管转动,传动管带动第一输出螺母转动,第一输出螺母带动第一丝杆轴向运动并带动内管轴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连接于传动管的下端且与第二输出螺母传动配合,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螺纹旋向相同,驱动电机转动并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第二输出螺母转动,第二输出螺母带动第二丝杆轴向运动并带动外管轴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蜗杆、蜗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蜗杆设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且与蜗轮传动配合,第二锥齿轮连接于传动管上,第一锥齿轮与蜗轮同轴转动且与第二锥齿轮传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管的下端设有连接轴,第二锥齿轮套设于连接轴上且与连接轴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上设有扁位,第二锥齿轮通过扁位与连接轴周向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顶端设有顶板,外管的底端设有底板,第一丝杆的上端连接于顶板上,第二丝杆的下端连接于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立柱还包括箱体,驱动机构位于箱体内,箱体设于中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中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丝杆依次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外管连接,箱体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通孔外围设有防水槽,防水槽内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中板上且位于防水槽的外围设有引流槽,外管上设有与引流槽相通的出水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将驱动机构设置在中板上,驱动机构与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在升降立柱的轴线方向上部分重合,使得升降立柱在轴线方向上的结构更加紧凑;通过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分别设置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驱动机构通过驱动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转动使得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分别带动内管和外管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使得第一丝杆与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和传动都通过第一输出螺母进行,第二丝杆与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和传动都通过第二输出螺母进行,驱动机构同时驱动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独立工作,使得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传动级数相同,不会产生由于传动级数增加而使得传动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无需分别设置驱动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的驱动机构,使得升降立柱的结构比较简单,在轴线方向上的结构更加紧凑。

2、通过设置传动管,驱动电机转动并带动传动管转动从而使位于传动管上的第一输出螺母一起转动,第一输出螺母与第一丝杆螺纹传动连接,第一丝杆固定在内管上,使得第一输出螺母与第一丝杆的位置相对移动,从而中管与内管之间的位置相对移动,从而实现中管与内管的相对伸缩,仅通过第一丝杆上的第一输出螺母实现第一丝杆与驱动机构的连接和传动;在内管与中管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输出螺母位于第一丝杆的上端,使得第一输出螺母与第一丝杆之间的伸缩距离最大化,获得更大的升降区间。

3、通过设置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连接于传动管上且与第二输出螺母传动连接,驱动电机转动并带动传动管转动从而传动管上的传动齿轮一起转动,传动齿轮带动第二输出螺母转动,因第二输出螺母与第二丝杆螺纹传动连接,且第二丝杆固定在外管上,使得第二输出螺母与第二丝杆的位置相对移动,从而中管与外管之间的位置相对移动,从而实现中管与外管的相对伸缩,仅通过第二丝杆上的第二输出螺母实现第二丝杆与驱动机构的连接与传动,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均通过传动管传动连接,使得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独立工作,进而使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传动级数相同,不会产生由于传动级数增加而使得传动效率降低的问题;因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螺纹旋向相同,且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旋转方向相反,使得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可以同步伸长或同步缩短,从而使得内管和外管可以相对中管同步伸缩;在外管与中管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输出螺母位于第二丝杆的下端,使得第二输出螺母与第二丝杆之间的伸缩距离最大化,获得最大的升降区间。

4、通过将蜗杆设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使得蜗杆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同步转动,蜗轮与蜗杆传动配合,第一锥齿轮与蜗轮同轴转动,使得蜗杆随电机轴转动后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和第一锥齿轮的旋转方向与蜗杆的转动方向垂直,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传动配合,使得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的转动方向垂直,从而第二锥齿轮带动传动管转动的方向与电机轴的转动方向一致,实现传动管带动第一输出螺母转动。

5、通过在传动管的下端设置连接轴,第二锥齿轮设置在连接轴上,使得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较稳定。

6、通过在连接轴上设置扁位,第二锥齿轮通过扁位与连接轴周向固定,实现连接轴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同步转动。

7、通过将驱动机构设置在箱体内,起到防尘、防水的保护作用,保证驱动机构使用可靠。

8、通过在通孔的外围设置防水槽,防水槽内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对箱体底部与中板之间的缝隙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外部的水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箱体内,浸湿驱动机构和丝杆导致生锈,对驱动机构和丝杆造成损坏,提升升降立柱使用的可靠性。

9、通过在中板上设置引流槽,使得进入箱体底部与中板之间的水通过引流槽流入外管,外管靠近底板处设有出水孔,使得进入外管的水可以通过出水孔排出,防止积水,提升升降立柱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升降立柱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升降立柱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升降立柱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升降立柱的部分爆炸图。

图5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内管;11、顶板;2、中管;21、中板;211、引流槽;3、外管;31、底板;32、出水孔;4、第一丝杆;41、第一输出螺母;42、第一法兰;5、第二丝杆;51、第二输出螺母;52、第二法兰;6、驱动电机;71、蜗杆;72、蜗轮;73、第一锥齿轮;731、花键套;74、第二锥齿轮;75、传动管;76、传动齿轮;77、连接轴;8、箱体;81、上箱体;82、下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升降立柱,包括内管1、中管2、外管3、第一丝杆4、第二丝杆5及驱动机构,内管1套设在中管2内并可沿着中管2的轴向往复运动,外管3套设在中管2外且可沿着中管2的轴向往复运动,中管2的底端设有中板21,驱动机构设于中板21上,驱动机构与第一丝杆4、第二丝杆5在升降立柱的轴线方向上部分重合,使得升降立柱在轴线方向上的结构更加紧凑,第一丝杆4与内管1固定连接,第二丝杆5与外管3固定连接,第一丝杆4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一输出螺母41,第二丝杆5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二输出螺母51,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输出螺母41、第二输出螺母51转动以使第一丝杆4和第二丝杆5分别带动内管1和外管3沿着中管2的轴向往复运动,使得第一丝杆4与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和传动都通过第一输出螺母41进行,第二丝杆5与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和传动都通过第二输出螺母51进行,驱动机构同时驱动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独立工作,使得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传动级数相同,不会产生由于传动级数增加而使得传动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无需分别设置驱动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的驱动机构,使得升降立柱的结构比较简单,在轴线方向上的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施例中,升降立柱还包括驱动电机6,驱动机构包括传动管75,第一输出螺母41连接于传动管75上,驱动电机6转动并带动传动管75转动,传动管75带动位于传动管75上的第一输出螺母41转动,第一输出螺母41与第一丝杆4螺纹传动连接,第一丝杆4固定在内管1上不能转动,使得第一输出螺母41与第一丝杆4的位置相对移动,第一输出螺母41带动第一丝杆4轴向运动并带动内管1相对中管2轴向运动,从而实现中管2与内管1的相对伸缩,仅通过第一丝杆4上的第一输出螺母41实现第一丝杆4与驱动机构的连接和传动;在内管1与中管2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输出螺母41位于第一丝杆4的上端,使得第一输出螺母41与第一丝杆4之间的伸缩距离最大化,获得更大的升降区间。

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齿轮76,传动齿轮76连接于传动管75上且与第二输出螺母51传动配合,驱动电机6转动并带动传动齿轮76转动,传动齿轮76带动第二输出螺母51转动,因第二输出螺母51与第二丝杆5螺纹传动连接,且第二丝杆5固定在外管3上,第二输出螺母51带动第二丝杆5轴向运动并带动外管3相对中管2轴向运动,从而实现中管2与外管3的相对伸缩,仅通过第二丝杆5上的第二输出螺母51实现第二丝杆5与驱动机构的连接与传动,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均通过传动管传动连接,使得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独立工作,进而使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传动级数相同,不会产生由于传动级数增加而使得传动效率降低的问题;第一丝杆4和第二丝杆5的螺纹旋向相同,且第一丝杆4和第二丝杆5的旋转方向相反,使得第一丝杆4和第二丝杆5可以同步伸长或同步缩短,从而使得内管1和外管3可以相对中管2同步伸缩;在外管3与中管2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输出螺母51位于第二丝杆5的下端,使得第二输出螺母51与第二丝杆5之间的伸缩距离最大化,获得最大的升降区间。

驱动机构还包括蜗杆71、蜗轮72、第一锥齿轮73和第二锥齿轮74,蜗杆71设于驱动电机6的电机轴上,使得蜗杆71与驱动电机6的电机轴同步转动,蜗杆71与蜗轮72传动配合,第二锥齿轮74连接于传动管75上,蜗轮72通过花键套731连接在第一锥齿轮73上,第一锥齿轮73与蜗轮72同轴转动,使得蜗杆71随电机轴转动后带动蜗轮72转动,蜗轮72和第一锥齿轮73的旋转方向与蜗杆71的转动方向垂直,第一锥齿轮73与第二锥齿轮74传动配合,使得第二锥齿轮74与第一锥齿轮73的转动方向垂直,从而第二锥齿轮74带动传动管75转动的方向与电机轴的转动方向一致,实现传动管75带动第一输出螺母41转动。

传动管75的下端设有连接轴77,第二锥齿轮74、传动齿轮76均套设于连接轴77上且与连接轴77同步转动,通过在传动管75的下端设置连接轴77,第二锥齿轮74和传动齿轮76均设置在连接轴77上,因连接轴77的强度大于空心传动管75的强度,使得第二锥齿轮74与第一锥齿轮73之间的传动、传动齿轮76与第二输出螺母51之间的传动均比较稳定、可靠。

连接轴77上设有扁位,第二锥齿轮74、传动齿轮76均通过扁位与连接轴77周向固定,实现连接轴77与第二锥齿轮74之间的同步转动,且使得第二锥齿轮74与传动齿轮76的安装比较简单方便。

内管1的顶端设有顶板11,外管3的底端设有底板31,第一丝杆4的上端通过第一法兰42连接于顶板11上,第二丝杆5的下端通过第二法兰52连接于底板31上。

升降立柱还包括箱体8,箱体8包括上箱体81与下箱体82,驱动机构位于箱体8内,箱体8设于中板21上,通过将驱动机构设置在箱体8内,起到防尘、防水的保护作用,保证驱动机构使用可靠。

箱体8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中板21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丝杆5依次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底板31连接,箱体8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通孔外围设有防水槽,防水槽内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对箱体底部与中板21之间的缝隙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外部的水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箱体内,浸湿驱动机构和丝杆导致生锈,对驱动机构和丝杆造成损坏,提升升降立柱使用的可靠性。

中板21上且位于防水槽的外围设有引流槽211,使得进入箱体底部与中板21之间的水通过引流槽211流入外管3,外管3靠近底板31处设有出水孔32,出水孔32与引流槽211相通,使得进入外管3的水可以通过出水孔32排出,防止积水,提升升降立柱使用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施例上述的结构,使用时,驱动电机6驱动连接在电机轴上的蜗杆71转动,从而带动蜗轮72和与蜗轮72同轴的第一锥齿轮73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锥齿轮73传动配合的第二锥齿轮74转动,使得连接轴77、连接于连接轴77上的传动管75、连接于连接轴77上的传动齿轮76与第二锥齿轮74同步转动,传动管75带动第一输出螺母41转动,使得第一输出螺母41与第一丝杆4的相对位置改变,实现内管1与中管2的相对伸缩,传动齿轮76带动第二输出螺母51转动,使得第二输出螺母51与第二丝杆5的相对位置改变,实现外观与中管2的相对伸缩,从而实现立柱的升降。

可以理解的,第二锥齿轮与传动齿轮也可以直接连接在传动管上。

可以理解的,第二锥齿轮与传动齿轮也可以通过花键与连接轴周向固定。

可以理解的,第二锥齿轮与传动齿轮也可以通过平键与连接轴周向固定。

可以理解的,防水槽也可以设置在中板与箱体连接的端面上。

可以理解的,出水孔也可以设置在底板上。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