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5068发布日期:2019-04-09 21:3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动力传递装置,已知有如下动力传递装置,其具备:具有马达壳体的电动马达;以及作为齿轮箱的减速器壳体,其具有与马达壳体的对合面且收纳用于传递来自电动马达的动力的齿轮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动力传递装置中,在减速器壳体设有通气孔,采用与减速器壳体分体设置的盖部件覆盖通气孔,通过盖部件防止润滑油溅入通气孔。

在这样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向通气孔插入能够与软管等连接的通气盖,在减速器壳体内的压力增高时,经由通气盖向外部释放压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2553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为了防止水等侵入到齿轮箱内,在通气孔使用了通气盖,因此,零件数量增加,需要进行避免与周边部件干涉的构造设定,在将软管连接于通气盖的情况下,关于其处理,需要进一步注意与齿轮箱的周边部件的干涉。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能够减少零件数量,防止与周边部件的干涉,并能够防止齿轮箱内的压力的上升。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电动马达,其具有马达壳体;以及齿轮箱,其具有与上述马达壳体的对合面且收纳传递来自上述电动马达的动力的齿轮机构,该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马达壳体与上述齿轮箱的对合面由上述马达壳体和上述齿轮箱形成与上述齿轮箱的内部和外部空气划分开的空间部,在上述齿轮箱设有连通上述空间部和上述齿轮箱的内部的第一孔部,在上述马达壳体和上述齿轮箱中的至少一方设有连通上述空间部和外部空气并且位于比上述第一孔部靠下方的第二孔部。

在该动力传递装置中,在齿轮箱设有第一孔部,该第一孔部连通形成于马达壳体与齿轮箱的对合面的空间部和齿轮箱的内部,因此,在齿轮箱内的压力上升时,压力经由第一孔部向空间部释放,齿轮箱内被减压。

另外,在马达壳体和齿轮箱中的至少一方设有连通空间部和外部空气并且位于比第一孔部靠下方的第二孔部,因此,释放至空间部的压力经由第二孔部排出至外部空气。

排出该压力的第二孔部位于比第一孔部靠下方,因此,水等难以从外部空气侧经由第二孔部向第一孔部侧侵入,不需要在第二孔部设置通气盖等。

因此,在这样的动力传递装置中,能够减少零件数量,防止与周边部件的干涉,能够防止齿轮箱内的压力的上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能够减少零件数量,防止与周边部件的干涉,能够防止齿轮箱内的压力的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齿轮箱的电动马达侧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齿轮箱的齿轮机构侧的平面图。

图中:

1—动力传递装置,3—马达壳体,5—电动马达,6、7—对合面,9—齿轮机构,11—齿轮箱,13—空间部,15—第一孔部,17—第二孔部,19—对置壁部,21—遮蔽壁,23—遮蔽室,25—划分壁,27—齿轮箱的外壁,29—马达输入轴(输入轴),31—输出轴,33—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具备:电动马达5,其具有马达壳体3且形成有对合面6;以及齿轮箱11,其具有与马达壳体3的对合面7且收纳用于传递来自电动马达5的动力的齿轮机构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机构9具备后述的发动机侧齿轮机构109和马达侧齿轮机构119。

另外,通过将马达壳体3的对合面6和齿轮箱11的对合面7合在一起气密地结合,从而通过马达壳体3和齿轮箱11在两对合面6、7的内周侧形成与齿轮箱11的内部和外部空气划分开的空间部13。

进一步地,在齿轮箱11设有连通空间部13和齿轮箱11的内部的第一孔部15。

而且,在齿轮箱11设有连通空间部13和外部空气并且位于比第一孔部15靠下方的第二孔部17。

另外,第二孔部17的外部空气侧的开口朝向下侧开口。

进一步地,在齿轮箱11设有与第二孔部17的外部空气侧的开口对置配置的对置壁部19。

该对置壁部19是用于将油泵等其它单元安装于齿轮箱11的壁部,在不安装其它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齿轮箱11一体形成突起而形成壁部。

此外,这些壁部也可以具备提高齿轮箱11的强度的功能。

另外,在齿轮箱11内设有遮蔽室23,该遮蔽室23由从齿轮箱11的壁面伸出而一体形成且遮蔽润滑油的遮蔽壁21划分出,第一孔部15形成为连通空间部13和遮蔽室23。

进一步地,在齿轮箱11的对合面7的内径侧设有划分壁25,该划分壁25从齿轮箱11的壁面伸出而一体形成且划分齿轮箱11的内部和空间部13,划分壁25与遮蔽壁21及齿轮箱11的外壁27一同划分形成遮蔽室23。

另外,马达侧驱动系统107的马达侧齿轮机构119具有马达输入轴29、输出轴31、中间轴121、以及连结从马达输入轴29至输出轴31的驱动路径的齿轮a、b、c、d,第一孔部15设置为在马达输入轴29的轴心方向上贯通划分壁25。

进一步地,齿轮箱11具有供电动马达5的马达轴贯通的开口部33,遮蔽室23在水平方向上与开口部33相邻配置。

另外,齿轮箱11具备供连结于后述的差动装置103的输出轴31贯通的开口部41,参照图1~图3,电动马达5配置于比输出轴31靠上方。

此外,车辆在减速状态、下坡路的行驶状态等下,在回收来自车轮侧、即差动装置103的行驶能量时,输出轴31成为回收能量的输入状态,从中间轴121向马达输入轴29,经由齿轮a、b、c、d,反转驱动电动马达5。

此时,电动马达5使发电机功能工作,将行驶能量转换为电能而回收。

首先,使用图1对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车辆的动力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具备动力传递装置1的车辆大致划分为将发动机101作为驱动源驱动差动装置103的发动机侧驱动系统105和将电动马达5作为驱动源驱动差动装置103的马达侧驱动系统107。

发动机侧驱动系统105具备发动机101、齿轮机构9的发动机侧齿轮机构109、发电机111、离合器113、离合器驱动器115以及差动装置103。

该发动机侧驱动系统105经由缓冲器117向发动机侧齿轮机构109传递来自发动机101的驱动力。

该发动机侧齿轮机构109具备发动机输入轴102、输出轴31、中间轴104、以及连结从发动机输入轴102至输出轴31的驱动路径的齿轮a、g、f、e,还具备发电机轴106以及连结发动机输入轴102和发电机轴106的齿轮e、h。

若离合器113为连接状态,则传递至该发动机侧齿轮机构109的驱动力通过发动机侧齿轮机构109变速并传递至差动装置103,且从差动装置103经由输出轴31、31输出至左右车轮。

此外,使离合器113工作的离合器驱动器115由液压式驱动器构成,且组装于齿轮箱11。

另外,在发动机侧驱动系统105中,传递至发动机侧齿轮机构109的驱动力被传递至发电机111,通过发电机111发电,对电池、蓄电池等电源充电。

另一方面,马达侧驱动系统107具备电动马达5、齿轮机构9的马达侧齿轮机构119以及差动装置103。

该马达侧驱动系统107经由马达输入轴29向马达侧齿轮机构119传递来自电动马达5的驱动力。

传递至该马达侧齿轮机构119的驱动力通过马达侧齿轮机构119变速并传递至差动装置103,且从差动装置103经由输出轴31、31输出至左右车轮。

在中间轴121能够一体旋转地设有驻车锁止齿轮i,该驻车锁止齿轮i能够与组装于齿轮箱11的驻车锁止驱动器123啮合,在车辆驻车时等驻车锁止齿轮i与驻车锁止驱动器123啮合,从而防止中间轴121的旋转。

在具备这样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车辆中,根据起步时、加速时、低速时、高速时等行驶状况,另外还考虑电源的蓄电量的剩余量,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对发动机侧驱动系统105和马达侧驱动系统107进行选择。

在选择了发动机侧驱动系统105的情况下,离合器113成为连接状态,来自发动机101的驱动力经由发动机侧齿轮机构109输出至差动装置103。

在选择了马达侧驱动系统107的情况下,离合器113成为连接解除状态,来自电动马达5的驱动力经由马达侧齿轮机构119输出至差动装置103。

此外,在来自马达侧驱动系统107的驱动力辅助发动机侧驱动系统105的情况下,离合器113成为连接状态,来自发动机101的驱动力经由发动机侧齿轮机构109输出至差动装置103,并且来自电动马达5的驱动力经由马达侧齿轮机构119输出至差动装置103。

在电源的剩余量为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对发动机侧驱动系统105和马达侧驱动系统107进行选择。

在选择了发动机侧驱动系统105的情况下,离合器113成为连接状态,来自发动机101的驱动力经由发动机侧齿轮机构109输出至差动装置103。

此时,传递至发动机侧齿轮机构109的驱动力被传递至发电机111,通过发电机111发电,对电源充电。

在选择了马达侧驱动系统107的情况下,离合器113成为连接解除状态,来自发动机101的驱动力经由发动机侧齿轮机构109传递至发电机111,通过发电机111对电源充电,且来自电动马达5的驱动力经由马达侧齿轮机构119输出至差动装置103。

此时,也能够在车辆减速时将离合器113设为连接状态,利用车辆的制动能通过发电机111发电,对电源充电。

此外,在来自马达侧驱动系统107的驱动力辅助发动机侧驱动系统105的情况下,离合器113成为连接状态,来自发动机101的驱动力经由发动机侧齿轮机构109输出至差动装置103,通过发电机111对电源充电,并且来自电动马达5的驱动力经由马达侧齿轮机构119输出至差动装置103。

以下,使用图1~图3,对适用于这样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通气构造进行说明。

此外,图1所示的齿轮箱11在组装上的轴向上为一侧壳体部分12和另一侧壳体部分14的分割结构,图2、图3所示的一侧壳体部分12是该分割部件的一个,是组装图1所示的电动马达5、发电机111以及离合器驱动器115的部件。

如图1~图3所示,电动马达5具有马达壳体3,该马达壳体3收纳驱动马达轴的驱动源等。

关于该电动马达5,经由螺栓等固定机构将马达壳体3的对合面6组装至一侧壳体部分12的对合面7,电动马达5的旋转轴(未图示)与齿轮箱11的内部的马达输入轴29连结。

齿轮箱11收纳齿轮机构9,在轴向一侧(图2所示的一侧)形成有组装马达壳体3的对合面7。

此外,在作为齿轮箱11的一部分的一侧壳体部分12的轴向一侧,除了对合面7之外,还形成有组装发电机111的发电机对合面8和组装离合器驱动器115的驱动器对合面37。

在该一侧壳体部分12的轴向另一侧(图3所示的侧)形成有壳体对合面39,该壳体对合面39组装构成齿轮箱11的另一侧壳体部分14(安装图1所示的发动机101的侧的部件),在组装了另一侧壳体部分14的状态下,齿轮机构9被收纳于内部。

向齿轮箱11组装马达壳体3,从而在这样的齿轮箱11与马达壳体3的对合面7由马达壳体3和齿轮箱11形成与齿轮箱11的内部(图3所示的侧)和外部空气(电动马达5侧)划分开的空间部13。

在设有该空间部13的作为齿轮箱11的一部分的一侧壳体部分12的相反侧(图3所示的侧),设有遮蔽室23。

齿轮箱11的一侧壳体部分12和另一侧壳体部分14均由铝材铸件形成,且具备从在铅垂方向上面对空间部13的壁面伸出而一体形成的遮蔽室23和划分壁25。

遮蔽室23具备:外壁27,其设于一侧壳体部分12且从划分壁25沿轴向延伸设置;以及遮蔽壁21,其设于一侧壳体部分12,从划分壁25沿轴向延伸设置,且位于与外壁27的朝向一侧壳体部分12的内部开口的开口部对置的位置。

该遮蔽室23配置在收纳于齿轮箱11的齿轮机构9的齿轮的啮合部的上方,通过遮蔽壁21遮挡因齿轮机构9的旋转而被搅起的润滑油,抑制润滑油浸入遮蔽室23内。

此外,作为遮蔽室23内的遮蔽壁21,也可以通过螺栓、焊接等固定机构固定与齿轮箱11分体形成的遮蔽板,也可以将该遮蔽板与遮蔽壁21同时使用。

另外,也可以在组装于一侧壳体部分12的另一侧壳体部分14设置遮蔽壁21、遮蔽板,在组合了一侧壳体部分12和另一侧壳体部分14时,在遮蔽室23内配置遮蔽壁21、遮蔽板。

在这样的遮蔽室23的划分壁25设有连通空间部13和遮蔽室23的第一孔部15。

在此,划分壁25以沿齿轮机构9的马达输入轴29的轴向对置的方式划分空间部13和遮蔽室23,第一孔部15设置为沿马达输入轴29的轴心方向贯通划分壁25。

这样,通过在划分壁25设置第一孔部15,从而第一孔部15不会相对于划分壁25弯曲,能够呈直线状地设置第一孔部15,能够在划分壁25容易地设置第一孔部15。

这样的第一孔部15连通空间部13和遮蔽室23,因此,在收纳齿轮机构9的齿轮箱11的内部压力上升时,压力从位于齿轮箱11的内部的遮蔽室23经由第一孔部15向位于对合面7的内周侧的空间部13释放。

在成为这样的成为压力释放空间的空间部13设有第二孔部17。

第二孔部17是在齿轮箱11的对合面7与马达壳体3的对合面6之间切下形成空间部13的齿轮箱11的外壁的一部分而设置的,且在将齿轮箱11和马达壳体3组合而形成了空间部13的状态下,连通空间部13和外部空气。

该第二孔部17将经由第一孔部15释放至空间部13的压力向外部空气释放,抑制齿轮箱11的内部的压力的上升。

这样的第二孔部17在空间部13中位于比第一孔部15靠下方。

此外,第二孔部17也可以通过切下马达壳体3的外壁的一部分而设置,第二孔部17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在任一个对合面6、7呈凹状地切槽的形状,也可以是穿通设置于任一个外壁的一部分的孔形状。

这样,通过使第二孔部17位于比第一孔部15靠下方,从而即使水等从第二孔部17侵入到空间部13,也不会到达第一孔部15,能够防止水等侵入到齿轮箱11内。

另一方面,第二孔部17的外部空气侧的开口朝向下侧开口。

这样,通过使第二孔部17的外部空气侧的开口朝向下侧开口,能够使水等难以经由第二孔部17侵入到空间部13,进一步地,能够防止水等侵入到齿轮箱11内。

在此基础上,在齿轮箱11设有与第二孔部17的外部空气侧的开口对置配置的对置壁部19。

该对置壁部19成为构成用于组装离合器驱动器115的驱动器对合面37的齿轮箱11的外壁,且从齿轮箱11的轴向的端面朝向轴向延伸设置。

这样,通过将对置壁部19与第二孔部17的外部空气侧的开口对置配置,能够进一步抑制水等侵入到第二孔部17,进一步地,能够防止水等侵入到空间部13内。

此外,作为对置壁部19,也可以通过螺栓、焊接等固定机构固定与齿轮箱11独立形成的部件。

另外,发电机111是用于取得发电功能的结构,但作为电动旋转机构,属于与电动马达5共通的分类。

例如,与与向齿轮箱11安装电动马达5相关的空间部13的形成、遮蔽室23的形成、第一孔部15、第二孔部17的形成的结构相比,只要与向齿轮箱11安装发电机111有关的空间部112的形成、遮蔽室23’的形成、第一孔部15’、第二孔部17’的形成的结构在配置及其功能上具有优势,也就是,只要能够有效缓解齿轮箱11内部压力,就能够适当应用。

应用于发电机111侧的发明的技术性特征能够解释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包含的特征。

空间部112通过将发电机111的发电机壳体110的对合面10与齿轮箱11的对合面8合在一起气密性地结合而形成。

在此,在齿轮箱11设有供电动马达5的马达轴贯通的开口部33和供齿轮机构9中的差动装置103的输出轴31贯通的差速器开口部41。

开口部33位于比差速器开口部41靠上方,电动马达5位于比输出轴31靠上方。

这样,通过使电动马达5位于输出轴31的上方,从而使空间部13位于齿轮机构9的上方,能够抑制被齿轮机构9搅起的润滑油到达第一孔部15。

而且,通过使电动马达5位于输出轴31的上方,能够将齿轮箱11上的电动马达5的配置位置和输出轴31的配置位置紧凑化,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1小型化。

另一方面,位于齿轮箱11的与空间部13相反的一侧的遮蔽室23配置为与开口部33在水平方向上相邻。

这样,通过相对于供电动马达5的马达轴贯通的开口部33沿水平方向形成遮蔽室23,从而齿轮箱11的设置有遮蔽室23的部分不会向外部突出,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1小型化。

在这样的动力传递装置1中,在齿轮箱11设有第一孔部15,该第一孔部15连通形成于马达壳体3与齿轮箱11的对合面7的空间部13和齿轮箱11的内部,因此,在齿轮箱11内的压力上升时,能够经由第一孔部15将压力向空间部13释放。

另外,在齿轮箱11设有连通空间部13和外部空气并且位于比第一孔部15靠下方的第二孔部17,因此,能够将释放至空间部13的压力经由第二孔部17排出至外部空气。

排出该压力的第二孔部17位于比第一孔部15靠下方,因此,水等难以从外部空气侧经由第二孔部17侵入到第一孔部15侧,不需要在第二孔部17设置通气盖等。

因此,在这样的动力传递装置1中,能够减少零件数量,防止与周边部件的干涉,能够防止齿轮箱11内的压力的上升。

另外,第二孔部17的外部空气侧的开口朝向下侧开口,因此,能够使水等难以经由第二孔部17侵入到空间部13,能够防止水等侵入到齿轮箱11内。

进一步地,在齿轮箱11设有与第二孔部17的外部空气侧的开口对置配置的对置壁部19,因此,能够抑制水等侵入到第二孔部17,能够防止水等侵入到空间部13内。

另外,第一孔部15形成为连通空间部13和遮蔽室23,因此,在齿轮箱11内的压力上升时,能够防止润滑油经由第一孔部15向空间部13内排出。

进一步地,划分齿轮箱11的内部与空间部13的划分壁25与遮蔽壁21及齿轮箱11的外壁27一同划分形成遮蔽室23,因此,不需要为了形成遮蔽室23而使用与齿轮箱11分体的部件,零件数量不会增大。

另外,第一孔部15设置为沿马达输入轴29的轴心方向贯通划分壁25,因此,对于划分壁25,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一孔部15。

进一步地,遮蔽室23配置为与开口部33在水平方向上相邻,因此,齿轮箱11的设有遮蔽室23的部分不会向外部突出,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1小型化。

另外,电动马达5配置于比输出轴31靠上方,因此,能够使齿轮箱11上的电动马达5的配置位置和输出轴31的配置位置紧凑化,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1小型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与第二孔部的外部空气侧的开口对置配置的对置壁部设于齿轮箱,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对置壁部设于马达壳体。

进一步地,作为动力传递装置,例示了具备发动机、电动马达、以及发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备发动机和作为电动马达的电动发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或者仅具备电动马达或电动发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等将电动马达组装至齿轮箱的动力传递装置,就可以是任何动力传递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