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9103发布日期:2018-10-12 20:08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扣。



背景技术:

汽车在复杂路况行驶时,轮腔内零件受泥沙、碎石等伤害的概率较大,无法满足轮腔内零件(如油管、线束和发电机等)的防护功能要求。为了保证轮腔内零件的防护要求,往往需要在汽车的翼子板上设置防溅板。

现有技术一(如图1所示)中,利用塑料夹片1′及自攻螺钉2′将防溅板4′固定在翼子板3′上。具体为:1)将塑料夹片1′套在防溅板4′上,利用塑料夹片1′上方的侧壁和圆凸台保证夹片不脱落;2)将带有夹片的防溅板4′,利用塑料夹片1′的下方侧壁套在翼子板3′上,使得防溅板4′在翼子板3′内侧,并对准塑料夹片1′和翼子板3′上的孔位;3)利用自攻螺钉2′将翼子板3′、防溅板4′和塑料夹片1′固定牢固。该固定方式存在的缺点是:1)塑料夹片1′外露在翼子板3′的下方,夹片1′的尺寸较大,为方便安装,夹片1′下方边缘具有凸起的翻边,在车身的外侧可明显观察到夹片1′,影响整车外观质量;2)使用自攻螺钉2′固定,螺钉2′顶部十字槽处易锈蚀。

现有技术二(如图2所示)中,利用子母扣5′将防溅板4′固定在翼子板3′上。具体为:1)将防溅板4′搭在翼子板3′的外侧,并将防溅板4′与翼子板3′上孔位对正;2)利用子母扣5′的膨胀作用将防溅板4′与翼子板3′固定牢固。该固定方式存在的缺点是:该安装方式使得防溅板4′边缘外露,并因固定点的间隔分布,可能造成防溅板4′与翼子板3′在配合面上不贴合,影响外观品质。

现有技术三(如图3所示)中,利用塑扣或紧固件将防溅板4′固定在车身上。具体为:1)将防溅板4′的边界摆放到翼子板3′的内部;2)将防溅板4′上的孔位与车身的孔位对正;3)利用塑扣或紧固件将防溅板4′固定在车身上。该固定方式存在的缺点是:1)固定点在轮胎的上方,不易观察,操作不便;2)防溅板4′的固定点处结构复杂,车身的固定点处需增加孔位或支架,使整体成本增加;3)防溅板4′边缘与翼子板3′无固定,稳定性差。

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组合扣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防溅板边缘外露且拆卸复杂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扣,包括:

夹片,其第一端设于车身内侧,第二端设于车身外侧,第一端设有容纳防溅板的空腔,空腔内设有能够固定防溅板的锁止部,第二端设有固定部;

锁定件,其能与固定部连接。

作为优选,车身内侧设有多个能够使第二端穿过的第一安装孔,防溅板上设有多个能够与锁止部固定的第二安装孔。

作为优选,夹片的第一端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片和下片,上片和下片之间形成空腔,下片与车身贴合,且与第二端连接。

作为优选,下片设有凸缘,第二端设有与第一安装孔插接的第一凸台,车身的边缘抵接于凸缘内侧。

作为优选,第二端还设有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为凹槽,锁定件为卡接环,卡接环与凹槽卡接。

作为优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做倒角处理。

作为优选,固定部为通孔,锁定件为涨扣或开口销,涨扣与通孔卡接或开口销与通孔卡接。

作为优选,锁止部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入口端的倾斜角度小于30°,出口端的倾斜角度大于45°。

作为优选,空腔包括容纳防溅板的平行段和用于将防溅板插入平行段的开口段,开口段的形状为喇叭状,平行段的厚度大于防溅板的厚度。

作为优选,组合扣采用塑料或橡胶注塑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夹片的第一端设有容纳防溅板的空腔,将防溅板固定在车身内侧,且通过锁定件与设于车身外侧的固定部连接实现快速拆卸,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溅板边缘外露且拆卸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一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二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三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身、组合扣和防溅板配合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身、组合扣和防溅板组装后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组合扣中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组合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组合扣中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涨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开口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夹片;2′、螺钉;3′、翼子板;4′、防溅板;5′、子母扣;

1、夹片;11、锁止部;12、上片;13、下片;14、凸缘;15、第一凸台;16、第二凸台;17、凹槽;18、通孔;

2、卡接环;21、涨扣;22、开口销;

3、车身;31、第一安装孔;

4、防溅板;41、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身3、组合扣和防溅板4组装后的截面图,特别地,本发明通过利用组合扣将防溅板4安装在车身3(优选为翼子板)的内侧(内侧仅用于区分防溅板4与车身3的位置关系)。具体地,该组合扣包括夹片1和锁定件,夹片1的第一端设于车身3内侧,第二端设于车身3外侧,第一端设有容纳防溅板4的空腔,空腔内设有能够固定防溅板4的锁止部11,第二端设有固定部,锁定件能与固定部连接。本发明的夹片1的第一端设有容纳防溅板4的空腔,将防溅板4固定在车身3内侧,且通过锁定件与设于车身3外侧的固定部连接实现快速拆卸,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溅板边缘外露且拆卸复杂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车身3上设有多个(图4中只示出其中一个)能够使第二端穿过的第一安装孔31,防溅板4上设有多个(图4中只示出其中一个)能够与锁止部11固定的第二安装孔41。通过组合扣分别与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41的连接,使得防溅板41可以方便且牢固地固定于车身3的内侧。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5,夹片1的第一端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片12和下片13,上片12和下片13之间形成空腔,下片13与车身3贴合,且与第二端连接。一体成型的上片12和下片13的相对位置形成空腔,以形成对防溅板4上下压合的状态。

具体地,请参阅图5和图6,下片13设有凸缘14,第二端设有与第一安装孔31插接的第一凸台15,车身3的边缘抵接于凸缘14内侧。凸缘14优选设在下片13的边缘处,即通过对下片13的边缘进行翻边处理而形成凸缘14。第一凸台15与凸缘14的配合关系(如图6中d处所示)使得组合扣相对车身3被限位,使得组合扣不能相对车身3旋转(即实现了组合扣的横向限位)。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第二端还设有第二凸台16,第一凸台15和第二凸台16之间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为凹槽17,锁定件为卡接环2(如图8所示)与凹槽17卡接。通过卡接环2与凹槽17的卡接,使得组合扣不能相对车身3上下移动(即实现了组合扣的纵向限位)。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部还可以为通孔18,锁定件为涨扣21(如图7和图9中所示)或开口销22(如图10所示),通过涨扣21与通孔18卡接或开口销22与通孔18卡接,实现了组合扣的纵向限位。优选地,卡接环2、涨扣21和开口销均由软质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塑料或橡胶,这样可以使其能够快速方便地与固定部插拔。工作时,卡接环2设有扇形开口,扇形开口与凹槽17的结构形状可以实现导向作用,从而卡接环2顺利地与凹槽17卡接;涨扣21设有两个凸起,两个凸起形成有凹陷区域,该凹陷区域与通孔18重合,从而利用两个凸起将涨扣21很好地卡接到通孔18中,而且在插拔时与通孔18接触的凸起,其两侧优选设置有导向曲面,从而可保证涨扣21与通孔18良好固定;开口销22可以通过按压其两个臂,使其宽度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与固定部快速插拔。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第一凸台15和第二凸台16均做倒角处理(如图6中e处所示),从而更加方便夹片1插入第一安装孔31中。优选地,夹片1(特别是第二端)由软质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塑料或橡胶,这样可以使得夹片1能够快速方便地与第一安装孔31插拔。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锁止部11包括入口端(即图6中b处)和出口端(即图6中a处),入口端的倾斜角度小于30°,出口端的倾斜角度大于45°。如此设置,在对防溅板4进行插入时,入口端可以对防溅板4起导向作用,利于第二安装孔41顺利插入锁止部11中;当第二安装孔41插入到锁止部11中,出口端可以与第二安装孔41实现卡接,起到了锁止作用,从而通过锁止部11实现了对防溅板4的锁止。可以理解的是,锁止部11既可以设置在下片13上,又可设置在上片12上,本发明不对其具体位置进行限定,只要保证锁止部11设置在空腔内即可。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空腔包括容纳防溅板4的平行段和用于将防溅板4插入平行段的开口段,开口段的形状为喇叭状(如图6中c处所示),如此设置可对防溅板4的插入起到引导作用,结合在下片13的边缘设置具有翻边效果的凸缘14可知,凸缘14不仅起到对夹片1的限位作用,还能起到对防溅板4的导向作用。具体地,平行段(如图6中f处所示)的厚度大于与防溅板4的厚度,且二者之差至少大于0.5mm,进一步地,至多为2mm。如此设置,可保证防溅板4顺利插入,还可保证防溅板4不易从夹片1中的空腔中滑脱。

具体地,上述组合扣采用塑料或橡胶注塑而成,可保证该组合扣无锈蚀风险,而且利用塑料或橡胶自身的弹性,使得组合扣的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固定牢固可靠。而且该组合扣的位置位于防溅板4和车身3(特别是翼子板)的边缘处,从而方便施工操作,且对防溅板4和车身3的设计要求精度低,可有效降低二者的设计成本。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用户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