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99868发布日期:2018-10-19 19:39阅读:108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大多采用二轮摩托车的直筒式前减震,也即前叉杆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上下连接板的安装孔内,前叉杆的下端插接在减震底筒内,前叉杆内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底筒和前叉杆内设有减震油,减震底筒的上端与前叉杆之间设有密封圈和油封,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0820148637.5的一种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前叉管、减震器,两根前叉管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设有的安装孔内,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之间设有与车架活动配合连接的方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管为“s”形,前叉管的上部向后弯曲,前叉管的下部向前弯曲;在每个前叉管上、下弯曲部之间的后侧管体上设有与前叉管连为一体的支耳,所述的减震器的上端与支耳铰支配合连接,前叉管、减震器的下端设有减震摇臂,减震摇臂的两端分别与前叉管、减震器的下端铰支配合连接;减震摇臂上设有前轮装配通孔,减震摇臂通过前轮装配通孔紧固连接在前轮两侧的轮轴上,具有大大增加了三轮摩托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及防撞和承载能力,减少维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能效的优点,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620878732.5的一种摇臂式三轮摩托车减震器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是由前叉减震支架、缸杆螺栓、减震器缸体、摇臂支座螺轴、摇臂组件、弹簧、减震缸杆、前把支架构成;其特征在于:前把支架下端设置摇臂组件,前把支架与摇臂组件之间设置摇臂支座螺轴,前把支架中部设置前叉减震支架,前叉减震支架端部与摇臂组件端部之间设置减震器缸体;减震器缸体中设置减震缸杆,减震缸杆上端与前叉减震支架之间设置缸杆螺栓,减震器缸体与摇臂组件之间设置摇臂支座螺轴;减震器缸体上端与前叉减震支架之间设置弹簧,具有在载重时,在田间的道路凹凸不平的道路运输和农用,不会造成三轮摩托车体的部件损伤,确保三轮摩托车的质量稳定的优点。

但是,现有的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还存在着防护效果差且容易沾染大量的泥污、不具备起到调节减震效果的功能、在该减震装置损坏后不具备起到减震的功能和不具备所连接的部位起到防护的功能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及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的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防护效果差且容易沾染大量的泥污、不具备起到调节减震效果的功能、在该减震装置损坏后不具备起到减震的功能和不具备所连接的部位起到防护的功能的问题。

一种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包括减震缸,活塞杆,旋转架,弹簧托盘,减震弹簧,连接环,防护套结构,辅助减震杆结构,调节顶盘结构,滴油桶结构,防滑架结构,连接头,加固杆,连接杆和加固梁,所述的活塞杆插接在减震缸的上端;所述的旋转架套接在活塞杆外壁的上部;所述的弹簧托盘焊接在减震缸外壁的上部;所述的减震弹簧套接在减震缸和活塞杆的外壁上;所述的连接环焊接在减震缸的下端;所述的防护套结构安装在减震弹簧的外壁上;所述的辅助减震杆结构安装在连接杆的外侧;所述的调节顶盘结构安装在活塞杆外壁的上部;所述的滴油桶结构分别安装在加固梁上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防滑架结构安装在加固梁的前表面;所述的连接头分别焊接在旋转架上表面的中左侧和中右侧;所述的加固杆分别焊接在旋转架与连接杆之间和减震缸与连接杆之间;所述的连接杆分别焊接在弹簧托盘和调节顶盘结构的外侧;所述的加固梁焊接在旋转架内壁的下部;所述的防护套结构包括防护套,下密封套,上密封套,第一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竖立杆和收纳绳,所述的下密封套和上密封套分别插接在防护套内部的上下两侧,并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固定住;所述的竖立杆胶接在防护套的前表面,并在左右两侧的上部胶接有收纳绳。

优选的,所述的辅助减震杆结构包括辅助缸,辅助螺塞杆,安装环,紧固盘,辅助弹簧,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所述的安装环分别焊接在辅助缸的下端和辅助螺塞杆的上端;所述的紧固盘分别焊接在辅助缸外壁的上部和辅助螺塞杆外壁的上部;所述的辅助弹簧套接在辅助缸和辅助螺塞杆的外壁上,并与紧固盘的内壁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顶盘结构包括限位套,防滑边,隐藏槽,插接螺栓和紧固螺母,所述的限位套套接在活塞杆外壁的中上部;所述的防滑边分别胶接在限位套内壁上;所述的隐藏槽分别开设在限位套外壁的四周;所述的插接螺栓穿过隐藏槽,并与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滴油桶结构包括储放筒,连接盖,出液头,出液管和控制阀门,所述的储放筒分别胶接在加固梁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并在上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盖;所述的出液头一端胶接在储放筒前表面的右下部,另一端套接在出液管的右端;所述的出液管镶嵌在防护套的内侧上部;所述的控制阀门螺纹连接在出液头外壁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的防滑架结构包括安装横梁,连接柱,螺栓孔,紧固杆,防护盘,防护槽和穿插孔,所述的螺栓孔开设在安装横梁前表面的中间部位;所述的紧固杆分别焊接在安装横梁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并在下端焊接有防护盘;所述的防护槽开设在防护盘的内侧;所述的穿插孔开设在防护盘内部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套具体采用pvc透明塑料套,所述的防护套套接在减震弹簧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的下密封套和上密封套分别采用橡胶套,所述的下密封套和上密封套分别胶接在弹簧托盘和限位套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的收纳绳具体采用尼龙绳,所述的收纳绳套接在防护套的外壁上,并使后部系解住。

优选的,所述的辅助螺塞杆插接在辅助缸的上端,并分别在外壁上套接有辅助弹簧。

优选的,所述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分别螺栓安装在安装环的后壁上,同时分别焊接在连接杆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的限位套前部插接有插接螺栓,并通过紧固螺母固定住。

优选的,所述的防滑边具体采用橡胶垫,所述的防滑边内壁上设置有一字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的储放筒具体采用pvc透明塑料筒,所述的储放筒前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的储放筒前表面刻度线的单位为厘米。

优选的,所述的出液头具体采用pvc塑料管,所述的出液头上端与储放筒连通,同时左下部的出液管与活塞杆对应。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盘具体采用不锈钢盘,所述的防护盘设置有两个,并相互对应。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柱下端分别焊接在安装横梁上表面的左右两侧,上部分别焊接在加固梁前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安装横梁前表面的螺栓孔与三轮摩托车的车轮对应。

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的安装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为:首先放松插接螺栓和紧固螺母,然后下压限位套,同时限位套在活塞杆上下降到指定的位置,并带动减震弹簧收缩,然后分别拧紧插接螺栓和紧固螺母并固定住限位套,完成初步调节后,再使辅助缸和辅助螺塞杆分别通过安装环安装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上,完成组装后,再将上密封套和下密封套分别胶接在弹簧托盘和限位套的外壁上,同时随之将防护套套在减震缸外壁的上部和活塞杆与减震弹簧的外壁上,防护套的内侧也随之分别与上密封套和下密封套接触,再拧紧第二紧固螺栓和第一紧固螺栓固定住防护套,在安装三轮摩托车上的车轮时,将连接处插入到穿插孔和防护槽的内侧,当需要对活塞杆进行上油的工作时,首先打开控制阀门,然后储放筒内的润滑油下落并进入到出液头内,同时再通过出液管滴落到活塞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所述的防护套具体采用pvc透明塑料套,所述的防护套套接在减震弹簧的外壁上,有利于在进行时,能够对减震弹簧、减震缸和活塞杆起到防护的作用,进而避免容易沾染大量泥污的问题。

2.本发明中,所述的下密封套和上密封套分别采用橡胶套,所述的下密封套和上密封套分别胶接在弹簧托盘和限位套的外壁上,有利于方便的进行安装防护套结构,同时在安装时,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

3.本发明中,所述的收纳绳具体采用尼龙绳,所述的收纳绳套接在防护套的外壁上,并使后部系解住,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对防护套起到收紧的作用,且避免防护套影响减震弹簧使用的问题。

4.本发明中,所述的辅助螺塞杆插接在辅助缸的上端,并分别在外壁上套接有辅助弹簧,有利于在减震缸、活塞杆和减震弹簧损坏后,能够依旧起到减震的作用,同时在没有损坏时,能够增加该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

5.本发明中,所述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分别螺栓安装在安装环的后壁上,同时分别焊接在连接杆的外侧,有利于方便的安装该辅助减震杆结构,同时也方便的使用辅助减震杆结构。

6.本发明中,所述的限位套前部插接有插接螺栓,并通过紧固螺母固定住,有利于方便的安装并调节限位套在活塞杆外壁上的位置,进而方便的挤压或扩张减震弹簧,同时并达到调节该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减震效果的功能。

7.本发明中,所述的防滑边具体采用橡胶垫,所述的防滑边内壁上设置有一字防滑纹,有利于增加了限位套的紧固性,且避免限位套出现轻易滑动的问题。

8.本发明中,所述的储放筒具体采用pvc透明塑料筒,所述的储放筒前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的储放筒前表面刻度线的单位为厘米,有利于方便的得知储放筒内部储油的量,同时也方便的对储放筒添加润滑油。

9.本发明中,所述的出液头具体采用pvc塑料管,所述的出液头上端与储放筒连通,同时左下部的出液管与活塞杆对应,有利于方便的对活塞杆进行添加润滑油的工作,且避免了需要拆卸防护套结构才能进行添加润滑油的工作,进而增加了该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的功能性。

10.本发明中,所述的防护盘具体采用不锈钢盘,所述的防护盘设置有两个,并相互对应,有利于在安装好三轮摩托车后,能够起到防护的作用,且增加了该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的功能性。

11.本发明中,所述的连接柱下端分别焊接在安装横梁上表面的左右两侧,上部分别焊接在加固梁前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安装横梁前表面的螺栓孔与三轮摩托车的车轮对应,进而能够方便的安装三轮摩托车上的挡泥板等零部件,进而增加了该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防护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辅助减震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调节顶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滴油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防滑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减震缸;2、活塞杆;3、旋转架;4、弹簧托盘;5、减震弹簧;6、连接环;7、防护套结构;71、防护套;72、下密封套;73、上密封套;74、第一紧固螺栓;75、第二紧固螺栓;76、竖立杆;77、收纳绳;8、辅助减震杆结构;81、辅助缸;82、辅助螺塞杆;83、安装环;84、紧固盘;85、辅助弹簧;86、上连接片;87、下连接片;9、调节顶盘结构;91、限位套;92、防滑边;93、隐藏槽;94、插接螺栓;95、紧固螺母;10、滴油桶结构;101、储放筒;102、连接盖;103、出液头;104、出液管;105、控制阀门;11、防滑架结构;111、安装横梁;112、连接柱;113、螺栓孔;114、紧固杆;115、防护盘;116、防护槽;117、穿插孔;12、连接头;13、加固杆;14、连接杆;15、加固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附图2、附图7所示,一种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包括减震缸1,活塞杆2,旋转架3,弹簧托盘4,减震弹簧5,连接环6,防护套结构7,辅助减震杆结构8,调节顶盘结构9,滴油桶结构10,防滑架结构11,连接头12,加固杆13,连接杆14和加固梁15,所述的活塞杆2插接在减震缸1的上端;所述的旋转架3套接在活塞杆2外壁的上部;所述的弹簧托盘4焊接在减震缸1外壁的上部;所述的减震弹簧5套接在减震缸1和活塞杆2的外壁上;所述的连接环6焊接在减震缸1的下端;所述的防护套结构7安装在减震弹簧5的外壁上;所述的辅助减震杆结构8安装在连接杆14的外侧;所述的调节顶盘结构9安装在活塞杆2外壁的上部;所述的滴油桶结构10分别安装在加固梁15上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防滑架结构11安装在加固梁15的前表面;所述的连接头12分别焊接在旋转架3上表面的中左侧和中右侧;所述的加固杆13分别焊接在旋转架3与连接杆14之间和减震缸1与连接杆14之间,能够增加辅助减震杆结构8的紧固效果,且避免与辅助减震杆结构8所连接的连接杆14出现轻易损坏的问题;所述的连接杆14分别焊接在弹簧托盘4和调节顶盘结构9的外侧;所述的加固梁15焊接在旋转架3内壁的下部;所述的防护套结构7包括防护套71,下密封套72,上密封套73,第一紧固螺栓74,第二紧固螺栓75,竖立杆76和收纳绳77,所述的下密封套72和上密封套73分别插接在防护套71内部的上下两侧,并通过第一紧固螺栓74和第二紧固螺栓75固定住;所述的下密封套72和上密封套73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孔,能够配合第一紧固螺栓74和第二紧固螺栓75进行安装;所述的竖立杆76胶接在防护套71的前表面,并在左右两侧的上部胶接有收纳绳77;所述的竖立杆76具体采用橡胶棒,能够轻易的弯曲竖立杆76,且避免竖立杆76过硬且不方便配合防护套结构7出现收缩的问题;所述的收纳绳77具体采用尼龙绳,所述的收纳绳77套接在防护套71的外壁上,并使后部系解住,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对防护套71起到收紧的作用,且避免防护套71影响减震弹簧5使用的问题。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辅助减震杆结构8包括辅助缸81,辅助螺塞杆82,安装环83,紧固盘84,辅助弹簧85,上连接片86和下连接片87,所述的安装环83分别焊接在辅助缸81的下端和辅助螺塞杆82的上端;所述的紧固盘84分别焊接在辅助缸81外壁的上部和辅助螺塞杆82外壁的上部;所述的辅助弹簧85套接在辅助缸81和辅助螺塞杆82的外壁上,并与紧固盘84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的上连接片86和下连接片87分别螺栓安装在安装环83的后壁上,同时分别焊接在连接杆14的外侧,有利于方便的安装该辅助减震杆结构8,同时也方便的使用辅助减震杆结构8。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顶盘结构9包括限位套91,防滑边92,隐藏槽93,插接螺栓94和紧固螺母95,所述的限位套91套接在活塞杆2外壁的中上部;所述的防滑边92分别胶接在限位套91内壁上;所述的防滑边92具体采用橡胶垫,所述的防滑边92内壁上设置有一字防滑纹,有利于增加限位套91的紧固性,且避免限位套91出现轻易滑动的问题;所述的隐藏槽93分别开设在限位套91外壁的四周;所述的隐藏槽93开设有多个,能够对插接螺栓94和紧固螺母95起到隐藏的目的,且避免插接螺栓94和紧固螺母95过于突出且不方便安装防护套结构7;所述的插接螺栓94穿过隐藏槽93,并与紧固螺母95螺纹连接。

如附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滴油桶结构10包括储放筒101,连接盖102,出液头103,出液管104和控制阀门105,所述的储放筒101分别胶接在加固梁15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并在上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盖102,对储放筒101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避免进入杂物;所述的出液头103一端胶接在储放筒101前表面的右下部,另一端套接在出液管104的右端;所述的出液头103具体采用波纹管,在调节调节顶盘结构9所在的位置时,能够配合调节顶盘结构9在不同的位置上进行使用;所述的出液头103上端与储放筒101连通,同时左下部的出液管104与活塞杆2对应,有利于方便的对活塞杆2进行添加润滑油的工作,且避免了需要拆卸防护套结构7才能进行添加润滑油的工作,进而增加了该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的功能性;所述的出液管104镶嵌在防护套71的内侧上部;所述的控制阀门105螺纹连接在出液头103外壁的上部。

如附图6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滑架结构11包括安装横梁111,连接柱112,螺栓孔113,紧固杆114,防护盘115,防护槽116和穿插孔117,所述的连接柱112下端分别焊接在安装横梁11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上部分别焊接在加固梁15前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安装横梁111前表面的螺栓孔113与三轮摩托车的车轮对应,进而能够方便的安装三轮摩托车上的挡泥板等零部件,进而增加了该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的功能性;所述的螺栓孔113开设在安装横梁111前表面的中间部位;所述的紧固杆114分别焊接在安装横梁111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并在下端焊接有防护盘115;所述的防护槽116开设在防护盘115的内侧;所述的防护槽116和穿插孔117相互连通,能够更加合理的插入三轮摩托车上的零部件;所述的穿插孔117开设在防护盘115内部的外侧。

如附图2和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套71具体采用pvc透明塑料套,所述的防护套71套接在减震弹簧5的外壁上,有利于在进行时,能够对减震弹簧5、减震缸1和活塞杆2起到防护的作用,进而避免容易沾染大量泥污的问题。

如附图2和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下密封套72和上密封套73分别采用橡胶套,所述的下密封套72和上密封套73分别胶接在弹簧托盘4和限位套91的外壁上,有利于方便的进行安装防护套结构7,同时在安装时,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辅助螺塞杆82插接在辅助缸81的上端,并分别在外壁上套接有辅助弹簧85,有利于在减震缸1、活塞杆2和减震弹簧5损坏后,能够依旧起到减震的作用,同时在没有损坏时,能够增加该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限位套91前部插接有插接螺栓94,并通过紧固螺母95固定住,有利于方便的安装并调节限位套91在活塞杆2外壁上的位置,进而方便的挤压或扩张减震弹簧5,同时并达到调节该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减震效果的功能。

如附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储放筒101具体采用pvc透明塑料筒,所述的储放筒101前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的储放筒101前表面刻度线的单位为厘米,有利于方便的得知储放筒101内部储油的量,同时也方便的对储放筒101添加润滑油。

如附图6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盘115具体采用不锈钢盘,所述的防护盘115设置有两个,并相互对应,有利于在安装好三轮摩托车后,能够起到防护的作用,且增加了该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的功能性。

工作原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安装时,首先放松插接螺栓94和紧固螺母95,然后下压限位套91,同时限位套91在活塞杆2上下降到指定的位置,并带动减震弹簧5收缩,再然后分别拧紧插接螺栓94和紧固螺母95并固定住限位套91,完成初步调节后,再使辅助缸81和辅助螺塞杆82分别通过安装环83安装到上连接片86和下连接片87上,这样能够增加该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减震的效果,同时在该三轮摩托车前轮减震装置中减震缸1、活塞杆2或减震弹簧5损坏后,依旧能够起到减震的目的,完成组装后,再将上密封套73和下密封套72分别胶接在弹簧托盘4和限位套91的外壁上,同时随之将防护套71套在减震缸1外壁的上部和活塞杆2与减震弹簧5的外壁上,防护套71的内侧也随之分别与上密封套73和下密封套72接触,再然后拧紧第二紧固螺栓75和第一紧固螺栓74即可完成固定住防护套71,在安装三轮摩托车上的车轮时,将连接处插入到穿插孔117和防护槽116的内侧,这样在使用时,能够对三轮摩托车上车轮的连接处或刹车等结构起到防护的作用,在使用的同时,当需要对活塞杆2进行上油的工作时,首先打开控制阀门105,然后储放筒101内的润滑油下落并进入到出液头103内,同时再通过出液管104滴落到活塞杆2上,这样即可实现上油的工作。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