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蹦床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8605发布日期:2018-09-07 22:31阅读:15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蹦床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蹦床运动能增强孩子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孩子体格健壮。在蹦床上一系列条件反射的训练,使幼儿通过这些触觉刺激和肌肉训练,在脑中枢建立联系,就可使幼儿的动作变得灵敏,肌肉变得发达。蹦床运动能促进儿童的心肺功能,使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强,心肌发达,收缩力加强。但是现有的蹦床连接结构在使用时其弹性回复力差,无法给使用者提供强劲的弹性力,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蹦床连接结构在使用时其弹性回复力差,无法给使用者提供强劲的弹性力,使用效果不佳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蹦床连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蹦床连接结构,包括蹦床架、蹦床布、弹性连接件,还包括中间连接件,所述的中间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位于中间连接件的同一侧,所述蹦床布与中间连接件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的弹性连接件一端与第一连接板连接,弹性连接件另一端绕过蹦床架与第二连接板连接。

蹦床架用于提供承载平台,蹦床布用于供使用者踩踏并通过与弹性连接件的配合实现上下弹跳的功能。其中中间连接件作为蹦床布与弹性连接件连接的桥梁,在弹性连接件一端与中间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板连接,弹性连接件另一端绕过蹦床架与中间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板连接的情况下,因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皆位于中间连接件的上侧,使得弹性连接件的两端始终给中间连接件同一个方向的力,从而在蹦床布向上移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中间连接件提供给蹦床布较为强劲的下拉力,而在蹦床布向下移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中间连接件提供给蹦床布较为强劲的上拉力,从而使得蹦床布在使用过程中具备更加强劲的弹性回复力,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与中间连接件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板的底部与中间连接件的下部相连接。

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位置进行前后设置而非同排设置,使得弹性连接件受到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拉力更大,从而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了弹性连接件对中间连接件的弹性回复力,最终进一步提升对蹦床布的拉力。并且由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处于不同的位置,则弹性连接件对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产生的拉力能够施加到中间连接件的不同位置,从而将中间连接件受到的来自蹦床布的拉力以及来自弹性连接件的拉力分别分散到中间连接件的上、中、下三个位置,从而保证了中间连接件的承受能力,避免中间连接件因受力过度而损毁。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连接结构,第一连接板向上弯折并与中间连接件之间形成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板向上弯折并与中间连接件之间形成第二卡接槽,所述的弹性连接件一端卡入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卡接槽内,弹性连接件另一端绕过蹦床架并卡入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卡接槽。

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弹性连接件两端分别卡入第一卡接槽、第二卡接槽中,一方面增大了弹性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弹性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压强,另一方面第一卡接槽、第二卡接槽能够对弹性连接件进行进一步的限位,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弹性连接件脱离,保证了弹性连接件对蹦床布的弹性回复效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二连接板上在对应于第一卡接槽的口部形成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对弹性连接件的一端进行限位。

第一限位部对弹性连接件卡入第一卡接槽的一端进行限位,使得弹性连接件一端与中间连接件卡接更紧密,卡接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二连接板上在对应于第二卡接槽的口部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对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端进行限位。

第二限位部对弹性连接件卡入第二卡接槽的另一端进行限位,使得弹性连接件另一端与中间连接件卡接更紧密,卡接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连接结构,所述的中间连接件的上部还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的蹦床布上设置有与固定孔相配合的固定绳,所述的固定绳穿过固定孔与中间连接件相连接。

通过固定绳、固定孔配合的方式将中间连接件与蹦床布相连接,够进一步保证中间连接件与蹦床布之间连接的牢固度,且这种配合方式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连接结构,所述的固定孔呈长条型。

固定孔呈长条型,能够增加固定孔与固定绳之间的接触面积,一方面能够使得固定绳与中间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固定绳与中间连接件之间的压强,避免使用时因压强过大而损坏固定绳与中间连接件。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连接结构,所述的中间连接件上部设置有卡接凸筋。

卡接凸筋设置于中间连接件上部,能够对穿过固定孔的固定绳起到进一步的防滑效果,通过卡接凸筋能够增加与固定绳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通过卡接凸筋与固定绳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大对蹦床布的拉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对蹦床布的弹性回复效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连接结构,所述的中间连接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

中间连接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能够让中间连接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压强更均匀,且稳定性更强。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中间连接件之间一体成型。

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中间连接件,使得中间连接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在使用过程中更牢固,提高了中间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间连接件的侧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蹦床连接结构,包括蹦床架1、蹦床布3、弹性连接件2,还包括中间连接件4,所述的中间连接件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43、第二连接板42,所述第一连接板43、第二连接板42位于中间连接件4的同一侧,所述蹦床布3与中间连接件4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的弹性连接件2一端与第一连接板43连接,弹性连接件2另一端绕过蹦床架1与第二连接板42连接。

在将蹦床进行组装时,先将蹦床布3与中间连接件4的上部连接,接着将弹性连接件2一端与中间连接件4的第一连接板43连接,然后将弹性连接件2另一端绕过蹦床架1与中间连接件4的第二连接板42连接,从而使得蹦床布3通过中间连接件4以及弹性连接件2连接于蹦床架1上。当使用者在蹦床布3上进行蹦跳运动时,蹦床布3会随之向上、向下移动,由于第一连接板43、第二连接板42位于中间连接件4的上侧,则弹性连接件2两端给中间连接件4的拉力的方向相同,从而能够为中间连接件4提供更为强劲的拉力,也就是能够为蹦床布3提供更为强劲的拉力,从而使得蹦床布3为使用者提供更为强劲的弹性回复力,进一步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且这种结构相对简单,生产加工较为方便,便于使用推广。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接板43的底部与中间连接件4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板42的底部与中间连接件4的下部相连接。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板43向上弯折并与中间连接件4之间形成第一卡接槽431,所述第二连接板42向上弯折并与中间连接件4之间形成第二卡接槽421,所述的弹性连接件2一端卡入第一连接板43的第一卡接槽431内,弹性连接件2另一端绕过蹦床架1并卡入第二连接板42的第二卡接槽421。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连接板42上在对应于第一卡接槽431的口部形成有第一限位部432,所述第一限位部432对弹性连接件2的一端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连接板42上在对应于第二卡接槽421的口部设置有第二限位部422,所述第二限位部422对弹性连接件2的另一端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间连接件4的上部还设置有固定孔41,所述的蹦床布3上设置有与固定孔41相配合的固定绳31,所述的固定绳31穿过固定孔41与中间连接件4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孔41呈长条型。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间连接件4上部设置有卡接凸筋44。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间连接件4为上宽下窄的梯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接板43、第二连接板42与中间连接件4之间一体成型。

更为具体的,在将蹦床进行组装时,先将蹦床布3的固定绳31穿设在中间连接件4的固定孔41中,从而使得蹦床布3与中间连接件4牢固连接,接着将弹性连接件2一端卡入到位于中间连接件4中部的第一连接板43的第一卡接槽431中,然后将弹性连接件2另一端绕过蹦床架1与位于中间连接件4下部的第二连接板42的第二卡接槽421中,从而将中间连接件4的两端也与中间连接件4紧密地卡接,由于第一连接板43、第二连接板42的位置是前后设置而非同排设置,使得弹性连接件2的两端与第一连接板43、第二连接板42连接后受到的拉力更大,也即使得弹性连接件2对中间连接件4产生的弹性回复力更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蹦床布3的弹性回复效果,进一步提升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