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抗拉抗扭波纹管膨胀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0811发布日期:2018-09-11 21:0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波纹管膨胀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向抗拉抗扭功能的波纹管膨胀节。



背景技术:

金属波纹管膨胀节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建筑、食品、制药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以补偿管路系统因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金属波纹管膨胀节在承受内压时,存在柱状失稳变形趋势,同时波纹管在变形情况下其柱失稳会使许用压力下降,因此设计时需要采取抑制柱失稳的举措,以提高膨胀节的承压能力。长期以来,提高柱失稳许用压力的措施为降低波纹管波高、减少波数或增加壁厚等,这些措施均会减弱波纹管的变形能力、降低其疲劳寿命。此外,现有金属波纹管膨胀节也常设置有外套,但其作用仅仅为避免波纹管外部损伤,对增强稳定性效果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双向抗拉抗扭波纹管膨胀节。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双向抗拉抗扭波纹管膨胀节,包括中间接管,所述中间接管两侧对称布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外侧均设置有端接管;所述中间接管中间部位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两侧均固定有护套管,所述护套管分别覆盖在左右两侧的波纹管上;所述护套管与端接管之间有内至外均设置有内挡环和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固定于护套管且滑动接触于端接管,所述内挡环固定于护套管;所述内挡环和支撑环之间均设置有行程板,所述行程板均固定于端接管;所述波纹管与护套管之间均设置有抗扭环,所述抗扭环固定于波纹管且可滑动接触于护套管。

优选地,还包括左侧导流管和右侧导流管,所述左侧导流管和右侧导流管分别固定于两侧的端接管且覆盖在波纹管内表面,所述左侧导流管和右侧导流管重叠部位设置有密封装置。

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为二段密封,所述每段密封均采用盘根密封。

优选地,所述左侧导流管和右侧导流管在密封装置对应处均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波纹管与中间接管、端接管之间的固定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套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由于行程板介于内挡环和支撑环之间,从而使得波纹管在外拉和压缩方面有了行程安全补偿量,避免波纹管过早失效;由于抗扭环的设置,补偿器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减小横向变形,实现波纹管的抗扭功能,防止波纹管提前失效;密封装置采用二段密封,可以避免流体介质对波纹管的冲击,二段密封也能够允许波纹管少量的横向变形的同时,提高密封性能;采用左右双向对称结构,在进一步提升了该实用新型的总补偿量的同时,产品结构布置更为合理,提升了整机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双向抗拉抗扭波纹管膨胀节,包括中间接管8,所述中间接管8两侧对称布置有波纹管4,所述波纹管4外侧均设置有端接管1;所述中间接管8中间部位设置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两侧均固定有护套管13,所述护套管13分别覆盖在左右两侧的波纹管4上;所述护套管13与端接管1之间有内至外均设置有内挡环12和支撑环2,所述支撑环2固定于护套管13且滑动接触于端接管1,所述内挡环12固定于护套管13;所述内挡环12和支撑环2之间均设置有行程板3,所述行程板3均固定于端接管1;所述波纹管4与护套管13之间均设置有抗扭环6,所述抗扭环6固定于波纹管4且可滑动接触于护套管13;所述双向抗拉抗扭波纹管膨胀节还包括左侧导流管5和右侧导流管11,所述左侧导流管5和右侧导流管11分别固定于两侧的端接管1且覆盖在波纹管内表面,所述左侧导流管5和右侧导流管11重叠部位设置有密封装置14;所述密封装置14为二段密封,所述每段密封均采用盘根密封,所述左侧导流管5和右侧导流管11在二段密封的对应处均设置有凹槽,所述波纹管4与中间接管8、端接管1之间的固定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套环9。

本实用新型实施中,行程板3介于内挡环12和支撑环2之间,从而使得波纹管在外拉和压缩方面有了行程安全补偿量,避免波纹管过早失效;由于抗扭环6的设置,补偿器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减小横向变形,实现波纹管的抗扭功能,防止波纹管提前失效;密封装置14采用二段密封,可以避免流体介质对波纹管的冲击,二段密封也能够允许波纹管少量的横向变形的同时,提高密封性能;在该方案中,采用左右双向对称结构,在进一步提升了该实用新型的总补偿量的同时,产品结构布置更为合理,提升了整机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上述的实施例外,其他未述的实施方式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虽然透过特定的术语进行说明,但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