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过滤分体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9761发布日期:2018-09-25 19:0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头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过滤分体龙头。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为:201320447628.7公开一种改进型直饮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净水过滤芯及出水管,所述龙头本体上设有冷水进水口及与冷水进水口相连通的冷水出水口,所述龙头本体一侧设有由手柄控制的阀芯,所述阀芯的进水口与冷水进水口相连通,出水口与冷水出水口相连通,还包括滤水管罩 , 所述滤水管罩可拆装的设于龙头本体上方,净水过滤芯的下部具有可流出过滤水的出水接头,净水过滤芯通过其上的出水接头可拆装的设于龙头本体上所述滤水管罩内,净水过滤芯与滤水管罩之间具有过水室,过水室与龙头本体的冷水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出水管可转动的设于龙头本体上方所述滤水管罩的一侧,所述龙头本体上还设有供介质流体从出水接头流出的贯通出水接头与出水管的出水通道,该直饮龙头能过滤水中杂质,吸附水中的各种异味、去除水中氯元素,抑制细菌的滋生,滤除水中微细物质 , 去除有机物及重金属,且净水过滤拆装更换十分方便,需要更换净水过滤芯时,只需旋掉过滤管罩就可以轻松更换净水过滤芯,但是现有的还具有如下缺陷:

1、上述直饮龙头的龙头本体的结构复杂,生产时一般采用砂型铸造一体成型,由于水龙头的出水阀体的结构相对复杂,这样就直接导致砂型的制造比较麻烦,且浇铸完成后、位于水龙头内的砂芯也不好去除,需要反复敲打才能将砂芯震碎、倒出,不仅砂芯的制造耗成本,而且砂芯的去除时间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直接增加了一体成型的水龙头的制造成本。

2、一般采用黄铜或锌合金一体铸造成型,铸造材料中含有毒重金属铅化学成份,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不利于绿色环保,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影响;另外全部采用多金属材料制成,用料成本高,金属流水通道防腐效果不好,使用时间久了影响水质口感。

3、出水管在拆装的时候需要用较大的力,在反复拆装后易失效,出水管径向转动的力分布不均匀,转动稳定性十分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减少净水龙头本体制造成本低的多功能过滤分体龙头。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 多功能过滤分体龙头, 包括龙头本体及可转动的设于龙头本体上方的出水管,所述龙头本体包括龙头外壳体及卡设于龙头外壳体内的内阀芯体,所述内阀芯体底部设有第一冷水入水管、净水入水管及热水入水管,所述内阀芯体两侧分别设有净水阀芯安装管及混合水阀芯安装管,内阀芯体的上部设有出水管体,出水管体内部套有净水连接管,出水管体与净水连接管之间设有混合水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冷水入水管及热水入水管分别与混合水阀芯安装管的冷水入水口及热水入水口相连接,所述混合水阀芯安装管的混合水出水口与混合水出水通道相连通,所述净水入水管的出水口与净水阀芯安装管的入水口相连通,净水阀芯安装管的出水口与净水连接管相连通,所述龙头外壳体与内阀芯体之间设有防止内阀芯体在龙头外壳体内转动的径向限位装置,所述出水管可转动的设于出水管体上部,所述出水管内侧位于净水连接管上方还可转动的设有出水内管,出水内管与出水管之间设有混合水通道,所述混合水通道与混合水出水通道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与内阀芯体的上部出水管体之间还设有出水管转动连接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径向限位装置为:所述龙头外壳体上部开口处向内延伸有径向圆台,所述径向圆台的下表面设有凸起,所述内阀芯体出水管的上部设有对应凸起的缺口,所述凸起设于该缺口上。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径向限位装置为:所述龙头外壳体上部内侧设有卡块,所述内阀芯体出水管的上部外侧间隔设有一对夹紧块,所述卡块卡设于两夹紧块之间。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龙头外壳体与内阀芯体之间填设有可以防止内阀芯体受热胀冷缩裂开的金属颗粒填充层,所述各金属颗粒之间设有可以吸收潮湿水分的缝隙。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转动连接装置包括中空的涨紧器、上通水夹套、下通水夹套,下通水夹套套设于内阀芯体净水连接管上,所述涨紧器设于出水管底部内侧,所述上通水夹套设于涨紧器上部内侧,所述下通水夹套设于涨紧器下部开口内侧,所述上通水夹套与下通水夹套螺纹连接,所述上通水夹套位于涨紧器的顶部设有环形挤压凸台,所述环形挤压凸台设于涨紧器顶部,所述下通水夹套位于涨紧器底部设有环形支撑凸台,所述出水管与内阀芯体上部出水管体之间设有防止出水管转动时向上滑移的轴向限位装置,所述上通水夹套上方设有出水嘴,所述出水嘴上设有出水内管,上通水夹套、下通水夹套中部设有通孔,该通孔与出水内管相连通,上通水夹套与下通水夹套位于涨紧器内的周侧还对应设有供混合水流入的混合水通孔,该混合水通孔位于涨紧器内侧,所述上通水夹套上方设有出水嘴,所述出水内管设于出水嘴上,所述混合水通孔与混合水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轴向限位装置包括环形定位圈,所述出水管外侧设有环形定位槽,所述环形定位圈设于环形定位槽内并通过螺栓与出水管及龙头外壳体锁紧连接。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涨紧器的外侧壁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出水管内侧对应涨紧器环形凸起的位置设有与该环形凸起匹配连接的连接槽。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上通水夹套的上部外侧与涨紧器内壁贴合连接,所述下通水夹套的外侧与涨紧器内壁贴合连接,所述上通水夹套的下部与下通水夹套螺纹连接,上通水夹套与下通水夹套的之间设有可使涨紧器向下压缩的伸缩空间。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环形挤压凸台与环形支撑凸台的表面分别均布有夹紧齿槽。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多功能过滤分体龙头,的龙头本体采用龙头外壳体与内阀芯体组合安装而成,便于制造,降低了原来净水龙头的成本,简化了加工工艺,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出水管安装时,先将放置于上通水夹套出水管底部内侧,然后在上通水夹套与出水管之间塞入涨紧器,最后从底部将下通水夹套与上通水夹套螺纹锁紧在一起,转动下通水夹套会使上通水夹套向下移动,上通水夹套向下移动时就会从上往下压缩涨紧器从而使涨紧器与出水管涨紧连接,使用时将下通水夹套下部与龙头本体的出水口连接,并通过轴向限位装置使得整个出水管连接结构可以沿着龙头本体上部相对转动。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涨紧器与出水管由点配合连接改为面配合连接,连接稳定性好,使得出水管转动非常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新型实施例立体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龙头本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阀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阀芯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出水管连接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上通水夹套与下通水夹套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 多功能过滤分体龙头, 包括龙头本体及设于龙头本体上的出水管9,所述龙头本体包括龙头外壳体1及卡设于龙头外壳体1内的内阀芯体2,所述内阀芯体2底部设有第一冷水入水管21、净水入水管22及热水入水管23,所述内阀芯体2两侧分别设有净水阀芯安装管24及混合水阀芯安装管25,内阀芯体2的上部分设有出水管体26,出水管体26内部套有净水连接管261,出水管体26与净水连接管261之间设有混合水出水通道262,所述第一冷水入水管21及热水入水管23分别与混合水阀芯安装管25的冷水入水口251及热水入水口252相连接,所述混合水阀芯安装管25的混合水出水口253与混合水出水通道262相连通,所述净水入水管22的出水口与净水阀芯安装管24的入水口241相连通,净水阀芯安装管24的出水口242与净水连接管261相连通,所述龙头外壳体1与内阀芯体2之间设有防止内阀芯体2在龙头外壳体内转动的径向限位装置。所述径向限位装置为:所述龙头外壳体1上部开口处向内延伸有径向圆台11,所述径向圆台11的下表面设有凸起12,所述内阀芯体出水管体26的上部设有对应凸起的缺口267,所述凸起12设于该缺口267上。所述径向限位装置为:所述龙头外壳体1上部内侧设有卡块(图中末示出),所述内阀芯体2出水管的上部外侧间隔设有一对夹紧块268,所述卡块卡设于两夹紧块268之间。所述内阀芯体2位于第一、净水入水管22及热水进水管23的下部还设有金属铜套27。所述龙头外壳体1与内阀芯体2之间填设有可以防止内阀芯体受热胀冷缩裂开的金属颗粒填充层(图中末示出),所述各金属颗粒之间设有可以吸收潮湿水分的缝隙。

还包括中空的涨紧器3、上通水夹套4、下通水夹套5,所述涨紧器3设于出水管9底部内侧,所述上通水夹套4设于涨紧器3上部内侧,所述下通水夹套5设于涨紧器3下部开口内侧,所述上通水夹套4与下通水夹套5螺纹连接,所述上通水夹套4位于涨紧器3的顶部设有环形挤压凸台41,所述环形挤压凸台41设于涨紧器3顶部,所述下通水夹套5位于涨紧器底部设有环形支撑凸台51,所述环形挤压凸台41与环形支撑凸台51的表面分别均布有夹紧齿槽。夹紧齿槽使得上通水夹套4与下通水夹套5能很好的夹紧涨紧器的两端部,进一步提高涨紧的效果。所述上通水夹套4的上部外侧与涨紧器3内壁贴合连接,所述下通水夹套5的外侧与涨紧器3内壁贴合连接,所述上通水夹套4的下部与下通水夹套5螺纹连接,上通水夹套4与下通水夹套5的之间设有可使涨紧器向下压缩的伸缩空间1’。所述出水管9与龙头本体1之间设有防止出水管转动时向上滑移的轴向限位装置,所述轴向限位装置包括环形定位圈6,所述出水管9外侧设有环形定位槽21,所述环形定位圈6设于环形定位槽21内并通过螺栓7与出水管9及龙头本体1锁紧连接。所述上通水夹套4顶部还设有出水嘴47,所述出水嘴47的外侧还固定有出水内管8。所述涨紧器3的外侧壁由下至上间隔设有环形凸起31,所述出水管9内侧对应涨紧器各环形凸起31的位置分别设有与该环形凸起匹配连接的连接槽21。所述上通水夹套4与下通水夹套5位于涨紧器内的周侧还对应设有供混合水流入的混合水通孔59,该混合水通孔59位于涨紧器3内侧,所述出水内管8与出水管9之间设有混合水通道C’,所述混合水通孔59与混合水通道C’相连通,所述出水内管8与上通水夹套4与下通水夹套5的通孔B’相连通。

安装时,先将放置于上通水夹套出水管底部内侧,然后在上通水夹套与出水管之间塞入涨紧器,最后从底部将下通水夹套与上通水夹套螺纹锁紧在一起,转动下通水夹套会使上通水夹套向下移动,上通水夹套向下移动时就会从上往下压缩涨紧器从而使涨紧器与出水管涨紧连接,使用时将下通水夹套下部与龙头本体的出水口连接,并通过轴向限位装置使得整个出水管连接结构可以沿着龙头本体上部相对转动。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涨紧器与出水管由点配合连接改为面配合连接,连接稳定性好,使得出水管转动非常稳定。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