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聚乙烯隔热保温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0193发布日期:2019-02-01 19:3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聚乙烯隔热保温材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材料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纳米聚乙烯隔热保温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对蒸汽管道进行保温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保温方法,使用的保温材料主要有:岩棉、玻璃棉、硅酸盐制品等。由于这些材料不能防水或很容易受潮,故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遇到水或水蒸气;而一旦遇到水,那么保温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直至全部伤失。特别是岩棉、玻璃棉等材料制成的保温材料,施工很不方便。最主要的是其羽屑很容易扩散飞扬,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故各保温材料厂家开始研发新的保温材料,诸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672304A的一种新型绝热纳米保温材料,以阻燃惰性气体填充的囊状物为中间基础层;所述阻燃惰性气体填充的囊状物的上表面上附结着第一铝膜反射层,在所述第阻燃惰性气体填充的囊状物的下表面上附结着由纳米气凝胶填充的绝热波纤层,所述阻燃惰性气体填充的囊状物内部填充有阻燃惰性气体,所述第一铝膜反射层的上表面上附结着SiO2抗氧化耐磨层,这种结构的保温材料隔热效果好,但绝热玻纤层存在性脆、耐磨性差的问题,在施工时还是存在羽屑,并且虽然隔热效果好,但在北方严寒地区蒸汽管道仍然存在较大的热能损失,并且该保温材料生产成本较高,其对蒸汽管道的整体保温性能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反射、保温性能好、成本相对低且耐磨、耐氧化性能佳的纳米聚乙烯隔热保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纳米聚乙烯隔热保温材料,包括作为基础中间层的聚乙烯气囊,聚乙烯气囊内填充纳米三氧化二铝和氮气,聚乙烯气囊的上表面附结第一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聚乙烯气囊的下表面附结第二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第一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的外表面附结有四氟乙烯抗氧化耐磨层。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上述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具有高反射、高绝热、保温又能抗氧化和耐腐蚀还具有耐高温效果,其中,聚乙烯气囊填充纳米三氧化二铝和氮气,既提高保温性能,同时隔热效果好,而四氟乙烯抗氧化耐磨层的设置可提高耐磨性能。

作为优选,聚乙烯气囊由聚乙烯和相变材料挤出吹制而成。通过相变材料的储能特性,提高保温性能。

进一步的,聚乙烯气囊包括基膜和设置在基膜上的若干囊状物,基膜下表面粘接有玻纤层。提高强度,提高耐磨性能。

进一步的,第一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包括多个聚乙烯微气囊排列而成的聚乙烯微气囊层、纳米铝复合反射膜;纳米铝复合反射膜设置在聚乙烯微气囊层的外表面上;第二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包含多个聚乙烯微气囊排列而成的聚乙烯微气囊层、纳米铝复合反射膜;纳米铝复合反射膜设置在聚乙烯微气囊层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的,第一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的纳米铝复合反射膜表面具有若干半球状凸起,第二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的纳米铝复合反射膜表面为平面。

进一步的,玻纤层由纳米三氧化铝填充玻纤棉而成;纳米三氧化铝的平均直径为60-90nm,波纤棉的厚度为5-100mm。

进一步的,还包括隔热玻纤层,由纳米三氧化铝填充玻纤棉,并植入于聚乙烯气囊中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纳米聚乙烯隔热保温材料,包括作为基础中间层的聚乙烯气囊1,聚乙烯气囊1内填充纳米三氧化二铝和氮气,聚乙烯气囊1 的上表面附结第一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未示出),聚乙烯气囊1的下表面附结第二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未示出),第一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的外表面附结有四氟乙烯抗氧化耐磨层。其中,聚乙烯气囊1由聚乙烯和相变材料挤出吹制而成,通过相变材料的储能特性,提高保温性能;第一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包括多个聚乙烯微气囊2排列而成的聚乙烯微气囊层、纳米铝复合反射膜3;纳米铝复合反射膜3设置在聚乙烯微气囊层的外表面上;第二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包含多个聚乙烯微气囊2排列而成的聚乙烯微气囊层、纳米铝复合反射膜3;纳米铝复合反射膜3设置在聚乙烯微气囊层的外表面上。还包括隔热玻纤层,由纳米三氧化铝填充玻纤棉,并植入于聚乙烯气囊中形成。

另外,为提高强度和耐磨性能,聚乙烯气囊1包括基膜和设置在基膜上的若干囊状物,基膜下表面粘接有玻纤层,而且,玻纤层由纳米三氧化铝填充玻纤棉而成;纳米三氧化铝的平均直径为60-90nm,波纤棉的厚度为5-100mm。进一步的,第一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的纳米铝复合反射膜表面具有若干半球状凸起,第二气囊铝膜复合反射层的纳米铝复合反射膜表面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高反射、高隔热、保温又能抗氧化和耐腐蚀,还具有耐高温效果。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