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式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9861发布日期:2018-11-20 19:1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卫用品,特别涉及一种触摸式水龙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电子水龙头主要是红外线感应水龙头,红外线控制全自动水龙头的工作原理是在手伸向水龙头下时,水龙头会自动打开,手离开后水龙头会自动关闭,该自动装置主要由红外线发射电路、接收电路及驱动电路构成的反射型感应开关模块,红外感应角度小,当手偏离感应角度时会造成不出水,使用灵活性低,而当手不小心经过感应范围内的时候也会造成出水,在使用的时候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摸式水龙头,能够灵活的进行出水的控制操作,使用的时候洁净、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触摸式水龙头,包括壳体、开设于壳体顶部下表面的出水孔、安装于壳体进水端的电磁阀,所述壳体远离进水口处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触摸开关;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连通于电磁阀及触摸开关以供导线穿设的引线管路、连通于出水孔与电磁阀的出水管的出水管路。

采用上述方案,在壳体远离进水口处的端部固定安装的触摸开关配合于电磁阀,代替传统的红外线感应,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效的避免红外感应区域的限制,使用的时候更加的灵活,且能够避免手经过感应区造成的误启动,通过触摸使得使用的体验感更强;壳体内开设的引线管路和出水管路能够实现触摸开关的导线的安装,而出水管路则能够实现水源的输送,管路分开避免造成相互之间的缠绕和干扰。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用于分隔所述引线管路及出水管路的分隔片。

采用上述方案,壳体内沿着长度方向固定连接的分隔片能够简单的将引线管路和出水管路实现分隔,并且使得壳体内的空间能尽量被利用。

作为优选,所述分隔片一体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且所述分隔片于出水孔靠近触摸开关的一侧呈圆弧状弯折。

采用上述方案,分隔片一体连接在壳体内侧壁且在出水孔靠近触摸开关的一侧呈圆弧状弯折,通过一体连接的分隔片能够简单且密封性良好的实现引线管路和出水管路的分隔,使得出水管路能够顺利的进行输送水源,并且减少对引线管路内导线的影响,使用的时候更加的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螺纹穿设有连接于所述触摸开关的紧固件,所述触摸开关的底部表面局部抵接于所述分隔片的表面。

采用上述方案,壳体的下表面螺纹穿设的紧固件连接于触摸开关,进而实现在一侧对触摸开关限位固定,并且穿设在壳体的下表面,使得水龙头的外观整体更加的平整美观;触摸开关的底部表面局部抵接在分隔片的表面上,实现抵接,配合于紧固件使得触摸开关的安装更加的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环设有凸出抵接于所述触摸开关外侧壁的抵接环。

采用上述方案,壳体的内侧壁环设凸出的抵接环能够抵接在触摸开关的外侧壁,进而在周向再次对触摸开关进行限位紧固,使得触摸开关的安装更加的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路靠近电磁阀的一侧开设有供电磁阀的出水管穿设的穿孔,所述穿孔处卡嵌有进行密封的密封圈。

采用上述方案,出水管路靠近电磁阀的一侧开设的穿孔使得电磁阀的出水管能够顺利的穿设,并通过出水管路进行水源的输送,穿孔处卡嵌的密封圈能够进行密封,避免出水管路内输送的水源流通至壳体的其它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孔处可拆卸安装有过滤管,所述壳体于出水孔处沿径向向外延伸有供所述过滤管安装的安装管。

采用上述方案,出水孔处可拆卸安装的过滤管能够实现对水源的再次过滤,可拆卸的设置使得过滤管的拆卸和更换便捷;壳体延伸的安装管能使得过滤管安装时接触面积增大,安装稳定。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控制所述电磁阀启闭的控制盒,所述电磁阀上连通开设有供导线穿设连接至控制盒的引线孔。

采用上述方案,控制盒能够对电磁阀进行控制,电磁阀上连通开设的引线孔使得电磁阀以及引线管路内触摸开关的导线能顺利的连接至控制盒,实现控制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进水端固定连接有对壳体进行连接及安装的螺纹管,所述电磁阀卡嵌安装于螺纹管内,所述螺纹管远离壳体的一侧连接有进行安装限位的限位管。

采用上述方案,壳体进水端固定连接的螺纹管能够实现对水龙头的安装固定,通过螺纹管穿设在台面上的孔中实现安装,并且螺纹管远离壳体一侧的限位管在台面另一侧进行限位固定,进而使得壳体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台面上进行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管上套设有垫圈,所述壳体靠近螺纹管的一侧表面周向开设有密封槽且所述密封槽内卡嵌安装有密封环。

采用上述方案,螺纹管上套设的垫圈能够在安装的时候增大限位管的接触面积,分散压力,使得连接的时候更加的稳定;壳体的表面上周向开设的密封槽及其内部卡嵌安装的密封环能够使得壳体安装抵接在台面上的时候能够顺利且便捷的进行密封处理,避免水源轻易的流通至螺纹管及壳体的内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壳体的端部固定安装触摸开关,配合于电磁阀实现触摸后电磁控制进水,使用的时候灵活且方便;

2、通过分隔片将壳体的内部分为引线管路和出水管路的设置使得触摸开关的导线能够顺利的引线的同时方便水源的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龙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壳体;11、引线管路;12、出水管路;121、出水孔;122、穿孔;123、密封圈;124、安装管;13、分隔片;14、密封槽;15、密封环;16、紧固件;17、抵接环;2、触摸开关;3、过滤管;4、螺纹管;41、垫圈;42、限位管;5、电磁阀;51、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触摸式水龙头,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有水龙头的壳体1、安装在壳体1进水端一侧的螺纹管4及限位管42、固定安装在壳体1顶部端部的触摸开关2以及开设在壳体1上的出水孔121。

水龙头使用放置时,螺纹管4处在台面上进行固定安装,竖直放置后出水孔121位于壳体1的顶部的下表面且倾斜朝下设置。壳体1优选为呈“7”型,且弯折处圆弧倾斜朝上设置。

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1的端部连通于外界且触摸开关2沿着壳体1的长度方向卡嵌安装在壳体1内。在壳体1内沿着壳体1的长度方向一体连接有分隔片13,通过分隔片13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一分为二,形成供导线穿设的引线管路11及供水源流通的出水管路12。引线管路11和出水管路12均连通于壳体1的进水端。引线管路11连通连接至触摸开关2的底部,使得触摸开关2的导线能够沿着引线管路11内顺利的穿设。出水管路12连通连接至出水孔121,使得由壳体1的进水端一侧流通进入的水源能够沿着出水管路12顺利的流通至出水孔121。在靠近触摸开关2的一侧,分隔片13弯折连接至出水孔121靠近触摸开关2的一侧,将出水孔121与引线管道隔开,并且在壳体1的端部一侧余留有供触摸开关2卡嵌安装的空间。

螺纹管4内固定安装有电磁阀5,且电磁阀5的进水管沿着螺纹管4的长度方向朝下设置以便于连接于外界水源,电磁阀5的出水管连通连接至出水管路12内实现水源的供给。还包括有对电磁阀5的控制盒51,实现对电磁阀5的控制,触摸开关2的导线及电磁阀5的导线连接至控制盒51实现电信号的传递。

出水管路12靠近电磁阀5的一端开设有连通连接至电磁阀5的出水管的穿孔122,且穿孔122形成有阶梯槽,阶梯槽内卡嵌安装有卡嵌包裹在出水管外侧壁的密封圈123,实现出水管路12处的密封处理。壳体1在出水孔121的边沿处沿着径向向外延伸有安装管124,在安装管124处则螺纹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管3,过滤管3的侧壁固定连接至安装管124,端口处设置有供水源流通的透水孔。

壳体1的侧壁上穿设有对触摸开关2进行限位固定的紧固件16,触摸开关2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紧固件16为螺栓穿设并卡嵌在限位槽内实现对触摸开关2的限位,且紧固件16穿设在壳体1的下表面,使得外观整体整洁美观。在壳体1的内侧壁还凸出环设有抵接环17,触摸开关2的外侧壁周向抵接在抵接环17上,且触摸开关2的底部表面局部抵接在分隔片13的表面上,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壳体1的进水端螺纹连接的螺纹管4实现在安装的时候穿设在台面中,壳体1抵接在台面的上表面进行安装固定,限位管42在台面另一侧与螺纹管4进行连接之后对壳体1进行整体的固定,实现水龙头的安装。壳体1的表面上周向开设有密封槽14,且在密封槽14内卡嵌安装有密封环15,使得壳体1安装抵接在台面上时,密封环15能够在表面处进行密封处理,避免水分轻易的通过螺纹管4处进入壳体1内部。

螺纹管4在于壳体1的连接处沿着径向向外延伸,电磁阀5的侧壁向外延伸并且抵接在螺纹管4的端口处实现固定连接。电磁阀5上连通开设有引线孔,使得电磁阀5的导线及触摸开关2的导线能够顺利的穿过螺纹管4处并且连接至控制盒51。螺纹管4的侧壁上还套设有若干垫圈41,使得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限位管42拧紧固定的时候增大接触面积。

安装步骤及工况:

1、将触摸开关2卡嵌安装在壳体1内,并且通过紧固件16进行固定限位;触摸开关2的导线沿着引线管路11穿出;密封环15卡嵌在密封槽14内实现密封安装;

2、将电磁阀5固定安装至螺纹管4内,并将触摸开关2及电磁阀5的导线均从电磁阀5的引线孔内穿出,将电磁阀5的出水管连接至出水管路12的穿孔122内进行密封固定;

3、将螺纹管4固定连接至壳体1,并将螺纹管4在台面上进行穿设安装,使得壳体1抵接在台面上,将限位管42从螺纹管4的另一端进行拧紧安装,并且抵接在台面的下表面,实现对水龙头整体的固定安装;

4、将导线连接至控制盒51,并且将外界水源的水管连接至电磁阀5的进水管,通过触摸开关2的触发,经过控制盒51的反馈控制实现电磁阀5的动作,进而实现水源的供给,流经出水管路12后从出水孔121中流出供人们使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