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多密封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5224发布日期:2018-12-21 20:3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内嵌式多密封阀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芯,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式多密封阀芯。



背景技术:

阀芯是阀体借助它的移动来实现方向控制、压力控制或流量控制的基本功能的阀零件。对于某些气密性较高的装置来说,需要阀芯和阀体以及其他组件均均有较好的密封性。

但是,现有的此类阀芯一种的采用单一密封圈进行密封。长时间使用后,密封圈容易松动、形变,最终导致脱落,密封效果较差。还有一种是采用油封方式。在阀芯长期运动时,也会出现单侧油封出现疏漏的不利情况。

同时,现有的阀芯因为置于内部工作,且工作期间承受压力冲击,个别区域容易出现机械疲劳产生形变,影响实际使用效果。还有一些阀芯存在过多锐角,长时间使用会造成额外的机械磨损。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内嵌式多密封阀芯,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嵌式多密封阀芯。

本实用新型的内嵌式多密封阀芯,包括有阀芯本体,其中:所述阀芯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连杆,所述阀芯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衔接容纳腔,所述阀芯本体的外壁设置有油封容纳构造,所述阀芯本体与定位连杆之间设置有衔接引导组件。

进一步地,上述的内嵌式多密封阀芯,其中,所述定位连杆为圆柱形连杆,所述圆柱形连杆的头端设置有螺钉连接槽。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内嵌式多密封阀芯,其中,所述衔接容纳腔为圆柱形腔体,所述圆柱形腔体的底部设置有防吸附槽。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内嵌式多密封阀芯,其中,所述防吸附槽为锥形槽。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内嵌式多密封阀芯,其中,所述油封容纳构造为若干内凹槽,所述内凹槽的截面为半圆形槽,或是所述内凹槽的截面为三角形槽。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内嵌式多密封阀芯,其中,所述衔接引导组件为梯形导向坡,所述梯形导向坡的倾斜角度为70至85度。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内嵌式多密封阀芯,其中,所述梯形导向坡的倾斜角度为80度。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内嵌式多密封阀芯,其中,所述阀芯本体设置衔接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圆弧倒角,所述定位连杆的顶部设置有圆弧倒角。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内嵌式多密封阀芯,其中,所述阀芯本体与定位连杆的外表面分布有加强优化层,所述加强优化层的厚度为0.3至0.5毫米。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内嵌式多密封阀芯,其中,所述加强优化层的厚度为0.4毫米。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设有独立的油封容纳构造,工作期间拥有较佳的密封性,可满足较高的密封使用环境。

2、设置有衔接引导组件,可承载工作期间的应力冲击,拥有导向坡,不会卡死和过度冲击。

3、在多处设置有圆弧倒角,不会划伤其他元器件,亦不会划伤装配个人的双手。

4、拥有加强优化层,耐腐蚀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好,提高使用寿命。

5、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实际使用较为便利,可直接替换市场上的现有产品。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内嵌式多密封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阀芯本体 2 定位连杆

3 衔接容纳腔 4 油封容纳构造

5 衔接引导组件 6 螺钉连接槽

7 防吸附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的内嵌式多密封阀芯,包括有阀芯本体1,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为了与实际使用的阀体设备进行稳定连接,亦可以实现便捷化的接插定位,在阀芯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连杆2。同时,考虑到后续辅助活塞等其他阀体部件的连接,在阀芯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衔接容纳腔3。并且,为了拥有较佳的密封效果,保证使用期间在阀芯的整个运动行程中均不会出现泄漏的可能,阀芯本体1的外壁设置有油封容纳构造4。再者,考虑到实际使用期间,阀芯本体1与定位连杆2之间的连接处为受力点,为了提升使用寿命,有效应对各类应力冲击,不会出现形变,采用的阀芯本体1与定位连杆2之间设置有衔接引导组件5。

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定位连杆2为圆柱形连杆,圆柱形连杆的头端设置有螺钉连接槽6。这样,满足后续多种连接部件的螺钉连接需要,方便快捷。同时,为了适应常见的腔体连接件,使用期间不会出现滑动磨损或是划伤,可瞬间工作行程稳定移动,采用的衔接容纳腔3为圆柱形腔体,圆柱形腔体的底部设置有防吸附槽7。并且,为了避免出现腔体连接件工作期间出现不要的真空吸附,采用的防吸附槽7为锥形槽,拥有较佳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来看,油封容纳构造4为若干内凹槽,内凹槽的截面为半圆形槽,或是内凹槽的截面为三角形槽。这样,可通过油液填充到内凹槽中,填补与外连装置之间的空隙,实现有效密封。同时,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还可以在内凹槽内安装密封圈,满足不同密封结构需要。

同时,考虑到整个阀芯在工作期间不会磕碰或是划伤其他装置部件,将遭受到的冲击力准确分散到阀芯本体1上,采用的衔接引导组件5为梯形导向坡,梯形导向坡的倾斜角度为70至85度。通过多次比较试验后发现,梯形导向坡的倾斜角度为80度,拥有较佳的使用效果。

再进一步来看,为了在使用、装配期间不会划伤其他工件与工人的双手,避免出现尖锐部分和毛刺部分,阀芯本体1设置衔接容纳腔3的一侧设置有圆弧倒角,定位连杆2的顶部设置有圆弧倒角。

并且,为了提升使用寿命,阀芯本体1与定位连杆2的外表面可通过热处理、渗碳淬火等方式来形成分布有加强优化层,加强优化层的厚度为0.3至0.5毫米。结合目前的使用状态来看,加强优化层的厚度为0.4毫米,即可以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原理如下:

将阀芯本体1通过定位连杆2的引导,安装到对应的驱动控制件上,依托于螺钉连接槽6的存在,实现定位。之后,在阀芯本体1外套设对应的连接护套。在此期间,可在内凹槽内布置密封油液或是密封圈,提高密封效果的同时,不影响阀芯本体1位移。并且,可以在预设的衔接容纳腔3内安装其他的辅助活塞类组件,满足不同的工作需要。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拥有如下优点:

1、设有独立的油封容纳构造,工作期间拥有较佳的密封性,可满足较高的密封使用环境。

2、设置有衔接引导组件,可承载工作期间的应力冲击,拥有导向坡,不会卡死和过度冲击。

3、在多处设置有圆弧倒角,不会划伤其他元器件,亦不会划伤装配个人的双手。

4、拥有加强优化层,耐腐蚀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好,提高使用寿命。

5、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实际使用较为便利,可直接替换市场上的现有产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