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冲洗功能的双阀模块及其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7651发布日期:2019-03-08 17:3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带有冲洗功能的双阀模块及其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领域,尤其涉及带有冲洗功能的双阀模块及其净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水处理设备面临几个问题:

1、水处理产品体积占据橱柜空间的比率较大,而厨房电器的多样化要求水处理产品在橱柜的占有空间比率会越来越小。

2、现有水处理设备水路中各零部件连接时转接件太多,会有各种制造及装配误差增加产品漏水风险,同时也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及浪费。

3、各种零部件之间需要进行装配,缺乏集成式模块化,增加产品的组装的复杂性及限制产品体积的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水路元件转接头太多和密封可靠性低的缺点,提供带有冲洗功能的双阀模块及其净水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带有冲洗功能的双阀模块,包括下阀座;下阀座的上端面上固定有第一进水阀和第二进水阀,第二进水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上阀座、第二膜片和用于控制第二膜片压紧度的第二电磁阀头,第二上阀座固定在第二阀体顶端,第二阀体内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底部向上延伸固定有第二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通孔,通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导流管的孔径,第二膜片伸入到第二上阀座并盖住第二通道和第二导流管,第二电磁阀头一端安装在第二上阀座上并压向第二膜片,第二阀体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二进水接头,第二阀体的外侧壁上还固定有与第二导流管连通的第二出水管,第二阀体下端部的外侧壁固定有第一出水接头和排水管,第一出水接头内的流道与排水管内的流道相通,下阀座两侧都向前延伸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侧面上设有用于与滤瓶把手卡合的卡槽,卡槽的侧壁上设有与滤瓶把手上的凸起进行锁止的锁止槽。本实用新型下阀座上集成有第一进水阀和第二进水阀,独立双阀模块结构紧凑,有效的减少了连接部件,同时采用滤瓶中的把手来固定双阀模块,拆装方便,人们只要操作滤瓶把手能够将滤瓶与双阀模块进行分离,连接块的卡槽内壁还设有锁止槽,使得双阀模块与滤瓶安装时,更加的牢固;第二进水阀通过第二电磁阀头来控制第二膜片在第二阀体上的压紧度,第二膜片的压紧度来控制第二通道和第二导流管的连通来实现冲洗,当不冲洗时,第二电磁阀头压紧第二膜片,第二通道和第二导流管不连通,滤瓶输出的水通过第二通道后再通过通孔流入到第二导流管中,最后从第二出水管流出。

作为优选,第一进水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上阀座、第一膜片和用于控制第一膜片压紧度的第一电磁阀头,第一上阀座固定在第一阀体顶端,第一阀体内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底部向上延伸固定有第一导流管,第一膜片伸入到第一上阀座并盖住第一通道和第一导流管,第一电磁阀头一端安装在第一上阀座上并压向第一膜片,第一阀体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水接头,第一阀体的外侧壁上还固定有与第一导流管连通的第一出水管。第一进水阀通过第一电磁阀头来控制第一膜片在第一阀体上的压紧度,膜片在第一阀体上的压紧度来控制第一通道和第一导流管的连通或者断开,从而控制第一进水接头与第一出水管连通或者断开。

作为优选,第一上阀座上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膜片安装在第一腔体内,第一通道和第一导流管都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一电磁阀头盖合在第一腔体上并与第一上阀座密封连接。第一腔体作为第一通道与第一导流管交汇的地方,第一电磁阀头控制第一膜片的压紧度来控制水流的流量,控制精准方便。

作为优选,第二上阀座上设有第二腔体,第二膜片安装在第二腔体内,第二通道和第二导流管都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二电磁阀头盖合在第二腔体上并与第一上阀座密封连接。第二腔体作为第二通道和第二导流管交汇的地方,第二电磁阀头控制第二膜片来控制进水流量。

作为优选,连接块的下端面设有供把手卡条进入的缺口,缺口与卡槽连通,卡槽前端的侧壁为弧形面,卡槽后端的侧壁为垂直面或者弧形面。缺口方便把手转动后从连接块的底面卡入,安装方便,卡槽与把手转动相配合,配合密切,连接牢靠。

作为优选,连接块的前端面设有向前凸起的定位块,连接块和定位块的前端面都为弧形面。双阀模块通过定位块定位安装,把手上的卡条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卡槽内,拆装方便。

作为优选,下阀座的下端部设有水平向后凹陷的定位槽,定位槽为弧形定位槽,定位槽设在两连接块之间。下阀座通过定位槽与滤瓶进行卡合连接,提高下阀座的稳定性,使得下阀座不易翘起。

一种净水器,包括滤瓶;还包括双阀模块,双阀模块安装在滤瓶上,滤瓶两侧安装有形状U型的把手,把手与滤瓶连接的端部上固定有卡条,转动把手,把手上的卡条与连接块上的卡槽卡合连接,把手上的卡条的侧壁上设有弧形凸条,弧形凸条与锁止槽卡合连接。滤瓶与双阀模块直接安装,省去了中间接头,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同时节省了成本,通过转动把手使得双阀模块与滤瓶固定在一起,拆卸方便;滤瓶通过把手上的卡条与双阀模块上的卡槽卡合连接,再通过把手上的凸条与卡槽内的锁止槽进行锁止,双阀模块与滤瓶固定牢靠,不易松动。传统双阀模块上安装有把手,把手翻转将滤瓶固定住,这种结构操作比较麻烦,先翻转把手后,双阀模块与把手之间的锁止解除,再通过手握住瓶身向外抓取;而本申请在安装滤瓶时,可以单手操作,手提起把手将滤瓶对准安装在双阀模块上,转动把手,把手锁止在双阀模块上;在需要拆下滤瓶时,扒开把手,把手与双阀模块之间的锁止解除,同时带动把手往外拉,滤瓶就会与双阀模块脱离。全程一只手能够快速实现拆装,人们的手不用握住滤瓶,从而可以减少传统滤瓶之间的间隙,使得净水器更加的紧凑,体积更加的小。

作为优选,滤瓶的上端部设有第三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第三进水接头与第一进水接头密封卡合连接,第二出水接头与第一出水接头密封卡合连接。接头之间通过卡合连接,使得相互之间连接更加的准确和稳定,同时接头连接处采用密封圈进行密封,密封性能好,不易漏水。

作为优选,滤瓶上端部设有凸筋,双阀模块与滤瓶固定时,凸筋伸入到定位槽内。滤瓶与双阀模块安装时,通过凸筋与定位槽进行限位安装,从而防止滤瓶轴向跳动,避免漏水风险,保证滤瓶稳定性,同时方便滤瓶与双阀模块精准定位安装。

作为优选,滤瓶的瓶身两侧上相对固定有滑槽,把手的手柄两内侧壁上固定有卡块,卡条卡入到卡槽内时,卡块也卡合在滑槽内。当滤瓶通过把手将其固定在双阀模块上时,把手上的卡条与滤瓶瓶身上的滑槽卡合连接防止滤瓶在运输或者工作过程中松脱,该结构保证滤瓶安装后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下阀座上集成有第一进水阀和第二进水阀,独立双阀模块结构紧凑,双阀模块直接安装在滤瓶上,两者之间没有通过转接件进行转接,有效的减少了连接部件,从而减少连接点,减少漏水点,同时采用滤瓶中的把手来固定双阀模块,拆装方便,人们只要操作滤瓶把手能够将滤瓶与双阀模块进行分离,操作简单方便。

此双阀模块可以直接与滤芯组件安装配合中间无需任何水路转接形式的结构保护。此优点在于减少了零部件之间的配合,从而减少了水路密封点,使产品的漏水风险大大降低提高产品安全性;减少配件又对于安装便利性来说也是大大增加同时降低成本,并且使用其配套的整机产品体积会相应减小,符合现在橱柜空间有限的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双阀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双阀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阀模块和滤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滤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下阀座、11—第一进水阀、12—第二进水阀、13—第一进水接、14—连接块、15—排水管、 16—定位块、17—滤瓶、18—把手、101—定位槽、111—第一阀体、112—第一上阀座、113—第一膜片、114—第一电磁阀头、115—第一导流管、116—第一进水接头、117—第一出水管、121—第二阀体、122—第二上阀座、123—第二膜片、124—第二电磁阀头、125—第二导流管、126—第二进水接头、127—第二出水管、128—过渡接头、141—卡槽、142—缺口、143—锁止槽、171—凸筋、 172—滑槽、173—第三进水接头、174—第二出水接头、181—卡条、182—卡块、 183—竖直段、184—弧形段、185—连接段、186—弧形孔、1111—第一通道、1120 —第一腔体、1211—第二通道、1220—第二腔体、125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带有冲洗功能的双阀模块,如图1-6所示,包括下阀座10;下阀座10的上端面上固定有第一进水阀11和第二进水阀12,第二进水阀12包括第二阀体121、第二上阀座122、第二膜片123和用于控制第二膜片123压紧度的第二电磁阀头 124,第二上阀座122上设有第二腔体1220,第二膜片123安装在第二腔体1220 内,第二通道1211和第二导流管125都与第二腔体1220连通,第二电磁阀头 124盖合在第二腔体上并与第一上阀座112密封连接,第二电磁阀头124与第二上阀座122螺栓连接;第二电磁阀头124也包括电磁铁芯和线圈,通过控制线圈的通断电来控制电磁铁芯的伸缩,第二上阀座122固定在第二阀体121顶端,第二阀体121内设有第二通道1211,第二通道1211为环形通道,第二通道1211 的底部向上延伸固定有第二导流管125,第二导流管125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通道1211连通的通孔1251,通孔1251的孔径小于第二导流管125的孔径,第二导流管125的上端口与第二通道1211的上端口齐平,第二膜片123伸入到第二上阀座122并盖住第二通道1211和第二导流管125,第二电磁阀头124一端安装在第二上阀座122上并压向第二膜片123;第二电磁阀头124压紧第二膜片 123时,第二通道1211与第二导流管125隔断,第二通道1211内的水通过通孔 1251直接流入到第二导流管125内;第二电磁阀头124松开第二膜片123时,第二通道1211与第二导流管125连通,第二通道1211内的水顶开第二膜片123 流入到第二导流管125内,实现对水路的冲洗。第二阀体12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与第二通道1211连通的第二出水接头126,第二出水接头126与第二阀体121 一体式,第二阀体121的外侧壁上还固定有与第二导流管125连通的第二出水管127,第二出水管127与第二阀体121一体式,第二阀体121下端部的外侧壁固定有第一出水接头13和排水管15,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水接头13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水质的TDS传感器,第一出水接头13内的流道与排水管15内的流道相连通,下阀座10两侧都向前延伸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的侧面上设有用于与滤瓶17上的把手18卡合的卡槽141,卡槽141的侧壁上设有与滤瓶17上的把手18上的凸起进行锁止的锁止槽143,卡槽141为竖直布置的卡槽,锁止槽143 也为弧形凹槽,锁止槽143设在卡槽141的前端内侧壁上。

第一进水阀11包括第一阀体111、第一上阀座112、第一膜片113和用于控制第一膜片113压紧度的第一电磁阀头114,第一电磁阀头114包括电磁铁芯和线圈,通过控制线圈的通断电来控制电磁铁芯的伸缩,第一上阀座112固定在第一阀体111顶端,第一阀体111内设有第一通道1111,第一通道1111为环形通道,第一通道1111的底部向上延伸固定有第一导流管115,第一导流管115 的上端口与第一通道1111的上端口齐平,第一膜片113伸入到第一上阀座112 并盖住第一通道1111和第一导流管115,第一电磁阀头114一端安装在第一上阀座112上并压向第一膜片113;第一电磁阀头114压紧第一膜片113时,第一通道1111与第一导流管115隔断;第一电磁阀头114松开第一膜片113时,第一通道1111与第一导流管115连通,第一通道1111内的水顶开第一膜片113 流入到第一导流管115内。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头114来控制第一模块113在第一阀体111上的压紧度,第一阀体11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与第一通道1111连通的第一进水接头116,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接头116上也安装有用于检测水质的 TDS传感器,第一进水接头116与第一阀体111一体式,第一阀体111的外侧壁上还固定有与第一导流管115连通的第一出水管117,第一出水管117与第一阀体111一体式。

第一上阀座112上设有第一腔体1120,第一膜片113安装在第一腔体1120 内,第一通道1111和第一导流管115都与第一腔体1120连通,第一电磁阀头 114盖合在第一腔体1120上并与第一上阀座112密封连接,第一电磁阀头114 与第一上阀座112螺栓连接。

连接块14的下端面设有供把手卡条进入的缺口142,缺口142与卡槽141 连通,卡槽141前端的侧壁为弧形面,卡槽141后端的侧壁为垂直面或者弧形面。连接块14的前端面设有向前凸起的定位块16,定位块16与连接块14一体式,连接块14和定位块16的前端面都为弧形面,方便把手18转动并与连接块 14进行卡合连接。

下阀座10的下端部设有水平向后凹陷的定位槽101,定位槽101为弧形定位槽,定位槽101设在两连接块14之间。

一种净水器,包括滤瓶17;还包括双阀模块,双阀模块安装在滤瓶17上,滤瓶17两侧安装有形状U型的把手18,把手18与滤瓶17连接的端部上固定有卡条181,卡条181为弧形卡条,其外形与卡槽141相同,转动把手18,把手18上的卡条181与连接块14上的卡槽141卡合连接,把手18上的卡条181 的侧壁上设有弧形凸条187,弧形凸条与锁止槽143卡合连接,从而将双阀模块锁死在滤瓶17上。

滤瓶17的上端部设有第三进水接头173、第二出水接头174,滤瓶17安装在双阀模块上时,第三进水接头173与第一进水接头116密封卡合连接,第二出水接头174与第一出水接头13密封卡合连接,定位槽101与滤瓶17上的凸筋171卡合连接,定位块16定位在把手18上,最后通过转动把手18,使得把手18上的卡条181与卡槽141进行锁死连接。

把手18包括竖直段183、弧形段184和连接段185,连接段185两侧都固定有弧形段184,弧形段184上都固定有竖直段183,弧形段184的内壁和连接段185的内壁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滤瓶17的弧形孔186。

滤瓶17上端部设有凸筋171,凸筋171为弧形凸筋,双阀模块与滤瓶17固定时,凸筋171伸入到定位槽101内。

滤瓶17的瓶身两侧上相对固定有滑槽172,把手18的手柄两内侧壁上固定有卡块182,另外实施例滑槽172可以设在把手18上,卡块182设在滤瓶17的瓶身上,卡条181卡入到卡槽141内时,卡块182也卡合在滑槽172内,防止把手18与滤瓶17脱离。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