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接触保持机构及滑板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2514发布日期:2019-03-14 00:2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接触保持机构及滑板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滑板式调节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面接触保持机构及配有该面接触保持机构的滑板式调节阀。



背景技术:

滑板式调节阀是一种流量调节阀。可参见图1,该滑板式调节阀包括阀体(N-1)、定滑板(N-2)、动滑板(N-3)、定滑板压盖(N-4)及阀杆(N-5),该阀体(N-1)具有介质流道(N-11),该阀体(N-1)上设有沿垂直方向通入介质流道(N-11)内的阀杆孔(N-12),该定滑板(N-2)和动滑板(N-3)装于该介质流道(N-11)内,该阀杆(N-5)内端与动滑板(N-3)连接,该定滑板压盖(N-4)盖设于介质流道(N-11)一端且抵接盖定滑板(N-2)外端面,该定滑板(N-2)内端面与动滑板(N-3)面接触,该定滑板(N-2)和动滑板(N-3)上均设有介质通孔(N-23),该阀杆(N-5)可经外力作用而驱动该动滑板(N-3)运动时,当动滑板(N-3)运动后与该定滑板(N-2)孔位错位时,介质不能从动滑板(N-3)与该定滑板(N-2)之间通过;而当动滑板(N-3)运动后与该定滑板(N-2)孔位相对时,介质可以从动滑板(N-3)与该定滑板(N-2)之间通过。

而现有滑板式调节阀在使用时,发现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当该定滑板(N-2)和动滑板(N-3)接触面长期摩擦而磨损后,由于该盖压定滑板(N-2)不能对该定滑板(N-2)施压补偿压力,该定滑板(N-2)和动滑板(N-3)之间将不能保持贴合面接触,该定滑板(N-2)和动滑板(N-3)之间存在间隙而出现关闭不全。

第二、由于该定滑板(N-2)与盖压定滑板(N-2)抵接而非完全固定,该定滑板(N-2)没有完全定位约束,因此该定滑板(N-2)可相对于盖压定滑板(N-2)沿上下、左右滑动,甚至磨损后沿垂直远离该盖压定滑板(N-2)方向滑动,存在多种泄漏隐患问题和多种影响性能稳定因素。

第三,由于滑板式调节阀整装运输时,当受到外力震动时,该定滑板(N-2)和动滑板(N-3)之间或动滑板(N-3)与阀体(N-1)之间存在容易相互滑动而碰撞损坏,且不可避免和克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接触保持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接触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座(1)、第二连接座(2)及拉簧(3);该第一连接座(1)与定滑板(N-2)或/和定滑板压盖(N-4)连接,该第二连接座(2)与动滑板(N-3)连接;该拉簧(3)第一端与该第一连接座(1)连接,该拉簧(3)第二端与该第二连接座(2)连接,且该拉簧(3)用于使该定滑板(N-2)与该动滑板(N-3)之间保持面接触而提供拉紧力。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该定滑板(N-2)与该动滑板(N-3)经拉簧(3)提供的弹性外拉紧力而相互保持面接触,该定滑板(N-2)与该动滑板(N-3)之间始终保持面接触密封,因此滑板式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定滑板(N-2)和动滑板(N-3)配合面之间没有间隙而不会出现关闭不全的问题,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长期使用后泄漏问题,可保证性能稳定性且提高寿命。另外,由于该动滑板(N-3)经该拉簧(3)拉紧力约束,在运输时该动滑板(N-3)在滑动时需要克服该拉簧(3)拉紧力,且所需克服拉簧(3)的拉紧力是随该滑板(N-3)位移量变大而不断线性增加,因此可降低该动滑板(N-3)滑动位移量,同时降低碰撞力,进而大大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风险。其次,当采用第一连接座(1)与定滑板(N-2)滑板压盖(N-4)连接时,该拉簧(3)对该定滑板(N-2)也产生拉紧力约束,也可减少定滑板(N-2)与盖压定滑板(N-2)或动滑板(N-3)之间的相对滑动,该定滑板(N-2)位置状态更稳定,因此可提高工作性能稳定,可避免该定滑板(N-2)在运输时滑动位移碰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座(1)具有定滑板压盖连接部(1-1)和拉簧第一端连接部(1-2),该定滑板压盖连接部(1-1)与所述定滑板压盖(N-4)之间通过第一螺栓(4)固定,该拉簧(3)第一端钩接在拉簧第一端连接部(1-2)上。这样该第一连接座(1)固定在定滑板压盖(N-4)上,该拉簧(3)第一端钩接在第一连接座(1)上,该第一连接座(1)可拆卸而便于更换,同时该拉簧(3)也可拆卸而便于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定滑板(N-2)外侧壁上设有防转槽(N-21),该第一连接座(1)上具有用于插入所述防转槽(N-21)内的防转插入部(1-3)。由于该第一连接座(1)固定在定滑板压盖(N-4)上,而第一连接座(1)的防转插入部(1-3)插入定滑板(N-2)上的防转槽(N-21)内后,该定滑板(N-2)与定滑板压盖(N-4)之间不会相互转动,该定滑板(N-2)位置稳定,可避免该定滑板(N-2)转动角度错位而导致不能与动滑板(N-3)配合正常稳定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座(2)具有动滑板连接部(2-1)和拉簧第二端连接部(2-2),该动滑板连接部(2-1)与所述动滑板(N-3)之间通过第二螺栓(5)固定,该拉簧(3)第一端钩接在拉簧第二端连接部(2-2)上。

这样该第二连接座(2)固定在动滑板(N-3)上,而该拉簧(3)第二端钩接在第二连接座(2)上,该第二连接座(2)可拆卸而便于更换,同时该拉簧(3)也可拆卸而便于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定滑板(N-2)外侧壁上具有导向面(N-22),该动滑板连接部(2-1)一端伸出所述动滑板(N-3)后与该导向面(N-22)面接触配合。可保证该定滑板(N-2)和动滑板(N-3)面接触平行且同时方向相对,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定滑板(N-2)和动滑板(N-3)可转动而方向倾斜而严重影响工作性能的缺陷。

进一步地,所述拉簧(3)具有两个且间隔平行分布。该定滑板(N-2)和该动滑板(N-3)之间受到两个拉簧(3)拉紧作用,双作用平稳受力,由于可避免单力摆动,极大改善了该定滑板(N-2)和该动滑板(N-3)之间的面接触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一种滑板式调节阀,包括滑板式调节阀本体,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面接触保持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面接触保持机构具有两个,且该两个面接触保持机构对称地设于该动滑板(N-3)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由于该定滑板与该动滑板经拉簧提供的弹性外拉紧力而相互保持面接触,该定滑板与该动滑板之间始终保持面接触密封,因此滑板式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定滑板和动滑板配合面之间没有间隙而不会出现关闭不全的问题,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长期使用后泄漏问题,可保证性能稳定性且提高寿命。

第二、本实用新型由于该动滑板经该拉簧拉紧力约束,在运输时该动滑板在滑动时需要克服该拉簧拉紧力,且所需克服拉簧的拉紧力是随该滑板位移量变大而不断线性增加,因此可降低该动滑板滑动位移量,同时降低碰撞力,进而大大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风险。

第三、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第一连接座与定滑板滑板压盖连接时,该拉簧对该定滑板也产生拉紧力约束,也可同时减少定滑板与盖压定滑板或动滑板之间的相对滑动,该定滑板位置状态更稳定,因此可提高工作性能稳定,可避免该定滑板在运输时滑动位移碰撞。

第四、本实用新型能使滑板式滑板阀在工作时,确保该定滑板与动滑板之间一直保持面接触状态,可避免泄漏,确保工作性能长期可靠稳定,可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滑板式滑板阀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面接触保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面接触保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面接触保持机构在定滑板压盖与定滑板分体时的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面接触保持机构在定滑板压盖、定滑板及动滑板分体时的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座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座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滑板式调节阀的分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2-7,一种面接触保持机构,其包括第一连接座1、第二连接座2及拉簧3。

安装时,该第一连接座1与定滑板N-2或/和定滑板压盖N-4连接,该第二连接座2与动滑板N-3连接;

安装时,该拉簧3第一端与该第一连接座1连接,该拉簧3第二端与该第二连接座2连接,且该拉簧3用于使该定滑板N-2与该动滑板N-3之间保持面接触而提供拉紧力。

实施时,参见图2-7,由于该定滑板N-2与该动滑板N-3经拉簧3提供的弹性外拉紧力而相互保持面接触,该定滑板N-2与该动滑板N-3之间始终保持面接触密封,因此滑板式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定滑板N-2和动滑板N-3配合面之间没有间隙而不会出现关闭不全的问题,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长期使用后泄漏问题,可保证性能稳定性且提高寿命。另外,由于该动滑板N-3经该拉簧3拉紧力约束,在运输时该动滑板N-3在滑动时需要克服该拉簧3拉紧力,且所需克服拉簧3的拉紧力是随该滑板N-3位移量变大而不断线性增加,因此可降低该动滑板N-3滑动位移量,同时降低碰撞力,进而大大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风险。其次,当采用第一连接座1与定滑板N-2滑板压盖N-4连接时,该拉簧3对该定滑板N-2也产生拉紧力约束,也可减少定滑板N-2与盖压定滑板N-2或动滑板N-3之间的相对滑动,该定滑板N-2位置状态更稳定,因此可提高工作性能稳定,可避免该定滑板N-2在运输时滑动位移碰撞。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6,所述第一连接座1具有定滑板压盖连接部1-1和拉簧第一端连接部1-2。该定滑板压盖连接部1-1与所述定滑板压盖N-4之间通过第一螺栓4固定。

该拉簧3第一端钩接在拉簧第一端连接部1-2上。这样该第一连接座1固定在定滑板压盖N-4上,该拉簧3第一端钩接在第一连接座1上,该第一连接座1可拆卸而便于更换,同时该拉簧3也可拆卸而便于更换。

具体地,该定滑板压盖连接部1-1上开设两个第一螺栓安装孔1-11,该第一端连接部1-2上开设第一拉簧钩接孔1-21。

进一步地,参见图6,所述定滑板N-2外侧壁上设有防转槽N-21,参见图2-3和6,该第一连接座1上具有用于插入所述防转槽N-21内的防转插入部1-3。由于该第一连接座1固定在定滑板压盖N-4上,而第一连接座1的防转插入部1-3插入定滑板N-2上的防转槽N-21内后,该定滑板N-2与定滑板压盖N-4之间不会相互转动,该定滑板N-2位置稳定,可避免该定滑板N-2转动角度错位而导致不能与动滑板N-3配合正常稳定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3和7,所述第二连接座2具有动滑板连接部2-1和拉簧第二端连接部2-2,该动滑板连接部2-1与所述动滑板N-3之间通过第二螺栓5固定,该拉簧3第一端钩接在拉簧第二端连接部2-2上。这样该第二连接座2固定在动滑板N-3上,而该拉簧3第二端钩接在第二连接座2上,该第二连接座2可拆卸而便于更换,同时该拉簧3也可拆卸而便于更换。

具体地,该动滑板连接部2-1上开设两个第一螺栓安装孔2-11。具体地,该拉簧第二端连接部2-2上开设第二拉簧钩接槽2-21或第二拉簧钩接孔。

进一步地,参见图2-5和7,所述定滑板N-2外侧壁上具有导向面N-22,该动滑板连接部2-1的一端2-3伸出所述动滑板N-3后与该导向面N-22面接触配合。可保证该定滑板N-2和动滑板N-3面接触平行且同时方向相对,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定滑板N-2和动滑板N-3可转动而方向倾斜而严重影响工作性能的缺陷。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7,所述拉簧3具有两个且间隔平行分布。该定滑板N-2和该动滑板N-3之间受到两个拉簧3拉紧作用,双作用平稳受力,由于可避免单力摆动,极大改善了该定滑板N-2和该动滑板N-3之间的面接触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座1具有两个拉簧第一端连接部1-2;所述第二连接座2具有两个拉簧第二端连接部2-2,该两个拉簧第一端连接部1-2分别通过两个拉簧3与两个拉簧第二端连接部2-2配合连接,这样该第一连接座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2之间通过两个两个拉簧3拉紧作用,该第一连接座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2受力平稳性更好。

实施例二:参见图8,一种滑板式调节阀,包括滑板式调节阀本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面接触保持机构。

该滑板式调节阀本体可采用现有滑板式调节阀结构(可参见图1)。

参见图2,进一步地,所述面接触保持机构具有两个,且该两个面接触保持机构对称地设于该动滑板N-3的两侧。该动滑板N-3的两侧受力平稳,性能更可靠稳定,避免动滑板N-3摆动,大大可降低运输的损伤风险。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