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式的门窗外框与附框的标准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0685发布日期:2019-01-15 22:1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式的门窗外框与附框的标准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安装用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式的门窗外框与附框的标准连接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质量以及使用要求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相应配套安装的门窗使用要求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现有的门窗安装方法是把门窗外框通过扣件或螺钉固定在附框或者墙体上,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长,会发生沉降位移或者门窗会随着收缩而产生变形,如塑钢材料,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断裂破损。

采用现有的安装方法需要人工判断外框以及附框的位置,对安装工人要求较高,并且需要较长的安装时间,效率不高,不能完全实现标准化操作,也不能实现简单的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安装效率,其连接件可以作为安装的标准件,使安装标准化,系统化,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的可拆卸式的门窗外框与附框的标准连接件。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式的门窗外框与附框的标准连接件,具有轴套、定位销和内轴;所述轴套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弹簧,上部开口位置设置有一对贯穿孔;所述弹簧的上部连接有内轴;所述内轴的顶部具有与贯穿孔对应的槽孔,内轴通过穿插设置在轴套的贯穿孔内的定位销固定在轴套内部,且内轴的顶部与轴套开口端端面齐平;所述内轴为上下组合式结构,分为内轴上体和内轴下体;所述内轴上体和内轴下体螺纹连接,内轴上体包括内轴座、凸起和连接部;所述凸起具有2个,且中心对称设置在内轴座的顶部两侧,两个凸起之间形成槽孔;所述连接部固定于内轴座的底部;所述内轴下体呈管状,内轴下体的内腔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使其中间位置具有一台阶部;所述弹簧的上端与台阶部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内轴为上下组合式结构;所述内轴上体和内轴下体螺纹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圆周面上具有内轴上螺纹;所述内轴下体的上部内壁上具有与内轴上螺纹相匹配的内轴下螺纹。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内轴的下端圆周面上具有内轴外螺纹;所述轴套的内腔上端圆周面上具有与内轴外螺纹相匹配的轴套内螺纹,下端圆周面为光面。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轴套的上端部开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且轴套的上端部边缘中心对称固定有一对侧翼;所述侧翼的顶面与轴套的上端面齐平。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凸起呈屋脊形,且其尖角朝外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轴套的上端部开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凸起的顶面呈直角梯形。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侧翼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呈一夹角设置,第二侧边与第三侧边之间通过与轴套同心的弧边相连,第一侧边与第三侧边连接在轴套上端部边缘。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内轴座、凸起和连接部三者一体成型。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轴套和侧翼两者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用于连接附框和门窗的外框,连接件可以作为通用连接件,适用于铝合金,铝木,塑钢,铝木门窗或玻璃钢门窗,实现了标准化安装,安装过程简单,内轴弹出来插进外框预留孔内,并逆时针旋转90°,完成安装。该方法安装主要是解决了门窗的风荷载,而对建筑物的位移、沉降或门窗自身的热胀冷缩等,有一定的空间余量,不会因此造成门窗的变形。

(2)本实用新型的内轴采用上下组合式结构,在使用时,把连接件底部插在附框里,把门窗框放置进附框洞口里,到位后,拔出连接件上的定位销,内轴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轴套,内轴的顶端就插进外框的预留槽里面,用专用扳手把内轴旋转90°,使内轴凹凸部位的侧面受力,完成安装。要拆卸时,用专用扳手顺时针旋转3圈,内轴上体会与下体脱开,门窗外框就可以直接从附框洞口中拿出来,完成拆卸。

(3)本实用新型的内轴的下端圆周面上具有内轴外螺纹;轴套的内腔上端圆周面上具有与内轴外螺纹相匹配的轴套内螺纹,下端圆周面为光面;根据需求,可以采用螺纹配合调节距离,内轴外螺纹旋入轴套内腔的轴套内螺纹,当旋入超过轴套内螺纹的距离时,由于轴套的内腔下端圆周面为光面,内轴外螺纹处于自由状态,此时,拔出定位销,弹簧顶紧内轴,内轴由于轴套内螺纹卡紧,不会弹出轴套。

(4)本实用新型的内轴为上下组合式结构,可以将内轴上体旋出,从而完成拆卸。

(5)本实用新型的轴套的上端部边缘中心对称固定有一对侧翼,以及凸起呈屋脊形,且其尖角朝外设置,均可以起到定位作用,防止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轴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轴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4、6、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4、6、8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套无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轴下体外圈无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轴含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轴无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套1、定位销2和内轴3;轴套1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弹簧4,上部开口位置设置有一对贯穿孔5;弹簧4的上部连接有内轴3;内轴3的顶部具有与贯穿孔5对应的槽孔6,内轴3通过穿插设置在轴套1的贯穿孔5内的定位销2固定在轴套1内部,且内轴3的顶部与轴套1开口端端面齐平;内轴3的下端圆周面上具有内轴外螺纹7;轴套1的内腔上端圆周面上具有与内轴外螺纹7相匹配的轴套内螺纹8,下端圆周面为光面9。

见图10,内轴3为上下结构,分为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一体成型,内轴上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内轴座12、凸起13和连接部14;凸起13具有2个,且中心对称设置在内轴座12的顶部两侧,两个凸起13之间形成槽孔6;连接部14固定于内轴座12的底部;内轴下体11呈管状,内轴下体11的内腔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使其中间位置具有一台阶部17;弹簧4的上端与台阶部17接触。

轴套1的上端部开有与凸起13相匹配的凹槽18,且轴套1的上端部边缘中心对称固定有一对侧翼19;侧翼19的顶面与轴套1的上端面齐平。

凸起13呈屋脊形,且其尖角朝外设置。

侧翼19的第一侧边20和第二侧边21呈一夹角a设置,第二侧边21与第三侧边22之间通过与轴套1同心的弧边23相连,第一侧边20与第三侧边22连接在轴套1上端部边缘,轴套1和侧翼19两者一体成型。

(实施例2)

见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套1、定位销2和内轴3;轴套1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弹簧4,上部开口位置设置有一对贯穿孔5;弹簧4的上部连接有内轴3;内轴3的顶部具有与贯穿孔5对应的槽孔6,内轴3通过穿插设置在轴套1的贯穿孔5内的定位销2固定在轴套1内部,且内轴3的顶部与轴套1开口端端面齐平;内轴3的下端圆周面上具有内轴外螺纹7;轴套1的内腔上端圆周面上具有与内轴外螺纹7相匹配的轴套内螺纹8,下端圆周面为光面9。

见图3、图4和图9,内轴3为上下组合式结构,分为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螺纹连接,内轴上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内轴座12、凸起13和连接部14;凸起13具有2个,且中心对称设置在内轴座12的顶部两侧,两个凸起13之间形成槽孔6;连接部14的圆周面上具有内轴上螺纹15,连接部14固定于内轴座12的底部;内轴下体11呈管状,内轴下体11的上部内壁上具有与内轴上螺纹15相匹配的内轴下螺纹16,内轴下体11的内腔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使其中间位置具有一台阶部17;弹簧4的上端与台阶部17接触。

轴套1的上端部开有与凸起13相匹配的凹槽18,凸起13的顶面呈直角梯形。

(实施例3)

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套1、定位销2和内轴3;轴套1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弹簧4,上部开口位置设置有一对贯穿孔5;弹簧4的上部连接有内轴3;内轴3的顶部具有与贯穿孔5对应的槽孔6,内轴3通过穿插设置在轴套1的贯穿孔5内的定位销2固定在轴套1内部,且内轴3的顶部与轴套1开口端端面齐平;内轴3的下端圆周面上具有内轴外螺纹7;轴套1的内腔上端圆周面上具有与内轴外螺纹7相匹配的轴套内螺纹8,下端圆周面为光面9。

见图3、图4和图9,内轴3为上下组合式结构,分为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螺纹连接,内轴上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内轴座12、凸起13和连接部14;凸起13具有2个,且中心对称设置在内轴座12的顶部两侧,两个凸起13之间形成槽孔6;连接部14的圆周面上具有内轴上螺纹15,连接部14固定于内轴座12的底部;内轴下体11呈管状,内轴下体11的上部内壁上具有与内轴上螺纹15相匹配的内轴下螺纹16,内轴下体11的内腔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使其中间位置具有一台阶部17;弹簧4的上端与台阶部17接触。

轴套1的上端部开有与凸起13相匹配的凹槽18,且轴套1的上端部边缘中心对称固定有一对侧翼19;侧翼19的顶面与轴套1的上端面齐平。

凸起13呈屋脊形,且其尖角朝外设置。

侧翼19的第一侧边20和第二侧边21呈一夹角a设置,第二侧边21与第三侧边22之间通过与轴套1同心的弧边23相连,第一侧边20与第三侧边22连接在轴套1上端部边缘。轴套1和侧翼19两者一体成型。

(实施例4)

见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套1、定位销2和内轴3;轴套1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弹簧4,上部开口位置设置有一对贯穿孔5;弹簧4的上部连接有内轴3;内轴3的顶部具有与贯穿孔5对应的槽孔6,内轴3通过穿插设置在轴套1的贯穿孔5内的定位销2固定在轴套1内部,且内轴3的顶部与轴套1开口端端面齐平;内轴3的下端圆周面上具有内轴外螺纹7;轴套1的内腔上端圆周面上具有与内轴外螺纹7相匹配的轴套内螺纹8,下端圆周面为光面9。

见图10,内轴3为上下结构,分为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一体成型,内轴上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内轴座12、凸起13和连接部14;凸起13具有2个,且中心对称设置在内轴座12的顶部两侧,两个凸起13之间形成槽孔6;连接部14固定于内轴座12的底部;内轴下体11呈管状,内轴下体11的内腔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使其中间位置具有一台阶部17;弹簧4的上端与台阶部17接触。

轴套1的上端部开有与凸起13相匹配的凹槽18,凸起13的顶面呈直角梯形。

(实施例5)

见图7,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套1、定位销2和内轴3;轴套1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弹簧4,上部开口位置设置有一对贯穿孔5;弹簧4的上部连接有内轴3;内轴3的顶部具有与贯穿孔5对应的槽孔6,内轴3通过穿插设置在轴套1的贯穿孔5内的定位销2固定在轴套1内部,且内轴3的顶部与轴套1开口端端面齐平。

见图10,内轴3为上下结构,分为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一体成型,内轴上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内轴座12、凸起13和连接部14;凸起13具有2个,且中心对称设置在内轴座12的顶部两侧,两个凸起13之间形成槽孔6;连接部14固定于内轴座12的底部;内轴下体11呈管状,内轴下体11的内腔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使其中间位置具有一台阶部17;弹簧4的上端与台阶部17接触。

轴套1的上端部开有与凸起13相匹配的凹槽18,且轴套1的上端部边缘中心对称固定有一对侧翼19;侧翼19的顶面与轴套1的上端面齐平。

凸起13呈屋脊形,且其尖角朝外设置。

侧翼19的第一侧边20和第二侧边21呈一夹角a设置,第二侧边21与第三侧边22之间通过与轴套1同心的弧边23相连,第一侧边20与第三侧边22连接在轴套1上端部边缘,轴套1和侧翼19两者一体成型。

(实施例6)

见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套1、定位销2和内轴3;轴套1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弹簧4,上部开口位置设置有一对贯穿孔5;弹簧4的上部连接有内轴3;内轴3的顶部具有与贯穿孔5对应的槽孔6,内轴3通过穿插设置在轴套1的贯穿孔5内的定位销2固定在轴套1内部,且内轴3的顶部与轴套1开口端端面齐平。

见图3、图4和图9,内轴3为上下组合式结构,分为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螺纹连接,内轴上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内轴座12、凸起13和连接部14;凸起13具有2个,且中心对称设置在内轴座12的顶部两侧,两个凸起13之间形成槽孔6;连接部14的圆周面上具有内轴上螺纹15,连接部14固定于内轴座12的底部;内轴下体11呈管状,内轴下体11的上部内壁上具有与内轴上螺纹15相匹配的内轴下螺纹16,内轴下体11的内腔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使其中间位置具有一台阶部17;弹簧4的上端与台阶部17接触。

轴套1的上端部开有与凸起13相匹配的凹槽18,凸起13的顶面呈直角梯形。

(实施例7)

见图3、图4和图7,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套1、定位销2和内轴3;轴套1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弹簧4,上部开口位置设置有一对贯穿孔5;弹簧4的上部连接有内轴3;内轴3的顶部具有与贯穿孔5对应的槽孔6,内轴3通过穿插设置在轴套1的贯穿孔5内的定位销2固定在轴套1内部,且内轴3的顶部与轴套1开口端端面齐平。

见图3、图4和图9,内轴3为上下组合式结构,分为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螺纹连接,内轴上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内轴座12、凸起13和连接部14;凸起13具有2个,且中心对称设置在内轴座12的顶部两侧,两个凸起13之间形成槽孔6;连接部14的圆周面上具有内轴上螺纹15,连接部14固定于内轴座12的底部;内轴下体11呈管状,内轴下体11的上部内壁上具有与内轴上螺纹15相匹配的内轴下螺纹16,内轴下体11的内腔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使其中间位置具有一台阶部17;弹簧4的上端与台阶部17接触。

轴套1的上端部开有与凸起13相匹配的凹槽18,且轴套1的上端部边缘中心对称固定有一对侧翼19;侧翼19的顶面与轴套1的上端面齐平。

凸起13呈屋脊形,且其尖角朝外设置。

侧翼19的第一侧边20和第二侧边21呈一夹角a设置,第二侧边21与第三侧边22之间通过与轴套1同心的弧边23相连,第一侧边20与第三侧边22连接在轴套1上端部边缘。轴套1和侧翼19两者一体成型。

(实施例8)

见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套1、定位销2和内轴3;轴套1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弹簧4,上部开口位置设置有一对贯穿孔5;弹簧4的上部连接有内轴3;内轴3的顶部具有与贯穿孔5对应的槽孔6,内轴3通过穿插设置在轴套1的贯穿孔5内的定位销2固定在轴套1内部,且内轴3的顶部与轴套1开口端端面齐平。

见图10,内轴3为上下结构,分为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内轴上体10和内轴下体11一体成型,内轴上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内轴座12、凸起13和连接部14;凸起13具有2个,且中心对称设置在内轴座12的顶部两侧,两个凸起13之间形成槽孔6;连接部14固定于内轴座12的底部;内轴下体11呈管状,内轴下体11的内腔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使其中间位置具有一台阶部17;弹簧4的上端与台阶部17接触。

轴套1的上端部开有与凸起13相匹配的凹槽18,凸起13的顶面呈直角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把连接件底部插在附框里,把门窗框放置进附框洞口里,到位后,拔出连接件上的定位销2,内轴3在弹簧4的作用下,弹出轴套1,内轴3的顶端就插进外框的预留槽里面,用专用扳手把内轴3旋转90°,使内轴3凹凸部位的侧面受力,完成安装。

要拆卸时,用专用扳手顺时针旋转3圈,门窗外框就可以直接从附框洞口中拿出来,内轴3上体会与下体脱开,门窗外框就可以直接从附框洞口中拿出来,完成拆卸。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