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8382发布日期:2019-05-15 22:5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的构造,特别涉及一种柔性软管。



背景技术:

柔性软管一般包括管状的软管皮、条状的软管骨及设置在软管两端的接头。目前的柔性软管,一般不具备温控功能,无法控制和保证柔性软管内部的温度环境,从而限制了柔性软管的应用。另外,呼吸软管的接头与软管的连接构造的好坏是决定软管质量的关键之一。目前的呼吸软管,其接头部分基本上是通过二次包胶注塑成型,即,先将软管的软管皮、软管骨部分成型,然后再将软管接头部分以直接注塑成型的方式连接于软管的端部。目前,软管接头部分注塑成型在软管端部时,由于软管接头的端部切面为平切面(即平面),而软管部分的软管骨为螺旋缠绕在软管皮,如此一来,接头与软管的过渡位置,必然是半圈为软管骨所在的位置,另外半圈为软管皮所在的位置,由于软管皮非常的薄(一般在0.1~1mm之间),这样的过渡构造,一旦接头与软管的过渡位置涉及到软管皮,在呼吸软管使用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弯曲、拖折情况,很容易便会造成过渡位置的软管皮破裂、开裂,严重影响呼吸软管的质量。另外,由于接头部分二次包胶注塑成型时,温度非常高(一般达到200~300℃),本身便已经容易造成包覆部分的软管皮破裂,如果过渡位置还涉及到软管皮,那就更容易在软管接头注塑成型时便会致使软管皮破裂,导致次品。因此,传统的软管接头构造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作出改进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软管,通过改进软管的构造,从而使得柔性软管内部的温度环境的可控性成为可能,拓宽柔性软管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柔性软管,包括管状的软管皮及条状的软管骨,所述软管骨螺旋缠绕在软管皮外侧面,形成柔性软管的主体部分,另外,还包括前接头及后接头,所述前、后接头分别设置在柔性软管的主体部分的前、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骨内部嵌设有电热丝,所述前接头或后接头内侧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热丝与温度传感器相关联,控制柔性软管内部环境的温度。

进一步,所述电热丝包括第一铜丝、第二铜丝,其中,第一铜丝与第二铜丝的一端短接,第一铜丝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相对应,第二铜丝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相对应,从而使得第一铜丝、第二铜丝形成电热回路。

进一步,所述软管骨内部嵌设有第三铜丝,该第三铜丝的一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相对应,第二铜丝短接的一端还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三铜丝、温度传感器、第二铜丝形成感温回路。

进一步,所述温度传感器为NTC型热敏电阻感温器。

进一步,所述前接头或后接头的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固定套,该温度传感器固定套为硬胶件,且该温度传感器固定套设置有向中心延伸的杯体状结构,该杯体状结构的内部中空,用于容置所述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前接头为注塑成型构件,并以直接注塑成型的方式连接于软管的前端部,所述前接头在与软管相接的端部,设置有与软管骨相对应的延伸部,该延伸部沿着软管骨的走向进行适配式延伸,使得前接头与软管的过渡位置为软管骨所在的位置;所述后接头为注塑成型构件,并以直接注塑成型的方式连接于软管的后端部,所述后接头在与软管相接的端部,设置有与软管骨相对应的延伸部,该延伸部沿着软管骨的走向进行适配式延伸,使得后接头与软管的过渡位置为软管骨所在的位置。接头在与软管相接的端部设置有与软管骨相对应的延伸部,该延伸部沿着软管骨的走向进行适配式延伸,使得接头与软管的过渡位置为软管骨所在的位置;如此一来,接头与软管的过渡位置,全都是软管骨所在的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的抗折防开裂性能,保证产品质量;另外,还可以有效地防止软管接头注塑成型时致使软管皮破裂,避免次品。

进一步,所述前接头的延伸部沿着软管骨的走向进行适配式延伸,圆周延伸半圈;所述后接头的延伸部沿着软管骨的走向进行适配式延伸,圆周延伸半圈。当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延伸的长度,延伸半圈、一圈甚至一圈半都可以。

进一步,所述前接头设置有前接头延伸部外盖,该前接头延伸部外盖包覆住前接头的延伸部,使得前接头在软管一侧的端面为平整面;所述后接头设置有后接头延伸部外盖,该后接头延伸部外盖包覆住后接头的延伸部,使得后接头在软管一侧的端面为平整面。通过采用前接头延伸部外盖、后接头延伸部外盖,使得接头与软管的过渡位置更为科学合理且美观;因为只有延伸部沿着软管骨的走向进行适配式延伸,端面无法形成平整面,不是太美观,也不是太科学,容易挂到其他事物(如线缆等)影响柔性软管的实用性,采用前接头延伸部外盖、后接头延伸部外盖覆盖住延伸部,延伸部起到提高整体的抗折防开裂性能,前接头延伸部外盖、后接头延伸部外盖提高美观和构造的完整性能。

进一步,所述前接头、后接头为软胶件,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套的端部设置有向外的扣接部,该扣接部突出于前接头或后接头,所述前接头延伸部外盖、后接头延伸部外盖为硬胶件,且该前接头延伸部外盖或后接头延伸部外盖为硬胶构件的端部设置有向内的扣接部,所述前接头延伸部外盖或后接头延伸部外盖的向内的扣接部与温度传感器固定套的向外的扣接部相配合,扣接紧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柔性软管通过在软管骨内部嵌设置电热丝,同时在前接头或后接头内侧设置温度传感器,从而通过电热丝与温度传感器相关联,控制柔性软管内部环境的温度。即,温度传感器感应柔性软管内部环境的温度,进行相应的反馈(如设定温度为37℃,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软管内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电源端作出相应的反应,断开电热丝的电源,电热丝不进行加热工作,则软管内的温度便会下降,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软管内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电源端作出相应的反应,接通电热丝的电源,电热丝进行加热工作,则软管内的温度便会上升,如此一来,便能控制并保证软管内的温度始终处于设定温度37℃左右)。通过改进软管的构造,从而使得柔性软管内部的温度环境的可控性成为可能,拓宽柔性软管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前半段柔性软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前接头与前接头延伸部外盖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前接头与前接头延伸部外盖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前半段柔性软管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热丝与温度传感器的关联结构示意图;

图中:软管皮1;软管骨2;前接头3;电热丝4;第一铜丝41;第二铜丝42;第三铜丝43;温度传感器5;杯体状结构6;延伸部7;前接头延伸部外盖8。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7,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软管,包括管状的软管皮1及条状的软管骨2,所述软管骨2螺旋缠绕在软管皮1外侧面,形成柔性软管的主体部分,另外,还包括前接头3及后接头(后接头与前接头构造基本一致,附图中未视出,附图中以前半段软管作为示例),所述前、后接头分别设置在柔性软管的主体部分的前、后端;所述软管骨2内部嵌设有电热丝4,所述前接头3或后接头内侧设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电热丝4与温度传感器5相关联,控制柔性软管内部环境的温度。

具体地,所述电热丝4包括第一铜丝41、第二铜丝42,其中,第一铜丝41与第二铜丝42的一端短接,第一铜丝41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相对应,第二铜丝42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相对应,从而使得第一铜丝41、第二铜丝42形成电热回路。

进一步,所述软管骨2内部嵌设有第三铜丝43,该第三铜丝43的一端与温度传感器5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相对应,第二铜丝42短接的一端还与温度传感器5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三铜丝43、温度传感器5、第二铜丝42形成感温回路。

具体地,所述温度传感器5为NTC型热敏电阻感温器。

具体地,所述前接头3或后接头的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固定套9,该温度传感器固定套9为硬胶件,且该温度传感器固定套9设置有向中心延伸的杯体状结构6,该杯体状结构6的内部中空,用于容置所述温度传感器5。

具体地,所述前接头3为注塑成型构件,并以直接注塑成型的方式连接于软管的前端部,所述前接头3在与软管相接的端部,设置有与软管骨相对应的延伸部7,该延伸部7沿着软管骨2的走向进行适配式延伸,使得前接头3与软管的过渡位置为软管骨2所在的位置;所述后接头为注塑成型构件,并以直接注塑成型的方式连接于软管的后端部,所述后接头在与软管相接的端部,设置有与软管骨相对应的延伸部,该延伸部沿着软管骨的走向进行适配式延伸,使得后接头与软管的过渡位置为软管骨所在的位置。接头在与软管相接的端部设置有与软管骨相对应的延伸部,该延伸部沿着软管骨的走向进行适配式延伸,使得接头与软管的过渡位置为软管骨所在的位置;如此一来,接头与软管的过渡位置,全都是软管骨所在的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的抗折防开裂性能,保证产品质量;另外,还可以有效地防止软管接头注塑成型时致使软管皮破裂,避免次品。

具体地,所述前接头3的延伸部7沿着软管骨2的走向进行适配式延伸,圆周延伸半圈;所述后接头的延伸部沿着软管骨的走向进行适配式延伸,圆周延伸半圈。

具体地,所述前接头3设置有前接头延伸部外盖8,该前接头延伸部外盖8包覆住前接头3的延伸部7,使得前接头3在软管一侧的端面为平整面;所述后接头设置有后接头延伸部外盖,该后接头延伸部外盖包覆住后接头的延伸部,使得后接头在软管一侧的端面为平整面。通过采用前接头延伸部外盖、后接头延伸部外盖,使得接头与软管的过渡位置更为科学合理且美观;因为只有延伸部沿着软管骨的走向进行适配式延伸,端面无法形成平整面,不是太美观,也不是太科学,容易挂到其他事物(如线缆等)影响柔性软管的实用性,采用前接头延伸部外盖、后接头延伸部外盖覆盖住延伸部,延伸部起到提高整体的抗折防开裂性能,前接头延伸部外盖、后接头延伸部外盖提高美观和构造的完整性能。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前、后接头延伸部外盖与前、后接头的结合方式可以是卡接、扣接甚至胶粘接、超声波焊接等。

具体地,所述前接头、后接头为软胶件,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套的端部设置有向外的扣接部,该扣接部突出于前接头或后接头,所述前接头延伸部外盖、后接头延伸部外盖为硬胶件,且该前接头延伸部外盖或后接头延伸部外盖为硬胶构件的端部设置有向内的扣接部,所述前接头延伸部外盖或后接头延伸部外盖的向内的扣接部与温度传感器固定套的向外的扣接部相配合,扣接紧固。在此,给出了一种温度传感器固定套、接头与接头延伸部外盖的具体结合方式,由于接头为软胶件,温度传感器固定套、接头延伸部外盖为硬胶件,这样的结合方式会更加的科学合理,紧密。而且,接头延伸部外盖为硬胶件,会更方便连接时插拔。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柔性软管,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