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8353发布日期:2019-05-07 20:5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机。



背景技术:

在抽油机井以及螺杆泵井生产过程中,通常采取为电动机更换不同尺寸的电动机皮带轮的方式,来实现调冲次以及对螺杆泵转速的调整。举例来说,在使用抽油机进行采油作业过程中,通常需要为电动机更换不同尺寸的电动机皮带轮来调冲次,以适应油井的供液能力。

相关技术中,安装在电动机上的电动机皮带轮一般为整体结构,并通过键连接固定在电动机机轴上,针对这种连接方式,目前通常普遍使用具有三爪结构的拔轮器作为更换电动机皮带轮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将拔轮器上的三爪置于电动机皮带轮与电动机轴承压盖的间隙中。

在更换安装在电动机上的电动机皮带轮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拔轮器上的三爪受力不均而导致的拔轮器爪飞出伤人的情况,而且当电动机皮带轮与轴承压盖间的间隙过小时,还会无法固定拔轮器,另外,由于拔轮器上的三爪相互之间间距有限,因此当电动机皮带轮的尺寸较大时无法使用拔轮器来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包括:电动机皮带轮、电动机轴、轴套、紧固件以及连接键;

其中,所述电动机皮带轮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的横截面均为半圆环,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第二皮带轮能够组合成一个空心圆柱结构;

所述电动机皮带轮包裹在所述轴套上,且所述电动机皮带轮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轴套定位连接,所述轴套包裹在所述电动机轴的外表面,且所述轴套通过所述连接键与所述电动机轴连接,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电动机皮带轮和所述轴套后与所述电动机轴的外表面接触,通过旋出所述紧固件能够将所述皮带轮与所述轴套分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皮带轮上包括至少一个内螺纹通孔,所述至少一个内螺纹通孔用于容纳所述紧固件,所述内螺纹通孔上具有与所述紧固件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皮带轮上设置有2个所述内螺纹通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皮带轮上包括至少一个内螺纹通孔,所述至少一个内螺纹通孔用于容纳所述紧固件,所述内螺纹通孔上具有与所述紧固件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皮带轮上设置有2个所述内螺纹通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轴套包括至少一个内螺纹通孔,所述至少一个内螺纹通孔用于容纳所述紧固件,所述内螺纹通孔上具有与所述紧固件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轴套上的内螺纹通孔的数量与所述电动机上的内螺纹通孔的数量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紧固件为螺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紧固件为内六角单头螺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机皮带轮及电动机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分体结构的电动机皮带轮,且通过紧固件将电动机皮带轮安装在用于包裹电动机轴的轴套上,实现了通过旋出及旋进紧固件的方式来更换不同尺寸的电动机皮带轮,因此电动机皮带轮的更换较为方便,安全性能好,适用于更换任何尺寸的电动机皮带轮,而且可缩短更换电动机皮带轮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机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机的侧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电动机皮带轮,11-第一皮带轮,12-第二皮带轮,

2-电动机轴,3-轴套,4-紧固件,

5-连接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机,如附图1所示。该电动机包括:电动机皮带轮1、电动机轴2、轴套3、紧固件4以及连接键5;

其中,电动机皮带轮1包括:第一皮带轮11、第二皮带轮12,第一皮带轮11和第二皮带轮12的横截面均为半圆环,第一皮带轮11与第二皮带轮12能够组合成一个空心圆柱结构;

电动机皮带轮1包裹在轴套3上,且电动机皮带轮1通过紧固件4与轴套3定位连接,轴套3包裹在电动机轴2的外表面,且轴套3通过连接键5与电动机轴2连接,紧固件4穿过电动机皮带轮1和轴套3后与电动机轴2的外表面接触,通过旋出紧固件4能够将皮带轮1与轴套3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机可用于涉及抽油机井、螺杆泵井生产过程中需要更换电动机皮带轮的场景。当需要更换电动机皮带轮1时,先将用于紧固空心圆柱结构与轴套3的所有紧固件4旋出,实现空心圆柱结构与轴套3的分离,以及组成该空心圆柱结构的第一皮带轮11和第二皮带轮12的分离,之后,再将其他尺寸的第一皮带轮11和第二皮带轮12通过紧固件4实现与轴套3的定位连接。

可见,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分体结构的电动机皮带轮1,且通过紧固件4将电动机皮带轮1安装在电动机上,实现了通过旋出及旋进紧固件4的方式,来更换不同尺寸电动机皮带轮,因此电动机皮带轮1的拆卸较为方便,安全性能好,适用于更换任何尺寸的电动机皮带轮,而且可缩短更换电动机皮带轮1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电动机轴2外还包裹了轴套3,能够保护电动机轴2,避免了在更换电动机皮带轮1时对电动机轴2的损坏。

相比于使用拔轮器工具拆卸电动机皮带轮1以及使用大锤等工具安装电动机皮带轮1的方式而言,既避免了在拆卸电动机皮带轮1时因拔轮器上的三爪受力不均而导致的拔轮器爪飞出伤人事故,以及电动机皮带轮1与轴承压盖间的间隙过小和电动机皮带轮1的尺寸较大时无法使用拔轮器的情况,又避免了在安装电动机皮带轮1时,使用大锤等工具造成冲击力过大而损坏电动机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电动机皮带轮安装过程中,紧固件4的长度不为固定值,仅需确保其具有符合要求的长度即可。示例性地,紧固件4可以穿过电动机最外侧的电动机皮带轮并穿过轴套,接触到电动机最里侧的电动机轴2,此时紧固件4顶紧电动机轴2,实现电动机皮带轮1与轴套3的固定连接,即紧固件4穿过电动机皮带轮1和轴套3后与电动机轴2的外表面接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更换不同尺寸的电动机皮带轮1时不仅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安全性高,而且可缩短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轴套3的尺寸一定,为了将不同尺寸的电动机皮带轮1固定在轴套3上,不同尺寸的电动机皮带轮1所形成的空心圆柱结构的空心圆的直径还需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空心圆柱结构通过紧固件4与轴套3定位连接包括了:第一皮带轮11通过紧固件4与轴套3定位连接,以及第二皮带轮12通过紧固件4与轴套3定位连接。

示例性地,该紧固件4可为螺栓,其中,螺栓头部形状可以任意,比如六角头、圆形、方形等,螺栓头部外形可以为内六角形,也可以为外六角形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示例性地,如附图2所示,紧固件4为内六角单头螺栓。

另外,为了容纳紧固件4,如附图1所示,第一皮带轮11上设置有内螺纹通孔,其中,内螺纹通孔的数量可以为不小于1的任意值。示例性地,第一皮带轮11上设置有2个内螺纹通孔,即,第一皮带轮11通过2个紧固件4与轴套3定位连接,且2个内螺纹通孔上具有与紧固件4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同样的,在第二皮带轮12上也设置有内螺纹通孔,内螺纹通孔的数量可以为不小于1的任意值。示例性地,第二皮带轮12上也设置有2个内螺纹通孔,即,第二皮带轮12也通过2个紧固件4与轴套3定位连接,且2个内螺纹通孔上具有与紧固件4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如附图1所示,为了固定电动机皮带轮1,轴套3上也需设置内螺纹通孔,以容纳紧固件4,实现紧固件4在穿过电动机皮带轮1上的内螺纹通孔后,再旋进轴套3上设置的内螺纹通孔。同时,设置在轴套3上的内螺纹通孔具有与该紧固件4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且设置在轴套3上的内螺纹通孔的位置与设置在电动机皮带轮1上的内螺纹通孔的位置一致,同样的,设置在轴套3上的内螺纹通孔的数量与设置在电动机皮带轮1上的内螺纹通孔的数量也一致。

综上,当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电动机皮带轮1时,先通过旋出紧固件4的方式将当前包裹在轴套3的电动机皮带轮1拆卸下来之后,将其他尺寸的电动机皮带轮的两个分体结构组合形成空心圆柱结构,并将该空心圆柱结构通过紧固件4包裹在轴套3上,即通过旋进紧固件4的方式将新的尺寸的电动机皮带轮1固定在轴套3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两个分体结构分别命名为第一皮带轮11以及第二皮带轮12,换一种表达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旋出及旋进紧固件4的方式来更换不同尺寸电动机皮带轮1,不仅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安全性高,而且可缩短更换电动机皮带轮1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