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张紧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5435发布日期:2019-05-21 20:48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张紧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张紧臂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张紧臂。



背景技术:

张紧臂是涨紧轮的主要构成部件,涨紧轮是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皮带张紧装置,能根据皮带不同的松紧程度,自动调整张紧力,使传动系统稳定安全可靠,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皮带、链条在传动过程中可以拥有适当的张紧力,从而避免皮带打滑,或避免同步带发生跳齿、脱齿现象,或者是防止链条松动、脱落,减轻链轮、链条磨损,目前,传统的张紧臂结构复杂,整体结构不够稳固,稳定性较差,长期使用后产生偏摆、倾斜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更加方便,方便操作,牢固性更好的新型张紧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张紧臂板、U形夹持环、第一圆柱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空心圆柱体和第二空心圆柱体,所述张紧臂板左侧设置有U形夹持环,所述U形夹持环上设置有第一圆柱体,所述张紧臂板通过U形夹持环固定有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内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张紧臂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张紧臂板右侧设置有第一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一圆柱体和第一空心圆柱体之间,所述第一空心圆柱体上设置有第二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焊接在张紧臂板左侧的U形夹持环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空心圆柱体焊接在张紧臂板右侧,且第一空心圆柱体底部固定在张紧臂板内。

作为优选,所述张紧臂板底部到第一圆柱体底部的距离为33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空心圆柱体底部到张紧臂板底部的距离为62.6mm。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更加方便,方便操作,第一空心圆柱体以镶件的形式铸入张紧臂板底部内,使两者牢靠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牢固性更好,稳定性较好,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偏摆、倾斜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张紧臂板,2、U形夹持环,3、第一圆柱体,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第一空心圆柱体,7、第二空心圆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包括张紧臂板1、U形夹持环2、第一圆柱体3、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第一空心圆柱体6和第二空心圆柱体7,所述张紧臂板1左侧设置有U形夹持环2,所述U形夹持环2上设置有第一圆柱体3,所述第一圆柱体3焊接在张紧臂板1左侧的U形夹持环2上,这样设置,整体结构更加稳固,降低了使用过程中故障的发生几率,所述张紧臂板1通过U形夹持环2固定有第一圆柱体3,所述第一圆柱体3内设置有第一通孔4,所述张紧臂板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5,所述张紧臂板1右侧设置有第一空心圆柱体6,所述第一空心圆柱体6焊接在张紧臂板1右侧,且第一空心圆柱体6底部固定在张紧臂板1内,这样设置,结构稳固,方便使用,所述第二通孔5设置在第一圆柱体3和第一空心圆柱体6之间,所述张紧臂板1底部到第一圆柱体3底部的距离为33mm,所述第一空心圆柱体6底部到张紧臂板1底部的距离为62.6mm,这样设置,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更加方便,所述第一空心圆柱体6上设置有第二空心圆柱体7。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时,第一圆柱体3焊接在张紧臂板1左侧的U 形夹持环2上,第一空心圆柱体6焊接在张紧臂板1右侧,且第一空心圆柱体6底部固定在张紧臂板1内,整体结构更加稳固,降低了使用过程中故障的发生几率,张紧臂板1底部到第一圆柱体3底部的距离为33mm,第一空心圆柱体6底部到张紧臂板1底部的距离为62.6mm,设计科学合理,根据数据进行安装固定,并通过张紧臂板1、第一圆柱体3、第二通孔5、第一空心圆柱体6和第二空心圆柱体7的安装,张紧过程更加稳定,保持皮带、链条在传动过程中可以拥有适当的张紧力。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