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减震套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6009发布日期:2019-03-05 17:56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减震套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船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船用减震套架。



背景技术:

船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设备舱室往往会出现局部振动剧烈的现象,对船体结构的稳定性及船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当前的设备振动解决方案通常是在设备底部与基座间增设减震器以达到减震效果。这种方案的施工量较大,且往往需要进行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一方面,考虑到船舶正处于航行状态,动火作业不仅增加了舱室内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同时也会拖延整个航行任务的周期,降低运营效益;另一方面,海上航行时,船员及船配设施并不具备完成抬吊设备,轴系对位等复杂工序的能力。

例如,《用设备减振性能仿真分析》中提出的双层隔振及动力吸振器,其原理是在设备的4个底脚下各自安装一个弹簧作为动力吸振器来减小上部设备的振动。

又例如,“新型船舶浮筏隔振装置”是一种包括了浮筏及基座的隔振器,利用内部的弹簧联动装置消除设备产生的振动。

但是在船舶的实际运营过程中,设备已经固定在船体基座上,若要在设备底脚下增设吸振器,则要涉及到设备的拆卸、抬吊和轴系对中等工序,不仅耗时耗力,且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船用减震套架,可以调整自身结构尺寸的装置,主体结构左右对称,左右片体都分别由两块钢架组成,下部钢架主要用于与船体甲板的固定,上部钢架则用于与设备的紧固咬合。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用减震套架,其结构包含:下部钢架、上部钢架、定位板、孔眼螺栓、钢丝绳;

所述上部钢架包含有2个,其各自的第一端在设备的顶部与所述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

所述下部钢架包含有2个,其各自的第二端分别在设备的两侧与2个上部钢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下部钢架第一端各固定设置在甲板上;

所述设备立在所述甲板上;

所述孔眼螺栓包含有2个,各设置在2个上部钢架的第二端;

所述钢丝绳包含有2个,其第一端各设置在2个下部钢架之上,第二端各设置在2个孔眼螺栓的孔眼内;

通过拧紧孔眼螺栓来拉紧钢丝绳,且通过拉紧钢丝绳来压紧所述上部钢架,进一步压紧所述设备。

优选地,所述上部钢架包含第一端面板及第二端面板,第一端面板设置在设备的顶部,第二端面板设置在设备的侧面;且,

所述第一端面板与所述定位板平行,第二端面板与所述下部钢架平行。

优选地,所述下部钢架的第二端与上部钢架的第二端面板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钢架楔形锯齿,钢架楔形锯齿的齿纹间接触面积可调。

优选地,还包含2个U型夹具及对其紧固用的紧固螺栓,对2个下部钢架的第二端与上部钢架的第二端面板接触处进行固定。

优选地,设备与2个上部钢架第一端面板及定位板之间设置橡胶垫。

优选地,2个下部钢架的第一端各设置脚板;

所述脚板平行设置于所述甲板之上;且,

提供反向紧固螺栓依次穿过甲板、脚板,使螺柱露出脚板面;

提供螺母紧固在露出脚板面的螺柱。

优选地,所述反向紧固螺栓的螺柱与甲板的重合处涂覆密封胶;且,

在所述反向紧固螺栓的头部与甲板下表面接触处设置胶垫。

优选地,所述脚板设置一个凸起的第一连接板,其上设置连接孔;

所述上部钢架的第二端设置一个凸起的第二连接板,其上设置所述孔眼螺栓;

所述2个钢丝绳的两端各设置有钩子或打结绳;

所述2个钢丝绳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孔内,第二端固定在2个孔眼螺栓的孔眼内。

优选地,所述孔眼螺栓的孔眼以螺纹柱为轴旋转,或者所述钢丝绳第二端钩子以钢丝绳本体为轴旋转。

优选地,所述定位板与2个上部钢架使用定位螺栓固定;

所述定位螺栓13与两个上部钢架4的连接位置根据实际设备1的大小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 将减振套架设计成上下两部分减小了部件的重量,方便人员的安装与拆卸。其次,上下钢架可通过齿纹间不同接触面积的配合,可以增加或减小套架的高度,使套架结构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设备。在宽度方向上,可以通过顶部对位孔调节,若设备的宽度较大,则可在钢架上布置更多的对位孔。底部对位孔主要用来与甲板固定。钢丝绳两端分别穿入孔和孔眼螺栓,并可以打结固定。紧固螺栓和U型夹具的作用是将上下部钢架配合处充分紧固。

2. 整个套架与甲板的固定依靠反向固定螺栓来实现,考虑到舱室的密封性,在螺柱与甲板的重合处,涂覆密封胶,在头部与甲板下表面接触处套一个橡胶垫,安装时从甲板下反装,螺柱露出甲板面。

3. 在套架与设备之间增设橡胶垫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利用其易成型的特点,可以将橡胶垫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以充分配合套架上部的结构;其次,橡胶垫具有高弹性的特点,在设备与套架间起到过渡的作用,防止了在振动时设备和套架的碰撞,有效保证了设备顶部结构的安全性。

4. 在套架上部设计定位板主要是为了让整个减振套架适应不同尺寸的设备,如当设备顶部的尺寸较大时,可以将定位螺栓的定位孔挪移到靠近定位板两端处。在实际使用时,也可以根据尺寸需要增加定位孔的数量。

5.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拆卸设备,也不需要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而且施工量小,提高运营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套在设备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设备一侧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设备顶部固定装置的详细图;

图5是下部钢架的第二端与上部钢架的第二端接触处的详细图;

图6是脚板与甲板连接处的详细图;

图7是反向紧固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用减震套架。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但下述内容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用减震套架。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包含:下部钢架3、上部钢架4、定位板5、U型夹具8、孔眼螺栓11、钢丝绳12、橡胶垫7。

其中,设备1立在所述甲板2上;定位板5设置在设备1的顶部;所述上部钢架4包含有2个,每个上部钢架4由第一端面板和第二端面板组成;上部钢架4的第一端面板对称地设置在设备1的顶部,所述定位板5从上方使用定位螺栓13对两个上部钢架4的第一端面板固定;设备1与2个上部钢架4第一端面板及定位板5之间设置橡胶垫7;橡胶垫7的示例结构如附图8所示。如附图4、附图9所示,定位板5与2个上部钢架4的固定使用定位螺栓13固定;在套架上部设计定位板5主要是为了让整个减振套架适应不同尺寸的设备1,所以定位螺栓13设置在定位板5的开孔位置可以根据实际设备1的大小确定。

所述下部钢架3包含有2个,其第二端与上部钢架4的第二端面板各设置钢架楔形锯齿10;通过钢架楔形锯齿10的齿纹间不同接触面积的配合,增加或减小套架的高度;并提供2个U型夹具8,各夹在2个下部钢架3的第二端与上部钢架4的第二端面板接触处,且通过紧固螺栓9进行紧固,其结构如附图5所示。下部钢架3与上部钢架4的第二端面板的组合在设备1的两侧斜拉设置,与设备1侧面存在间隔。

所述下部钢架3第一端各设置平行于甲板2的脚板,用反向紧固螺栓14依次穿过甲板2、脚板,且提供螺母15紧固露出脚板面的螺柱,其结构如附图6所示。

如附图7所示,由于考虑到舱室的密封性,所述反向紧固螺栓14的螺柱与甲板2的重合处涂覆密封胶142;且,在所述反向紧固螺栓14的头部与甲板2下表面接触处设置胶垫141。

下部钢架3的脚板设置一个凸起的第一连接板,其上设置连接孔;所述上部钢架4的第二端面板设置一个凸起的第二连接板,其上设置所述孔眼螺栓11;所述2个钢丝绳12的两端各设置有钩子或可以打结的尼龙绳;所述2个钢丝绳12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孔内,第二端固定在2个孔眼螺栓11的孔眼内。

具体操作时,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设备顶部的尺寸确定定位板5的尺寸及开孔位置。

第二步,将⑤-定位板与两块④-上部钢架用螺栓固定。

第三步,在上一步得到的钢架内填充⑦-橡胶垫,并置于设备顶部。

第四步,将上下部钢架固定在下部钢架置于甲板上。

第五步,通过⑪-孔眼螺栓与⑫-钢丝绳将上部钢架预紧至合适位置。

第六步,⑧-U型夹具固定上下钢架的接触处。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拆卸设备,也不需要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而且施工量小,提高运营效益。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